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健全人格与心理和谐
6159100000004

第4章 心理调适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心理是和谐的。个人一旦受到了压力和挫折,就会打破原有的身心平衡状态。从生理上看,压力和挫折导致个人内稳态的破坏;从心理上看,压力和挫折会引起心理和谐状态的破坏,产生各种心身症状。作为一个高度进化的物种,人类具有许多高于一般动物的能力和品质。一旦遭遇了压力和挫折,我们的大脑便会动员各种生理和心理调适机制,重新恢复内稳态和心理和谐状态。压力和挫折引发我们的心理调适机制,主要有两种形式:自我防御机制和压力的自我管理。

一、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也称防御(防卫)机制。精神分析论创始人弗洛伊德最早使用这个术语,用它来解释个人为了应对本能冲动、道德压力和外界现实的要求,以减轻和防止心理紧张,求得内心平衡所采用的潜意识的适应性行为。防御机制是通过自我而实现的,因而称为自我防御机制。

(一)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最初提出的自我防御机制有9种:倒退、压抑、反向形成、隔离、抵消、投射、心力内投、转而反对自身和反转,后来又增加了升华机制。1936年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出版了《自我与防御机制》一书,发展了防御机制的理论。至今,已提出有数十种防御机制,最常见的是如下20种。

1.压抑

是自我把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情感、意念和记忆抑制到潜意识之中,从而可以避免我们去觉察这些信息。压抑是一种潜意识机制,而不同于有意的压制。弗洛伊德认为,压抑是一种最基本的防御机制;发掘被病人压抑了的记忆材料,是精神分析治疗的一个重要步骤;由于压抑使我们忘掉了自己许多不愉快的经历。

癔症病人的心因性记忆缺失,也可视为压抑机制所致。

2.否认

指拒不承认某些外在威胁或创伤事件曾发生过,从而减轻焦虑和痛苦的一种心理机制。例如癌症病人和濒死病人在他们的心理反应中,往往都曾经历过一个否认疾病或死亡的阶段。否认可以暂时缓解病人的恐惧和悲哀,为他们提供时间以便他们逐渐适应严酷的事实,然后进入认可阶段。俗语说“眼不见为净”,正常人有时也会利用否认机制。精神病人在发病时拒不承认有病,则可视为否认机制的极端应用的表现。

3.投射

指将自己阴暗的观念或冲动归咎于他人,以避免或减轻焦虑的一种心理机制。例如,一个靠投机发财的个体户却说人人都投机倒把;一个对人心怀敌意的人却说别人都是不友好的。由此可见,投射可看做是后边要谈到的“合理化”机制中的一种形式。精神病人的妄想症状也可视为病人将自己对人的敌意和攻击冲动转投射给他人的表现。

4.退化

指因不能应对当前的紧张情境,其行为表现出生命早期的某些特点。例如,一个人听到自己患了重病后表现出孩子似的啼哭行为;一位病人经手术死里逃生后,虽然身体已复原,但想方设法还留在医院里;一个孩子本来已能控制大小便,但在其母亲为他生了小弟弟后又开始尿床。个人之所以放弃已习得的行为而采用儿时的应对方式,是由于这样做可以免于挫折和焦虑。成年的癔症病人的“童样痴呆”,晚期精神分裂症病人完全脱离现实,终日蜷缩在床上,都可视为极端的退化。

5.固着

也称固恋,指行为方式发展的停滞或反应方式的刻板化。例如一个人习得的行为不能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成熟,其心理功能仍停留在儿童和少年发展阶段。一个孩子在某一发展阶段遭到特别严重的创伤或经历极度悲痛,成年后仍表现出那一时期的行为方式,如习惯性地咬手指或其他东西。

6.曲解

指对事实作歪曲的解释,以符合自己的内心需要的一种心理机制。曲解可能是原防御方式,因为它是许多防御机制的共有成分。采用这种机制的人不仅曲解事实,而且相信实际上就是如曲解的那样。精神病人的幻觉和妄想症状,可视为曲解机制的极端表现。

7.心力内投

指把原本指向外界的本能冲动或情感转而指向自身。例如,一个由于恋母情结未获解决而对父亲怀有潜意识敌意的人,可能会因内疚而将这种敌意转向自身,从而导致自残或自杀行为。这是一种与投射相反的心理机制。

8.认同

也称“自居作用”,指自我与某一对象潜意识地视为等同,借以摆脱自我的焦虑。“东施效颦”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东施貌丑,与美貌的西施相比有强烈的自卑感,于是她模仿西施双手捧住心口的病态姿态,由此潜意识地觉得与西施“相同”,从而缓解了其焦虑和痛苦。此外,还有一种对自己所恐惧的人或对象的行为的认同。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关在集中营中的某些犹太人也变得残酷无情,这可能是与法西斯分子认同所致。

9.隔离

指将痛苦的情感同引发此种情感的事情分开,并将前者压抑至潜意识中。例如,一个受迫害的人平静地述说受害经历,而忘掉了与之有关的痛苦体验。某些精神病人对于亲人死亡无动于衷,可视为隔离机制的极端情况。

10.替代

指将威胁性的冲动导向不具威胁性的对象的一种心理机制。例如,一位被上司指责的女士或许想反击,但她控制住这一冲动,转而向她的孩子或丈夫吼叫来表达其愤怒。虽然这样做会给她带来另外的麻烦,但比起失去工作来说,这样做是较不具威胁性的。在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过程中发生于医患之间的“移情”现象和日常生活中迁怒于“替罪羊”的行为,都可视为替代机制。

11.幻想

指以幻想来满足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借以减轻现实自我的焦虑。例如,一位怀才不遇的青年想象自己遇到了伯乐,将自己安排到向往已久的岗位上大展才能;一位在爱情上屡遭挫折的少女幻想自己巧遇白马王子。如果一个人沉溺于幻想中,以致分不清现实和幻想的内容,则是一种病态表现。

12.反转

指把冲动从积极主动的方式变成消极被动的方式。例如,将施虐癖的冲动转变为受虐癖的冲动;将内心剧烈冲突转变为瘫痪、感觉缺失(失明、失聪)和心因性疼痛等,它可帮助病人摆脱自我的困境。

13.反向形成

指把某种不允许的冲动潜意识地转化成截然相反的形式,借以避免或减轻焦虑和内心痛苦。例如,一位内心对某一朋友有敌意可是又不敢得罪他,于是透过反向形成机制,表现出对其过分亲热的态度。“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民间故事,是这一机制的生动写照。使用这种“矫枉过正”式的防御机制,一个具有强烈虐待冲动的人可以成为狂热的动物实验反对者;一个具有强烈性冲动的人则可表现为反对任何异性间的接触。

14.抵消

指用象征性的事物或行为来抵消已经发生了的不愉快事情。例如,过年时孩子打碎了碗,老年人往往会说“岁岁平安”;有些人做了错事或坏事后,用忏悔、苦修、个人牺牲、修庙建寺、造福他人等形式,减轻内疚或罪恶感。也有人将强迫症病人反复洗手的行为,视为一种潜意识的抵消机制。

15.理想化

指将个人所爱或所崇拜的人或事物完美化,而忽略其实际上存在的缺陷的一种心理机制。由于承认其缺陷会引起自己内心的痛苦和不安,故将缺陷从意识中排斥出去或将缺陷也看做长处。例如,对领袖的神化。

16.合理化

也称“文饰作用”,指一种给自己的行为或处境寻找能为自我和社会认可的解释的一种心理机制。合理化所要达到的潜意识目的是,避免受挫时变得失望和为自我所不接受的行为寻找借口。一个人可能会以“我不稀罕”为借口,聊以自慰。

例如,一位一心想当官的人却未当上,便说无官一身轻,当官难啊!这叫“酸葡萄机制”。另一种情况正好相反,即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说成好的,这叫“甜柠檬机制”。例如,孩子智力迟钝,有的父母便以“傻有傻福”自慰。这种“知足者常乐”式的自慰方法可以帮助人接受难以接受的现实,但用得过度也会妨碍人对远大目标的追求。合理化是一种潜意识机制,但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一些人有意或自觉地为自己的不良行为辩解。而这种情况不能算做合理化机制。

17.补偿

指通过不自觉的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以弥补身心缺陷,从而降低焦虑和痛苦。例如,一名身体有残疾的学生学习格外用功,成为全年级学习成绩最优秀的学生。

这一机制如果用得恰当,不仅可以弥补缺陷,而且会转化成巨大的动力。但是如果过分应用,过度补偿,也会导致病态。

18.理性化

指以抽象、理性的方式对待紧张刺激,以免自己受情绪的困扰。例如,一个对她的老公心怀潜意识敌意的女人,可能会幻想她老公出了严重的车祸。而这种想法的理性化外显行为可能是她不断提醒老公系好安全带很重要。这种机制对于经常与他人的痛苦或死亡打交道的工作人员(如医务人员、殡葬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发挥正常功能有积极意义;但是一个人如果在任何情况下都无动于衷,麻木不仁,那就成了病态。

19.幽默

指通过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消除焦虑或间接表达潜意识的欲望。一个绝妙的挖苦、讽刺他人的幽默,使得我们能以一种社会认可的方式表达攻击的欲望。公开谈论性在许多社会中都是不适合的,但有关性的幽默不仅常常被容忍,而且是认可的。

20.升华

指将具有威胁性的潜意识冲动转化成为社会赞许行为的一种心理机制。例如,将性欲升华为文艺小说、舞蹈表演等创造性活动;将攻击冲动升华为外科医生、拳击或足球运动员等的活动。

(二)防御机制的适应功能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本我只关心本能驱力的满足,超我则不断寻求完美,防御机制的目的是隔绝自我与本我和超我所引起的焦虑和痛苦,使得自我得以健康发展。每一种防御机制都可以扮演积极的适应角色。例如,无限制推迟考试,显然不符合适应的要求,但是暂时忘记即将到来的考试(否认),却可以让人头脑清晰,进行其他的创造性追求。由于防御机制是一种潜意识活动,因此个体素质是否具备恰当并灵活地加以运用则是发挥适应功能之关键。

个人采用哪一种防御机制是与其素质有关的。例如,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太空飞船在发射后73秒钟发生爆炸,7位飞行员全部罹难,许多人号啕大哭,全美陷入一片悲哀之中。这件事发生后的两天内在美国出现了许多有关挑战者号的幽默笑话,一个美国播音员还在广播电台上播出了一系列笑话,后来这个播音员因此被解职。虽然幽默能够以正常的途径宣泄我们的紧张和痛苦,但是即使像幽默这样具有积极意义的防御机制,也应依场合而使用的。

个人采用哪一种防御机制与其年龄有关,防御机制的使用有一个发展过程。例如否认这种防御机制常为幼小儿童所采用,而较大年龄的儿童和青年人则常使用其他防御机制。一些研究发现,学龄前和小学低年级儿童往往单一地采用否认来消除焦虑。他们在经历严重伤害和威胁之后,除了拒绝承认曾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伤害外,不会用其他防御机制来宣泄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小学中年级时,儿童会用较复杂的防御机制,如采用投射来减缓内心的焦虑和恐惧。20岁之后,人们开始采用更复杂的防御机制,如采用认同而不是否认和投射的防御机制,这可视为一个人情感成熟的标志。

个人采用防御机制还与其人格特征有关。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人善于将自己的罪过和错误合理化,总是将自己的愤怒发泄到家人、服务生和雇员,或者把他们的怀疑和担心投射到别人身上。个人往往倾向于采用某些特定的防御机制,这种现象称为这个人的防御风格。由于防御机制有幼稚与成熟、有效与无效之分,一旦我们了解到某人的防御风格,就可以了解到这个人适应性的大致情况。

当然,在某些情况下采用一种防御机制也是正常的,甚至是一种适应性强的表现。例如,升华,将不被社会允许的潜意识冲动转向社会所能接受的活动,既缓解了焦虑同时又改善了个人生活状况。

采用某种防御机制是适应良好还是适应不良,取决于场合、个人的年龄以及使用它的频繁程度。儿童总是采用否认和投射来处理焦虑情绪,但如果成年人也像儿童那样继续依赖否认这种不成熟的防御机制,那一定有心理问题。研究表明,成年人采用的防御机制和他们的早期童年经历有关。研究还表明,那些通常依赖于否认和投射这些不成熟防御机制的父母,当他们面对焦虑和父母身份的问题时,常常把怨恨的情绪发泄到他们的配偶身上;而采用成熟的防御机制诸如升华的父母,尽管孩子的出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挑战和焦虑,他们的夫妻关系仍然和睦,生活依然美满。

二、压力及其自我管理

(一)压力及其种类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压力是个人无力应对觉知到的(真实的或想象的)自己心理和生理受到威胁时所产生的焦虑状态和适应现象。例如,地震、失业、甲型H1N1流行、失眠、考试失败等,都会使我们感到压力。同样一件事例如考试失败,人开始时觉知为威胁不大,由于经历了多次,觉得更加无力应对,便感到威胁很大。

人生中遇到的压力,不胜枚举。例如在工作中会遇到高温、低温、噪声甚至长期远离人群(远洋、高山、沙漠)、高消耗脑力或体力、生活节律单调重复,难以适应,想转岗或离岗;在婚恋和家庭中会遇到难以觅偶、失恋、夫妻不和、分居、外遇和离婚以及亲人亡故、患病、外伤、分娩、子女管教困难、老人需要照料、住房拥挤以及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经济拮据、负债、失业等;在人际关系中会遇到与领导、同事、邻里、朋友之间的意见分歧和矛盾冲突等。

并不是所有的压力都是有害的,事实上,人类经受一定程度的压力才能保持健康。人类的心理要保持和谐,身体要保持体内平衡,都需要一定程度的唤醒以保证身心处于最佳的功能状态。因此,压力可以分为:正性压力、中性压力和负性压力。正性压力是好的压力,能激发和鼓舞个人的生活事件,如晋升、提级、立功、受奖等。中性压力是一些对个人无所谓好坏的事件。负性压力是不好的事件,会给人带来痛苦,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压力。负性压力又可以分为急性压力和慢性压力。前者强度大,来势迅猛但较快消退,如地震、火灾、战争、动乱、外伤等;后者不那么强烈但旷日持久,例如整个学期与很合不来的同学同住一个房间。许多生活事件,例如来自身体健康的压力(如医疗条件)、家庭和邻居的压力(如安全、清洁)、经济的压力、工作的压力、人际的压力、孩子的压力等都可能成为慢性压力。

负性压力会导致心身疾病。美国健康心理学家Holmes和Rahe对生活变故与压力和疾病的关系做过大量研究,需要人们去适应的生活压力事件共43个,以及需要人们适调努力的数值,即称为生活变故单位(life change units,LCU),数值的大小表示生活变故对个体的心理刺激的强度。研究发现,1年内LCU的总和超过300,预计今后2年内将有可能患重大疾病;若1年LCU不超过150,则预示来年可能是健康平安;LCU为150~300,则来年有50%的可能性患病;LCU超过300,说明第二年患病的概率达70%,个体的健康受到影响的可能性增大。该量表发表后,国内外学者纷纷致力于生活事件的性质、种类、发生频度、持续时间等因素与有关疾病如神经症、躯体疾病和身心疾病之间关系的调查。国内学者也编制过生活事件量表。

(二)压力的自我管理

压力会引发个人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反应,因此,压力的自我管理是个体对自身的全面管理。

1.压力的生理反应

压力会导致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出现所谓一般适应综合征,包括警觉、抵抗和衰竭三个阶段。

(1)警觉

在警觉阶段,身体会自动激活生理资源以保护自身,抵抗知觉到的压力刺激。此时会感受到生理上的变化,在神经、心血管和消化、内分泌等系统有一系列的反应,如肌肉紧张、血压升高、心跳和呼吸加快、手心出汗、嘴唇干渴、胃里似乎被某种东西堵着。个体开始感到着急,体验到警觉水平增加。

警觉阶段的特点是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给身体发出了一个“红色警报”,以便身体做好“战斗或逃跑”的准备。这时人体的系统已做好准备进行行动,以管理压力或由压力产生的反应。

(2)抵抗

如果压力刺激持续存在,机体将激活相应的排斥反应机制。这一阶段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警觉反应的生理现象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类腺体的分泌增加,机体通过相应的器官和系统来抵抗威胁性刺激,因而可能会产生适应性疾病,如胃溃疡和高血压等。

抵抗是一种调适,因为它能持续直到压力消失。如果压力刺激还持续下去,就进入第三阶段——衰竭。

压力导致一般适应综合征的身体机能变化。

(3)衰竭

如果抵抗阶段的压力刺激仍持续下去,机体参与抵抗压力刺激的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将耗尽,机体将派其他器官和系统参加战斗,又一次分泌肾上腺素,警觉阶段的症状重新出现。这时机体就会出现疾病或组织损伤,在心理上会出现保护行为的夸大,思维混乱甚至人格上的变化如抑郁。持续的压力会导致心理免疫功能的下降,这也许能用来解释在体验到压力时为什么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容易感冒或感染其他疾病的缘故。

你想了解自己吗:压力与身体症状的关系请先看与压力相关各种症状,按照你上周出现的频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在相应的数值上画圈,然后想想上周你的工作量,看看你能否得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计分:检查一下全部条目,你可能会发现你的压力水平和身体健康之间有某种联系。超过30分可能表明你的健康问题与压力过重有关。在高压力下每个人的症状可能不同,必要时应当去看医生,通常情况下进行有规律的放松练习或许能减轻这些症状。(摘自Seaward著《压力管理策略》)

2.生理压力的预防与缓解

对压力生理反应的自我管理要以预防为主,下面是生理压力预防与缓解的主要对策。

(1)锻炼

1)有氧锻炼如慢跑、跳绳、游泳等,能够调节和加强心肺功能,增强体力,优化体重,增强或保持肌力,减少疾病,提高压力耐受力。对于正常人来说,每天应有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锻炼。对于老年人或身体虚弱的人,即使是短距离的散步也有助于身心健康。

2)走路是一种好锻炼:先是漫不经心地走,继之逐步提速,然后快一阵慢一阵,交替进行,坚持每天傍晚走路不少于30分钟,就会走出健康、长寿来。

3)学会打太极拳。

(2)放松法

1)办公室健身操

A。手部运动:把手握紧成拳头,然后放松,舒展手指,重复若干次;转动手腕一分钟。

B。背部和肩部运动:站直后把右手放在左肩上,慢慢地回头;同样的模式对右肩再做一次;如此重复做一分钟。

C。头部和颈部运动:把头从左往右转,再转回左边;把头往前低,再往后仰;重复做一分钟。

2)办公室瑜伽

A。坐姿转背姿势:坐在椅子上,右手扶左膝关节,左手扶在背后或右髋关节上,吸气时转体,静止15~30秒,自然呼吸,然后还原呼气。左右各做4次,能消除背骨的弯曲,缓解腰痛、背痛及脚的风湿。

B。骑士姿势:坐在椅子上,双腿左右分开放在椅子两侧边沿,脖颈伸直,从头到尾骨要非常直。双手抬至胸前,上下重叠、挺胸立腰、颌下收,然后将臀部离开椅子上提10厘米高,呈马步蹲式,要屈膝下腰,颈、背尽量伸直,呼气。然后双腿逐渐向上伸直,提腰,站立。可提升脊柱和腰的活力,消除腰部和骨盆内的淤血,增加头脑和腿脚的血流量。

C。牛面式:坐在椅子上,将背肌伸展,右手向后由上而下,左手由下而上,绕到背后,双手在背后勾住,胸廓尽量张开,静止10秒。然后换相反方向。可治疗、预防驼背,治疗肩周炎。提升手臂、肩膀的血行,促进肩臂、侧腹、胸廓的肌肉发达,强化手的动作。

(3)深呼吸法

1)先紧握拳头,深呼吸……呼——吸;

2)呼气:呼——呼——呼,慢慢呼至你有瘫痪的感觉;

3)再开始打哈欠,伸懒腰;

4)多次重复上述3个步骤,直至你相当轻松为止。

(4)其他方法

1)从事休闲活动,如书画、跳舞、听音乐、旅游等有助于放松身体,舒缓身心。

2)温水浴法,浸泡在34~37℃浴缸里(有心脏病者不宜)。

3)注意健康饮食、运动、睡眠和休息。

4)远离危害健康的行为,如酗酒、吸烟、吸毒等。

5)不要滥用药物。

3.生活压力的预防与缓解

事先预防生活压力可遵循下列一些基本原理:

(1)认识生活的意义

人是世界上唯一能追问自身生活意义的动物。作为一个人的基本要素,就是了解并坚守生活的责任,能够对自己和他人负责地生活,这就是有意义的人生。只有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并加以克服,生活才充实才有意义。

(2)确立生活目标

为自己订立近期、中期和远期的生活目标,将会找到生活前进的方向,成为生活的动力。目标越具体、明确,就越容易达到。目标确立之后,可以告知要好的朋友,一则可以使自己坚定信心,二则可以让朋友监督和支持。

(3)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表现在追求生活目标遇到困难时,不轻言放弃,而是有坚定不断地努力去尝试解决问题的决心,这样才不至于因受挫而产生无力感。只有坚定信心,找到克服困难的办法,不断地朝着既定目标努力,才能实现目标。当然,对所遇到的困难也要具体分析。如果经多次努力不能成功,所定目标因主客观条件限制确实无法实现,就要降低目标或以新的目标代替之,这是明智之举,也是自我控制力的表现。

(4)学习解决难题的方法

如果你有担忧、困难的问题,请留意下列3点:

①问自己:“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是不可避免的吗?”

②镇静地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做最有效的应用,以应对即将发生的最坏情况。

③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列出你最要好的10位朋友;一旦遇到困难,你可立即向他们请求帮助。

(5)养成健全人格

不同人格特征的人在面临压力时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应对策略。人格特征与如何应对压力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它决定着个人对各种内外刺激的认知倾向。例如事业心很强或性格很脆弱的人容易看到自己的失败。宜人性的人比孤僻的人容易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健全人格即完美人格,是各种优秀人格特征的有机整合。它与个人内心世界的和谐发展互为因果。健全人格的人,对世界抱开放态度,乐于学习和工作,不断吸取新经验;以辩证的态度看待他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以辩证的态度看待自己,能自知、自尊、自我悦纳;以辩证的态度看待过去、现在和将来,力求使理想的我、现实的我和应该的我达成统一;以辩证的态度看待顺境和逆境,能调控情绪,心境良好;是一个自立、自信、自尊、自强、幸福的进取者。本书以下各章将介绍自立、自信、自尊、自强、正直、诚信、爱心、乐观、信念、毅力等优秀人格特征在预防和缓解生活压力、促进心理和谐中的作用。

学以致用

1.心理的主观性容易使我们得出那些不合理的主观想法,从而导致那些后果。

但是我们的心理具有能动性,要改变这些消极的不合理的主观想法,我们则需要用一些更合理、更有用的方法来理解周围情况,这包括想出一些说法来直接对抗我们头脑中荒谬、消极的想法)。

对于下面4个不合理的想法,请你给出合乎逻辑的合理说法:

(1)我应该苗条、年轻、有魅力。

(2)我应该挣大钱。

(3)我应该总是高效率地利用时间。

(4)我的生活应该无忧无虑。

2.根据你的气质特点,制定出人格修养的方案。

我国心理学家陈会昌编制的气质类型量表(张拓基、陈会昌,1985)共有60道题目,有较好的信效度。请你根据自己的情况记分,很符合的记2分;比较符合的记1分;介于符合与不符合之间的记0分;不大符合的记1分;完全不符合的记2分。

(1)做事力求稳妥,不做无把握的事。

(2)遇到可气的事就怒不可遏,想把心里话全说出来才痛快。

(3)宁肯一个人干事,不愿跟很多人在一起。

(4)到一个新环境很快就能适应。

(5)厌恶那些强烈的刺激,如尖叫、噪声、危险镜头等。

(6)和人争吵时,总是先发制人,喜欢挑衅。

(7)喜欢安静的环境。

(8)喜欢和人交往。

(9)羡慕那种能克制自己感情的人。

(10)生活有规律,很少违反作息制度。

(11)在多数情况下情绪是乐观的。

(12)碰到陌生人觉得很拘束。

(13)遇到令人气愤的事,能很好地自我克制。

(14)做事总是有旺盛的精力。

(15)遇到问题常常举棋不定,优柔寡断。

(16)在人群中从不觉得过分拘束。

(17)情绪激昂时,觉得干什么都有趣;情绪低落时,又觉得什么都没意思。

(18)当注意力集中于一件事时,别的事很难分心。

(19)理解问题总比别人快。

(20)碰到危险情景,常有一种极度恐怖感。

(21)对学习、工作、事业怀有很高的热情。

(22)能够长时间做枯燥、单调的工作。

(23)符合兴趣的事情干起来劲头十足,否则就不想干。

(24)一点小事就能引起情绪波动。

(25)讨厌做那种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

(26)与人交往不卑不亢。

(27)喜欢参加热烈的活动。

(28)爱看感情细腻、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文学作品。

(29)工作时间长了,常感到厌倦。

(30)不喜欢长时间谈论一个问题,愿意实际动手干。

(31)宁愿侃侃而谈,不愿窃窃私语。

(32)别人说自己总是闷闷不乐。

(33)理解问题常比别人慢些。

(34)疲倦时只要短暂的休息就能使精神焕发,重新投入工作。

(35)心里有话宁愿自己想,不愿说出来。

(36)认准一个目标就希望尽快实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37)学习、工作一段时间后,常比别人更疲倦。

(38)做事有些莽撞,常常不考虑后果。

(39)老师或师傅讲授新知识、技术时,总希望他讲慢些,多重复几遍。

(40)能够很快地忘记那些不愉快的事情。

(41)做作业或完成一件工作总比别人花的时间多。

(42)喜欢运动量大的剧烈体育活动,或参加各种文艺活动。

(43)不能很快地把注意力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上去。

(44)接受一个任务后,希望把它迅速解决。

(45)认为墨守成规比冒风险好些。

(46)能够同时注意几件事物。

(47)当我烦闷的时候,别人很难使我高兴起来。

(48)爱看情节起伏跌宕、激动人心的小说。

(49)对工作抱认真严谨、始终如一的态度。

(50)和周围人们的关系总是相处不好。

(51)喜欢复习学过的知识,重复做已经掌握的工作。

(52)喜欢做变化大、花样多的工作。

(53)小时候会背的诗歌,似乎比别人记得清楚。

(54)别人说自己出语伤人,可自己并不觉得这样。

(55)在体育活动中,常因反应慢而落后。

(56)反应敏捷,头脑机智。

(57)喜欢有条理而不很麻烦的工作。

(58)兴奋的事常使自己失眠。

(59)老师讲新概念时,常常听不懂,但是弄懂以后就很难忘记。

(60)假如工作枯燥无味,马上就会情绪低落。

确定气质类型的方法如下:

(1)把每题的得分按以题号相加,并算出各栏的总分。

多血质:4,8,11,16,19,23,25,29,34,40,44,46,52,56,60

胆汁质:2,6,9,14,17,21,27,31,36,38,42,48,50,54,58

黏液质:1,7,10,13,18,22,26,30,33,39,43,45,49,55,57

抑郁质:3,5,12,15,20,24,28,32,35,37,41,47,51,53,59

(2)如果某一种气质的得分比其他3种的得分明显高(高出4分以上),则可定为该种气质。如两种气质的得分接近(二者之差不超过3分)而又明显高于其他两种(高出4分以上),则可定为两种气质的混合型,如果3种气质均高于第四种的得分且相接近,则为3种气质的混合型。

3.从本章第三节中压力与身体症状的关系的测量中,你可能已发现你的压力水平与身体健康之间有某种联系。请你考虑该如何预防和缓解自己的生活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