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步步莲花
6158000000087

第87章 和丁光训关系一直很好

1998年11月25日,丁光训主教的丁光训《文集》出版座谈会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赵朴初到会祝贺,并发表了讲话。丁光训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国基督教协会名誉会长。

前天晚上,赵朴初在医院收到了《丁光训文集》,并约他出席今天的会议作大会的发言。时间很紧,朴老来不及多看,只看了前言和三篇论文。两人相识在50年代,此后一直是好朋友。上一年,天主教爱国会成立40周年,朴老还写诗志庆呢!在此之前,朴老就想过,在基督教界,自己敬佩的有两个人,一个是长者吴耀宗先生,抗日战争时期的老朋友;一个就是丁主教了,他们都是赵朴初的良师益友。

在这次大会上,朴老放开思绪,由和丁主教的交往,读他的文章,天马行空谈自己的感受。

一年前,赵朴初由无锡到南京时,曾录唐代人孙过庭赞王羲之的四句话“思虑通神,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送给了丁主教。

四年前,全国政协李瑞环主席邀请宗教界人士到海南岛休养,他提出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问题。过去,胡乔木也提过类似的题目。一次,胡乔木到杭州灵隐寺参观,看到人山人海的香客,于是他提出宗教能不能与社会主义相协调?杭州有600多所寺庙,号称东南佛国。后来,这些庙都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扫光了,只剩下5座庙了,连1%都不到。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香客挤在庙里,就像钱塘江的水,因为江面窄了,返潮也就高了。钱塘观潮就是这样来的。胡乔木不知道当时这个历史情况,所以发出感慨。

丁主教的文章,赵朴初虽然只看了三篇,觉得李瑞环主席提出的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问题,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很好的答案。谈到这个话题,赵朴初想到60多年前的抗战时期,即30年代,那时赵朴初还不到30岁,沈钧儒等人成立了救国会,沈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救国会里,还有基督教的吴耀宗先生、天主教的马相伯老先生,马老当时九十多岁了,和现在的赵朴初差不多大,仍然出来支持救国会活动。

年轻的时候,赵朴初不懂社会主义,但相信《礼记》上说的一段话:“大道之行焉,天下为公。”现代人或许认为,这是空想社会主义。赵朴初年轻的时候,一个美国佛教徒对赵朴初讲,“我是社会主义者”,那时,赵朴初不知道什么是空想社会主义,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赵朴初就问:什么样人信社会主义?这位美国朋友说,凡是有良心的人都会赞同社会主义。

在大会上,朴老满腔热情地说:虽然我与丁主教是属于两个不同的宗教,但是我们俩关系一直很好。丁主教的这几篇文章提出了一个爱字。基督教讲爱,佛教讲慈悲。慈与悲是两个意思,慈是给予人民大众以利益和快乐,悲是同情人的痛苦,所以要救苦救难。实际上慈悲也就是爱,与基督教的爱一样,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共通的,即我们信仰不同的宗教,但是在爱上却是共同的。记得吴耀宗先生对我说了一段圣经上的话,使我很受感动。

马相伯本人,赵朴初没有见过。九一八事变后,马老和章太炎等人发表抵抗日本侵略的声明,赵朴初看了很感动。1989年,朴老还到马老墓前祭奠他。

赵朴初过去已有丁光训主教的一本《丁光训文集》,后来又讨了两本,今天会上又发了一本,一共有了四本。他认为,不管信仰何种宗教,都应该读读这本书。因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话题,关系到宗教的未来,是佛教、基督教和其他宗教的共同话题。

朴老去世后,丁光训写文章说:他写的是孙过庭赞王右军语录:“思虑通神,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我认为上面提到的那段条幅中的17个字,用来描绘朴老自己才是最合适不过的。

12月9日,赵朴初因数日不能吃东西,身体虚弱。下床上卫生间这几步,也如同上几层楼那么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