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是指某种客观事物的实质及运动的基本规律。管理原理是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形成的基本规律,是现实管理现象的抽象,是对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综合与概括,因而对一切管理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管理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人本原理、系统原理、效益原理、能级原理、权变原理。
一、人本原理
(一)人本原理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人本原理是指在管理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中心的观念,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为管理系统的高效运作和功能的优化提供动力基础和保证。人本原理是关于企业管理核心的原理。企业是以人为主体组成的,企业竞争的活力和发展的潜力来自于人,企业是为满足人的需要而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因此,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有:
(1)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管理观念。企业管理是挖掘人的创造潜力以实现企业预定目标的过程。高素质的人才是企业各种资源中最重要和最宝贵的资源。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因此,企业管理必以人为本,以人作为全部管理工作的核心。
(2)以企业文化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从上到下所共有的、属于统治地位的、独特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传统习惯和作风。它对于凝聚企业职工意志,规范和引导职工的行为,从根本上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搞好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3)管理模式中理性化与非理性化的统一。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人,而人按其本性而言,绝非纯理性的,感性和心理因素的比重不容忽视。因此,过分拘泥于理性主义为基石的所谓“科学”和“理性”的手段是不足取的。
(二)人本原理的应用
人本原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以服务为宗旨
既要为用户服务,又要为员工服务。只有努力为用户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企业才能赢得市场,增加盈利。也只有为员工服好务,才能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企业的活力和发展动力。
2.建立起以人为核心的双向管理模式
即从“命令——服从”的单向管理模式转向“目标——参与”的双向管理模式,把管理的重心由物转向人,并逐步建立起一整套的激励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动力机制。
3.注重企业文化的塑造,建树严爱结合的管理哲学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积淀于企业及其员工心灵中的意识形态,如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等。
4.加强和完善企业的民主管理
让员工有更多的机会直接参与管理。在满足他们基本物质需要的前提下,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使员工有成就感。
5.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
要重点抓好企业员工从招聘、使用、评价到培养和激励等全过程的开发。要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要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充分挖掘人的潜能。
“阅读资料”
惠普的人本管理
惠普公司(Hewlett Packard Company,HP)于1939年在美国成立,现在名列世界500大工业公司的第42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检测和测量仪器供应商,其微型计算机产量位居美国第二;同时,它独特的管理理念和方式,也成为美国乃至世界企业管理的典范。作为电子行业代言人,惠普的发展可谓强劲而持续。是什么使惠普能够创造骄人的成绩呢?它靠的就是人们比较熟悉的“惠普之道”,其中对人的重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这一理念体现在惠普管理的各个方面。
1.走动式管理
惠普所提倡的走动式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随意的交流或非正式的交谈来了解公司的员工所关心的问题或遇到的困难。这种不定时、不定地点的走动式管理使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建立了一种较为信任和密切的关系,并且这种走动也使管理者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从而及时地对每一个员工的工作方式和进度等进行讨论、交流和指导。同时,管理者也从员工那里得知他们对公司的看法和希望,倾听他们的心声,双方保持一种非正式的联系。
2.开放式管理
在惠普成立后的18年间,公司不曾设立人事部门,这是因为比尔·休利特认为这样可以使员工更容易接近管理者,同时,管理者能够对员工的事保持高度的敏感和直接联系。所以在1957年,惠普成立人事管理处时,比尔仔细地为它制定角色与职责——它是用来支援管理工作,而不是代替之。每一个惠普人,包括首席执行官在内,都工作在没有门扉的办公室;公司内彼此之间不用正式头衔,而直接以名字称呼对方。虽然惠普也像其他公司一样有自己的组织结构图,但是组织结构图并不是告诉员工反映问题和沟通的渠道在哪里,公司允许和鼓励员工用最简单和最直接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也因为此,开放的原则鼓励员工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找到合适的管理者进行讨论和交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员工们讨论和交流的对象就是他们的直接上司。这里不能不提到“请勿再锁此门”的故事。比尔一个周末到一家分厂去观察,看到实验室备品库的门上了锁,他马上到维修组拿了一柄螺检切割剪,把备品库门上的锁去掉了。下周一早上,人们见到他留下的一张条子,上面写着:“请勿再锁此门。谢谢!比尔”。这一做法就是鼓励工程师不仅可以在工作中随意使用这些备品,并且他们还可以拿到自己的家里去供个人使用,这是对公司员工的充分信任。另外,公司还举行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如爬山、野餐等,既增加了员工之间、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也让公司成为大家共同的家。
3.弹性工时制
1967年,惠普开始在波布林根工厂实行弹性工时制,它也是美国第一家采用弹性工时制的公司,现在这种做法已在惠普的大部分工作岗位上广泛使用。在这一制度下,惠普的员工可以早点儿来上班,也可以晚来(这一点尤其是为了照顾女性员工,因为她们早晨要处理家务),完成自己的工作后,就可以下班。公司也没有时间表,不进行考勤。
4.利益分享制
利益分享是实行以人为本管理的纽带。它主要是指员工和管理者一起分担制定和达到目标的责任,通过股票购买计划分享公司所有权,分享利润,分享个人与专业发展的机会,甚至分担因营业额下降所引起的麻烦。利益分享是惠普人事政策的主要原则和做法。惠普从未大规模地解雇员工,比尔早已经为公司这样规定:惠普不能成为“有用时就雇,不用时就辞”的公司。即使在1970年经济衰退时,他们一个人也没有裁,而是全体人员,包括比尔在内,一律都减薪20%,每人的工作时间也减少了20%,最终渡过了难关。早在20世纪40年代起,公司就为员工提供了基本生活福利、医疗保险、残废保险和退休金等福利。同时根据时代的发展,惠普也实行了特殊的福利:一是现金分红制度——凡在公司工作达半年以上的员工,每年夏初及圣诞节,可得到一份额外收入。公司从税前利润中提出12%给员工,每年6月12日发放,这使得员工的待遇提高了7%左右。同时,医药费及牙齿保健费用完全由公司负担。另外,员工还可以将薪金的10%用于购买公司股票,收益率通常在30%左右。二是股票购买制度——员工工作满10年后,公司另赠股票。
二、系统原理
(一)系统原理的含义及特征
系统原理是关于企业管理整体的原理。运用系统理论对管理工作进行研究,以达到现代化管理的优化目标,这就是管理的系统原理。
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的环境中运行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除了自然系统外,凡是经人工改造或由人工创造的系统,都称为社会人工系统。企业管理就是一个社会人工系统。
人工系统具有以下特征:
(1)目的性。系统都具有某种特定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而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2)整体性。系统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集合,而是各个要素按照同一目的、依据一定规则行动的集合体,它要以整体的观念来协调要素间的联系,使系统的功能达到最优。
(3)层次性。系统都是由组成系统的子系统构成,这些子系统又由比它更下一层的子系统构成,最下层的子系统是由组成该系统的基础单位的各个部分组成。这样系统可由好几个层次形成,在观察一个系统时,要注意系统的层次性。
(4)环境适应性。任何一个人造系统都附属于另外更大的系统,都存在于系统环境之中,大系统和系统环境都在变,必然影响所属系统,所属系统要存在,就必须相应地变化,否则就不能继续存在。
(二)系统原理的应用
在管理工作中运用系统原理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系统的特征。
(1)系统的目的性说明每个系统都具有特定的目的,并根据系统的目的和功能建立系统的结构。因此,企业结构的建立要依据企业的目的和功能。要根据企业所生产产品的结构、工艺特点、生产规模等参数来确定企业的生产单位。不同类型的企业,其管理机构和生产经营单位是不同的。
(2)系统的整体性要求从事各项管理工作都要有整体观念,即从全局出发来考虑问题。系统功能不等于要素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整体大于各个部分功能的总和。因此,在管理活动中,要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要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优。
(3)系统的层次性要求各层次的子系统必须职责分明,各司其职,具有各层次功能的相对独立性和有效性。要正确处理好上下管理层次间的纵向关系和同一管理层次之间的横向关系,要分清层次,明确职责,避免越级指挥。
(4)系统的适应性要求各子系统必须要依附于比它更大的系统,要适应大系统的变化。企业作为人造的开放系统,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主动面向市场,面向用户。只有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三、效益原理
(一)效益原理的含义
效益原理是关于企业管理目的的原理。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要谋取利润最大化,不断提高竞争能力,就必须以获得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因此,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要通过加强管理工作,做到以尽量少的活劳动消耗、物化劳动消耗和尽量少的资金占用,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这就是管理的效益原理。
效益、产出、投入之间的关系可表达为:
效益=产出/投入
则企业的效益可有三种情况:
(1)有效产出小于投入,即效益小于1.企业的经营状态如果长期处于亏损,又无力扭转,企业系统的运行就要终止。
(2)有效产出等于投入,即效益等于1.这时处于盈亏平衡状态,如果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没有大的变化,经营管理搞得好,企业还可以维持简单再生产。
(3)有效产出大于投入,即效益大于1.这是良好的经营状态,企业可以扩大再生产和提高职工的物质生活水平。
效益是管理的根本目的。管理就是对效益的不断追求。
(二)效益原理的应用
在企业管理中应用效益原理,要注意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立经济效益保证体系
所谓经济效益保证体系,是运用系统的概念和方法,根据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从企业整体出发,把各部门、各环节结合起来,规定各自在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具体职责、任务和权限而建立的协调管理系统。
2.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做到基础工作中每一项都能促进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的节约,减少投入,增加有效产出。
3.注意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处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企业之间竞争激烈环境中的企业,为使其产品和服务能符合市场的需要,获取盈利,就必须不断地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4.推行各种现代管理方法
价值工程、网络计划技术、量本利分析等各种现代化管理方法的运用都可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5.用指标评价经济效益
评价指标有三类:一是产出类,包括品种、质量、销量、产值、利税等指标;二是投入类,包括单位产品成本、原材料消耗、能源消耗等指标;三是综合效益类,包括资金利税率、人均净产值、流动资金周转率、产品适销率、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等指标。
四、能级原理
(一)能级原理的含义
能级是物理学中的概念,是对电子运动状态的一种描述方法。能级现象给管理带来的启示是:事物内部并非是一个均匀、连续的结构体,而是由不同层次、不同能级构成的复杂系统。因此管理系统的最佳结构不能是单一和均匀的,同样应该建成能级结构式的系统。在这一系统中,每个单元都是根据其能量的大小安置在相应的位置上,以此来保证整个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和运行的有效性。
能级原理是指管理的组织结构与组织成员的能级结构必须相互适应和协调,这样才能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组织目标。能级原理中的“能级”,是指组织成员在一定条件下,能对实现组织目标起作用的各种能力之和的差别。在管理实际中,这种差别是必然存在的,这就要求管理活动必须根据这些差别设置不同的管理层次,确定不同的工作职责、标准和任务,设置不同的管理权力和报酬,使不同的人能在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不同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能级原理是企业组织管理的基本原理,按照这一原理,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应呈下大上小的三角形或梯形,这种三角形或梯形结构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具体表现为这样两个原则:
(1)管理岗位的能级对应原则。企业管理机构应该由三个层次组成:一是战略规划层,也称决策层;二是战术计划层,也称管理层;三是运行计划层,也称执行层。决策层的任务是决定活动的方向,管理层的任务是决定活动的方法,而执行层的任务则是决定活动的过程。
(2)专业岗位的能级对应原则。不同的专业岗位需要配备不同能力和特长的人,管理的责任就在于正确认识和区别不同能力和特长的人,并尽可能把他们安排在足以发挥其能力特长的岗位上。
(二)能级原理的应用
在管理活动中运用能级原理,重点在于如何盘活人这一宝贵资产上。首先需要从组织结构上划分好合理的层次结构,然后科学有效地评估组织成员的能力,再将其进行能级划分,最后通过组织建立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去选人用人,使有相应能力的人处于相应的能级岗位上。
(1)管理必须按照层次确定稳定的组织能级机构。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应是下大上小的三角形或梯形。
(2)按层次需要选人用人,使各种人才处于相应的能级。各种岗位对人才能级的要求是不同的,不同能级的人就应该安排在相应的职位上,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不同的能级应该表现出不同的权力、责任和利益。有效的管理不是扯平或消灭这种权和利上的差别,而是要给予其相应于能级差别的待遇差别。
(4)各能级之间的人员必须动态的相互流动。只有动态地实行能级对应,才不至于使昨天胜利的因素成为今天失败的原因。
能级原理告诉我们,不同的机构层次和岗位对工作有不同的要求,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能力和特长,只有使这两者对应起来,即按照每个人的能力和特长分配相应的岗位和工作,才能使企业的管理系统和生产系统提高效率,使每个人都充分发挥其潜能。
五、权变原理
(一)权变原理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权变原理是关于管理模式的原理。所谓权变原理是指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选择相应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
权变原理的基本内容有:
(1)世界上不存在永恒而理想的管理模式。企业的情况以及他们所处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要找到一种现成的、适应各种类型企业的万能管理模式是不可能的。因此,管理模式的选择必须立足于“权变”。
(2)权变原理着重研究环境变量对管理行为的影响,它指明有效的管理依环境变化而异。企业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企业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环境制约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同样也给环境以影响。因此,企业要适应环境变化而相应地改变管理。这里既有“质”的适应和驾驭,又有“量”的把握和处理。
(3)在企业内部,权变原理着重研究权变因素对管理行为的影响,指明在不同的权变因素搭配下,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即应根据不同的工作、不同的条件、不同的人员,采取不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有效的管理者是那些适合群体环境并能与之紧密配合的人。
(4)权变原理强调管理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要求管理的各种活动要服从企业内外环境的要求。
(二)权变原理的应用
权变原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分析权变因素对管理的影响,因地制宜地设计或选择适当的管理模式
在企业管理中对管理模式选择构成影响的权变因素有很多,如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和可预测性,企业任务的多样性和规范性,企业职工的素质,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经验等。因此,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
2.保持管理职能的适度弹性
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计划、组织、控制等管理职能都必须相对稳定。但为了适应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也必须保持适度的弹性。如计划要有严肃性,不能朝令夕改,但也要有备选方案,保持适度的可塑性。
3.保持经营管理策略的高度灵活性
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管理对象和环境,企业在经营方向和经营方式上要考虑多种形式。在领导方式上要根据任务性质、上下级关系、被领导者素质等,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在调动职工积极性上,要根据职工的思想觉悟和实际需要,采用恰当的手段和方法。
4.注重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技巧
企业管理人员既要注重企业管理新理论和新技巧的学习,理论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又要注重通过实践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既要认真总结和学习我国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也要不断吸收和借鉴国外企业管理有益的经验和技巧。
5.增强改革和创新观念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时俱进,不断增强改革和创新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