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探索与发展
6164000000016

第16章 浅谈如何有效利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地勘单位的资产管理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四勘探队 高文蕊

地勘单位国有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资产管理模式遵循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模式,即坚持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和使用的管理体制。目前地勘单位正处于向企业体制转变的过渡时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管好国家资产,保障资产保值增值,就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采取新的措施,提高其管理水平。

一、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直以来,地勘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实行由国家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从经济学的视角上看,这是一种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表现为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即虽然地勘单位国有资产名义上是国家所有,但实际上是各个单位行使着资产的使用权和控制权,这就形成了“各自所有,各自为政”的利益分配格局,同时由于我国地勘单位国有资产还属于分散管理,监管手段相对落后、监管乏力,使得作为所有者的国家产权虚置,管理失控,出现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资产配置不合理,重复配置现象严重。首先,地勘单位资产配置标准体系不完善,没有统一的资产配置标准,相关部门在编制部门预算和配置资产时,因缺乏科学的参考依据,所以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造成配置标准不统一,重复配置现象严重。资产管理与配置管理脱节,管配置的不掌握资产的存量情况,管资产的不了解资产的配置情况,导致“出口”管理与“入口”管理互相脱节,影响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影响了工作的整体性和有效性。

第二,资产使用效率不高,资产流失严重。由于资产配置不合理,重复购置较严重,在使用过程中各部门一般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思想,各自为政,没有管理部门优化配置、调剂使用,在使用过程中缺乏规范化管理,对使用情况又疏于考核,导致目前地勘单位各类资产的使用效率不高,存在资产闲置现象,其中在固定资产方面的表现较为突出。目前我国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的流失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所导致的资产流失、因流动资产管理不善引发的资产流失、无形资产方面的资产流失、资产处置不规范导致的资产流失等。其中“非转经”导致的资产流失主要是部分地勘单位将一部分相对闲置的国有资产以投资、租赁、入股、承包等形式进行经营活动,这对盘活现有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以及缓解单位经费不足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认识上的滞后,管理上的松弛,导致“非转经”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非转经”资产没有到相关部门审批,造成产权归属不清,管理缺位;二是“非转经”资产补偿不足,收益不实;三是“非转经”资产的运营效益低下;四是“非转经”资产收益的分配格局不合理,明显偏离初衷。

第三,资产配置短视性,资产处置较随意。首先,配置资产即要满足现有业务的需求,也要考虑到单位的深远发展,购置时要综合、权衡各方面因素,特别是一些钻探工具,例如现在工地上常用的绳索取芯钻机,每种规格型号的钻机其设计能力是不同,超过它的设计能力,让设备超负荷运转,就会加速设备的老化,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还有可能影响工期和钻孔的质量。如果要重新购置资产,旧资产或闲置或处置,无论哪种情形,都会降低资产的使用率,间接造成资源的浪费。其次,在资产使用人的潜意识里,他们使用的资产就是他们自己的财产,所以在处置资产时会忽略作为所有权人的国家的规定,造成处置资产的随意性。

第四,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资产管理需要若干个部门互相配合,共同完成,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各方面的有效衔接,不仅要有金额核算,而且要有数量控制,固定资产数量金额核算需要财务、物资、使用部门的通力合作。但管理权和使用权分散在相应的各职能部门中,管理标准、口径、方法不尽相同,管理责权难以划分,部门之间不易协调,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相脱节。部分地勘单位未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约机制,使内部各部门之间缺少相互的制约,无法保证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置于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之下。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与管理体制、部门单位制度、管理人员及其管理能力水平、管理方法等都有密切的关系。总的来说,其根本原因还是由委托代理关系引起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相关管理部门无法将庞大的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的静态和动态情况及时全面地了解和把握,没有一个统一的平台来归集这些情况,这是造成国有资产管理难度较大的主要原因之一,信息化则有利于解决这些问题。

二、信息化建设有助于解决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

地勘单位国有资产规模庞大,分布范围十分广泛,不可避免地要通过层层委托代理进行管理,伴随着这种委托代理关系而来的即委托方与代理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要在现有的体制下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只能增加信息的透明度,而信息化无疑是一种有效手段。信息化通过统一的技术平台,用标准化的数据和业务操作流程,及时、全面、准确地反映国有资产的管理状况,有利于管理层有效的监控,可以使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相对透明化从而降低委托代理所带来的代理成本包括监督成本以及资产浪费、使用效率低下而引起的机会成本。另外,从发展的角度看,管理信息化也可谓大势所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管理中的有力武器,通常来说,管理信息化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大大降低因距离和时间而造成的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也更及时地反映了各单位的情况,而不用等到每一年的资产统计。具体而言:

首先,信息化有助于地勘单位国有资产更合理的配置。通过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的信息化,增加了资产管理的透明度。采集基于地勘单位国有资产全过程管理的基础数据,从而了解资产占有和使用情况、闲置资产的数量与分布情况,能够将从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统计、查询、分析一直到决策支持等一系列的功能变为可能,从而能够将地勘单位国有资产层次化和集中化管理,简化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流程,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率,杜绝随意购建资产的行为,使公共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

其次,信息化有助于强化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的监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是降低管理成本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财务监管,堵塞管理漏洞的有效手段。它可以规范管理程序,细化管理对象,强化管理力度,实现资产的有效监控,减少决策的盲目性,大大提高其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管理信息化通过管理审计和跟踪监督等,能有效降低或消除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非客观因素影响,保证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流程化、科学化、规范化,有效防止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的流失。

再其次,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避免资产闲置浪费。国有资产监管重要指标的资产配置效率和运营效率,要有根本性的改善,管理信息化提供了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国资监管部门、主管部门可以随时了解资产的变动情况,对资产进行适时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闲置或浪费国有资产的情况,加强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的调剂或调配,优化地勘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分布,提高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的利用率,保证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的有效运营和保值增值。

最后,信息化建设有助于降低处置资产的随意性。实行信息化后,地勘单位国有资产都集中反映在一个平台上,资产的增加、减少、变动都有标准的流程,所有业务的发生都“有法可依”,任何资产的变动在这个平台上都得到反映。地勘单位处置资产(包括调拨、转让、报损、报废等),应履行相应的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一律不得随意处置。处置资产应按规定程序进行,以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资产处置后要如实进行资产核销账务处理,对残值收入和转让收入要及时入账,不得私设“小金库”或另存经费支出专户以外的账户。

三、加强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地勘单位国有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各种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随着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需求的不断增强,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被各级政府所重视。2009年10月,山东省财政厅下发的《山东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方案》从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实施步骤、组织培训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为信息系统的顺利运行打好了基础。近几年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健全信息系统,在全面推进信息化的基础上,将所有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状况统一在一个平台上,实现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飞跃。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我们应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统筹规划,统一运作。推进地勘单位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管理。按照山东省财政厅对资产清查工作的整体部署,在山东省煤田地质局财务资产处的具体领导下,第四勘探队在2007年,开展了建队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要求最严、效率最高的资产清查工作。并且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对资产清查工作进行审计,进行账面和实物对比,彻底摸清家底,为资产动态管理系统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基础数据,并多次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资产培训,实现对国有资产在事前、事中、事后进行不间断的监测提供了可行性。

二是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整体管理水平。要想顺利实施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关键在于人才队伍的建设。国有资产的管理无论在何种程度上实现标准化或者智能化,最终执行的都是相关的人员。由于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信息化不仅涉及信息技术的使用,更重要的在于地勘资产管理的相应的专业知识。只有将信息技术与资产管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信息化才能健康发展。因此,实行国有资产的信息化首先要建立一支紧密协作的团队。第四勘探队通过机构改革,资产管理由原来的两个部门共同管理变为一个部门独立运行,减少了部门之间的各种推诿、扯皮,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资产管理员作为各级资产业务的具体经办和管理人员,必须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必须由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上岗现象,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规范和完善账务处理,特别是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保证账账、账实相符。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资产管理绝非是资产管理员的专利,它关系到全体工作者,采购部门把好采购关,验收部门把好验收关,使用部门把好使用、维护关,每位员工都和资产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将资产管理的知识普及到每位员工是保障资产管理顺利进行的基础。

三是处理好安全与监管的关系。地勘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系统可谓涉及范围广,信息量大,因此,始终要把信息安全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始终坚持安全与监管并重。在山东省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涉密资产不进入该系统,由相关单位提出申请,财政部门免费提供单机版资产管理软件,供单位内部资产管理需要,确保涉密资产的信息安全,另外,涉密资产单位按省财政厅的统一规定报送资产报表。在该系统的日常操作中,所有进入该系统的人员由系统管理员设置权限,凭密码进入。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体系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包括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各种安全协议、安全机制(数字签名,信息认证,数据加密等),直至安全系统,其中任何一个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胁全局安全。应加强信息安全制度建设,建立确保信息安全的应急处理机制。努力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做到安全的监管。

四是加强和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资产管理信息化正常运行的制度保障,是资产安全的前提条件。通过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统一口径,使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受到严格控制,扎实基础工作,为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总之,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地勘单位国有资产,是对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和方法的重大创新,是国有资产管理的新突破。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可以在统一的技术平台上,及时、全面地实现信息共享,有效增强管理过程中的控制力,从而全面提升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