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步步莲花
6158000000050

第50章 昆曲不厌观

1987年10月13日,浙昆剧团演出折子戏,招待赵朴初及夫人陈邦织、全国政协宗教组余纪一、吴尧民、杨子林一行,他们到杭州,是来调查和落实宗教政策的。

听说沈祖安生病住院,赵朴初去医院看望他。恰巧京剧名家关肃霜女士也来看沈祖安,沈祖安将自己写给关肃霜的诗给赵朴初看,诗云:得艺宛如笋破土,力排险阻冒尖生。时机成熟挺坚节,解箨为龙便入云。

赵朴初明白沈祖安的意思,问:“要我写字吗?”

沈祖安忙对关肃霜说:“还不谢谢朴老啊?”

关肃霜高兴异常,道:“太好了,小女子求之不得!”

赵朴初看过关肃霜演的戏,笑着说:“你应该称小生,《白门楼》演得那么好!”

沈祖安对关肃霜说:“赵老可是京剧行家呀!”

关肃霜忙点头说:“知道知道。”

谈到浙昆情况,赵朴初告诉沈祖安:“我已经打电话和孙家贤同志说了,请他安排浙江昆剧团组织一场昆曲晚会。”夏天,赵朴初在北京观看了北昆《题曲》。

赵朴初少年时代就喜欢昆曲,这年6月29日,他为北京昆曲剧院建院30周年纪念演出,还赋词《风入松》致贺呢!

一天晚上,浙昆安排了折子戏,请赵朴初一行观看,曲目是《思凡》、《下山》、《界牌关》、《赠剑》和《寻梦》。

原来计划,这一晚的戏是专门给赵朴初等全国政协的同志演出的,浙江省委统战部的同志不知道情况,具体办事人员通知了佛教的僧尼、道教的道士、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信徒等都来看戏,并用小面包车将他(她)们一一接来。

赵朴初知道后,对沈祖安说:“现在各方面的人都在,你们怎么能演和尚尼姑思凡成亲的戏呢?”

沈祖安忽然醒悟,忙问:“您的意见?”

赵朴初说:“不演是中策,照演是下策,换戏是上策。”所谓不演,就是只演出其他几个折子。但本来定下的几个折子,现在改少了,观众会不会有想法呢?原来已准备好的演员是不是有想法呢?所以,赵朴初说不演是中策。演出和尚和尼姑成亲,又在其他宗教人士面前上演,是不严肃的。所以,赵朴初说照演是下策。

沈祖安焦急地说:“您说得对,我这就去和他们商量。”

最后,剧团决定,请剧团业务团长汪世瑜换戏。汪世瑜本来和王奉梅两人演出《思凡》,现在改演《跪池》。时间放在最后演,给他们多一点准备的时间。

演出结果,《跪池》的演出和其他折子戏一样,取得了圆满成功,不少观众还不知道是临时换戏了呢!赵朴初也很满意,演出结束后,笑呵呵地对剧团的领导说:“我也是有意试试你们的硬功夫和真功夫到底行不行。”

演出结束后,赵朴初坚持要妻子陈邦织拿500元,请剧团安排演员吃夜宵。剧团的领导不好意思,说:“不能收您的钱,您来看我们演出,就是关心我们了,大家都非常高兴。”

赵朴初认真地说:“我是政协副主席,大小是国家干部,怎么可以扰民贪便宜?”

见赵朴初这么认真,剧团的同志只好收了钱。

在《和戴盟同志》诗中,赵朴初表达了看戏后的心情。其一云:

仙乐千回不厌观,弥天幽怨託幽兰。

为君记起涪翁句,“花气熏人欲破禅”。

“涪翁”即山谷道人黄庭坚。

10月14日,朴老到宁波访七塔寺,见到了桂仑法师。分手后,赵朴初吟诗记述了他们见面的情景,云:

明月待圆满,三分已二分。

佛殿喜重光,像器一新。

廊下一僧坐,昼夜不倒身。

终年一布衣,不因冬夏更。

一足无人扶,面色光粼粼。

自言不识字,能说《金刚经》。

恳恳为我道:“难治病众生。

云何病难治?家鬼弄家神。”

斯言何凛凛,思之意味深。

兴亡与祸福,由己非由人。

拜别七塔寺,七佛鉴我心。

“昼夜不倒身”,指桂仑晚上不卧床;“一足无人扶”,指法师一只脚残废,木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