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商业银行经营学
6165100000034

第34章 商业银行风险分类标准与种类

一、分类标准

银行业风险分类标准主要有六大类:根据商业银行风险存在的业务范围分类、根据影响商业银行风险的因素分类、根据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的本身性质分类、根据商业银行风险来源分类、瑞典皇家银行的分类方法、巴塞尔委员会的分类方式。

(一)根据商业银行风险存在的业务范围划分

根据商业银行风险存在的业务范围,分为资产业务风险、负债业务风险、表外业务风险。资产业务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方面存在的风险,例如到期不能收回贷款的风险。负债业务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负债业务方面存在的风险,例如无法满足存款人正常的提款要求的风险。表外业务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表外业务方面存在的风险,例如买卖期权、期货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或获取超额收益的可能性。

(二)根据影响商业银行风险的因素划分

根据影响商业银行风险的因素,分为单一风险与综合风险。单一风险是指由单一的某一种因素影响的商业银行风险。综合风险是指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商业银行风险。

(三)根据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的本身性质划分

根据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的本身性质,分为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纯粹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只有损失的可能性而不可能获利的风险,例如贷款人违约不能按期归还贷款的风险。投机风险则是指商业银行既有可能遭受损失也有可能获取收益的风险,例如银行进行外汇、股票买卖的风险。

(四)根据商业银行风险来源划分

根据商业银行风险来源,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外部风险是指来自于商业银行外部的各种因素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所带来的风险。主要有国内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银行客户违约失信行为等,如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

内部风险是指来自于商业银行内部的各种因素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所带来的风险。内部人员的经营管理素质的高低、银行经营管理方针的对错、银行业务结构比例是否合理。具体分为资本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结构风险。

(五)瑞典皇家银行分类法

瑞典皇家银行将银行的风险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的风险为系统风险,是指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社会、法律和金融环境对银行系统产生的明显的不利影响和风险,这些风险是银行无法控制的。其中国家风险又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

第二层次的风险包括竞争风险,信誉风险和监管风险。竞争风险是银行所在市场上面临诸多同业竞争而产生的风险。信誉风险是指一家银行在市场中的地位和形象或它采取的行动,发生的事件在市场和公众中产生的影响而出现的风险。监管风险是指国际和国内监管环境的变化对银行产生的影响和风险。监管风险产生原因,监管部门所做出的决定会影响公司的利润,如股票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和新股发行、收购或合并、会计制度与税收政策、公司法、对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监管影响。虽然银行可以对第二层次风险施加一些影响,但基本上仍不可控。

第三层次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技术风险、人才风险和经营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银行的交易对方不履行其约定义务或其经营状况恶化使银行产生的风险和损失。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变化,如利率、汇率、证券价格、资产价值发生变动使银行产生的风险和损失。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不能在成本效益的基础上产生或获得足够的现金来保证支付到期债务而发生的风险。技术风险是指银行采取过时技术造成效率损失或市场占有率损失的风险,也指银行依赖现有技术或错选了技术不能获得正确的或最新的信息而使银行产生的风险。人才风险是指人力资本的不足,或不能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抑或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人的积极性而使银行产生的风险和损失。经营风险是指银行经营和业务操作中的疏忽和错误对银行产生的风险和损失。规章制度风险是指银行规章制度制定不当,不具有可操作性造成银行业务、资产和信誉的损失。

(六)按照巴塞尔委员会分类

1997年9月巴塞尔委员会颁布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将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划分为八大类: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

二、各类银行风险的内涵与产生原因

巴塞尔委员会关于《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中,把银行面临的风险分为八大类,该分类原则被各国监管当局所接受,当时我国人民银行也直接参与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的起草和修改。在完全接受《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基础上,2004年以后我国银监会做出了具体的管理规定,将银行业风险分为九大类: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合规风险、战略风险。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产生于信贷过程,由于各种不确定性,使借款人不能按时偿还贷款,造成银行贷款本金、利息损失的可能性。信贷风险又是由银行经营的外在、内在不确定性导致的。如提供信用的银行会面临收不回付款或延迟获得付款风险,从而引起坏账损失;利息成本增加;对延期付款管理成本加重等。合同另一方不能履行其合同上所规定的义务,如不支付欠款,是交易对手风险的一种普遍形式。银行最大的风险是信贷风险,因而信贷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管理的核心。

信用风险不仅存在于信贷业务中,而且存在于中间与表外业务中。如担保、承兑、信用证、信用卡、证券投资、衍生产品交易以及其他形式的股权投资等等。信用风险是银行最为复杂的风险种类,也是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

(二)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包括利率、汇率、股票价格、资产价值、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价格风险三大类:

1.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市场风险的一种重要表现,指银行的资产、负债、收益在利率波动时发生损失的可能性。

“案例8.1”

20世纪70年代,美国许多地方储蓄信贷协会通过吸收短期储蓄存款、发放长期固定利率抵押贷款而获得稳定的收益。虽然储蓄信贷协会的收入对利率变动不敏感,但是其已经面临了很大的利率风险敞口。到了80年代,美国实行“双高政策”,即高利率和高汇率政策,因此短期市场利率大幅上扬,储蓄信贷协会的利息支出远远高于其抵押贷款获得的固定利息收入,最终导致上千家金融机构破产倒闭。这是典型的收益率曲线风险,即利率风险的典型案例。

2.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又称为货币风险或外汇风险,是指因汇率变动而使企业遭受的损失和收益变化。外汇风险又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会计风险,又称折算风险或转换风险;二是交易风险,又分为买卖风险和交易结算风险;三是经济风险,又称为经营风险。

“案例8.2”

日本一家跨国公司生产汽车,一家子公司在欧洲,一家子公司在新加坡。欧洲子公司单位生产成本为10万欧元,新加坡公司的单位生产成本为20万新加坡元。该产品的售价为15万美元。此时汇率为1美元=1欧元;1美元=2新加坡元,这时两家公司该产品的成本和收益分别为10万美元和5万美元。当汇率变化为1欧元=1.25美元、1美元=2新加坡元时,欧洲子公司单位生产成本为10万欧元相当于12.5万美元,即收益只有2.5万美元,利润从原来的5万美元下降到2.5万美元,而新加坡子公司收益未变。

“案例8.3”

汇率风险中的经营风险

一家英国公司的香港子公司利润为2400万港币,如果汇率是1英镑=10港币,则集团公司财务报告上的账面利润将为240万英镑,但是一个星期后汇率1英镑=12港币,则利润仅为200万英镑。

“案例8.4”

汇率风险中的会计风险

一家英国公司的美国子公司在2003年12月31日,拥有783万美元的资产和348万美元的负债。到2004年12月31日,公司盈利84万美元,没有支付股利。汇率状况如下:

2003年12月31日1英镑=1.45美元

2003年平均1英镑=1.60美元

2004年12月31日1英镑=1.75美元

对于2004年的84万美元盈利换算成英镑:

按照2003年平均汇率换算为52.5万英镑;按照年底汇率换算为48万英镑。

2004年年初净资产:

年初资产783万美元

减负债348万美元

年初净资产435万美元

以上净资产进行折算:

按年初汇率折算的净资产435÷1.45=300(万英镑)

按年末汇率折算的净资产435÷1.75=248.57(万英镑)

折算损失:51.43万英镑

如果子公司利润按年度平均汇率折算,会产生新的收益和损失:

按平均汇率,美元利润的英镑价值84÷1.652.5万英镑;

按年末汇率84÷1.75=48(万英镑),新的折算损失为4.5万英镑

对资产负债表最终影响:

折算利润的汇率 按平均汇率计算 按年末汇率计算

年利润(增加留存收益)52.5万英镑48万英镑

折算年初净资产51.43万英镑51.43万英镑

折算年利润4.5万英镑

资产负债表的净差额-3.429万英镑-3.42万英镑

万美元万英镑

年初净资产435(÷1.45)300

增加利润(分配股利后)84

年末净资产51.9(÷1.75)29.65

净资产变化额-3.429

“案例8.5”

汇率风险中典型的折算风险

某银行交易员在预期欧洲央行可能提高再贴现率的情况下,于该日上午买入500万欧元SPOT,此时汇率为1欧元=1.2350美元。但是买入后并未见利率上升,于是便持盘等待。由于市场上不少投机者也同样相继买入即期欧元,使欧元兑美元汇率升至1欧元=1.2450美元,此时该交易员浮动盈亏为净赚5万美元,然而其并未平盘。不料中午时分,欧洲央行表示不上调再贴现利率,故而欧元汇率在几秒钟内,迅速回落到1欧元=1.2150美元,该交易员迅速斩仓,才使损失控制在10万美元。此案例是汇率风险中的交易风险。

3.价格风险

价格风险是指由于商品价值或金融工具价值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当商品或金融工具在有组织的市场上进行交易时,价格风险也被称为市场风险。如一上市公司股票持有者对股票价格上升或下降预测取决于对未来利润和红利预期及利率升降。1987年股灾时,美国道琼斯股票指数一天内下降500多点,就是典型的股票价格风险。

“案例8.6”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华尔街上的纽约股票市场刮起了股票暴跌的风潮,爆发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崩盘事件。道琼斯指数一天之内重挫了508.32点,跌幅达22.6%,创下自1941年以来单日跌幅最高纪录。6.5小时之内,纽约股指损失5000亿美元,其价值相当于美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八分之一。这次股市暴跌震惊了整个金融世界,并在全世界股票市场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伦敦、法兰克福、东京、悉尼、香港、新加坡等地股市均受到强烈冲击,股票跌幅多达10%以上。股市暴跌狂潮在西方各国股民中引起巨大恐慌,许多百万富翁一夜之间沦为贫民,数以千计的人精神崩溃,跳楼自杀。这一天被金融界称为“黑色星期一”,《纽约时报》称其为“华尔街历史上最坏的日子”。

通常情况,由于市场风险中的各种价格,如汇率是两国货币兑换的价格,利率是资金借贷的价格,因而有把市场风险笼统地称为价格风险。事实上,市场风险的三种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转换。比如有时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最终都转化为价格风险或者企业成本上升的风险。

“案例8.7”

美国一家公司向日本一家公司出口一批货物,价值1000万美元,3个月后货款到账。目前汇率1美元=120日元,但是3个月后若汇率变为1美元=110日元,美国公司将损失100万日元。汇率长期走势可以通过价格影响世界市场内公司的战略地位。本案例中对于一个在世界市场上和美国公司竞争的日本公司,任何趋向美元贬值和日元升值的长期走势将会使这家公司处于成本劣势,也就是价格劣势,从而使美国公司取得竞争优势并赢得市场份额。此案例就是汇率风险导致的价格风险。

“案例8.8”

假设,英国某企业在美国建立了一家子公司,用美元记账。由于国际金融市场上英镑兑美元汇率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1英镑=1.5600美元变为1英镑=1.5000美元,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价值如按新的汇率调整转换成英镑的资产价值就增加,美国政府也会对增值部分予以课税,但企业的资产并没有扩大。同时企业以美元记账的长期负债也会增加,使企业的账面利润减少,但企业并没有发生真正的亏损,同时英国的税务部分也不会同意这种亏损,因为它减少了企业的应纳所得税额。这就是汇率风险转换为价格风险中的资产价值缩水风险的典型案例。

(三)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可分为由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所引发的四类风险。操作风险存在于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而且具有可转化性,即可以转化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其他风险,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案例8.9”

2003年11月19日(星期三),国内某银行总行为将在11月22日(星期六)进行的全行计算机系统升级做准备,调整了系统参数表,使得该行全国范围内的数十个营业网点出现系统故障,业务停办长达三个半小时,给客户和银行造成较大损失。这就是典型的操作系统缺陷造成的损失。

“案例8.10”

美股周四(2010年5月6日)遭遇史上单日最大下挫点数的一天,道琼斯指数一度下挫近千点,据传操作失误是酿成本次震荡主因。消息人士指出,道琼斯暴跌走势与宝硷有关,可能是一名花旗交易员在出售宝硷(P&G)股票时,将百万(M——million)误敲为十亿(B——billion),使原本要出售的1600万股倍增成了160亿股。宝硷股价一度狂跌37%,股价跌至39.37美元,终场则拉升到60.75美元作收。

“案例8.11”

2005年12月8日,日本瑞穗证券公司一名交易员接到一位客户的委托,要求以61万日元价格卖出1股J Com公司的股票。而这名交易员却把指令输成了以每股1日元的价格卖出61万股。这时操作屏幕上出现了输入有误的警告,但是由于这一警告经常出现,很可惜这位交易员忽视警告继续操作。随后,东京证券交易所发现错误,电话通知瑞穗证券公司交易员立即取消交易,然而已经为迟晚矣,取消交易操作未能成功。最终瑞穗必须赔偿客户损失。

(四)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无法在不增加成本额或资产价值不发生损失的条件下及时满足客户流动性需求,从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流动性风险包括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资产流动性风险是指资产到期不能如期足额收回,不能满足到期负债的偿还和新的合理贷款及其他融资需要,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负债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过去筹集的资金特别是存款资金由于内外因素的变化使其发生不规则波动,对其产生冲击并引发相关损失的可能性。负债流动性风险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挤提”或称为“挤兑”现象出现。

(五)国家风险

国家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贸与金融往来中,由于他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国家风险通常是由债务人所在的国家的行为引起的,超出了债权人的控制范围。国家风险可分为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及经济风险等。

国家风险有两个特点:一是国家风险发生在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在同一国家范围内的经济金融活动不存在国家风险;二是在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不论是政府、银行、企业,还是个人,都可能遭受国家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国家风险源于跨国交易。首先,政治风险源于战争或类似动乱等。如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1991年海湾战争,政变如苏联的解体,某一公司资产的国有化,选举及政府更迭的预期,限制或禁止进口政策(如美日欧盟贸易争端)。其次,经济风险源于一个国家经济环境波动(工资水平,通货膨胀率,增长率)会影响在该国运营的公司成本和收益,从而间接给银行业带来风险。如美国一公司向境外出口货物与德国制造商争夺世界市场。而美国公司由于工资水平高于或劳动生产率低于德国,在汇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美德两国的经济状况不同,致使美国公司竞争力下降,不利于美国公司抢占世界市场份额。第三,社会风险,通常表现为监管风险。而监管风险源于监管部门所做出的决定会影响公司的利润。如股票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和新股发行,收购或合并,会计制度与税收政策,公司法,对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监管影响。

经济、政治和监管风险不仅共同构成了国家风险,而且三者同时存在,使国际贸易、国际商务活动具有更高风险。如苏联解体后,与俄罗斯客户做生意的外国公司,资金供应及合资企业的合作者不得不面临较高的通胀率,疲弱市场经济不发达的银行体制,外汇管制和政治波动等不利影响。

(六)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由于违约、违法、违规、操作失误或其他问题对银行的声誉产生负面影响,使存款人、贷款人或整个市场对银行的信心产生动摇,从而使银行处于困境或有发生损失的可能性。

银行通常将声誉风险看做是对其市场价值最大的威胁,因为银行的业务性质要求它能够维持存款人、贷款人和整个市场的信心。

“案例8.12”

进入2008年1月,世界金融市场接连传来坏消息。由美国次级贷款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股灾余波未了,法国兴业银行又爆出丑闻:因其精通电脑的一位名杰罗姆·克尔维尔交易员冲破银行内部层层监控进行非法交易,致该银行出现71亿美元巨亏。成为迄今为止史上由单个交易员所为的最大一桩案子。法兴银行此次亏损金额超过了美国商品期货对冲基金Amaranth Advisors LLC在2006年亏损的66亿美元,同时也是巴林银行1995年(因外汇交易员里森违规操作)14亿美元亏损的5倍多。

法国兴业银行是世界上最大的银行集团之一,是法国第二大银行,市值仅次于法国巴黎银行。其总部设在巴黎,上市企业分别在巴黎、东京、纽约证券市场挂牌,2000年12月31日它在巴黎股票交易所的市值已达300亿欧元,2000年12月的长期债务评级为“Aa3”(穆迪公司)和“AA-”(标准普尔公司)。在全世界拥有500万私人和企业客户,在全世界80个国家拥有500家分支机构,大约有50%的股东和40%的业务来自海外。

自2007年年初开始法兴银行的交易员杰罗姆·克尔维尔在股指期货操作对欧洲股市未来的走向投下巨注,“悄然”建立起预计高达500亿欧元至700亿欧元的多头仓位。杰罗姆·克尔维尔开始在欧洲股票指数上使用期货,豪赌欧洲市场将出现持续上升。直到2007年的年末,杰罗姆·克尔维尔的交易还处于盈利水平。但在2007年圣诞节及2008年新年假期后,市场开始走向了他的对立面。他所交易的巴黎CAC-40指数开始大幅下挫。这意味着他所持的头寸出现了较大损失。2008年1月18日,德国DAX指数下跌超过600点的时候,盖维耶尔可能已经损失了20亿欧元。法兴银行在此方面的损失曾受到了德国方面的警示。同天,法兴银行的一位法务官员发现一笔超过该行风险限制的交易。法兴银行立刻打电话给这笔交易的交易对手进行核实,而接到电话的一方声称他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笔交易。2008年1月21日,法兴银行开始动手平仓。法兴银行21日起的平仓举动引发市场猜测,该行低价贱卖这些仓位也许就是导致全球股市本周一大幅下跌的原因。当天,法国、德国和英国的股市全线下跌5%以上。2008年1月24日,位于香港的法兴亚太总部向国内媒体公告,由于该行的杰罗姆·克尔维尔交易员在股指期货操作上的欺诈行为,该行产生了49亿欧元(约合71.4亿美元)的损失。随后法兴银行通过对杰罗姆·克尔维尔负责仓位的审查和对他所在部门负责的全部持仓的彻底分析,并确认该欺诈交易事件为独立事件。

巴林与兴业银行事件是银行交易人员违规操作,致使操作风险迅速转化为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信誉风险,虽然兴业银行在欧洲市场上快速融资约50亿欧元,没有招致像巴林银行一样的倒闭命运,但是其声誉在国际上影响极坏,令投资人失去对其信任,同样也没有逃脱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对其信用评级大幅调低的厄运。

(七)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银行在日常经营活动或各类交易过程中,因为无法满足或违反相关的商业准则和法律要求,导致不能履行合同、发生争议/诉讼或其他法律纠纷,而可能给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法律风险是指银行未能充分了解法律规定,或由于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规定、法律意见、法律文件,造成同预计情况相比资产价值下降或负债加大的风险,并形成损失的可能性。

(八)合规风险

合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严格说来,合规风险是法律风险的一部分,但由于其重要性和特殊性,一般单独加以讨论。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自2006年10月25日起施行。

(九)战略风险

战略风险是指银行在追求短期商业目的和长期发展目标的系统化管理过程中,不适当的未来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可能会威胁到银行未来发展的潜在风险。

战略风险主要来自四个方面:银行战略目标的整体兼容性、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制定的经营战略、为这些目标而动用的资源、战略实施过程的质量。

“案例8.13”

有着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于2008年9月15日破产。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战略危机共同促使雷曼的倒闭。

由于雷曼长期以来坚持高风险的次级金融产品的投资战略,在2007年7月后,次贷危机发生,使其在市场上损失巨大,资产从6000多亿美元,大幅缩水到29亿美元,雷曼的客户不再信任它的任何交易和投资活动,雷曼信誉扫地,交易对手纷纷放弃与其进行交易,流动性岌岌可危,在得不到任何流动性资金补充的情况下,最终无奈被迫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