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玉溪三乡论
6152900000005

第5章 四、拨动江河琴弦

玉溪因地理位置特殊,除了山文化、湖泊文化、山泉文化之外,江河文化仍然值得我们关注。它是高原水乡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玉溪的河流,主要分属珠江流域的南盘江水系和元江流域的元江水系。在红塔区与峨山县之间的高鲁山,南北走向,是两大流域和水系的分水岭。以这个分水岭为界,就形成了东西两个区域的两个水系。高鲁山以东为南盘江水系,以西为元江水系。这两大水系径流面积达到15000平方公里。在这两大水系中,由于有众多的大小河流交错纵横,古往今来在河流两岸积淀了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为我们进一步探视玉溪的江河给予了很多的启示和帮助。比如南盘江水系,是由些什么支流组成的,比如汹涌澎湃的浩浩元江,为什么养育了能歌善舞的花腰傣,为什么孕育了有异于西双版纳而独树一帜的傣族文化,如此等等现象,都是我们必须了解的。

我们在研究一些资料时发现,南盘江发源于滇东北重镇曲靖市北部的马雄山东麓,海拔2100多米。这个地方,既是南盘江的源头,也是珠江的源头。从这里流出来的水,经过一些曲折,入境玉溪市澄江县黄草铺,经昆明市的宜良县及玉溪市的华宁县等地,流入红河州、曲靖市境内,然后出云南。南盘江因此成了珠江的正源,在玉溪境内长84公里,径流面积5013平方公里,海口河、青龙河、曲江等为自北向南流向的支流,连结星云湖和抚仙湖的河流为自西向东流向。这些河流,构成了玉溪东部地区发达的水系网络,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征。

尽管在一些很有分量的文论中,没有把介于星云湖和抚仙湖之间的玉带河列为南盘江的主要支流,甚至连其名也不曾提及,但是作为它所蕴含的江河文化现象,其独特性和丰富性,我们绝不可小视。在这个方面,它可能要超过一些主要的支流。因此,我们不得不为它写上几笔,并且列于江河文化之首。这个有违常规的举动,只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即介于两湖之间的玉带河,应是南盘江水系在玉溪境内最上游的河流。既然如此,沿上游至下游作交代论说,也无可非议。

玉带河其实如同它的名字一样,是十分袖珍的,由西至东,全长不足2公里,宽也不过10余米。不过,别看它如此短窄,但是作用很大。星云湖的水位,就是凭它调节的。雨季,星云湖水猛涨,玉带河就成了唯一的排泄河。有了这么一条河,星云湖沿岸的数十万亩良田,才不可能遭受水患;下游的抚仙湖,也有了源源不绝的水源。据说在民国时期,玉带河的河床有些高,星云湖的水可以溢到江川县城大街镇,淹没了不少土地。而在昆明做大事的江川县海浒庄人金汉鼎,要为乡里做些事,就派手下人修浚河道,将河床降低,星云湖水就通过玉带河,哗哗流入抚仙湖。星云湖水位也在下降,沿岸就露出了数千亩土地,并且经过开垦成了良田。这些良田归于他创办的江川铸民中学名下。这所中学就靠出租那些良田收取租金,作为办学经费,培养出了很多有名望之人。玉带河因此很容易让当地人提及,引以为荣。是的,一条短短的玉带河,西连星云湖,东接抚仙湖,这在滇高原,或者说云贵高原,如果不是我们孤陋寡闻,可能再找不到类似的版本。物以稀为贵。这玉带河如此独特,就以为奇了。

玉带河是劈山而去的,因此两岸多有险峻之处,北为野牛山,南为狮子山。“野牛”和“狮子”,这两种凶猛的动物,由于有玉带河这条鸿沟,只能虎视眈眈,隔河相望,谁也战胜不了谁。玉带河水一百年、一千年悠久地流着,流出了如画如诗的玉带河文化。

玉带河西端有一个村,叫做海门村。海门村的建筑,多为土木结构,依河而建。河岸人家开窗见水,开门打水,倒很有些江南水乡人家的特征。由于这里是出水口,且又临玉带河峡谷,炎热夏季,一里之外的地方已有热浪袭人,而这里仍是凉爽如春,据说连只苍蝇也找不到。明代思想家李贽写奇幽之山水,有诗曰“人间何物热不喘?此地苍蝇冻欲僵。”可借来说明此地的奇逸。究其原因,是这里空气清新流畅,不宜蚊蝇之类令人讨厌的东西生长。这真是一个适宜人居住的良好环境。

连接两岸村民往来的途径,是一座桥,称为海门桥。这桥是一座石桥,《江川县志》记载,始建于明代天顺四年,至今500余年。桥建得十分讲究,结构严谨,古朴壮观,为三孔拱桥,中间一孔较大,可容两只船通过,孔上方之西有一石雕龙尾,中藏龙身,以东是石雕龙头,做得活灵活现。这种艺术构思和创意,可谓独具匠心,既突出主题,又节省很多时间和劳力,使想象的空间增大了。龙尾与龙头之上,分别镶嵌有石刻,上书“俨若龙门”和“海阔天空”,字写得端庄清丽,与桥、村庄及山水浑然一体。旧时,这座桥是滇南通往昆明的要道,因而海门村里多有旅店,供人歇脚。同时,这里还是垂钓的好地方,古榕遮天,不渗阳光,异常幽静。古人因此作诗一首,至今流传。诗云:“小桥通一线,几处钓舟多。风静长开揽,雨来便着蓑。海连石自界,山断水相连。槛外渔歌起,冷然韵薜萝。”海门在文人墨客笔下如此有情调,也使今人心驰神往这个世外桃源了。当然,玉带河上的桥,不仅仅有海门桥,有文化特征的还有蟠龙桥和望海桥,只是这两座桥的历史太短,是当代人的作品。其中蟠龙桥建在界石鱼处,单孔拱桥,混凝土建构。

通过蟠龙桥,可以由河南岸到达河北岸的界鱼石。界鱼石既是一块神奇的巨石,又是一处名胜。在《中国名胜辞典》中,可以毫不费力地查到它的条目。因此它在玉带河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这块石头宽约6米左右,高为5米左右,奇形怪状,斜立于河边,上有“界鱼石”石刻。这块怪石为什么界鱼呢?《滇南志略》有这样的记载:“江川其鱼两种,以石为界,不敢越江,越则相斗如兵相。”说的什么意思呢?就是星云湖中的土著大头鱼和抚仙湖里盛产的鱼,就以这块石头为界,不相往来。这种奇观实属罕见,星云湖中的大头鱼顺流而下,到了界鱼石,再不肯往下游,转头又逆水返回;而抚仙湖中的鱼呢,本是有逆水抢浪的本性,可是到了界鱼石,本性却消失了,转头又沿水路而下。两种鱼彼此知禁,从不过界,成为千古奇观。自然界的这种奇特现象,令许多学者和旅游者惊讶,不得其解。在界鱼石众多的石刻文化中,我们很容易找到历代古人留下的文字。明代云南巡抚姜思睿写了一首题为《题界鱼石》的诗,十分精辟地概括了这一现象。诗云:“星云日向抚仙流,独禁鱼虾不共游。岂是长江限天堑,居然咫尺割鸿沟。”清康熙年间的江川县令李密,因界鱼石在自家辖区,多次造访,试图要破解这一千载之谜,提出了“石怪鳞惊”见解,并将其刻于界鱼石上,说明这两种鱼因惧怕立于河边的界鱼石,所以才吓得不敢前行。这个说法很拟人化,也很好玩。铁岭的祝兆鹏的看法则与李密的有异,认为这种现象是鱼本身的习性所致,与界鱼石关系不大,也提出“鱼各有性”的道理,将其镌刻于界鱼石上。如今一些学者考察一番又有新说法,以为两种鱼不相往来,原因还在于两湖水质有差异,大头鱼乐于在水质营养丰富、水生植物多的环境里生存,而鱼则喜欢在水质清纯、无任何污染的环境里独善其身。这些说法,似乎都有道理。一块界鱼石,引来如此多的评说,成为玉带河文化的焦点。

这还不算,此处还有一块保存完好的石碑,上面刻着邑人周恒兆述记的《界鱼记》,约600余字。碑文内容不再争议界鱼石引起的现象,记述的是一个神话传说。碑文的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滇南举人张某赴京赶考,落第而归。路过湖南的洞庭湖时,有一陌生少妇(即海门龙王远嫁洞庭之女)忽然手里拿着两封信和一只钗迎上前来,要求张某将信和钗带往云南海门桥界鱼石。张某一听少妇说出的地址,刚好自己回家要路过,就答应了。可是当时因忙于上船,他忘记问少妇的姓名。后来,他历经千山万水之后来到了海门桥,住进一家客栈后,就要去做少妇托办的事,随即揣了信出门,向站于河岸的一个少年询问。谁知他还没开口,少年倒先说话了:“我知道先生今日赶到,已在这里等候多时了。”少年说完就让他跟着走。奇怪的是少年带他走进了水中,河水居然往两边让路,衣鞋都不会浸湿。没有走多久,忽然看见一座宫殿,宏伟辉煌。他十分惊奇,跟着少年举步而入,见屋宇楼台高耸入云,在正厅之上,有一人衣冠楚楚而坐,如同君王。他急忙上前行礼,那人请他入座。待他坐定,侍女如云而至,翩翩起舞,令他大饱眼福。更为奇妙的是珊瑚玉树到处皆是,熠熠闪光。接着,为他准备的酒宴开始了,一时鼓乐喧天,不绝于耳。宴后他到园亭散步,看到的是世上所罕见的异木奇草。他就这样在龙宫里舒舒服服地住了三日,临别时龙王送给他三百两银子和珍宝一枚。待他返回海门客栈,店主人一见,十分惊讶,说他已经离开客栈三年了……这是一个柳毅“传书”式的神话,但发生于界鱼石,倒又觉得新鲜了,而且是以碑记的形式流传下来。这无疑又给界鱼石增加了神秘的文化氛围。

像这样的传说,界鱼石之后野牛山上的盘坤洞也有。盘坤洞就位于野牛山顶,洞内幽深,可容数百人。相传盘坤古洞原有一人长期隐居,修身养性,后来坐化成仙。明洪武年间,平西侯沐英远征交趾(今越南),来到这里迷路。这时,见前面有一身着白衣的人骑一匹白马狂奔,他便率军跟随前行,果然一路顺利,到了交趾。沐英后来凯旋而归至此,又看见身着白衣的人骑着白马出现,就跃马追赶,可是那人那马进了洞,没有了踪影。沐英很遗憾,回朝后奏明皇帝,封白衣人为盘坤土主。这山这洞便名声大振。玉带河南岸的狮子山的姑娘崖同样有一说。姑娘崖是一块巨石,光洁如石笋,站于界鱼石的观鱼亭可清晰地看到。相传当地一个农家姑娘被一名财主看中,要纳为妾。姑娘却不从,抢亲路过界鱼石时寻机向狮子山上逃去。财主家丁刚要追到她时,她怕再落入财主之手,就撞向前面的悬崖,以死为代价。可是当她撞去时,悬崖却裂开一条缝,让身子进入。而一条腿却让财主家丁抓住,留在了悬崖外,最后化作了石头。这些丰富形象的传说,融入了文化理念,使得玉带河风采依然。

界鱼石之下,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建设的一道船闸,名为隔河船闸,也称云南第一闸。这是为过往船只顺利行驶而建。此处属于一个新建的人文景观,河岸杨柳依依,花香扑鼻,现代建筑掩映其中,周围田畴相连,稼禾青青,一派田园风光。往东再行200余米,就到了河的尽头,便是抚仙湖了。那里有一村,叫隔河村,村里人多为渔民,处处洋溢着渔村气息。短短的一条河,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水乡文化如珍珠闪烁,玉带河这条项链璀璨夺目。

星云湖的出口河——玉带河如此妩媚,那么抚仙湖的出口河——海口河呢?海口河是南盘江的一级支流,是从海口村沿澄江、华宁两县交界线流经大桥村等地之后,至昆明市的宜良县汇入南盘江,全长14.5公里,径流面积60平方公里。河两岸,尽皆悬崖峭壁,形成十分险峻的峡谷。因此,海口河的天然落差达到380余米,水电资源很丰富,是一条黄金河道。水文部门的实测报告表明,海口河平均每年的流量为1.67亿立方米,如今这些水资源也得到了充分利用,建成了多级电站。这些电站生产的电,已经源源不断输送到城市乡村。

海口河最古老的建筑是海口桥,也叫海晏桥,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不足300年,比之玉带河上的海门桥要小200岁。这座桥长30米,宽6米有余,为三孔拱桥。这样,桥上可通车辆,桥下可行船,是水陆兼用了。桥结构严谨,都用青石构建,很坚固。桥两侧装有密封式围栏,且有石雕,分别镌刻有“海晏”、“河清”字样。站于桥上,可览抚仙湖风光,可看河中游鱼。除了这座桥之外,这里还有一个三角洲。这是因受水的作用,冲击成的特殊绿地。这个三角洲由宽而窄,逐渐延伸到海口桥以下的峡谷,宽约500米左右,长约1500米。10余米宽的海口河就从三角洲上穿过,将三角洲切割开来。这大约是玉溪境内最大的三角洲了,也是珠江源头唯一的三角洲,因而,它有着特殊的意义。在这里,村镇建筑随处可见,肥沃的土地上庄稼喜人,河岸柳树成行,河中舟船行走,一幅鱼米之乡图景。三角洲的东北方向,有座小山,为澄江县和华宁县县界。两县群众跨越此山,经商互惠,友好往来。三角洲西北的山下,有一个山洞,叫牛鼻洞。在这个洞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古人类用过的石制品,因此确认是原始社会人类居住的洞穴。洞前风光优美,一片沙洲伸入湖中,随潮水浮沉,鸥鸟在此栖息,觅食鱼虾。这种景象,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图。海口河,既有胜境,又有资源,是一条大有益处的河了。

盘龙江最大的一条支流当数曲江了。曲江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弯来拐去,全长为190公里左右,总径流面积为4100平方公里。它的上源由两支组成,一支发源于江川县的夹雄山西北麓,在江川境内长19公里,径流面积143平方公里,称为九溪河;一支发源于红塔区境内龙马山,为主源,长21公里,径流面积139平方公里,叫董炳河。这两条河汇合于东风水库,然后往下流,成了玉溪大河,西到峨山县境内后称猊江,转向东直至到华宁后叫曲江。曲江所经之处,多为峡谷,山高谷深,地形十分复杂。曲江上游的东风水库,堪称玉溪的人工湖。这个水库始建于1958年11月,竣工于1960年,是那个时代一万多名群众“苦干拼命干”的结果。水坝有47米高,巍峨壮观。水库总面积近6900亩,长7.5公里,蓄水量近7700万立方米,总库容量近9000万立方米。这项浩大的水利工程年均提供农业用水2300立方米,用于灌溉红塔区内的7万亩良田;提供工业生产用水600万立方米,城市生活用水1600万立方米。应该说,东风水库是玉溪市中心城区和红塔区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是命脉。有了它,一切都有了保障。其重要性,已经显而易见。为了充分发挥水库的效益,1981年将其作为一个风景区开放,并建设了一些附属设施。大坝上修建了钢混结构的仿古彩绘长廊。这个长廊廊脊两端是栩栩如生的琉璃卷龙制品,檐角飞扬;廊上多有诗词书法、花鸟彩绘。整个长廊长80余米,远远一望,流光溢彩,气宇不凡。水库周围,漫山遍野都是苍翠松林,显得十分幽静。游人荡舟水中,看四周景色,一泓高峡中的碧水,心境自会遐意。站于堤坝上,可看见水库中有一个小岛,上建小亭,叫湖心亭。这亭如同水库中的点睛之笔,使画意中平静的水面多了起伏波澜,具有了观赏性。据说,没建水库之前,临近湖心亭的水面下有一个被称为“景致”的钓鱼台,有两位当地诗人曾在这里留下过诗作,描绘钓鱼台景象。民国时期,一个叫汤希禹的诗人写了一首七律《江川渔钓》:“江口隐居岁月宽,幽人独把钓鱼杆。诸君莫谓溪流浅,比是严陵七里滩。”诗写得很好,有意境,将隐居环境和隐士心态描绘得淋漓尽致。然而,如今的水库里,已不再是“幽人”独钓了,每逢星期天,堤坝上随处可见垂钓者,热闹异常。这一泓碧水中,已放养了鱼类,每年可捕捞10万余斤鲜鱼。因此,如今一不知名的诗人题了首题为《东风水库湖心亭》的诗:“一湖春水四周山,浊酒楹樽人倚栏。短笛声声吹不尽,观鱼还笑子陵滩。”写出湖心亭今日景致和观者愉快的心境,可谓是情景交融了。东风水库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结果,是玉溪人巧夺天工的杰作,是曲江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页。有了东风水库,广阔的红塔区田园里就春华秋实,时时呈现丰收图景;中心城区花枝四时不断,充满春的活力、夏的热情、秋的成熟。东风水库,这个非常时期的非常产物,给了我们很多当代的文化启示。作为曲江一级支流的,还有全长46公里,径流面积287平方公里的练庄河以及华宁河等。

当然,南盘江水系中的河流不仅仅只有这些,只是我们由于种种原因,或者说按照写作要求的取舍,有重点地进行了选择。事实上,径流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还有红塔区境内的罗木箐河、西河、青水河,跨红塔区峨山县的大沙河,通海县境内的路南河等一级支流。这些支流多属山区性河流,对灌溉土地,开发水电资源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不再细说。

玉溪的第二大水系是元江水系,但元江的干流发源地并不在玉溪,而是在滇西的巍山和大理之间的分水岭。只是到了绿汁江相汇的三江口,才进入玉溪市的新平县和元江县,然后向东南一泻千里,流入越南境内,归宿到北部湾。元江在玉溪境内长约165公里,径流面积近10000平方公里。除了沿河流经过的戛洒、漠沙、元江等有一定规模面积的干热河谷及平坝外,多为横断面峡谷,两岸群峰耸立,如同刀削一般,相对高差在2500米至2800米之间是十分险峻的。元江左岸集水面积大于50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绿汁江和小河底河;右岸为哀牢山脉,支流短,集水面积不足1000平方公里。因为落差相对大,支流的水流蕴藏量就丰富,因此建了多座电站。元江县还是全国水电试点县之一。

南盘江水系和元江水系编织出的玉溪江河文化体系,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山水文化公园,让我们畅游,或信步堤岸,临风赏景;或涉水浅滩,打捞贝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