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业银行财务管理
6162200000014

第14章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概述

资产是指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具体来说,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把其通过负债业务所吸收的资金及自有资本金加以运用的业务,这是商业银行取得收入的主要途径。在资产业务活动中,商业银行为了满足流动性要求,必须保留一定数额的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以应付客户的提存和借款客户的合理借款申请,其余大部分则以贷款、贴现和证券投资等方式加以运用,以求获得尽可能多的盈利。因此,商业银行必须依据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基本要求,加强资产管理。

一、商业银行资产业务构成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品种很多,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我国一般把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分为现金资产、贷款资产、证券资产、固定资产、其他资产等几大类。

1.现金资产。现金资产是商业银行随时可以用来应付现金需要的资产,是商业银行资产中最富有流动性的部分,是基本准备金或一线准备金。因为这部分资产基本无盈利能力,因此,又被称为非盈利资产。现金资产数量不多,但因为主要满足流动性要求,作用重大。

现金资产一般包括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存放同业的资产、在途资金等。

2.贷款资产。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将吸收的资金,按照一定的利率贷放给客户并要求按期归还的业务。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在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中的比重一直占据首位。与贴现、证券投资等运用方式相比,贷款的风险虽然较大,但它的利率较高,同时通过放款和收款,有利于稳定吸收存款和拓宽业务领域。

3.证券资产。证券业务是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业务。它既可以作为商业银行的盈利手段,同时短期证券又可以满足流动性需求,作为银行二线准备金。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品种主要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

4.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商业银行营业占用的房地产和设备等,这部分开支一般由银行的自有资金来支付。商业银行的固定资产一般资金比重小,数量稳定,不易变现,是银行经营管理的物质基础。与普通企业的固定资产相比,商业银行的固定资产占银行全部资产的比重较低,一般为0.5%~2%,新组建的商业银行,其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要大一些,而历史悠久的银行,其账面固定资产的余额会小一些。

5.其他资产。商业银行的其他资产是指在以上各项目中未能涵盖的、资产比重较低、数额较小的各项资产。例如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这些资产虽然可能数量较小,但对其是否管理完善同样关系到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和长远发展。

二、商业银行的资产安排

商业银行的各类资产有着程度不同的流动性。最具流动性的资产有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政府债券和其他短期债券、大企业大公司发行的可在货币市场流通的商业票据等。流动性较小的资产有:对客户的长期贷款、长期证券投资和抵押贷款等。由于资产管理对流动性资产的要求和限制,通常商业银行按照以下顺序分配其资产:现金资产→二级准备金→放款→投资。

现金资产是商业银行的资产中流动性最高的部分,但由于没有收益,如果比重过高,会形成资金闲置,减少银行收益;如果比重太低,若遇到大量提现,则可能出现无法付现或被迫紧缩放款的状况,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誉和经营安全。因此,对这部分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在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银行通常愿意在满足法定准备金和日常提现需要的前提下,将现金资产持有量降到最低限度。同时,为了应付突然出现的现金需求和流动性的要求,商业银行将盈利性资产的一部分分配在具有较强流动性、风险很小的短期证券上,如国债和通知放款等,这样,和保持较多的现金资产相比,银行还可以取得一定的收益。

在上述两类资金运用安排妥当之后,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金运用就是放款。由于放款条件是由银行和客户协商决定,因此,其流动性低,风险较大,但是收益高。商业银行不能将其资金集中于某些收益高的贷款上,而必须遵循风险分散原则,将资金合理运用于各种不同期限和性质的放款上,这才真正符合银行的长远利益。

证券投资已日益成为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一种重要方式。除作为二级储备的短期投资外,长期投资的风险大、期限长、流动性低,而且价格受市场影响大,盈亏难料,所以,各国对商业银行进行证券投资的种类及股本权益性投资一般要有明确的法律限制。但近年来伴随着金融业综合化趋势的加强,原来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的国家纷纷放松管制,商业银行进行证券投资的领域越来越宽。我国目前仍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因此商业银行进行证券投资仍有严格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