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品读诗文(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6155900000044

第44章 月朦胧,鸟朦胧

〔中国〕朱自清

这是一张尺多宽的小小的横幅,马孟容君画的。上方的左角,斜着一卷绿色的帘子,稀疏而长;当纸的直处三分之一,横处三分之二。帘子中央,着一黄色的,茶壶嘴似的钩儿——就是所谓软金钩么?“钩弯”垂着双穗,石青色;丝缕微乱,若小曳于轻风中。纸右一圆月,淡淡的青光遍满纸上;月的纯净,柔软与平和,如一张睡美人的脸。从帘的上端向右斜伸而下,是一技交缠的海棠花。花叶扶疏,上下错落着,共有五丛;或散或密,都玲珑有致。叶嫩绿色,仿佛掐得出水似的;在月光中掩映着,微微有浅深之别。花正盛开,红艳欲流;黄色的雄蕊历历的,闪闪的。衬托在丛绿之间,格外觉着娇娆了。枝欹斜而腾挪,如少女的一只臂膊。

枝上歇着一对黑色的八哥,背着月光,向着帘里。一只歇得高些,小小的眼儿半睁半闭的,似乎在人梦之前,还有所留恋似的。那低些的一只别过脸来对着这一只,已缩着颈儿睡了。帘下是空空的,不着一些痕迹。

试想在圆月朦胧之夜,海棠是这样的妩媚而嫣润;枝头的好鸟为什么却双栖而各梦呢?在这夜深人静的当儿,那高踞着的一只八哥儿,又为何尽撑着眼皮儿不肯睡去呢?他到底等什么来着?舍不得那淡淡的月儿么?舍不得那疏疏的帘儿么?不,不,不,您得到帘下去找,您得向帘中去找——您该找着那卷帘人了?他的情韵风怀,原是这样这样的哟!朦胧的岂独月呢;岂独鸟呢?但是,咫尺天涯,教我如何耐得?我拼着千呼万唤;你能够出来么?

这页画布局那样经济,设色那样柔活,故精彩足以动人。虽是区区尺幅,而情韵之厚,已足沦肌浃髓而有余。我看了这画,翟然而惊;留恋之怀,不能自已。故将所感受的印象细细写出,以志这一段因缘。但我于中西的画都是门外汉,所说的话不免为内行所笑。——那也只好由他了。

诗人(中国)高长虹

诗是生活,不是技巧。

假的诗人只想从模仿,做,写中求得诗,所以他们终于是迷途者。

先有行为;诗人是人生的实行者。

诗人的人生,不是自我的利害,个别的琐事,而是人类全体的生命。

诗人诅咒罪恶,非根据法律第几条,而为由人性的深奥处所破发者。故世间无单独的罪人,一切人类是犯罪者,现实便是人类犯罪的证据。

诗人歌颂理想,不出于理智的判别,不出于刹那的幻想而为由人性的深奥处所开掘者。诗人是人类的灵魂的探险家。他不能满足有不能被他透视的隐蔽的真实。

光明藏在黑暗的下面。诗人是光明的嗜好者,也是黑暗的嗜好者。

诗人对于一切,不取躲避的态度。诗的自身便是最高的勇敢。

诗人读别人的作品,只是要从别人中看见自己,不含有下级的研究的意味,研究的懒惰者偷窃的勾当。

行为的本身是创造的,人不能够偷窃别人的行为。诗人站在人类的上面,同时又站在人类的下面。但他决不与庸众妥协,委蛇而周旋。

诗人是敏感的,社会是跛脚的,真的诗人必不为社会所了解。诗人所明见的未来时代的真实,在社会是疯狂者的呓语。

诗人的行为,在社会必常以怪诞目之,诗人常成为人生的奇装异服者。

诗人是神行者,他常背负着时代的运命向辽远的前面钻进,但他所背负者毕竟是太重了!

一首好诗,一定是当代文化的最高点。它需要科学革命的合作而完成人类的使命。

诗人是人类的一首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