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6162100000001

第1章 序言

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在大学里,教师应该以教书为主还是以研究为主,这是一个长期以来一直有争论的问题。

我认为(而且我想大多数人也都这样认为),教师主要的职责当然应该是教书。教师就是要教好学生,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为学生释疑解惑,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确实,一个不认真教书、不好好上课的教师,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话虽这样说,但实际情况是,近年来一些大学过分强调科研,对教师的考核、评职称、评奖等,都有非常具体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论文数量的指标规定。这就使得许多大学老师越来越“重研轻教”,只想着多出成果、多发论文,对日常教学提不起兴趣,花在教书育人上的精力越来越少。这样的办学导向,我认为肯定是不正确的。

但是,同时我也认为,一个只会教书而不会作研究的大学教师,肯定不是一位优秀的大学教师。我们都知道,现代大学具有三大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也就是说,大学的任务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同时还承担着从事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任务。现代大学除了培养人才、传播知识外,还应该深化知识、更新知识、创造知识,用自己所拥有的人才和知识为社会的发展作贡献。因此,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仅仅教好书是不够的,还必须从事科学(或学术)研究,还应该为社会提供服务。这也就是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不一样的地方。

国外的大学教师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除了教书,还必须作研究,必须发表成果。美国大学里就有这样的说法:“publish or perish”(发表或灭亡)。这句话说得好听一些是“(在大学里)不发表科研成果就没有立足之地”,说得不客气一点就是“写不出东西就滚蛋”。大学里各个专业的老师,除了要把本专业现有的知识全面、系统地介绍给学生,把学生带到本专业领域的最前沿地带之外,教师自己也要努力研究,探索未知,创造新知识,开拓本专业的新领域。

那么,大学里的外语教师是否也应该搞研究呢?

与其他专业的教师相比,大学外语教师确实有一些特殊性,要搞科学研究可能比其他专业的教师确实要困难一些。这种特殊性和困难性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他们主要是从事语言能力(听、说、读、写)的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技能性的实践活动。也就是说,他们的任务是通过大量、反复的模仿、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外语这门工具,这种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的活动过程本身强调实践性,并没有太多的学理性和学术性。二是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本身的特殊性。在我国,外国语言文学固然早已是一个自成体系且较为成熟的学科领域,但是能供发表研究成果的外国语言文学类的学术刊物却比较少,与我国庞大的外语教师队伍是不成比例的。这样,就造成了外语教师科研成果发表难、出版难的现状。三是一般而言,大学外语教师上课的任务都很重。无论是外语专业(如英语、法语、日语等)教师,还是公共外语教师,教学工作量都比较大,安排的课时都很多,大家都疲于应付教学。这样一来,他们也就很难再抽出多少时间来作研究了。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和特殊性,但却不能成为大学外语老师不搞科研的借口。事实上,国内许多著名的大学者都做过外语教师,有的甚至一辈子都是外语教师。如梁实秋、叶公超、冯至、卞之琳、朱光潜、吴宓、钱钟书、杨周翰、戴镏龄、梁宗岱、李赋宁、许国璋、王佐良、吴景荣等。他们大都学贯中西,不但培养了许多高水平的学生,而且取得了大量后人难以超越的学术成就。

今天,我们大学外语教师应该如何搞研究做学问呢?在我看来,至少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是在语言学和文学领域里进行研究。语言文字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文学则是语言和文字的艺术。语言文学是有生命力的,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只要有人类存在,就有语言文学。因此,人类对语言和文学的研究是永无止境的。对我们外语教师来说,外国语言文学的学术空间几乎是无限的。

二是对外语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的研究。外语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名好的外语教师,从备课、讲课、作业、讨论、考试等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可以发现问题,进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总结出经验和规律,甚至还可上升成为有指导意义的理论。

三是利用自己的外语工具,对其他学科领域的问题进行研究。许多外语教师往往狭隘地把自己的眼光局限在“外国语言文学”领域里。其实,外语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工具。我们既可以对外语本身进行研究,也可以把外语作为一种工具,来研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军事、科技等问题。学外语的人有外语优势、有独特的视角,一旦选择了某一专业领域后,较容易深入进去,也较容易出成果、上水平。现在有许多学科领域的专家,原来都是学外语出身的,或者本身就是外语教师。

四是翻译。我始终认为,翻译是一门大学问。谁敢说,好的翻译不需要研究,不是创造,不是艺术呢?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甚至认为,翻译的难度超过了写专著、写论文。大学外语教师既可以将一些外文名著、专著译为中文在中国出版,也可以将国内的中文论著译为外文介绍到国外去。翻译领域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前身是云南大学外语系,是一个已有60多年历史的老系,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最老的英语系创建于1942年,国内知名学者吴富恒、凌达扬等都曾在英语系任教。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云大外语学院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传统和办学特色,在省内外有良好的学术声誉,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外语人才。现在,外语学院有英语系、西语系(法语、德语)、东语系(日语、阿拉伯语)、研究生公共外语教研室四个教学单位,另外还有一个美国研究室;学院有英语和法语两个硕士学位点。

学院现有一支年龄、职称和学历结构都比较合理的教师队伍。近年来,在学院的引导和鼓励下,教师既注重课堂教学,也积极从事学术研究。本论文集就是学院老师们近两年来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开展研究活动所取得的一些成果。其中,既有语言文学领域的研究心得,也有跨文化交流方面的思考和探索,还有关于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讨论。作者既有中年骨干教师,也有不少年轻教师。这批论文既有用中文完成的,也有用外文完成的,水平亦有高有低。但无论如何,都是老师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其中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经过认真的审读和加工,现结集出版。

我们之所以出版这批论文,是希望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与学术界同行交流切磋,共同提高;二是鼓励学院有更多的老师投身研究,产生更多、更好的学术成果。我相信,经过努力,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不仅在人才培养方面硕果累累,在学术研究方面也能取得骄人成绩。

肖宪

200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