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孤独的心灵
6161900000026

第26章 退休后不想与人交往

现代人,不愁吃、不愁穿,生活越来越好,60岁的人,精力充沛,经验丰富,突然要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有些人感到很不适应。在职时,上门拜访求事的人络绎不绝;退休了,寒舍的门槛没有人迈了。有相当多数人会产生严重失落感,烦躁、激怒、牢骚……看什么都不顺眼,慢慢地失眠、消瘦接踵而来。从心理学上讲,称这种现象为“退休综合征”,在退休的人员中,或多或少都有这么一个心态失衡过程。只要自我调节得当,心理得到平衡,“退休综合征”也就会不治自愈。

案例1

王局长退休后,不愿出门,不与人交往。经常无端对老伴于老师大发雷霆,骂她老不死的;就连他平时最喜欢的大孙子棋棋找他下围棋,他都瞪眼,去去,我才不跟小孩子下棋呢,小孩子好耍赖;他喜欢独自坐在书房里发呆,傻笑,自说自话;有时还让老伴去开门,说有人敲门,而每次老伴开门后,门外都没人。有一次,他对着书橱大声说话:你是怎么搞的?你辜负了我对你的期望……你们几个一定要把这项工作抓好,出了问题我撤你们的职——同志们,现在开会,今天我着重讲三个问题……我是一名老党员啦,我敢以党性原则作保证,我没有贪污受贿行为;我也没有嫖女色,养情人——

案例2

周先生已经退休,孩子都很孝顺,自己也不缺钱花,一向性格开朗的他最近一段时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变得情绪低落,沉默少语,而不愿与人交往,经常感到紧张焦虑,失眠比较严重,爱钻牛角尖,特别爱生气,而且退休后变得比较内向,怕与人交往。找过医生,说是神经官能症,和性格有关。周先生说:“我也觉得我的性格有问题,很痛苦,不知道为什么活得那么累。”

退休之后却没有过上以前盼望的那种悠闲日子。花鸟鱼虫、琴棋书画也没有给他带来预想的乐趣。一下子退休了,还真不适应,心里总有一种失落感,总觉得退休后人家看自己的眼光、对自己的态度与以前不一样,爱跟人吵架,说不清楚自己到底哪里委屈,却经常想大哭一场。这可能是生活钟的惯性,常常是情不自禁地早早起来,匆匆地做好早饭,急急忙忙地嗽洗完毕,准备吃完早饭去上班。等吃完饭,才潜意识中意识出自己已经退休了,不用紧张了,也不用去班了,心里咯噔下生出一种失落感,无比的沮丧,无比懊恼,我老了!我没事可做了!内退在家,身体好好的,一点事情没有,有时就会生闷气,看这事也不顺眼,那样事也不顺心,老是想借题发挥。虽然自己常常理智地抑制自己的情绪,但不免有发作的时候,不少老年人退下来性格变了,情绪不稳定,变得唠叨,爱管闲事等等。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离退休的老年人失去了与同事们共同学习的机会,而儿女成家立业,没有时间陪伴在身边。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而大多数子女只注重对老人们生活上的照顾,忽视了情感上的交流,特别是当老人生病时,这种孤独与失落感与日俱增。另外,过去长期习惯了的生活日程骤然改变,再加上“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等不胜唏嘘,易产生情绪上的波动,产生自卑、无用感,甚至焦虑、抑郁。此外老年丧偶、亲友生死离别等,对老年人都是最强烈的生活事件,从而感到无限悲伤。以至于难以解脱,对生活失去兴趣,因此产生行为退缩,不愿与人交往。

对退休老人的几点建议

第一,对退休要有一个正确的看法。不管职位高下,人总有退休的一天,这是生命历程中一个必然经历的过程。

第二,让心理与行为提前到位。在退休之前,适当地少管事,多找退休人员谈谈。做领导的,少坐些公车,少一些应酬。

第三,退休老人应该多观察社会现象,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发挥自己的余热和特长。

第四,退休老人要善于学习,要抱着老有所用、老有所学的态度,不可产生学了没用的观点,不求上进。

第五,要丰富老年生活,扩大自己的社会圈子、朋友圈子,重新形成新的生活范围,了解不同的生活,充实生活。

第六,如果经济允许,还可以结伴旅游或参加钓鱼、爬山等活动。另外,家人的体谅和帮助很重要。老伴的作用是巨大的,应该帮助他或她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比如可以互相商量退休后去干什么,是去旅游,还是搞点副业,使其在心理上彻底放松,应对自如。此外,退休老人的子女也要在语言上放轻松,多安慰老人,与老人经常聊聊天。如果老人喜欢运动就给他们买一些运动器材和杂志,鼓励他们发展业余爱好,帮助他们尽快适应退休后的新生活。

忙碌就是幸福!

忙碌能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忙碌象征着你依然年轻,证明你活着有意义,有价值;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到不忙碌了,闲下来了,就说明你已经退出历史的舞台,没多少价值了,不能为人类社会创造财富,对社会不能再有所贡献了,心里真的很失落。

在忙碌中,享受生活,在忙碌中才能感悟到生活的真谛,才能找到自己的快乐。如美国有位叫雷莉丝的儿科医生,退休后在她91岁高龄时又开了诊所,每天为病人忙碌着。经她治愈的儿童不计其数,更为让人惊奇的是,她现在已经100岁了,仍然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着。雷莉丝为什么要放弃安逸、安度晚年的生活,而要选择忙碌呢?可见忙碌是幸福的。这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只要有工作,我就感到其乐无穷。”这就是她要开诊所,选择忙碌的答案!

我想:人,活着只有忙碌了,才使你感到精神焕发,忙碌了,才能健康,才能少了抱怨,少些唉叹,少些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无奈,忙碌了,才能给你带来生活的乐趣,才能有丰硕的人生,才能给你带来幸福和乐趣!因为现在企业提倡内退,有的人不到40岁,就从岗位上下来,如果说就这么在家待着,还有大半辈子时间,不是一种生命的浪费吗。随着我国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和提高,人的寿命一般都要活70——80岁,百岁老人不在话下。如果我们内退后就在家享福,恐怕没病也能蹲出病来。我想,虽然我们从单位上岗位上退下来,我们还应该从事一些有益的社会事业,不管你从事的事情大小,只要你能为社会,为他人作出贡献的,有利于他人的事,都是有价值的。千万不能让自己早早地闲下来,让宝贵的生命,有限的时间,白白地在你有生之年流淌掉。

关爱老人,远离抑郁

老年抑郁症的诱发因素首先是社会心理因素。特别是退休后,老年人在家庭地位和经济上觉得自己不再是家里的顶梁柱,失去了自己的价值,身体上也大不如前,因而可能会产生一些不适感,使得人格发生变化,变得脆弱、敏感、自私等,表现在脾气暴躁、爱发牢骚甚至封闭自己。退休后,在生活中的地位和角色都发生了巨大改变,社会生活范围缩小、同事间交往逐渐中断,其子女长大后成家立业,与老人在一起的时间亦减少,使老人备感寂寞孤独,有被社会抛弃的失落感。另外,老年人生活中的负性事件不断出现,如丧偶、亲朋好友去世等诸多因素都容易使老年人产生悲观情绪。

身体疾病也可引起抑郁症,如心脏疾病、甲状腺疾病、恶性肿瘤、肾上腺疾病、代谢失调疾病等。临床资料表明,脑中风及帕金森病与抑郁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不少老年人常用的药物如利血平、可乐宁、心得安、左旋多巴、金刚烷胺、安定、胍乙啶、胰岛素、类固醇等都可能引起抑郁。

老年抑郁症表现老年抑郁症起病十分隐蔽,往往不易觉察到,早期常被误诊为心情不佳引起的郁闷,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老年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有:情绪压抑、沮丧、痛苦、悲观、厌世、自责、食欲下降、失眠等,甚至出现自杀倾向或自杀行为,具体来说有以下9个方面:

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精力减退、精神不振、疲乏无力。

3.言行减少,好独处,不愿与人交往。

4.自我评价下降,自责自罪,有内疚感。

5.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倾向,据研究,患抑郁症的老人有10%以上会有自杀行为。

6.对前途悲观失望,有厌世心理。

7.自觉病情严重,有疑病倾向,据调查,60%的老年抑郁症患者会出现疑病症状。

8.睡眠欠佳,失眠早醒。

9.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减轻。此外,也会有记忆力明显下降、反应迟钝的症状,80%左右的老年抑郁症患者会出现记忆力衰退。

早期发现很重要早期发现老年抑郁症很重要,因为越早发现疗效越好,如果不及时发现并治疗,容易引发老人的自杀等消极行为。据调查表明,老年抑郁症患者自杀率约为10%至15%,首次发作后的5年间自杀率最高。所以家人应注意观察老人发病的蛛丝马迹,做到尽早诊治。

老年抑郁症早期症状包括:情绪不好,表现为郁郁寡欢,悲观绝望,以前喜欢的人或物突然不感兴趣了,不愿与人交往;思维障碍,以前会做的饭现在不会做了;自责想法,经常想起一些不愉快的往事,总觉得自己对不起别人,是家人的包袱;记忆力明显减退,过去发生的事想不起来,也不愿说;行为改变,如活动量减少,步履变小;自杀倾向,认为活着不如死了好。同时还会出现周身乏力、没精打采、耳鸣目眩、肢麻失眠、食欲减退、胸闷、胃痛等躯体症状。

危害很严重及早治疗老年人抑郁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由于抑郁是长期情绪低落的结果,因而很容易引发心肌梗塞、高血压、冠心病和癌症等身体疾病。据美国对250名癌症患者的调查,其中有156人在发病前曾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发生过持续的情绪低落。同时,抑郁又是自杀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据研究,在抑郁的第一年,实施自杀的人数为1%,而抑郁反复发作者,其终身的自杀率为15%。所以对抑郁症不能等闲视之。

由于老年抑郁症经常具有其他生理疾病的背景,甚至是其直接的病因,所以首先要尽量把已有的身体疾病治疗好,对不可治愈的疾病也应设法减轻其痛苦。其次,要调理好离退休后的心理状态,克服自身的性格缺陷,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生活,培养兴趣和爱好,扩大人际交往,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再次,改善家庭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丧偶的老人如条件允许可以考虑再婚,再婚对缓解老年人的抑郁心理有较大的帮助,当然,子女晚辈对老年人也应给予充分的关心和照顾。

老人抑郁症的预防,子女应该尽力创造家庭和睦气氛,家庭成员间要多关心、多支持,老人如身有疾病,就更要多给予照顾。老人退休后,收入减少,会认为在家里的地位下降,再加上活动空间变小,很容易让老人产生失落孤独感,所以子女应多主动给予老人财力上的支持;要多和老人聊天,因为老年人容易孤独,特别希望得到别人重视和尊重,当老人向儿女诉说自己的身体不适时,不管老人真的是否有病,儿女都要带他们去检查身体,这是给老人最好的心理安慰。要鼓励老人多参加社区活动,丰富日常生活,多学新知识,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同时,劝告老人们,要学会倾诉,心里有什么不痛快的事,要向儿女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