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怎样理解和运用财务数据
6158400000007

第7章 资产负债表列示了哪些内容

我们把按正式的资产负债表格式列出。

你一定会注意到在上面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额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总额是相等的。无论是资产、负债,还是所有者权益,对于企业竞争力的评估都有重大影响。资产负债表究竟列示了哪些内容呢?这些财务数据背后隐藏着哪些管理含义呢?事实上,资产负债表中的任何一个财务数据的背后都有一系列复杂的管理问题。当然,这些财务数据并不能直接提供管理问题的答案,只能协助管理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下面我们来查看一下资产负债表中的主要项目,看一下我们是否可以理解这些项目以及这些项目向我们披露了有关东方公司的哪些信息。

为便于以后的讨论,除非特别提到纳税问题,以下的表述均不考虑税收的影响。

资产我们在前面把企业的财产称为资产,其实是不太严密的。现在我们把资产进行具体化。企业的财产必须符合以下基本要求才能作为企业的资产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

第一个要求是:企业应该对该项财产拥有所有权,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使用或处置。例如,企业购买的原材料、机器设备、房屋等都属于企业的资产。在某些情况下,对于一些特殊方式形成的财产,企业虽然对其不拥有所有权,但能实际控制的,也应当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如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用的机器设备,虽然企业对这些设备不拥有所有权,但企业实质上控制了这些设备的使用,因此,它们属于企业的资产范围。所谓融资租赁是指在实质上转移与一项资产所有权有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的一种租赁。与融资租赁相对应的是经营租赁,经营租赁是由于生产经营的临时性或季节性需要而采用的一种租赁方式。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相比,主要是出于融资的需要,支付的租金包括了设备的价款、租赁费和借款利息等,租赁期满,承租人有优先选择廉价购买租赁资产的权利。如果东方公司临时租用了大华公司的大楼,这座大楼就不是东方公司的资产,而是大华公司的资产。

第二个要求是:该项财产对企业来说必须是有价值的,在未来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所谓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可以是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或者是可以转化为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东西,或者是可以减少以后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流出。某项支出如果具有未来的经济利益的全部或一部分,它就可以作为企业的资产,否则,就只能作为费用或损失。例如,企业于12月份付出的下年度12个月的车辆保险费12000元,这12000元就属于企业今年12月份的资产,随着下年1月份享受保险的权利,这项资产就要减少1/12,作为1月的费用,也就是说,下年2月初,这项资产还剩11000元。同样,企业已经取得的资产,如果其内含的未来经济利益已经不复存在,就应该将其从资产中剔除。例如,库存已失效或已毁损的原材料,它们已经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就不应该再作为资产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

例:下面哪几项可以视为服装公司的资产呢?

①公司对欠款客户收款的权利②一般的服装③无人问津的过时服装④做周转金使用的现金⑤向保险公司预付的下年度财产保险费答案:①②④⑤第三个要求是:该项财产必须是能够用货币可靠计量的,也就是说,涉及该项财产交易发生或完成时有确凿可靠的交易价格。如果东方公司付钱购买了某知名商标的使用权,这个商标的使用权可以被计算为资产。如果东方公司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本企业的牌子叫得很响,但这个品牌却不能作为东方公司的资产,因为这个品牌没有确凿可靠的交易价格。如果东方公司将自己的牌子卖给大华公司,大华公司则可以将其作为资产列示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中。

大家可以看出,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在以后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以及现在还没有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可能产生的结果,则不属于现在的资产。例如,企业向供应商预付货款10000元购买10吨材料,这10吨材料不能作为企业的资产。

资产可以是实物性的(如土地、建筑物以及原材料、产成品等),也可以是无形的(如专利权、商标权以及应收账款等)。

企业购买的各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是其购入成本。如果公司在2000年购置一块土地使用权,共花费100万元,2000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上对该土地的记录是100万元。假如到了2007年12月31日该土地使用权的市场价格已升值为120万元,2007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上对该土地的记录仍然是100万元,而不是当前的市场价值120万元。会计不试图追踪大多数资产市价的增长,而是把着眼点放在其历史成本上。所谓历史成本,就是取得某项财产时所实际支付的货币资金。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各种资产一般是按照其购置时的历史成本计价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资产的当前价值可能与取得时的成本相差很多。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各项资产发生减值,企业应当按会计准则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又谨慎地引入了公允价值概念,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的运用是有限制条件的。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资产账面价值。由此可见,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总额并不代表资产当前的真正价值。许多人以为资产负债表列示的资产的价值是市场价值,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企业取得资产的目的主要是将资产运用于生产经营活动,并由此赚取更多的资产。现金资产并不能带来更多的现金,无法产生盈利,因为在理性的情况下,不可能实现不等量的现金之间的直接交换。因此,任何一个企业在筹集到资金以后,都会将这些资金用起来,去赚更多的钱。无论企业经营什么,它都会将资金投资于经营所需要的各种不同的资产上,一部分资金可能会购置设备、原材料,而另一部分资金可能存在银行以备发放工资、支付税金和其他日常开销等。资产的不同存在形式形成了企业的资产分布。阅读资产负债表首先要搞清楚资产有哪些存在形式。

企业的非现金资产(库存现金和金融机构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统称为现金,现金以外的资产叫做非现金资产)一般都是用现金购置的,这些非现金资产最终都还要转换为现金。例如,原材料先转化为产品,产品售出后又转换为现金。这些非现金资产转换为现金的速度(时间)是不相同的。例如,原材料要经过加工、存储、销售、收款等多个环节才能变为现金,而应收账款只需经过收款环节即可变为现金,而生产经营中使用的机器设备则需要若干年后才能全部变为现金。

各项资产的价值在于能够赚取利润、创造未来现金流量,同时资产也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风险。因此,企业必须强化资产的管理。对资产的管理就是要提升资本增值能力和防范资产所带来的减值风险。为了管理的需要,我们按照资产变换为现金的速度(流动性),把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大类。按流动性对资产进行分类,有助于掌握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从而进一步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以及财务风险。

流动资产简而言之,流动资产就是现金和可以在短期内(通常为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为现金的资产。

“营业周期”通常是指企业从购买储存用于加工的原材料起,经过制造产品、产成品的保存、产品的销售、等待售后客户欠款的回收,最后从客户手中收回现金这样一个连续的过程。这个过程所持续的时间就是一个营业周期。这个次序是一个公司从事经营的最基本的节奏,并且循环往复。营业周期的长短,在不同的企业差别很大。有的企业营业周期较短,有的企业则较长。例如,一家食品店购买了存货然后售出存货取得现金。食品店中,存货资产持有时间较短,相应地其营业周期也较短。又如,小汽车制造公司购买原材料,使用人工和间接费用将原材料变成小汽车。小汽车先赊销给批发商,当批发商将车卖出后再向小汽车制造公司还款。与食品店相比,汽车制造企业的营业周期较长,但它还是短于一年。只有少数企业的营业周期超过一年。例如,船舶制造企业,其营业周期往往会超过一年。

商店柜台上摆着的货物可视为流动资产,而商店的店铺和房屋则不是流动资产。企业的到期债务主要依靠流动资产转换为现金来偿还,而不能依靠变卖房屋这类非流动资产。如果真的到了必须用变卖房屋等资产偿债的地步,企业也就关门倒闭了。因此,流动资产提供了正常情况下企业绝大多数的清偿能力。

流动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是按变现能力(流动性)的大小列示的。

变现能力(或者说流动性)即为变换为现金的能力。下面我们列出比较典型的流动资产项目。

货币资金货币资金是所有资产中最具流动性的资产,并且总是资产负债表中最先列出的项目。它一般包括企业存放的以备日常使用的现金和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和银行汇票等。

企业置存现金主要是满足日常业务中现金支付的需要和防备发生意外情况时对现金的需要,以及用于不寻常的购买机会,如遇有廉价原材料供应的机会时对现金的额外需求等。企业缺乏必要的现金储备,将不能应付业务开支,使企业蒙受损失。但是,企业如果留存过量的现金,又会因这些现金不能投入生产经营过程无法取得盈利而遭受另一种损失。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企业往往把临时闲置的现金进行可以随时变现的短期投资以获取收益。

货币资金虽然流动性最强,但其盈利性却最弱。因此,一般说来,货币资金的存量不宜过大。货币资金存量的大小因企业经营的方式不同而不同。比方说,贸易公司可能存量资金比较大,制造型企业可能会小一些。这同时又跟企业的淡季和旺季有关。

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有价证券)的显著特征是短期可变现性,即在短期内按市场价值变卖为现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企业现金的一种转换形式。企业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为了利用闲置资金创收益,主要是指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比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国库券等。预期准备较长时期持有的投资性债券不属于流动资产。短期有价证券变现能力强,可以随时兑换成现金。管理者不会将企业一年的所有货币资金需要量都以货币资金的形式持有。企业有多余现金时,常将现金兑换成短期有价证券以获得额外收益。现金流出量大于现金流入量需要补充现金时,再出让有价证券换回现金。在这种情况下,有价证券就成了现金的替代品。

自购买之日起三个月内到期的短期债券,因其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因此被称为现金等价物。

应收账款企业总有一些在未来可以收回的债权,这些债权在资产负债表上分为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款等项目。在正常情况下,企业的各种应收款项经过一段时间会转化为现金,因此,应收款项是企业的资产。

企业销售产品给客户,除了向客户收取销售价款外,还要按照增值税税法的规定,依销售价款的一定比例代税务部门向客户收取税款,这种税款叫做销项税额。应收账款是由于赊销商品或劳务引起的,是尚未收回的销售收入(含销项税额)。应收账款包括由于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应向客户收取的全部款项,其他与销货或提供劳务无关的应收款项不包括在应收账款项目中。应收账款既不计利息,也不对客户的特定财产具有要求权。企业一般要求客户在较短(几个月内)的时间内偿还货款,因此,应收账款被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下,即便有些客户的欠款事实上已经逾期很久也不例外。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那些现金出现问题的客户很难及时还款,这可能会导致收款期长达一年以上。有的客户甚至会恶意欠款,使得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形成坏账。当然,乍看资产负债表时不太容易看得出这一点。

企业发生应收账款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商业竞争。竞争机制的作用迫使企业以各种手段扩大销售。除了依靠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广告等外,赊销也是扩大销售的手段之一。在同样的产品价格、类似的质量水平、一样的售后服务的情况下,实行赊销的产品或商品的销售额将大于现金销售的产品或商品的销售额。这是因为客户将从赊销中得到好处,也就是说取得了不用付息而免费使用的资金。出于扩大销售的竞争需要,企业不得不以赊销或其他优惠方式招揽客户,于是就产生了应收账款。如果企业应收账款余额与同行相比特别高,往往意味着企业产品具有较低的市场竞争能力。

有些情况下,客户会签发商业汇票承诺在一定时期内付款,而不是取得无担保赊欠的特权。商业汇票是一种载有一定付款日期、付款地点、付款金额和付款人的无条件支付的流通证券,也是一种可以由持票人自由转让给他人的债权凭证。我国的商业汇票是由收款人或付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由承兑人承兑,并于到期日向收款人或被背书人支付款项的票据。它是交易双方以商品购销业务为基础而使用的一种信用凭证。企业收到的商业汇票不是在应收账款项目中反映,而是单独设立“应收票据”项目。通常应收票据要比应收账款的还款期限长。

在有些情况下,客户在应收账款到期无力支付时,就要签发一张票据,代替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是企业的一项资金投放,是为了扩大销售而进行的投资。有经验的经理人员都清楚,在赊账销售这一问题上,过分慷慨地使用赊账这种手段来刺激销售可能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情。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就是占压经营活动的大量资金,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有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位富有想象力的高级经理出任一家业绩平平的纺织设备制造公司的总经理。为了扭转公司的局面,他推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市场营销计划,以非常优厚的销售条件、十分宽松的付款期限来吸引纺织设备经销商。果然如这位经理所料,企业的销售势头迅猛上升,一时间顾客盈门,但是,公司的应收账款却升高到一个难以想象的比例,企业的流动资金越来越少,生产越来越困难。同时,最终消费这些产品的纺织厂却因为国际纺织品市场的持续疲软并不如那些中间商一样积极,库存转移到了中间商手里,公司的销售额开始下降,而应收账款的比例仍然高居不下,由于资金无法周转,公司最后只好宣布破产。

应收账款是有成本的,首先表现为占压资金的机会成本(应收账款平均占用额×公司资金成本率)。机会成本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成本”,它不是一种支出或费用,而是失去的收益。这种收益不是实际发生的,而是潜在的。另外,应收账款需要发生客户资信调查、记录和收账等其他管理费用。再者,应收账款还存在不能收回的风险,产生坏账成本。

在列出应收账款的同时,可能还会列出那些与产品销售或劳务提供无关的其他应收款项,这可能包括员工借款、应收保险赔款等。其他应收款项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在“其他应收款”项目之下,不属于应收账款。

在资产负债表中应收款项是按扣除各种预计不能收回的坏账损失后可望实际收回的金额列示的。由于应收款存在不能收回的风险,因此,我们在阅读资产负债表时,应该对应收款项目特别关注。应收账款在很多企业都是管理中的难题,并且直接给经营者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管理者必须对应收账款进行严密监控。俗话说得好,两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到手的钱,才是自己的。因此,对这个项目的关注,首先,是从金额的大小来看,金额越大,风险就越大,当然,这要与销售收入相比较才可以说明问题,绝对数都不能真正说明问题。应收账款金额的大小,同企业的性质也有关系,批发企业一般是以赊销的方式进行销售的,因此,应收账款项目金额可能比零售企业的要大,因为零售企业主要是以现金收款方式进行销售的。其次,要看应收账款的时间长短,也就是这个钱已有多长时间没有收回了,拖的时间越长,客户不还的可能性就越大。最后,就是看是谁欠的钱,看一看这个欠钱的公司还钱的能力有多强,分析一下这个公司的销售能力、产品盈利能力及现金流量等。

客户的集中程度对应收账款的质量非常重要。当应收账款中很大比例只集中于少数几个客户时,企业对这些客户便产生很强的依赖性。这种信息从资产负债表中是不能获得的,但可在报表附注中得到。如果一个客户的采购量超过我们生产量的25%,就要引起警惕。企业是不能受制于某一个客户的。大客户不仅会要求种种价格上的优惠,还会提出种种苛刻的要求。结果,不但没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反而可能使企业陷入危险。

任何客户包括经营状况十分良好的客户都没有绝对把握不会倒闭。

越是对大客户,越要严格管理应收账款,并进行周密地信誉调查。一旦客户发生万一,即使是票面价值几千万元的应收票据也会成为一张废纸。应该时时刻刻提高警惕,避免突然有一天自己的公司会手握一张几千万元的废纸而惨遭“休克死”。

四川长虹单纯依靠几个大经销商销售产品就存在很大风险。其最大经销商是郑州百文股份公司(以下简称“郑百文”),当郑百文弄虚作假,骗取上市资格,负债18亿元多人民币,资产不到7亿元人民币的骗局被捅破后,郑百文的命运自然风雨飘摇,而四川长虹亦受到巨大影响。

坏账准备赊销虽然促进了销售,却把坏账的风险都转嫁到了企业身上,长此以往会导致企业越来越难以经营。企业的各项应收款项,可能会因债务人拒付、破产和死亡等原因而无法收回。这类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就是坏账,因坏账而遭受的损失叫做坏账损失。

如果在应收款项中包括了实际上不能收回的金额,就会使企业真正拥有的资产的价值言过其实了。因此,企业应采用一定的方法按期估计坏账损失,计入当期费用。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不是从应收款项中直接减去估计不能收回的部分,而是建立“坏账准备”账户,把估计不能收回的部分进行登记,待坏账实际发生时,冲销已提的坏账准备和相应的应收款项。

因为企业最初无法判断哪些客户会及时还款,哪些不会及时还款,因此,企业对每一笔应收款项都估计可收回程度是很难的,但是对全部应收款项总额估计一个总的坏账损失比例是可以做到的。总的估计应当合理。企业通常会在期末按照应收款项余额的一定百分比(或其他方法)计算得出应计提的坏账准备。

通过计提坏账准备,企业将客户所欠的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减少至预计将可收回的净额。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项目就是按净额计算的。例如,某公司2007年年末应收款项余额为100万元,估计其中5万元可能难以收回,则该公司于2007年年末估计坏账损失5万元,建立坏账准备5万元,2007年年末资产负债表中应收款项净额按95万元列示。假如2008年3月确认某客户已破产,其欠款3万元确实无法收回,则注销3万元应收款项,同时划掉3万元坏账准备。

任何赊销产品的企业都要应对向客户授信(允许的最高欠款额)并管理客户关系的问题,以便尽可能降低收款损失。

与应收账款紧密相关的坏账准备,有时可能不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

存货存货指的是企业购入的原材料、商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或者企业自己生产的产成品以及尚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和半成品等。

我们也要特别关注存货这个项目。这个项目金额的多少,反映资金有多少被压在仓库或生产车间中。我们常说的减少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主要就是指减少存货的金额。这个项目金额越少,说明企业在这个环节积压的资金就越少,资金周转就可能越快,但这个金额的大小,也要看是什么样的企业,企业的生产方式不一样,这个项目有可能会有不同的特点,例如,按库存生产的企业存货就可能比按订单生产的企业要多。

一项资产如果被归类为存货,就必须是在正常经营情况下最终要被销售出去,或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被使用或被消耗掉,并最终转换为现金。在不同的企业中,存货的范围有所不同。在商品流通企业中,购买存货主要是为了销售给客户,其存货主要是各种商品;在工业企业中,为了销售通常需要自己生产产品,因此其存货主要包括各种原材料、包装物、在产品、自制半成品和产成品等。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通常也被确认为存货。

(1)原材料。原材料是外购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并构成产品的一部分的生产资料。原材料可能是家具厂所使用的圆木,或者是服装厂使用的布料和纽扣。原材料的成本一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支出。

(2)在产品。在产品是正在生产尚未完工的产品的生产成本,它已经不是原材料,但是也不是产成品。在产品的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直接生产人员的人工成本以及一部分费用(车间间接费用),如租金、折旧、间接人工费用和维修费、检测费等。

(3)产成品。产成品是彻底加工完成待售给客户的库存商品。产成品成本也包括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一部分间接费用。

在资产负债表中,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是按照成本与市价孰低列示的(在这里,“市价”并非指销售价格,而是以预计售价减去预计至完工尚需投入的制造成本和销售所必需的预计费用,又称可变现净值),也就是说,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日,如果一种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账面价值(原有的成本),这种存货在资产负债表中要按可变现净值反映。例如,一种库存产品的原有成本价是100元,目前的预计售价是90元,预计需要10元的销售费用,在资产负债表中,这种库存产品的成本应减去20元。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一种存货的可变现净值高于其账面价格(原有的成本),这种存货在资产负债表中仍按原来的成本反映。这是基于谨慎性会计原则所采取的行为。谨慎性会计原则包括两方面意思:一是只有在完全肯定的情况下,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才能被记录在资产负债表中;二是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一旦发生就应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这就意味着会计应当选择一种对本期利润和财务状况具有最低有利影响的估价方法。只有在存在不同的估价方法,且每种方法都必须具有一定合理性的情况下,才能运用谨慎性会计原则。

存货的购买价格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变动,因此存货领用、发出的计价成为一个难题。例如,一家企业从两家供应商先后购买了两批相同的原材料,一批为每千克5元,共1000千克,后一批为每千克7元,共500千克。到期末,生产上只用去1200千克,那么,产成品中包含的原材料成本是多少呢?库存的300千克原材料成本又是多少呢?

由于存货种类繁多,各种存货不断流动,无法为每一种存货计算其专属成本,除非是一些大件的或昂贵的存货,例如,在汽车零售商展览厅里的汽车展品或珠宝店中昂贵的珠宝,这种存货都可以确定其专属成本。

因为通常不能实地确定每一个别存货的成本,所以,会计准则规定了多种存货计价方法供企业选择,我们下面列出其中的几种:

(1)先进先出法。这种方法是假定最先购买的存货最先领用或售出,即先进来的就先出去。上述例子用先进先出法计价,产成品中的1200千克原材料成本是6400元(5×1000+7×200),库存的300千克原材料成本是2100元(7×300)。即使存货的流动实际上不是先进来先出去的,但成本计算仍可以假定是这样的。采用先进先出法,资产负债表中存货的价格是按最近进货的价格计算的。

(2)平均法。这种方法也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以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月初存货成本除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和库存成本。单位成本进货成本成本进货数量数量在上述例子中,单位原材料平均成本约为5.67元((5×1000+7×500)÷(1000+500)),产成品中原材料成本是6800元,库存原材料成本是1700元。

不难看出,在上述例子中,原材料领用的计价采用平均法与先进先出法相比,产成品中原材料成本相差400元,期末库存原材料成本也相差400元。

(3)个别计价法。采用这一方法是假定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在上述例子中,假如库存的原材料是每千克5元购入的,则产成品中原材料成本是7000元(7×500+5×700)。

我们看到,由于原材料发出采用的方法不同,导致产成品中原材料成本和期末库存原材料成本相差甚远。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不仅会影响资产负债表中存货的金额,而且也会进一步影响获利数字(毛利率不同)。请大家思考下面的问题:

(1)由于存货计价的方法不同,对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将会产生哪些影响?

(2)在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期间内,采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将会产生哪些影响?

先进先出法或许最符合大多数企业的商品实际流程,并使得存货能按最新价格计价。然而,由于它用最陈旧的价格计算销货成本,因此会导致净利润失真。

平均法平缓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因此,在通货膨胀时期,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金额不能充分地反映当前价格。然而,在购货成本不稳定而且变动幅度很大的情况下,这种方法显得更加合适。

尽管个别计价法被认为能如实反映实际发生的业务,但它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实用,而且它还可以通过选择具体的已售商品项目使自己成为操纵利润的工具。

存货对企业经营活动(销售收入)的变化具有特殊的敏感性,存货通常是一个多发问题领域,管理者必须使存货数量与企业经营规模保持平衡。如果工业企业能在生产投料时随时购入所需的原材料,或者商业企业能在销售时随时购入该项商品,就不需要存货。但实际上,企业总有储存存货的需要,并因此占用或多或少的资金。这种存货的需要出自以下原因:

(1)保证生产或销售的需要。实际上,企业很少能做到随时购入生产或销售所需的各种物资,即使是市场供应量充足的物资也是如此。

这不仅因为不时会出现某种材料的市场断货,还因为企业距供货点较远而需要必要的途中运输以及可能出现的运输故障。一旦生产或销售所需物资短缺,生产经营将被迫停止,造成损失,为了避免或减少出现停工待料、停业待货等事故,企业需要储存存货。

存货过多或过少都会产生若干问题,当存货过少时,将会看到由于订货次数增加而增加订货费用,容易引起缺货,交货期延误,丧失信用等。

(2)出于价格的考虑。零售物资的价格往往较高,而整批购买在价格上常有优惠。但是,过多的存货要占用较多的资金,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天津某汽车配件厂与日本一家企业签订了汽车配件供货合同,合同规定必须根据日本企业的需要及时供货。从价格和生产成本等方面计算,这项业务利润率较高。可是,日本企业往往要求集中大批供货,为了保证及时供货,这家企业不得不预先生产出大量配件放在仓库里,等待日方的要货。这些库存配件,占用了大批资金,使这家配件厂资金周转困难,被迫停止生产。

存货占用资金是有成本的,占用过多会使利息支出增加从而导致利润的损失,同时还要增加包括仓储费、保险费、维修费、管理人员工资在内的各项开支。另外,存货过多容易发生毁损、过期、变质、过时和流失等。库存可能卖不出去,或者不能在计划的时间内卖出去,前一种情况会导致巨额亏损,后一种情况会导致产品过时,有可能使价值很高的东西变得一钱不值。为了处理过时的商品,就必然选择大幅度降价这种无奈的办法。

存货控制失败会导致费用过度增加、生产中断、职工被解雇等。例如,汽车制造业很难保持存货和生产经营的稳步平衡。当销售额急剧下降,企业很难迅速调整生产量以使库存量与之相适应。汽车制造厂必须使用价格折扣等刺激手段推销,以使大量存货降低到可控制的水平。当企业经营活动增加时,存货不足,职工又要加班从而增加成本。经营活动的增加还会导致用于购买存货的现金发生短缺问题,这是由于取得存货、销售产品和回收账款均需要有一定时间。

有人做过分析计算,库存的损失和费用,约占年度存货价值的20%。假设库存为1亿元,则每年的库存损失和费用为2000万元。因此,若能减少一半的存货,则可减少5000万元的运转资金及1年内1000万元的损失和费用。通常库存只要连续放置5~6年,就可能耗费掉库存的全部价值。

历史上,戴尔电脑公司曾经历了一次大的挫折。当时戴尔电脑公司的业务发展速度极快,而他们必须购买零部件,所有的零部件中存储器又是最重要的。当时戴尔电脑公司所犯的一个致命错误是,采购了过量的存储器,而这时,存储器的价格一路下滑,一跌再跌,而且,更让戴尔电脑公司尴尬的是,存储器的容量几乎在一夜之间由256K提升到1M,这样,戴尔电脑公司不得不以很低的价格摆脱存货,这大大降低了他们公司的收益。

后来,迈克尔?戴尔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存货的问题对我们而言,绝对是一次重大的反思,迫使我们调整脚步,并且重新发现存货管理的价值和重要性,而这些教训成为我们今日成功的一大基石。我们从这次的教训中学到,库存流通不仅是制胜的策略,更是必要的措施,它有助于抵抗原料的快速贬值,而且现金需求量少,风险较低。”

在确定企业合理库存水平时,一般要考虑以下因素:

(1)销售预期。你所预期的未来某个时期内的销售量,是决定库存水平最重要的因素。

(2)必备的关键性材料和零部件的安全库存量。有些材料和零部件对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你不得不做充分的准备。

(3)获得此类关键性材料或零部件的便利性。如果你能够在附近或以很方便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材料,那么你就没有必要储备很多,但如果不是上述的这样,你就要有所准备才行。

(4)采购方面规模经济的考虑。比如,大批量购买这些材料是否会节省一些,直接节省的费用与库存成本相比是否有利。

(5)存货的运营费用及损失。存货的运营费用包括融资利息费用、存储费用等,同时可能会发生损耗变质等损失。

(6)所需要的储存空间。大的仓库往往就是大的固定资产投资,这对于一家企业来说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需要充分估计到这个问题。

(7)可投资于库存的资金量。这是一个资金条件的限制问题,你可能想一次采购很多,但你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可供调度,那么你只能一点一点购买。

预付款项预付款项是在使用劳务或获得商品之前付出的现金,它是准备在一个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内消耗的流动资产。由于预付款已经支付,并且在未来不会获得现金,但保持了现金的用途(换回货物或服务),因此它不同于其他流动资产。这种预付款使以后阶段受益,包括预付的货款和预付的费用。例如,1月1日预付1年的保险费,这属于预付的费用,预付了应该由以后12个月负担的钱。1月份预付了全年的钱,但1月份不应该负担全年的保险费用,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实际支付了多少钱,不一定就确认为支付当期的费用,应该将它分摊到以后几期去,在以后每个受益期间逐渐转化为费用。到了6月末时还剩下半年的保险费,这部分尚未转化为费用的预付款仍属于企业的资产,也就是预付款项,企业保留在下半年内向保险公司索赔的权利。再如,企业按照购货合同在取得货物之前,预先向供应商支付的货款也属于预付款项。

典型的预付款项包括预付工程价款、预付购货合同款、预交保险费、预交广告费等。除极个别的情况外,预付款项中的预付费用本身永远不会转变成现金,预付费用确实是已经支付的费用,所以不用再次支付。预付费用使企业避免在未来的一定期间内为享受某种权利而付出现金,以一种隐蔽的方式创造出了现金,这正是将预付费用列入流动资产项目的原因。

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指的是超过1年时间才能转换为现金或长期占用现金的资产。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和其他资产。下面我们主要介绍一下典型的非流动资产——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每家企业都要取得用于经营所需的实物资产:计算机、生产设备、土地、建筑物、汽车等。这些资产的使用期限较长,通常长达数年,因此不属于前面所讨论的流动资产。这些资产通常被称为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经营性资产上的投资,在使用这些资产的过程中,企业必须从销售收入中收回投入在这些资产上的资金。企业拥有固定资产的目的不是在将来出售它,并获得超出原始购置成本的价值。在使用年限结束时,固定资产或被送到废物堆里,或进行变卖获得它们的残值。

购置的固定资产要按实际发生的相关支出作为原始成本,这包括企业为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的、必要的支出,这些支出既有直接发生的(如支付的固定资产的价款、运杂费、包装费和安装成本以及支付的有关税金等),也有间接发生的(如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利息支出等)。有的企业把属于生产成本的设备维修费用计入设备支出,这样会导致当期利润虚增。

由于固定资产是使用若干年的长期经营资源,并且正常情况下不会出售给客户,在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中它不会改变实物形态(这与存货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它们在报废前是“固定”不变的。

固定资产虽然是“固定”不变的,但是在其使用年限内,其购置成本将被逐渐注销。每当企业使用这些资产时,它就会发生磨损和损耗,固定资产的磨损和损耗价值将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固定资产的价值就减少了。固定资产的价值将在使用中逐渐地被“消耗”掉,经过长时期的使用,账面价值将大幅下降,通常到其使用年限结束时,其账面价值几乎变为零了。“消耗”的这部分价值会计上称为折旧。

由于固定资产损坏、技术陈旧或其他原因导致其价值减少时,应将这部分减少的价值确认为损失,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在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是按扣除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的净值列示的。固定资产的净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

划清固定资产与存货的界限很重要。如果将本属于固定资产的物资归入存货,将会减少当期利润,少纳所得税,另外还把购货进项税额抵扣了销项税额,从而少纳了增值税。是否将小型工具或设备归入存货,这为经理提供了一种操纵利润的方法。

累计折旧会计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企业使用的长期经营性资产的成本必须在这些资产的使用年限内分配。在会计处理上,把购买固定资产的支出在预计使企业受益的期间内分期结转为费用,使每个使用期分别负担固定资产总成本的一部分。这种在使用年限内将固定资产成本分配的做法叫做“折旧”。折旧使固定资产的价值逐渐减少。从资产购置投入使用的次月起,各个期间计提的折旧额在“累计折旧”项目内进行累积。

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额将作为费用计入利润表之中。

在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项目是机器设备和建筑物等固定资产原值的一个减项,用来抵减资产负债表里固定资产原价以得出固定资产净值。该项目直接列示在“固定资产原值”后面。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就是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累计计提的折旧后的余额,而不是资产当前的市场价格。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表示的是还未转化为费用的那部分固定资产,认为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反映的是资产的市场价值的看法是不正确的。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固定资产的价值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但其使用价值并不一定降低或明显降低。

一个企业可以使用的折旧方法有很多种,用得最普遍的是直线法。

直线法是在资产的估计寿命期内的每个会计期间等额计提折旧。

企业如果想让资产开始投用的几年多提折旧,可采用加速折旧法。

企业采取的折旧方法不同,当期计提的折旧额相差很大。许多企业往往采用不止一种折旧方法。不同的折旧方法主要区别在于折旧的速度快慢不同,但无论采用何种折旧方法,在资产的寿命期满后,累计折旧额是相同的。

累计折旧直接牵扯到当期利润水平的高低。一般来说,折旧的高低、方式实际上跟利润是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固定资产数额越大,采取提取折旧的方式不一样,就会对当期利润的影响不一样,同时,对应纳所得税额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些企业往往利用折旧调节利润,以满足企业各种需求。

在计算折旧时,要考虑三个因素:原始成本(或账面净值)、资产使用寿命期和资产报废时的净残值。固定资产净残值是指预计固定资产清理报废时可以收回的残值扣除预计清理费用的金额。从固定资产原始成本中扣除净残值后的成本叫应提折旧总额。资产的使用寿命期和净残值都是在资产在用时预估的数。在以后期间如果取得可靠证据,这些估计数也可以改变。

下面举例说明直线折旧方法:

①资产成本——10000元②估计使用寿命期——5年③估计净残值——2000元根据上述资料,可计算每年折旧额:

(10000-2000)÷5=1600(元)在5年的使用寿命期内,每年都应该计提折旧1600元。

常用的加速折旧方法有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方法,每年的折旧额是不相同的,折旧额会逐年递减,导致资产在整个使用寿命期内的早期折旧额比直线法加大,纳税金额相对较低,因此企业就有更多的可用现金流量进行更新固定资产的投资,既可以扩大生产能力,又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如果使用加速折旧法,使用这种固定资产的后几年就会负担较少的折旧费用,甚至不负担折旧费用。年度折旧费用呈陡降趋势,这会使利润趋势很难把握。而直线法则不然,直线法有一个优点,对于同一固定资产,每年的折旧费用都是相同的。

折旧的问题直接牵涉到所得税的缴纳。投资于老少边穷地区的企业,可以享受所得税5年减免的优惠。所以,这些企业就应该延长折旧期,使它的利润快速体现出来。因为在五年期后要征所得税,要把更多利润产出来投入再生产,收益会更好。由于已经给了你这个税收优惠政策,你还要加速折旧,那就不高明了。税务部门规定的是最短折旧年限,并没有规定最长折旧年限。

尽管加速折旧法对固定资产使用的前些年少纳所得税非常有利,但也有某些不利的方面。由于折旧会减少资产总额,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企业记录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也就较低。企业在借钱的时候,贷款人要看记录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额是多少,而使用加速折旧法导致的较低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实际上可能降低企业的借债能力。

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方法必须具备税法规定的加速折旧的条件,履行必要的批准手续才能得到税务部门的认可。

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开始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即使继续使用,也不再计提折旧。

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

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应当记住,企业的固定资产往往被过量折旧,与实际磨损或有形使用相差很多,折旧并不是实际磨损意义上的,而是会计意义上的。因此,记录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原始成本减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也就大打折扣。固定资产被过快地注销,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实际情况相比也被过快地减低。

除固定资产外,非流动资产还包括对外投资、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

对外投资主要包括购买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等。

长期待摊费用是企业已经支付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项费用性支出。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无形资产决定了企业的长期竞争能力,对企业经营而言,无形资产比有形资产更为重要。然而,企业如果想拥有高竞争力的无形资产,必须进行系统的、持续的投资。例如企业用于研发的支出,在会计上可能被归类为当期费用而不是资产,但是研发活动确实是创造无形资产的重要来源。著名的会计学者莱夫曾估计,每1元的研发支出,在未来平均可产生20%左右的投资报酬率,效益能延续5~9年。

负债负债比较容易理解,就是企业欠别人的债务。负债是企业当前所负有的在未来向其他单位或个人交付资产或提供服务的责任。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导致的债务,将来偿还债务时会使资产流出企业。

债权人对企业的资产有索偿权。例如,在2007年12月31日,A公司的员工王女士应得的1个月薪酬还未领取,她有权在2007年12月31日向公司索要这笔薪金。现金或将在以后转换成现金的其他资产将用来偿付债务。当然,企业的未来盈利所产生的资产也可用来偿付这些债务。显然,企业的所有债务必须记录在资产负债表上,以便使人们看到企业财务状况的完整画面。

负债是资产的一种资金来源。例如,公司借了钱,有了负债,不用说资产(货币资金)就增加了。公司以信用赊购产品,发生了以后偿付的负债,同时增加了存货资产。另外,公司有些负债是因为需要以后支付的费用而产生的,这种负债并没有增加企业的资产,按期计提银行借款利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企业每月计提的利息,可能并不在本月向贷款人实际支付,而是在以后的期间支付,这种负债避免了当期资金的流出,因而间接上起到了资金来源的作用。

说这些的目的是指出在资产负债表中记录负债的一个重要原因,即负债是公司资产的资金来源。一个企业财务状况的完整画面应当表明公司资产的资金来自何处。

就像资产那样,负债既可以增加企业赚钱的能力,又可能给企业带来危机。从财务利益上看,由于借款的债权人只能获得按固定利率计算的利息,而对于企业因借款扩大经营增加的利润,债权人不能参与分配,所以,如果企业用借款经营所得的收益大于借款利息支出,其大于的部分则归股东所有。因此,负债可以使股东得到更多的盈利。这种举债经营的行为叫做财务杠杆。财务杠杆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当企业用借款经营所得的收益小于借款利息支出时,将会减少股东的盈利,产生负面作用。

另外,由于举债所支出的利息可以在缴纳所得税时作为正常经营费用在应税所得中扣除,这样,负债便可使企业少纳部分所得税。

需要说明的是,负债是风险较大的一种资金来源。所谓风险是指如果企业的一项行动有多种可能的结果,其将来的财务后果具有不确定性。风险的大小是以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动幅度来衡量的。从企业本身来看,包括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是指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例如,由于市场需求、原料价格和设备运转等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使企业的预期利润能否实现变得不确定。财务风险是因借款而导致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由于负债经营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利用借款所创造的收益可能大于借款成本,使企业获得借款经营的好处,也可能低于借款成本,使企业遭受借款损失。如果企业不借钱,就不会有财务风险。因此,负债具有很大的约束性,如果到期不能偿还本金或利息,债权人可以迫使企业破产清算,以破产清算的资产偿还债务。一家企业如果承担的债务太高,那么它面临的风险将会非常大,随时可能陷入资金周转困境之中,因此破产的几率相当大。

默多克是世界著名的报业巨子,他的报业王国共有146家债主,债务共有24亿美元。在1990年,默多克报业王国仅仅因为1000万美元的债务而差点翻船。起因是美国匹兹堡有家小银行,贷给默多克1000万美元。默多克原以为这笔短期贷款,到期可以付息转期,延长贷款期限,因而在到期前未加防范银行催款。但这家银行由于听信谣言,认为默多克的支付能力不佳,通知默多克这笔贷款到期必须收回。

默多克向美国的银行家借钱,始料不及的是美国的银行家像是联手跟他过不去,都婉言推辞。商业信用将决定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如果这1000万美元无法到期偿还,将引发连锁反应,到时145家银行会像群狼一样,成群结队地来索还借款。具有最佳债务偿还能力的大企业也经受不了债权人联手要钱。这样一来,默多克的报业王国就得清盘。

后来,默多克找到了花旗银行,花旗银行是默多克报业集团的最大债主,投入资金达14亿美元之多,如果默多克失败,花旗银行的损失最高。花旗银行的一位副经理在对其报业集团作了充分的分析后,建议由花旗银行牵头,所有贷款银行都呆在原地不动,谁也不许退出贷款团,以免一家银行退出,采取收回贷款的行动,引起连锁反应。至于匹兹堡那家小银行,由花旗出面,对它施加影响和压力,要它到期续贷,不得收回贷款。在最后一刻,默多克终于渡过了这一关,但他在支付能力上的弱点已暴露在资金市场上。此后的半年里,他仍然处在生死攸关的财务困境之中。

从默多克的债务危机案例中得到启示,企业一定要重视负债的风险管理,企业不但要保持足够的偿债资金,而且还要保证有一定流动资金以应对突如其来的事件,避免由于一个小石头摔一跤从此就爬不起来了。同时,企业要保持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同银行保持良好的信誉关系是明智之举。在企业不需要钱的时候,应当让银行了解自己的财务情况和现金流预测,为自己今后的借款建立基础。一旦真正需要借款,便有可能按正常的条件借到所需数量的款项。所以,企业应该对负债风险的可控程度进行提前管理,这是控制风险的关键要素。

为了便于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的负债应当按其距离偿还日期的长短,划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大类。

流动负债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部分首先列出的是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指的是企业预计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所有债务。偿还流动负债主要靠流动资产转换为现金来实现。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和预收款项等内容。

短期借款短期借款属于流动负债。为了维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扩大企业的经营资金来源并投入更多的经营资金以使企业赚取更多的利润,或者为了应付季节性经营对资金的需要,企业往往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期限在1年以下的各种款项。短期借款应当按照借款本金和确定的利率按期计提利息,计入当期费用。

我国目前的短期借款按照目的和用途分为若干种,主要有生产周转借款、临时借款、结算借款等。

按照国际通行做法,银行发放短期借款往往带有一些信用条件,主要有:

(1)信贷限额。信贷限额是银行对借款人规定的无担保贷款的最高额。信贷限额的有效期限通常为1年,但根据情况也可延期1年。一般来讲,企业在批准的信贷限额内,可随时使用银行借款。但是,银行并不承担必须提供全部信贷限额的义务。

(2)周转信贷协定。周转信贷协定是银行具有法律义务地承诺提供不超过某一最高限额的贷款协定。在协定的有效期内,只要企业的借款总额未超过最高限额,银行必须满足企业任何时候提出的借款要求。

企业享用周转信贷协定,通常要就贷款限额的未使用部分按照规定的承诺费率付给银行一笔承诺费。周转信贷协定的有效期通常为1年。

(3)借款抵押。银行向财务风险较大的企业或对其信誉不甚把握的企业发放贷款,有时需要抵押品担保,以减少自己蒙受损失的风险。

短期借款的抵押品通常是借款企业的应收账款、存货、股票、债券等。

银行接受抵押品后,将根据抵押品的面值决定贷款金额,一般为抵押品面值的30%~90%。这一比例的高低,取决于抵押品的变现能力和银行的风险偏好。抵押借款的利率通常高于非抵押借款,这是因为银行主要向信誉好的客户提供非抵押贷款,而将抵押贷款看成是一种风险投资,故而收取较高的利率,往往还另外收取手续费。

短期借款往往是为了解决流动资金的问题,其最大的风险是到期无法偿还,或者企业没有准备长期的流动资金,而要用短期的流动资金借款去支撑整个企业的经营。企业对于短期借款的管理水平,体现了企业的理财水平。如果短期借款公司暂时不用,就要提前归还,以便少付点利息。在融资管理上面,企业可以一次借分次还,为什么要到期才还呢?

应付票据应付票据是企业利用信用赊购货物时开具的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票据。应付票据实际上是一种商业信用融资方式。根据承兑人的不同,应付票据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两种。应付票据可以带息,也可以不带息。应付票据的利率一般比银行借款的利率低,所以应付票据的融资成本低于银行借款的成本。但是应付票据到期必须归还,如若延期便要交付罚金,因而风险较大。

目前,我国应付票据的最长付款期限为6个月,因此,应付票据属于流动负债。

应付账款应付账款包括所有尚未清偿的、欠供应商和劳务提供商的债务。它通常在企业的流动负债中占据很大的比例。应付账款实际上是企业从供应商那里借入一笔资金,从而增加了可以用于自己企业经营活动的资金。同时,这种商业信用借款不用支付利息,是可以免费使用的资金。

因此,应付账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竞争力强弱。

很多企业都认为,占用应付账款越多越好。其实,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应付账款似乎看起来不要付利息,但企业需要用信誉来为应付账款做抵押。应付账款管理就是管理自己企业的信誉。一般来说,供应商的货款能按期收到,他就愿意和你的企业长期合作,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应付账款应当同时与应收账款对应起来看,因为企业支付应付账款的资金来源往往是应收账款。我们看到有些企业是两头被卡:一头是应收账款收不进;另一头是应付账款被人家逼。这样的企业经营迟早是要瘫痪的。企业的倒闭,往往是被债主逼死的。因此,应付账款的风险很大,关系到企业的生死问题,企业一定要对应付账款进行专项管理。

应付账款项目反映的是本企业运用其他企业资金的多少,它会影响企业今后的现金流量,因此要特别关注。管理者在关注这个项目时,一个是看金额大小,二是看欠了谁的钱,三是看欠债主多长时间了。

预收款项在提供产品或劳务之前向客户收取的款项称为预收款项,包括预收的货款、工程款和租金等。对于企业来讲,预收款项相当于向客户借用资金后用货物、劳务等抵偿。

应付费用应付费用使企业受益在前、费用支付在后,相当于享用了收款方的借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资金需要。应付费用通常不需要花费代价,如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到期的利息和其他类似的费用等。

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是指那些一年后必须偿还的债务,也就是说,非流动负债是从资产负债表截止日期起,到期期限超过一年的负债。你可能会在资产负债表中看到各种类型的非流动负债项目,我们不打算把“非流动负债”项目下的所有项目都讨论一番,这里只讨论“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两个项目。

长期借款长期借款是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项借款,主要用于购建固定资产和满足长期流动资金占用的需要。具有长期融资需求的企业可能会选择期限尽可能长的贷款,从而能够有时间赚取足够的资金以方便还款。

我国目前各金融机构的长期借款种类主要有:

①按照用途,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借款、更新改造借款、科技开发和新产品试制借款等。

②按照借款的机构,分为政策性银行贷款、商业银行贷款等。此外,企业还可以从信托投资公司取得实物或货币形式的信托投资贷款、从财务公司取得各种中长期贷款等。

③按有无担保,分为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

信用贷款指不需要企业提供抵押品,仅凭其信用或担保人信誉而发放的贷款。

抵押贷款指要求企业以抵押品作为担保的贷款。长期贷款的抵押品常常是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股票、债券等。

对长期借款项目,一要关注的是其金额有多大,二是借款期限有多长,三是向谁借的款,四是借款的利息是多少,这些在报表及报表附注里会有说明。

从资产负债表截止日起,将在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非流动负债,应归类于流动负债,视同短期借款管理,以准备现金归还到期的债务。

应付债券应付债券是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发行的债券的本金和利息。债券是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用以记载和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有价证券。由企业发行的债券称为企业债券或公司债券。这里所说的债券,指的是期限超过一年的公司债券,其发行目的通常是为建设大型项目筹集大笔资金。

发行公司债券要具备规定的资格和条件,经过一定的程序,办理规定的手续。

筹资性负债与经营性负债所有的债务都是企业的债务。但是,债务与债务之间有所不同,其内含的管理意义也就不同。

筹资性负债是指那些需要履行专门的手续,要求定期偿还本金和利息的债务,它属于资本性融资。比如,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发行公司债券等。在资产负债表中,筹资性负债包括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项目。筹资性负债通常有现金资产流入企业。筹资性负债使企业承担了两项债务:一是必须按期偿还本金;二是必须支付利息。利息与本金不同,它是一种费用。本金增加企业的资产,利息本身并不增加企业的资产。

经营性负债是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过程中因交易而产生的债务。经营性负债一般不需要专门的手续,并且是一种短期的不需要支付利息的负债。它是在经营活动中自发产生的,有时候我们也称其为自发性负债。企业以信用购买(赊购)存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项购买行为会产生一个应付账款负债,企业在取得货物的一定时期后再行付款。

经营性负债通常流入企业的是非现金资产或者当期根本就没有任何资产流入企业,只是产生了一项需要以后期间支付的未付费用,如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和其他类似的费用等。这与筹资性负债有所不同。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或者股东权益是所有者(股东)对企业的投资,包括所有者为创立公司投入的资本和之后的经营过程中增加投入的资本以及公司在存续期间所赚取的留存利润。企业的总资产并非都来自负债,所有者权益是企业除负债之外的另外一个总资产的资金来源。企业股东把他们的钱投向企业并允许企业保留部分经营过程中取得的利润,从而构成权益资金来源。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说明了公司总资产中扣除负债之外的其余部分的资金来源。对企业来讲,权益资金来源,因为它不需要企业偿还,也不需要定期分红,其风险要比负债资金来源小得多,但对于股东来说,投资股权的风险要比投资债权大得多。

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代表着股东的权利,其金额等于企业的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以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一般可分为投入资本和留存收益两大类。投入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股本)和资本公积;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有时候大家也叫做“净资产”。净资产强调了资产减去负债这一过程,而所有者权益强调的是扣除负债后的资产归谁所有。有些人以为净资产是归股东所有的资产,这是错误的。请记住,净资产不是资产,资产负债表左边列出的资产没有专门对应于净资产的部分。与所有者权益一样,净资产表示股东对企业全部资产所拥有的份额。由于资产负债表中的总资产额并不能代表当前资产的真实价值,所以,净资产额也不反映所有者权益的真正价值。

实收资本(股本)实收资本是所有者权益的第一个项目,它是指企业收到的各投资者以货币、实物、无形资产等投入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总额。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30%。企业要进行经营,必须要有一定的“本钱”。我国公司法将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作为公司成立的必备条件。实收资本(适用于有限责任公司)或股本(适用于股份公司)是指投资人投入到企业中的各种资产的价值。所有者向企业投入的资本,在一般情况下无需偿还,也不需要支付利息,可以长期周转使用。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实收资本与公司法人营业执照上记载的注册资本应该一致(在分期出资期间可能会不一致)。

在关注这个项目时,要搞清楚主要的投资人或股东都有谁,各投了多少钱,占总投资额的比例有多大。为什么要关注这个呢?主要是看一看,谁是老大,谁在公司说了算,因为出钱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