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业银行财务管理
6162200000044

第44章 商业银行财务比率分析

比率分析法就是将同一期会计报表上的若干重要项目之间的相关数字进行比较,用一个数据除以另一个数据求出比率,以说明会计报表上所列各有关项目的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而评价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好坏。

比率分析法属于静态分析,是财务分析最基本的工具。静态分析只对银行某个时期的会计报表进行分析。一般而言,用比率分析法获得的有关财务信息比较符合实际,各项目之间的关系较易确定,不会使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感到迷惑。

由于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错综复杂而又相互联系,因而比率分析所采用的比率种类很多。作为银行财务分析人员,关键是选择对银行经营管理有实质意义的、决策层感兴趣的、互相关联的项目数值来进行比较。

一、流动性比率分析

流动性比率是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的指标。一般说来银行能否生存取决于它的资产组合是否具有流动性,而流动性的获得,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能否长期保持一定的偿付能力。尽可能地提高负债的稳定性,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即是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基本目标。实际上,任何一家银行现有的流动性总是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流动性比率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报表相关资产与负债项目的比率计算,来分析银行现有的流动性状况,为银行今后的流动性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建议。流动性比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分析:

(一)存贷比率

存贷比率也称贷款率,是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之间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存贷比率=各项贷款平均余额/各项存款平均余额×100%

存贷比率是分析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总指标。贷款一般是银行流动性最低的资产,而存款则是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存贷比率越高,表明相对于稳定的资金来源而言,银行的贷款过多,可能无法保证客户的提存,从而预示着银行的流动性越差。而低存贷比率则说明银行还有额外的流动性,因为银行还可有其稳定的存款来源发放新贷款。

(二)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商业银行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的比率,它既可用来衡量银行的短期偿债能力,亦可用于衡量银行营运资金的充足性。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通过分析流动比率,就可以知道一元的流动负债,能有几元流动资产可以清偿。流动比率越大,表明银行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银行的营运资金较为充足;反之,说明银行的偿债能力和营运资金欠缺。

(三)清偿力比率

清偿力比率是流动性极强的资产与流动性极强的负债之间的比率,主要用于衡量银行到期的债务清算能力,故称清偿力比率,计算公式为:

清偿力比率=流动性极强的资产/流动性极强的负债×100%

在公式中,流动性资产是指1个月内(含1个月)可变现的资产余额,包括库存现金、存中央银行存款、存放同业款项、1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净拆出款、1个月内到期的以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票据、可在二级市场上交易的有价证券等。流动性负债是指1个月内(含1个月)到期的存款、同业净拆入款等。

通过分析清偿力比率,可预知银行在极短时间内取得现金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该比率越大,说明银行流动性来源越多,流动能力越强,银行承担的流动性风险越小。反之,银行就越有可能面临不能应付客户提存的危险。

二、安全性比率分析

商业银行的经营面临着信贷风险、利率风险、资本风险、投资风险等诸多风险。衡量银行的安全性,主要就是看其经营面临的风险的程度。衡量银行安全性的比率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利率风险比率

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的变动给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和负债成本带来的不利影响。衡量利率风险常常采用利率风险比率,计算公式为:

利率风险比率=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

利率风险比率反映银行现金流量对利率水平变化的敏感性。利率敏感性资产,是指那些在市场利率发生变化时其利息收入会发生相应变化的资产,如浮动利率贷款、短期证券等;利率敏感性负债,是指那些在市场利率发生变化时其利息支出会发生相应变化的负债,如浮动利率定期存款、借入款项等。利率风险比率是用来检测银行资产所承担的利率风险大小的比率。

利率风险比率公式表明,若比率等于1,说明两者的金额相等,当市场利率变化时,负债增加或减少的利息支出可以由资产利息收入的相应增减来抵补或冲销,银行收益未因市场利率变化而受任何影响,利率风险几乎为0.若比率>;1,即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市场利率上升时,银行收益将会因利息收入的增加大于利息支出的增加而增加;而市场利率下降时,银行的收益将会因利息收入的减少多于利息支出的减少而降低,从而会给银行带来风险。若比率1,反之,则力争使比率<;1,否则银行资金便不够安全,面临损失的风险。

(二)风险资产比率

风险资产比率是风险资产与总资产之比,计算公式为:

风险资产比率=风险资产/总资产×100%

银行的风险资产是指可能发生损失的资产,包括贷款、投资等。风险资产比率越高,则银行越有可能获取高额利润,但资产风险也就越大;反之,则资产风险就越小。

(三)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总资产与总负债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资产负债率表明银行的资产总额中,债权人的投资额有多少。也就是说,银行每1元资产承担多少负债额。资产负债率越高,表明银行拓展经营的能力越强,但承担的风险也越大;反之,该比率越低,债权人的债权越有安全保障。

(四)资本资产比率

资本资产比率是资本与总资产之比,计算公式为:

资本资产比率=资本/资产总额×100%

该比率把银行资本与全部资产进行对比,表明银行自有资本对其资产的覆盖程度,它既反映银行独立性的大小,又反映银行承担风险的能力。一般来说,该比率越高,表明该行比同类银行中这一指标较低的银行发展有可能更快一些,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较强,存款人利益更有保障。但比率过高,反映银行经营方式不佳,借贷业务开展不理想。

(五)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是银行资本与加权风险资本平均余额之比,用公式表示为:

资本充足率=资本/加权风险资产平均余额×100%

由于资本充足率是在分类计算加权风险资产的基础上,将资本与之相比较而得出,因而能准确反映出银行的抗风险能力。银行为了提高抗风险能力,增强经营的安全性,要么是增加资本,要么是收缩资产规模,尤其是降低风险资产所占的比重,或是双管齐下。我国《商业银行法》亦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

(六)核心资本比率

核心资本比率是银行核心资本与加权资本之比,用公式表示为:

核心资本比率=核心资本/加权风险资产×100%

《巴塞尔协议》将银行资本划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核心资本是银行第一级的最主要的资本,它由股本和公开储备构成。附属资本由未公开储备、重估准备、普通呆账贷款准备金、带有债务性质的资本券、长期次级债务组成。核心资本必须占全部资本的50%以上,附属资本不能超过核心资本的100%。同时规定,从事国际业务的各商业银行的总风险资本比率应达到8%,其中核心资本比率不低于4%,否则该银行资本不足,应增加资本,以避免可能造成的经营风险而危及银行安全。

三、经营效率比率分析

经营效率比率可从资金的使用效率、资产的获利能力和成本费用的控制能力等方面分析。

(一)资产利用率

资产利用率是总收入与总资产的比率,用公式表示:

资产利用率=总收入/总资产×100%

资产利用率体现了银行资产的利用效率,即单位资产所实现的收入总额。资产利用率越高,银行资产的使用效率便越高。

(二)资本乘数

资本乘数又叫资本杠杆比率或权益乘数,是银行资产与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资本乘数=总资产/资本(净值)×100%

资本乘数是资本资产比率的倒数,它反映了一家银行扩大营业规模的能力,或者说一定量的资本量可以推动多少(倍)资产。一定数量的资本承担资产越大,杠杆作用就越大。因而,资本乘数能有效地体现银行资本的使用效率。资本乘数越高,资本的使用效率也就越高,反之,则资本未得到充分利用。

(三)盈利资产比率

盈利资产比率是盈利资产与资产总额之比,用公式表示:

盈利资产比率=盈利资产/资产总额×100%

盈利资产是指资产总值减去库存现金、存中央银行存款和银行房产设备后,能够直接带来盈利的资产,包括贷款、证券投资、存放同业、拆放同业等资产。盈利资产比率表明银行资产的获利能力,盈利资产比率越高,资产的利用率越大,银行获得的利润也越多,当然,银行承担的风险(主要是流动性风险)也越高。

(四)成本率

成本率是银行总成本支出与各项业务收入之间的比率,它反映了银行每1元收入的成本,用公式表示:

成本率=总成本/各项业务收入×100%

成本率可检测出银行控制成本支出的能力。成本率越高,银行业务收入中成本费用越大,获利便越少;反之,则银行成本得到有效控制,银行经营效益也就有保障。

(五)营业收支比率

营业收支比率即营业成本率,是银行营业支出与营业收入之比,计算公式为:

营业收支比率=营业支出/营业收入×100%

通过营业收支比率,可分析银行营业成本与营业收入之间的变动关系,进而测知银行的营业效能。营业收支比率越高,表明银行营业状况越差,如果营业收支比率超过100%,则显示银行已处于亏损状态。反之,营业收支比率越低,显示银行获利能力越强。

四、经营成果比率

经营成果比率通过将利润与会计报表上的有关项目相比来分析,通过一系列比率分析来判断银行经营成果的好坏。

(一)银行利润率

银行利润率是净利润与总收入之比,用公式表示:

银行利润率=银行净利润/总收入×100%

该比率反映了银行营业收入的收益水平。利润率的高低,意味着银行利润状况的好坏。

(二)资产利润率

资产利润率又叫资产回报率,是银行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之比,计算公式为:

资产利润率=银行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资产利润率表示银行资产总额中平均每百元所能获得的净利润。运用这一比率可测知银行运用其所有经济资源所获得的经营成效大小。资产回报率越高,表明银行越善于运用资产,反之,则资产运用效果较差。

(三)资本利润率

资本利润率也称股权利润率,是净利润与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

资本利润率=净利润/资本×100%

资本利润率说明银行运用资本的结果,表示银行平均每百元资本所能获得的纯利润,可用于测知以后运用所有资本所获得的经营成效。资本利润率越高,则银行资本的经营成果越高,反之,则资本未得到充分利用,经营成效不好,将最终影响所有者的收益。

(四)盈利资产利润率

盈利资产利润率是用净利润除以盈利资产总额得出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盈利资产比率=净利润/盈利资产总额×100%

盈利资产比率表示银行平均每百元盈利资产可得到多少税后利润,由此说明运用其全部盈利资产的成效。

(五)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率是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之间的比率,用公式表示: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

营业利润率表示营业利润在银行营业收入中的比重。营业利润在营业收入中的比重越大,营业利润率越高;反之则越低。当营业利润增长率快于营业收入增长率时,营业利润率趋升;反之,当营业收入的增长率快于营业利润增长率时,营业利润率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