书城管理创业管理的范式研究:创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的差异与融合视角
6165300000014

第14章 时间平衡——过去、现在和未来

创业不是一个时点,而是一个过程。Stevenson将研究创业家的行为发生过程界定为创业管理,许多创业管理领域的学者都从过程的角度研究创业,包括Robert A。Baron和Shane等。因此,创业管理的研究无法回避时间这一要素,而时间一般由过去、现在和未来三部分构成。传统管理将过去看做未来,运用已经发生的数据对未来做出预测,管理者运用成功的经验来进行未来的经营;而创业家则把未来看做今天,将未来放到现在来运营。作为实践中的管理,更有效的方法,是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我们不可能割裂历史,也不可能纠缠住历史不放,在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把未来放在今天,是成功的关键。

4.4.1 企业家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现实看法

我们利用互联网,收集到部分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对于时间的价值判断,从中挑选出4家知名企业的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看法。这4位企业家分别是:通用电器公司的原CEO杰克·韦尔奇,海尔集团公司CEO张瑞敏,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万通集团公司董事长冯伦。这些企业家分别都对“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了自己的解读,都发现“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存在着矛盾,并提出了将三者协调起来的解决方案。通过整理,将4位企业家的言论梳理为。

4.4.2 实现在今天把握未来的方式

如果人们总是将过去当今天,把今天当成未来,就像妄想让一条流动的河水静止一样,一个组织的创新事业就很难成功。如果把所有的事物都看成是飞速变化的,那么我们就失去了达到彼岸的目标。因此,最好的选择是要有相对静止的可以达到的彼岸的目标,又要不断寻找实现目标的途径。无论大多数人用过去判断今天,还是少数人站在未来安排今天,都少不了计划。而计划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借鉴过去发生的事情而让我们看到未来的框架结构。如果我们把自己仅仅局限在过去,我们就无法超越我们已经做过的事情。

因此,为未来而制定的计划包含着过去的经历,也包含着我们对未来的看法,即了解应该对过去做出哪些变化才能在未来取得成功。

4.4.2.1 计划的逆向操作

在飞速发展的环境中,固定的时间概念已经发生变化。时间不再可逆。未来不再是今天的翻版。而要把握未来,站在未来看现在,就需要采取相异的计划方法。在《大脑型组织》一书中,作者提出了计划的中的逆向操作方法。就是在着手投入新产品开发之前,采取从价格倒推到成本的方法。作者将其分为三步,一是从客户的角度看问题,把客户眼中的问题,客户在使用类似产品或服务中产生的问题作为突破口;二是做出前瞻性的分析,制定出多个备选方案;三是从价格——数量——成本的顺序进行方案的选择。这一方法对于创业管理来说值得借鉴。

4.4.2.2 蓝海战略的价值创新模式

蓝海战略认为只有将杰出效用、战略定价和目标成本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价值创新,也就是为买方和企业自身所创造的价值实现飞跃。这种方法的起步点在买方或者说是客户。在这一模式中,买方的效用是第一步,战略定价的关键不是比照产业内部的竞争定价,而是要跨越不同产业进行定价,比如福特T型汽车比照马车的价格定价,西南航空公司比照汽车的价格定价。在战略价格确定后,减去预期利润然后确定目标成本,而不是相反。也就是要由价格导出成本,而不是由成本得出定价。而为了达到目标成本,简单地降低消耗,仅仅挖掘潜力不够,还必须进行成本的创新。蓝海战略提出了三种方法,也就是简化运营、寻求合作伙伴,以及改变产业的定价模式(比如录像带从出售改为出租)。按照杰出效用、战略定价和目标成本规划构建出企业的价值创造模式,就具有了很强的竞争优势。在这里,思维和操作也是从未来向现在看的,即首先从客户那里着想,让其获得最大的效用,然后一步步后推,最终的结果是买方(客户)、企业和社会实现了多赢的局面。

4.4.2.3 目标成本规划

目标成本规划从本质上看,就是一种对企业的未来利润进行战略性管理的技术。其做法就是首先确定待开发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然后由企业在这个成本水平上开发生产拥有特定功能和质量的并且若以预计的价格出售就有足够盈利的产品。目标成本规划使得“成本”成为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积极因素,而不是事后的消极结果。企业只要将待开发产品的预计售价扣除期望边际利润,即可得到目标成本,然后设计能在目标成本水平上满足顾客需求并可投产制造的产品。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从管理要素的角度,对创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的融合形式及融合的途径进行了论述。认为创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在企业家、思维方式、资源与机会及时间等方面存在融合和平衡的关系。

对于企业家与经理人的融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并详细分析了融合的四种形态,即有创业精神的经理人、有管理技能和经验的创业家(企业家)、有创业精神的企业家与有管理经验的经理人的协同和结合,以及有技术专长或管理经验的公司内部企业家。并依据1993年到2003年10年中国企业家行为的变化,对企业家与经理人的融合进行了简单的实证分析。

对于创业管理型思维和行政管理型思维,认为两者应该结合起来,以利于更好地发现机会,并论述了组织学习中的双循环学习有利于组织成员发散思维的形成。

运用资源观理论等对于资源导向与机会导向的关系进行了阐述,认为现实世界中极端的资源导向和机会导向并不多见,资源导向和机会导向之间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稀缺资源,特别是知识和企业家的创业能力的结合,形成企业的创业优势,进而获得超出正常利润的创业收益或企业家租金。但也要克服资源本身阻碍创业精神发挥的负面作用。

过去、现在和未来等之间融合与平衡的能力则显示了企业家超越现状和自我,把握未来的能力和水平。这也是创业管理与一般管理融合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