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健全人格与心理和谐
6159100000016

第16章 自尊与心理和谐

马长辉是一个身高1.55米、双腿残疾、靠双拐行走的农村青年。当初从农村到城市里闯世界,他没有靠山、没有资本,有的只是一双粗糙有力的大手与简单的修鞋技术。曾一度在城里的日子越过越艰辛,最后甚至到了食不果腹的地步。在饥饿的驱使下,他想到了乞讨。可就在他准备去接受别人的施舍时,似乎从施舍者的眼光里看到了什么,便毅然放弃了乞讨,又重新坐回到修鞋摊前。

如今他不但开起了修鞋连锁店,还先后帮助十余名残疾青年及下岗职工开了修鞋铺。许多残疾人以他为偶像,慕名找他学修鞋技术。2006年,他成了“沈阳市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

在作客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栏目时,主持人崔永元问马长辉,当初是什么促使他放弃乞讨,迎来现在的成功,他说:“我不能拿自尊换钱。”马长辉的话音刚落,现场的观众都由衷地为他热烈地鼓起掌来。

一、自尊的人格力量

(一)自尊是人的精神脊梁

人类行走于世,有两种脊梁:一种是生理脊梁,一种是精神脊梁。跌断了生理脊梁的残疾人是不幸的,但他仍然可以成为一个高尚的人。马长辉身体残疾,但他自尊自爱,从而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而折断了精神脊梁的人丧失了人的尊严,在伦理学意义上他已不再是一个大写的“人”。清末太监李莲英权倾一时,却仍然是奴才。

自尊是一种人格的精神境界。陶渊明的“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贝多芬的“即使为了王座,也勿欺妄真理”;青年毛泽东的“粪土当年万户侯”,都表现了这样的人格境界。严格地说,衡量自尊与否的尺度,与一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无关:皇帝和总统有自己的尊严,佣仆和乞丐也可以有他的自尊。

能否达到自尊的境界,与一个人所从事的事业成败也无关:成功者固然志满意得,失败者也可奋然再起,在自尊问题上,“莫以成败论英雄”。能否获得自尊与一个人智力体力的优劣也无关:强者日行千里足骄人,弱者夜走三百也不错,在自尊问题上,“天生我材必有用”。

(二)自尊——抗御强暴的有力武器

自尊尤其是弱者的脊梁。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引用过一段著名的警句:

“伟人们之所以看起来伟大,是因为我们自己跪着。站起来吧!”

以真理和正义为后盾的自尊,常常表现为一种凛然正气,在高尚人格与卑污人格的对立中,显示出自尊的人格力量。

《资治通鉴》里记载的强项令故事千百年来所为人乐道:东汉光武帝时董宣为洛阳令,湖阳公主的仆人白天杀人,董宣不顾公主的庇护处决了杀人犯。公主告到皇帝面前,皇帝让董宣向公主叩头赔罪,但董宣却始终不肯低头。皇帝没办法,只好说:“真是一个强项令(脖子硬的官)呀!”

(三)逆境中的自尊与得志时的尊人

萧伯纳说过:“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个是踌躇满志。”万念俱灰者最容易失去自尊;踌躇满志者最容易忘记尊人。只有在逆境中高度自尊,在得志时也不忘尊重他人的,才是真正懂得尊严的高尚的人。这种人格境界,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1.猝然临之而不惊

苏轼在《留侯论》里说,“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说的是一个人怎样对付突然降临的危机。其实,在人生的旅途上,许多足以损伤自尊心的不幸往往是突然来到的。

人在受挫时实现心理平衡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改变现状,满足需要。例如生病的恢复健康,失恋的破镜重圆,落榜的再试摘桂等。但在有些情况下,现状难以改变,甚至无法改变,那么,只能采取另一种途径:心理适应——承认现实,并且主动地通过调整心理状态适应这个社会现实。自尊在这两个途径中都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现实情况可以改变时,自尊促使人们为维护自己的价值和尊严而奋起直追;而当现实无法改变时,自尊也可以帮助人们坦然接受,不会因暂时的困境而一蹶不振、彻底地否定自己。

2.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一个人活在世上,不可能不犯错误,不可能没有过失。

虽然莎士比亚说过:“最好的好人,都是犯过错误的过来人;一个人往往因为有一点小小的错误,更显出他的可爱。”但是,这里有一个界线,那就是知错就改,而知过能改的一个重要伦理基础和心理基础,就是人所具有的羞耻心。前面我们讲过,羞耻心是自尊的内在表现,一个有自尊的人会对自己犯下的错误感到切肤之痛,并把教训牢牢记在心里,避免重蹈覆辙。

3.得志时最要小心

人的一生,往往有逆境,也有顺境;有失意时,也有得志时。人在逆境时,往往夹着尾巴做人,小心翼翼,但常常却是困难和逆境有利于人格的自我完善。人在踌躇满志时,容易自我估计过高,再加上“晕轮效应”起作用,善意的赞扬和别有用心的吹捧同时到来,一个意志不坚定的人就可能忘乎所以,此时,最容易暴露一个人人格上的弱点。所以,有社会经验的人都知道,看一个人的人格和品质,固然要注意他在逆境中的表现,更主要的是看他在得志时的所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一个真正有自尊的人,应当同时也是一个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因为他知道尊严的价值。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几千年前孟子就这样教导过我们,善待旁人也就是善待自己。

不管别人是怎样的一种生存状态,或高贵或低贱,只要是生命,就值得尊敬。一朵小花,你喜欢它,在你的眼里它就会盛开得更加美丽;一只小动物,你爱护它,它就会对你更加依恋;一个人,你尊重他,他会得到快乐,会回报给旁人更多的快乐,而你自己也会在彼此的尊重中得到敬重和快乐。

二、自尊成就人生

(一)自尊的钢筋撑起成功的桥梁

80多年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沃尔逊小镇,涌来了一群饥饿的难民。当镇长杰克逊先生发送食品时,许多难民拿到食物迅速吞嚼起来……但其中,有一个年轻人例外,他对镇长说:“镇长,你送给我这么多好吃的,我能为你干些什么吗?”

杰克逊笑了:“我给你们食物,并不是寻求什么回报,我只不过给你们提供一些帮助而已,并不需要你们干什么啊。”那位年轻人听了很沮丧:“如果没有活儿给我干的话,我不能接受你的食物,我总得为你干点什么呀!”杰克逊觉得这位年轻人很不一样。可是,又没有什么供他干的,杰克逊只好蹲下来,让年轻人给他捶背。后来,年轻人被留了下来,杰克逊还把女儿也嫁给了他。20年后,这位年轻人成了世界石油大王,他的名字叫哈默。

哈默先生的成功,固然有许多因素,但他那种拒绝不劳而获的做法,却为他赢得了宝贵的自尊和他人的尊重。看来构筑成功的大厦,除了自信的水泥、自强的红砖之外,还离不开那种名叫自尊的钢筋!

(二)自尊的人有时也会有挫折感

自尊的人往往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但有的时候也会有挫折感。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小说中描写了一位老渔夫在海上捕鱼,84天了,他还没有捕到一条鱼,等到第85天,他决定去渔夫们从未去过的深海打鱼,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勇气。在海上,老人发现了一条很大的马林鱼,他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艰难的搏斗,终于在第三天早晨,把鱼叉刺进了马林鱼的心脏。在返回的途中,老人遇到了鲨鱼的5次袭击,他用鱼叉、船桨和刀子勇敢反击。当他驾驶小船回到港口时,马林鱼只剩下一副巨大的白骨架。

正像这个老人一样,一个有能力取得胜利的人,在遭到严重的挫折之后,不会悲观失望而是继续斗争。人之为人,其意义就在于具有顽强的意志力,勇于拼杀,蔑视痛苦和死亡,显示出一种朴素的尊严,“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可你就是打不败他”。

在英国萨伦港的国家船舶博物馆里,停泊着一艘船。这艘船原属荷兰福勒船舶公司,因其不可思议的传奇经历,被英国劳埃德保险公司买下,捐给国家。它1894年下水,在大西洋上138次遭遇冰山、116次触礁、13次起火、27次被风暴扭断桅杆,却一直没有沉没,直到退役。上千万的观众参观了这艘船,写下了无数的感慨留言。这艘船告诉世人:在大海上航行,没有不带伤的船;在生命中旅行,没有不受伤的心灵。坚持住!不要沉没!

三、尊重他人是人际关系融洽的起点

有一则阿拉伯寓言故事《船夫与哲学家》,说的是从前有一位哲学家乘船夫的小船渡河,两人在船上有一段对话:

哲学家:“船夫,你研究过宇宙吗?”

船夫:“没有。”

哲学家:“那么你的生命便丧失了一半。”

哲学家:“你研究过历史吗?”

船夫:“没有。”

哲学家:“那么你的生命就丧失一半以上了。”

忽然,狂风大作,巨浪掀翻小船,两人双双落水。

船夫:“哲学家,你会游泳吗?”

哲学家:“不会。”

船夫:“那么你的生命就整个地丧失了。”

对于同一则寓言,不同的读者可以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见仁见智,读出不同的寓意。如果从人际交往的角度看,就可以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等价原则”。马克思说过:“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分工的不同、社会地位的不同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在智力、体力、技能、成就等各方面的差异,但是就人格尊严来说,应当是平等的。

人格尊严集中在人际交往中反映出来。我们的古人在《诗经·卫风》中唱道: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桃报李是健康人际关系的互尊原则。马克思说:“人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人的关系,那么你就只能用爱来交换爱,用信任来交换信任。”

如果相反,企图用讥讽和羞辱待人,那么换来的必定也是讥讽和羞辱。这就是哲学家和船夫之间的那种情感交换。

那么如何尊重他人呢?

(一)不能只看一部分来评价别人

生活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如对某个人一件小事看不惯,就对整个人都看不顺眼;还有一种情况是发现一个人有些优点,就觉得他一切都不错,这是所谓的晕轮效应。这两种看待别人的方式,都有失偏颇。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是不同的,由于成长方式、生活环境等不同,人与人之间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都有自己的价值,这就提示我们不能只看一部分来评价别人,要看到别人的价值,全面地看问题。

有一个小故事,说的是一个作家去乡下采风,看到一个人坐在椅子上除草,作家想这个人可真够懒的。可就在他往前走了几步,却突然发现除草人的旁边放着一个拐杖,原来他是一个残疾人!作家很震撼,差一点就错看了这个人。这提示我们在遇事的时候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可能有意外的发现。

(二)要积极主动地倾听别人讲话

在人际交往中,多听少说,善于倾听别人讲话是一种高雅的素养。因为认真倾听别人讲话,表现了对说话者的尊重,人们也往往会把忠实的听众视做可以信赖的知己。

学会倾听他人讲话 从人性的本质来看,我们每个人当然最为关心的是自己,人们喜欢讲述自己的事情,喜欢听到与自己有关的东西。而有些人便经常犯这样一种错误——不喜欢听人讲话,他们要么滔滔不绝地与人说个不停,不顾他人作何反应;要么当人讲话时,注意力不大集中,总是心不在焉。这种不良的行为习惯确实有碍于与人交往。记住:你要使人喜欢你,就要尊重别人,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鼓励别人多谈他们自己。

给他人说话的机会 有些人生活中容易犯一个毛病,一旦他们打开话匣子,就难以止步。其实,这种人得不偿失,因为他们自己付出的太多,话说得多了,既费精力,也还有可能伤害他人。另外,他们无法从别人身上吸取更多的东西,当然,问题不在于别人太吝啬,而是他不给别人机会。看来,那些说个不停的人确实该改改自己的个性了。

善于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 有些时候,我们很难用一个简单的对与错来衡量某一事情,如果我们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其结果当然不一样。因此,当我们面对某一问题时,如果仅仅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而不顾及他人,往往就会有失偏颇,甚至做错事情,伤害他人。所以凡事应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想,原本疑惑不解的问题可能就变得豁然开朗了。

尊重他人的意见 当你的意见与他人产生分歧时,你是经常自以为是,还是考虑一下他人的想法?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我们有些人往往是选择前者,尤其是那些身居高位者,因为他们更加碍于面子,不尊重他人的意见。但这样做会带来很多不利的后果:一则于己不利,因为如果他人的意见正确,自己则会丧失改进的机会;二则伤害他人,因为你不尊重他人的意见,也就伤害了他人的自尊心,造成人际关系上的负面影响。我们每个人不可能时时正确,事事通晓,何不虚心听人之言呢?

聆听的技巧

聆听别人讲话,必须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同时还要辅以其他的行为和态度,不少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从人际关系角度进行研究,提出了以下聆听技巧:

(1)注视说话者,保持目光接触,不要东张西望。

(2)单独听对方讲话时,身子稍稍前倾。

(3)面部保持自然的微笑,表情随对方谈话内容有相应的变化,恰如其分地频频点头。

(4)不要中途打断对方,让他把话说完。

(5)适时而恰当地提出问题,配合对方的语气表述自己的意见。

(6)不离开对方所讲的话题,但可通过巧妙的应答,把对方讲话的内容引向所需的方向和层次。

学以致用

1.认真阅读每个问题,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回答一下你的看法和感受。

(1)你对自己的哪些方面感到满意?

(2)你对自己的哪些方面感到不满意?你是如何对待的?

(3)你对自己的看法是由什么来决定的?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4)你平时对自己的哪些方面特别关注?请按照对你的重要程度列举出前5项。

(5)请根据你对自己的评价,客观地给自己的整体打一个分数。然后给自己的各方面打分。

2.自由作文

谈一谈你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你自己各方面的评价、感受或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等等。不必考虑作文的规则和要求,重要的是你的真实感受和看法。

作文题目:我眼中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