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探索与发展
6164000000012

第12章 对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认识

泰安市地税局、宁阳县地税局 董梅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和使用、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算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是整个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责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国家、省、市、县等各级领导机关进一步加强了对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规定,在探索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中也取得了明显成效,确保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利用。但仍然存在少数部门和单位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还不够重视,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权属不清、职责不明、处置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在体制建设、监管手段、具体的资产使用和处置等方面都存在薄弱环节,给科学合理配置和强化有效监管带来很大难度,这就使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成为一件难事,也是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试提出一些见解,以供大家参考。

一、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政府职能的内在要求,也是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对于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降低行政运行成本,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主要来源于财政性资金的投入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是预算管理的延伸,也是公共财政的重要内容。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占有资产的数量对预算分配有着重要影响,所以要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规范性和系统性,就必须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运行结果体现在部门预算之中,否则,预算编制的信息就不完整、不准确、不真实,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就难以保证。因此,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必须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的客观要求

长期以来,我们对国有资产的认识和运作,偏重于企业的国有资产,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关注不够,使得行政事业性资产监管成为国有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要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促使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从而发挥其在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方面的物质基础性作用。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

各单位取得的国有资产收入,必须按照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的有关规定,上缴国库或同级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完善管理体制,可以从源头上解决津补贴发放混乱的问题,有利于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建设节约型社会,首先要降低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成本。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能够有效防止资产流失,并对现有存量资产进行有效整合,使其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杜绝资产的闲置浪费。同时,能够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结合存量资产使用状况,合理安排预算,实现以存量制约增量、以增量激活存量,有效降低政府运行成本,节约社会资源,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二、当前在实际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约束机制不健全,岗位职责不明确

目前,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大部分为财政拨款或行政划拨形成,其占用具有无偿性。长期以来,单位资产管理缺乏科学有效的制度约束机制,绝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是由财务管理部门兼管国有资产,财务人员兼职负责这项工作。由于财务人员变动较为频繁,致使管理队伍不稳,素质不高,不适应工作需要。个别单位把国有资产片面理解为固定资产,以人员紧缺为由,让不懂业务的办公室后勤人员分管这项工作,这种状况与国有资产管理的专业性要求相距甚远,使国有资产管理的许多工作无法真正落到实处,资产缺乏监管力度。按照《会计法》的要求,财务会计部门和财产物资管理部门以及使用部门应做到分工协作、责任到人。然而,长期以来,一些单位从账到物都由同一人操作,缺乏监督制约机制,严重违反了账物管理相分离的原则,给“监守自盗”者以可乘之机,为国有资产的流失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账实不符,家底不清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一方面对单位的往来款项不及时进行清理,呆、死账长期挂账,虚增单位的资产,同时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普遍存在着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反映不实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调拨、接受捐赠及其他渠道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未在账面上反映出来,存在资产管理漏洞;二是移交不清,有些单位在领导变更移交及人员调整调动时对固定资产不按规定进行移交,固定资产仅有总账而无明细账,造成单位固定资产账面数连续多年保持不变;三是会计核算不及时。一些单位资产即使实行评估,但对评估后发生的增值减值变化,会计未能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导致账物脱节,资产存量不清。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改扩建增加部分,未按规定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三)经营性资产缺乏有效监管

近年来,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以弥补行政经费不足、以改善办公条件和提高职工福利水平为目的,将一部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缺乏有效的监管,随意出租、转让、抵押、处置,随意开发建设,擅自以土地作为投资联营联建,隐形交易,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尤其是资产收益未作为非税收入纳入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而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职工福利,由于各单位对国有资产的占有差别很大,形成公务员福利待遇不公平。同时,缺乏有效监管的经营活动容易成为干部腐败的温床,不利于党风廉政建设。

三、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健全管理机构,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各级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要健全管理机构,配备、充实专门的资产管理人员,做到职能、机构、人员到位,以更好地履行资产管理职责,做好资产管理工作。在健全机构的基础上,要建立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以提高资产管理干部思想和业务素质为核心,通过有计划的学习、培训、交流等形式,不断提高干部的政治思想觉悟、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通过报刊、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以召开培训会、监督检查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强化资产管理意识,尽快适应新形势、新职能的需要。当前,我们还要不断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以及创新能力,才能适应当前新财政体制的需要,首先,我们的财务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良好的法学、数学和网络技术等多方面的基础,面对当前知识快速更新和金融活动的广阔、多变和灵活,能从社会、经济、技术和法律等多方面的角度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理财策略其次,我们的财务人员要在原有的知识上,不断地学习与补充新的元素,开发本土行政单位的信息,并能够根据变化的理财环境,对本行政单位的运行与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正确的评估,从而来不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二)加强日常管理,夯实管理基础

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处在一个动态的过程,无论是从资产的数量,还是从价值总量看,总是在不断地增减变化。为了掌握资产的结构、数量、质量和管理现状,必须加强日常管理,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一在资产的购置和处置上,按照规定程序,做到决策科学民主,强化监督约束机制,购置、处置过程公开透明、阳光操作。二在资产的购置、验收、使用、调拨、转让、报废、报损等各个环节加强制度建设,堵住资产流失的漏洞,使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固定资产账(含总账、明细账)、卡和使用部门资产台账、低值易耗品备查登记簿,这是一项基础的工作,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账实不符、有账无物或有物无账等问题。做到家底清楚、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三在资产日常使用管理上,做到责任到人,对公用物品要落实专人负责保管和维护,对分散使用的物品要建立领用登记制度、岗位变化移交制度、损坏丢失赔偿制度。四要经常开展自查工作,使清产核资工作步入制度化、经常化轨道,做到“家底”常清、情况常明,有效防止资产管理上的前清后乱。第一,要建立定期清查制。至少每年年终要对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核对,摸清“家底”,对盘盈、盘亏的资产,要找出原因,分清责任,按现行规定及时处理;对资产结构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盘活存量资产,防止积压闲置,做到物尽其用,物尽其效。第二,建立重点抽查制。资产管理部门要会财务处依据会计核算资料,对资产使用部门进行重点抽查核对,做到账、卡、物相符。第三,建立离任核查制。单位领导或资产管理人员离任时,要组织核查,办理资产移交和监交手续,确保人走账清,防止国有流失。

(三)借助现代化手段,快速持续推进信息化资产管理建设,防止资产流失

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要改进目前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建立新型的、科学的管理模式,加快推进省、市、县三级行政事业资产纵向联网的资产信息平台建设,完善资产配置、更新的标准,逐步实现对资产购置计划、出租、出借、产权变动、处置等实现网上申报、审批,实现对各单位固定资产按标准配置,杜绝超标配置和重复配置,闲置、多余资产实行统一调剂,有效建立财政部门与行政事业单位之间横向联网的动态管理信息平台,及时掌握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数量和质量变化,切实把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结合起来,把资产管理与资金管理结合起来,把资产的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结合起来,及时记录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作、资产存量和变量,实现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真正发挥存量资产的效能,实行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从入口、使用到出口等各环节的动态管理,以信息化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四)抓住几个关键环节,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和效益

一是建立行政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绩效考核机制。主管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其综合职能部门的优势,加大考核监督力度,要重点检查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是否健全,账簿所反映的信息是否真实,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建立,贯彻执行效果如何。通过检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找出改进工作的方法。管理好地进行奖励,管理差的要予以处罚,对于管理不善造成资产损失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绩效管理的长远目标模式和长效机制。

二是建章立制,加强对往来资金监管。一是建立往来核准记账制度。在每笔往来业务发生后,登记入账时,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应对往来业务的事由、金额、时间予以确认、核准,经主管领导核实批准签字后方可登记入账。财会人员对违反规定的预付、借支款项有权拒付。二是建立往来资金责任管理制度。一方面,明确由谁经办,谁核准入账的往来款项必须由谁负责限期收回或还出的责任。另一方面,当事人必须要对往来事项的发生事由、结算金额、结算时间等方面的真实性、合法性做出承诺,并负有相关责任。三是建立往来资金定期清理制度。应当控制应收款项的额度和收回时间,定期与对方单位对账,定期函证或在条件许可时进行实地调查,定期对应收款项的可回收性予以评价,及时组织清算和催收。对于负债性质的往来款项,如应付款、暂存款、预收款等,要及时清理,积极组织资金保证按时结算;对有关借入款和实际情况,视重要程度,将单位往来资金明细项目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示。将此作为单位财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增强透明度,接受群众的监督。

三是要把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起来,切实从源头上逐步完善资产管理。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是增量管理与存量管理的关系,二者互为前提和基础,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财政部门应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工作,提高财政资金分配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实现国有资产配置的规范合理。把资产管理有机地结合到预算程序之中,把住资产入口关。一是在预算编审环节,制定资产配置标准,从源头上解决事业单位资产占有不均的问题,并逐步完善现行的预算编审环节,建立和充实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数据库。二是在预算执行环节,建立资产预算执行报告制度,跟踪资产预算执行结果,规范资产购建和使用行为,检查督促资产占有使用单位不断提高使用效率。三是在调整资产预算时,要考虑现有资产的使用状况,建立有效的资产调剂制度,促进存量资产的优化配置。四是在决算报告环节,及时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占有使用状况,年终形成年度资产报告,并与决算报告有关项目相互印证,作为今后预算编审和资产管理的基础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