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品读诗文(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6155900000022

第22章 论风格

〔法国〕布封

文章的风格,指的只是作者赋予他的思想里的层次和气势。如果作者在文章中缜密地联贯自己的思想,铺陈紧凑,那么文章的风格就有力而凝练;如果思想的表达拖沓松散,只靠词句拼接,那么无论词藻如何华美,文章的风格总是漫散乏力的。

然而,在寻求表达思想的层次之前,应当先预设一个只包括基本见解和主要概念的比较概括而又比较稳定的层次。一旦初步大纲中安排下基本见解和主要概念,主题的范围就清晰了,题材的范畴也确定了。

作者断不会忘记基本的范畴,就能够在主要概念当中留出适度的间距,再以次要的、起承转合的意思去填充这些问距。依凭作者的才能,他可以把握住总体意思,让这些意思个别或概括地以真正恰到好处的角度呈现出来。依凭作者高度精确的辨别力,他能鉴别空洞无物或饱含理念。依凭长期写作经验的锻炼,作者能预见他一切精神劳动将要产生的成果。只要主题稍为开阔或复杂一些,就很难一下纵览或轻易领悟整个主题。即使经过深思熟虑,也还是很难全部掌握许多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应该不厌其烦地仔细揣摩主题,反复推敲;这是充实作者,扩展并且提高作者思维的唯一方法。作者越是依据思辨力来增加思想实质的力度,则越容易在动笔时遣词造句、表达思想。

这种初步大纲还算不上文章风格,但却是文风的基础,它支持和引导文风,调节文风的气度使其合乎规范。没有大纲,最优秀的作家也会迷失方向,笔如脱缰之马,漫无目的地乱涂乱抹,绝无规则和谐可言。

无论色调如何鲜艳,无论在细节中点缀何种华美词藻,由于全文不协调,或者没有足够的感染力,这种作品绝对算不上结构完整。人们在佩服作者聪明的同时,很可能怀疑他缺乏天才。正因为如此,有些人话说得不错,但文章却写得很差;正因为如此,有些人凭想象的一刹那起点很高,但后来却落得虎头蛇尾;也正因为如此,有些人怕一些间断的、偶尔出现的思想稍纵即逝,便随时写些片断随想,然后勉强地七拼八凑。

总而言之,就是因为上述原因,支离破碎的作品才这样多,一气呵成的作品才这样少。

……只有杰作才能传世。作品里所包含的众多知识、奇闻轶事以及新颖发现都不能确保文章成为不朽之作。如果包含的知识。奇事和发现只是该作品的琐谈对象,被描写得毫无风采,毫无才气,毫不高雅,那么这些作品会湮没无闻。因为知识、奇事与发现都很容易逸出作品而转入他人之手,经过作家的生花妙笔,或许比原作还要高出一筹。这些都是身外之物,而风格就是人的本身。所以,风格不能脱离作品,也不能转借,更不会变质;如果一个人的文笔高贵、典雅、壮丽,那他在任何时代都会被赞颂。因为只有真理是持久,乃至永恒的。某一种文章风格之所以被称之为美,全在于它所呈现出来的大量真理。这些真理对于人类智慧而言,与那些构成题材的真理相比,同等有用,甚至更宝贵些。

(何敬业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