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中北欧现代经典作品赏析
6155500000009

第9章 织工

《织工》是德国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家盖尔哈特·霍普特曼于1892年发表的作品。

这部作品描写了织工和资本家的斗争,梅林曾给予很高的评价。

剧本以1844年西里西亚织布工人起义的著名事件为背景,作者在1891年亲赴该地收集材料,并参考马克思的战友沃尔夫的一个关于织工起义的报告,写成这个五幕剧。剧本写工场主德莱西格企图用压低工资的办法来加强对织工的剥削。织工们无法生活,自动集合起来,高唱革命民歌向工场主示威,要求增加工资。当工场主指使警察蛮横地逮捕织工时,织工们愤怒地殴打警察,并捣毁工场主的住宅。在附近织工群众响应下,数千人的起义队伍涌向邻村,同政府调来的军队搏斗。剧本以一个不愿参加斗争的老织工希尔塞被流弹打死和织工们击退敌人后的欢呼告终。

《织工》是19世纪40年代以后描写工人反抗资本家剥削的第一部德国文学作品。剧中没有突出的主人公,只有受苦的、战斗的织工群众场面,反映了工人阶级力量的强大。织工们的性格通过同工场主德莱西格及警察所进行的斗争,得到充分的表现。作者在全剧中贯串了织工起义是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必然结果这一思想。

1844年的起义最后是失败了,但是《织工》却以波澜壮阔的斗争作为收场,这说明作者对工人阶级的斗争前途具有必胜的信念。最后一幕中,霍普特曼对希尔塞的刻画和处理是引人深思的。希尔塞是一个“安分守己”的老织工,他不愿参加斗争,并劝别人也放弃斗争,而敌人的枪弹却正好击中了他。工场主德莱西格这个人物刻画得也很成功。他残酷无情,掠夺成性,而且善于敷衍搪塞,狡猾多变,常常以各种各样的面貌来掩盖自己剥削阶级的本质,结果只能是欲盖弥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