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中北欧现代经典作品赏析
6155500000036

第36章 灰烬

《灰烬》是波兰作家热罗姆斯基于1902~1903年创作的长篇小说。

故事发生在1807年华沙公国建立前后。拉法尔出身于基埃茨省散多梅希县农村里一个贵族地主家庭,他年轻时是个浪荡公子,终日游玩作乐,无所事事。他的叔父拉尔哲夫斯基过去参加过反普鲁士的民族解放斗争,是巴尔同盟的盟员。一次,他和拉法尔出外打猎,遇见了一个德国人,要求他们向新驻克拉科夫的普鲁士军队献礼,他拒绝了;这个德国人又说,普鲁士政府要宣布限制地主对农奴的剥削,减少农奴服封建劳役的天数,拉尔哲夫斯基说:“我是地主,我有权利,地是我的,人也是我的。”

拉法尔的哥哥彼得年轻时就有激进思想,他认为他的父亲是个老顽固,他站在他父亲所痛恨的人一边。彼得和家庭决裂后,参加了1894年科希秋什科领导的民族起义,在战斗中负了伤,亏得一个农奴出身的战士密赫奇克的救护,才幸免于难。起义失败后,他父亲不许他回家,于是他便和密赫奇克住在一起,靠种地放牧为生。

密赫奇克过去是拉法尔和彼得都认识的朋友金杜尔特公爵领地里的农奴,彼得要求金杜尔特恢复密赫奇克和领地里所有农奴的人身自由,可是金杜尔特拒绝彼得的要求,讽刺彼得的行动和立场是“令人作呕的感伤主义”。彼得后来病死,由于他的激进思想在社会上影响很大,贫苦农民为他送葬的很多。他死后,密赫奇克拒服封建劳役,鼓动农民造反,因而遭到一顿毒打,后被送去服兵役。

1895年,波兰被沙皇俄国、普鲁士、奥地利三国瓜分后,许多爱国志士在国内外为波兰民族独立奔走奋斗,他们都把祖国独立的希望寄托在拿破仑身上。拉法尔和他的表兄车得罗也决定去寻求出路,参加战争。一次,他们在斯托克沃索夫遇见了车得罗的朋友特列普卡,特列普卡过去是一个政治活动家,是波兰爱国将领东布罗夫斯基1897年在意大利建立的“波兰志愿兵团”的战士,在意大利参加过法、奥战争。现在他认为政治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还不如在家种田,发展农业经济,拉法尔和车得罗没有听他的一套鼓吹。

1807年初,波兰各地爱国将领带领军队来到沃维奇,又成立了“兵团”,东布罗夫斯基任“兵团”首领。他对由拿破仑直接任命的指挥部的全体将领说,1807年是我们新生活开始的一年,今天,我们分别了12年后又汇聚一堂了。他要求将士们保持波兰人的勇敢精神。拉法尔直接跟着东布罗夫斯基,在革坦斯克比得哥煦同普鲁士、奥地利军打过几仗,取得了胜利。后来东布罗夫斯基的部队想渡过维斯瓦河去萨克森州找拿破仑皇帝。拉法尔在战斗中也负了伤,并且还遇见了密赫奇克,他原来是从奥国军队里逃出来的。拉法尔的叔父纳尔哲夫斯基为了护卫自己的庄园,也和奥地利人打过仗,后来战死了。1809年底,国内战争结束,纳尔哲夫斯基的一个庄园,根据遗嘱由拉法尔继承,密赫奇克也在他那里做工,但他已不是农奴,而成了一个雇佣劳动者。

车得罗所在的“兵团”所属部队后来跟随拿破仑去了西班牙。拿破仑在西班牙进行的是一场侵略战争,激起了西班牙人民的强烈反抗,他们几乎全民皆兵,斗争十分英勇,尽管侵略者在萨拉戈萨对当地居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但也未能使他们屈服。车得罗忠于拿破仑,他在西班牙不顾一切地为拿破仑卖命,杀害了许多西班牙人。最后,车得罗在进攻马德里的战斗中负了伤,他听见有人在马德里街上宣读拿破仑的宣言,说要取消封建贵族的特权,取消宗教的严刑,释放政治犯,限制修道院等等,他激动地高喊“拿破仑万岁!”后来他见到了拿破仑,他想起了自己沦亡的祖国,便对拿破仑说,我是不顾父亲的阻止从家里跑出来的,我相信我是在为我们的土地而战,但我们会不会徒劳无功呢?拿破仑没有回答。一个和他一起在拿破仑军队中服役的波兰人维格洛夫斯基对他诚恳地说,我参加军队不是为了把西班牙的农民烧死,不是为了消灭城市和乡村,杀害儿童和妇女。维格洛夫斯基表示要解甲归田,可是车得罗却以他在马德里听到的拿破仑的宣言作为根据,反对维格洛夫斯基这样做。战后,车得罗虽然从西班牙回来,但是他仍以为只有跟随拿破仑打仗,才能使自己的民族获得解放,所以他又邀拉法尔继续参加拿破仑对俄国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