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应该属于艺术,从艺术的角度看建筑,是个很有意趣的话题。
我国宫殿建筑华贵高雅、雍容大度,民宅建筑飞檐走脊、朴素实用,庙宇建筑依山傍水好像要远眺众生,而幽冥神秘的古墓建筑却造就了地下辉煌,这些无一不体现出中华民族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体现出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在这一章里,给朋友们介绍了宫殿建筑、传统居住建筑、佛教建筑、园林建筑、陵墓建筑,以及表饰雕塑、石窟寺庙造像等内容。
还专门介绍了故宫、圆明园、拙政园、承德避暑山庄、客家土楼等著名建筑。
建筑艺术的内涵是什么
建筑艺术是造型艺术之一。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的综合创作、各种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的建造活动。
从而可知,建筑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物质生活环境,即人类生活所必需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也是为满足人们生活、生产或从事其它活动而创造的空间环境。
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艺术形式。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内外空间组织、结构造型,亦即建筑的构图、比例、尺度、色彩、质感和空间感,以及建筑的装饰、绘画、雕刻、花纹、庭园、家具陈设等多方面的考虑和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建筑起源于人类劳动实践和日常生活遮风雨、避群害的实用目的,是人类抵抗自然力的第一道屏障。作为人类重要的物质文化形式之一,车尔尼雪夫斯一针见血地指出,“建筑作为一种艺术,比其它各种实际活动更专一无二地服务于美感要求。”
而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实用与审美相统一,建筑空间与实体的对立统一,静态的、固定的、表现性的、综合性的实用造型艺术、内容表现上的正面性、抽象性和象征性,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等。
从而可知,建筑艺术与其它造型艺术一样,它主要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同时,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艺术形式,故建筑艺术形象具有特殊的反映社会生活、精神面貌和经济基础的功能。历代建筑艺术与它所处的历史时代、地理气候、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密切相关,同时受到材料、结构、施工技术的制约。
我国建筑体系是以木结构为特色的独立的建筑,在城市规划、建筑组群、单体建筑以及材料、结构等方面的艺术处理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近现代我国建筑艺术,是在继承优秀传统和吸收当今世上建筑艺术长处的实践中,取得不断的发展并有所创新。
我国古建筑的整体风格是什么
古代建筑品类繁盛,包括宫殿、陵园、寺院、宫观、园林、桥梁、塔刹等。
我国古代建筑具有朴素淡雅的风格,主要以茅草、木材为建筑材料,以木架构为结构方式,按照结构需要的实际大小、形状和检举组合在一起。这种建筑结构方式反映了古代宗法社会结构的清晰、有序和稳定。
我国古代建筑由于木质材料制作的梁柱不易形成巨大的内部空间,古代建筑便巧妙地利用外埠自然空间,组成庭院。庭院是建筑的基本单位,它既是封闭的,又是开放的;既是人工的,又是自然的,可以俯植花草树木,仰观风云日月,成为古人“天人合一”观念的又一表现,也体现了我国人既含蓄内向,又开拓进取的民族性格。
古代稍大一些的建筑都是由若干个庭院组成的建筑群,单个建筑物和庭院沿一定走向布置,有主有次,有高潮有过渡,成为有层次、有深度的空间,呈现出一种我国人所追求的整体美和深邃美。其中宫殿、寺庙一类比较庄严的建筑,往往沿着中轴线一个接一个地纵向布置主要建筑物,两侧对称的布置次要建筑物,布局平衡舒展,引人入胜。
我国园林建筑包括哪些
我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包括帝王的苑囿,官僚、地主、官商、士大夫的私家园林以及一些寺庙园林。
我国古典园林起源于帝王的离宫苑囿,可上溯到商周秦汉时已摹仿自然山水堆山造园。魏晋南北朝时寄情山水的私家园林始盛。唐宋时,诗情画意贯穿于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中。明清时古典园林发展到鼎盛阶段。
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特色体现在景区划分、造山、理水、花木栽培和建筑等方面。园中常以墙垣、廓子、亭子、假山等来分隔空间,用土石堆叠成峰、岭、峭壁等形象,构成庭院山景,园中流水有聚有分,既有平远辽阔、又有曲折幽邃。
花木栽培,不仅着意在绿化,尤其重视个性特色、突出造园主题。园中建筑物与山水花木共同组成园景,突出和点明风景主题。
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是追求自然情趣,以人工山水为园林造景主题。在有限的空间内以人工的方法浓缩、再现无限的大自然的美。体现出人和自然统一的审美理想。另外还追求含蓄的诗画意境,加深和丰富对情景交融的园林景色的审美感受。
我国古典园林对日本等亚洲国家的园林建筑发生过深刻影响,近代还影响到英法等欧洲国家的园林建筑。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在造园历史上,欧洲各国都出现过“中国热”。
西方园林原来为“几何式花园”,甚至连花草树木都要修剪或种植成各种横纹图形,以表现人对自然的征服,体现理性精神,我国园林以诗入画,以画入园,是对自然美的剪裁,提炼与集中,表现了人的感情和灵性。
我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凡是园林创作中有利于体现生活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各种景物,都是造园的物质要素。如丰富多彩的花草树木和鱼虫禽兽,形形色色的峰峦岩崖及溪瀑湖海,各种有助于园景和游想活动的土建工程等;还包括各种有利于构成园景的皓月、朝阳、晚霞、雨露等气候气象因素,以及与园林内容和形式和谐的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品。
在众多的构成要素中最基本的是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与建筑三类。
山在我国园林里是永恒与稳定的象征。大园的山大,主山大多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为“山骨”,形式和真山差不多;小园山小,可以全用山石堆叠,表现自然山局部,却能启发人对整体山的联想。
水在我国园林里是智慧和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设计山和水,造园学叫作治山理水。
花木在我国园林里最富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有些花木还被赋予特殊的含意,如松柏喻坚贞、长寿,梅兰竹菊喻君子风范等。我国园林的花木配植也是自然式的,同时很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性。
我国园林的特色还在于园路要“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和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和观景的建筑。建筑和园路在园林中还起着分隔空间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美的建筑常常是园林的点睛之处。
什么是廊厅堂楼馆舫亭台榭轩
廊:我国古建筑中的廊,有悠久的历史,原始社会晚期就已出现,到商周规模宏大,以后每个朝代的宫殿、坛庙、园林、寺观、王府、宅第等建筑中,都少不了它。其中“廊庑”是指殿堂、楼阁前面或周围的檐廊,而不包括独立的、凌空的、飞跨的廊子。
廊的种类和形式很多。按其所在的位置有宫殿廊庑、坛庙寺观廊庑、桥廊、爬山游廊、临水游廊、跨水游廊、正廊覆道等。按其形式又有半壁廊、凌空廊、双面廊等,特别长大的称为长廊、千步廊。
厅:在古代园林和宅第中,多具有小型公共建筑的性质,用以会客、宴请、观赏花木。因此室内空间较大,门窗装修考究,造型典雅、端庄,前后多置花木、叠石,使人身置厅内就能欣赏园林景色。
堂:居住建筑群中的正房,是长者居住或举行家庭重要庆典的场所。多位于居住建筑群的中轴线上,体型严整,装修瑰丽,室内常用隔扇、屏门、落地罩、博古架等分隔空间。
楼:楼与阁常连称、均为高层建筑,形式非常近似。阁的特点通常是四周没桶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想、藏书和供佛之用。楼阁有古朴的飞檐画栋、精致的花窗青瓦,屋顶常采用“歇山顶”,坡面和缓、出檐深远,檐角微翘。构成了一幅轻盈、美丽、多姿的轮廓,充满了诗情画意。
馆:在古典建筑中有几种含意。一般认为“离宫别馆,弥山跨谷”。如在帝王的御苑内,则为皇帝游乐休息、观赏戏剧的地方。在私家园林宅第里,馆为客舍。城市中的馆,乃系招待来往官员、客商和赶考文人的住所,与近代的旅馆相似。
舫:模仿船的形式,多建于水边,一侧与岸相连,仿跳板之意。舫的平面和船一样分前后舱。前舱较高,中舱略低,尾舱多为两层楼,可登楼眺望湖景。如颐和园的石舫、苏州狮子林的石舫。
亭:秦汉时十里设一亭,成为行人停留宿食的处所。边地也没有岗亭。后来亭成为一种供休息眺望和观赏游览的小型建筑物,有顶无墙,或有楼。唐时园林风景处筑亭就很普遍了。
亭子的样式千姿百态,有六角、八角、扇面、梅花亭等,构成了一幅美妙的风景画。最为常见的还是方亭。
台:是一种高而上平的建筑物,一般供望远或游观之用,如瞭望台等它是我国古代宫苑和园林中一项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
轩:园林中观赏性的小建筑,起点景作用,与亭相似。轩中往往陈列有简单家具,供人们喝茶、下棋、鉴赏书画。它可建在水边,亦可隐于半山,布局自由,风格轻盈。
榭:是建在高台上的敞屋,木构建筑,其特点是只有槛柱而无墙壁。在很多情况下常将台榭通称。积土高起者为台,台上所盖之屋为榭。台榭后来也泛指高地所建供游观的建筑物,如李白诗句:“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旅游胜地常于水边筑一高台,台上设有无壁木构建筑,人们称为“水榭”。
建筑都分成哪些类别
建筑是在人类劳动实践中所取得的一种人为环境,供人们从事各种活动之用的修造物。
它可分为建筑物和构筑物两大类,建筑物是供人们进行生活、生产或其它活动的房屋与场所,大致有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农业建筑、园林建筑;构筑物则是人们不直接在内进行生活和生产的建筑物,如电视塔、纪念碑、桥梁、堤坝等。
日常生活中一般也按建筑物的用途分类,分为生产建筑、公共建筑、民居建筑、纪念性建筑、园林建筑和建筑小品。
生产建筑:包括工业建筑和农业建筑。工业建筑指供工业生产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包括厂房、车间、烟囱、桥梁等;农业建筑指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例如水库、泵站、农机站、畜舍、仓库。
公共建筑:指进行社会活动的非生产建筑,一般是为指大家提供服务和活动的建筑空间。例如医院、商场、旅馆、饭店、剧院、学校、体育馆、办公楼、图书馆、客车站等。
民居建筑:指供人民生活起居用的各种类型的建筑物,如住宅、宿舍、别墅等。
纪念性建筑:指为纪念某些重大事件、重要人物而修建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如纪念碑、纪念馆、凯旋门、凯旋性,以及纪念塔、纪念亭、牌坊、华表等。
园林建筑:建造在园林内供游人休息或观赏的建筑,例如亭、台、楼、阁、长廊、水榭、厅堂、石桥等。
建筑小品:指主体建筑以外,内装饰方法之一。如天花板中最尊贵的位置处,即顶棚中向上凹进的部分,形状有八角、圆形、方形等,多用斗拱和精致的雕刻组成,饰以彩画图案,使室内产生富丽堂皇、满室生辉的效果。
我国园林建筑是怎么分类的
按照占有者身份,有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之分。前者如北京的颐和园,北海公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后者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等。
按照所处的地理位置有三类:
一是北方园林。因为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为大多是古都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又因为气候局限,所以风格粗犷大多集中在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其以北京为代表。
二是江南园林。南方人口密集,所以园林地域面积小,又因为河湖、常绿树较多,所以比较细腻精美。特点就是淡雅朴素、曲折深幽、明媚秀丽,但是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这类代表多集中在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
三是岭南园林。因为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较好。其明显特征是具有亚热带风光,建筑物都比较高而宽。著名的如广东的顺德清晖园、东莞的可园和番禺的余荫山房等。
我国古建筑的平面布局有几种方式
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基本上有两种平面布局的方式。
一种是庄严雄伟,整齐对称,一种是曲折变化,灵活多样。
举凡帝王的京都、皇宫、坛庙、陵寝,官府的衙署厅堂、王府、宅第,宗教的寺院、宫观以及祠堂、会馆等,大都是采取前一种形式。其平面布局的特点是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在中轴线的两旁布置陪衬的建筑物。这种布局主次分明,左右对称。
以北京的寺庙为例,在它的中轴线上最前有影壁或牌楼,然后是山门,山门以内有前殿、其后为大殿,再后为后殿及藏经楼等。在中轴线的两旁布置陪衬的建筑,整齐划一,两相对称,如山门的两边有旁门,大殿的两旁有配殿,其余殿楼的两旁有廊庑、配殿等。
工匠们运用了烘云托月,绿叶托红花等手法,衬托出主要建筑的庄严雄伟。这类建筑,不论建筑物的多少、建筑群的大小,一般都采用此种布局手法。从一门一殿到两进、三进以至九重宫阙,庞大帝京都是这样的规律。
这种庄严雄伟、整齐对称、以陪衬为主的方式完全满足了统治者和神佛教义对于礼敬崇高、庄严肃穆的需要,所以几千年来一直相传沿袭,并且逐步加以完善。
另一种布局方式则与之相反,不求整齐划一,不用左右对称,因地制宜,相宜布置。举凡风景园林、民居房舍以及山村水镇等,大都采用这种形式。
其布局的方法是按照山川形势、地理环境和自然的条件等灵活布局。例如民居甚至寺庙、官衙,凡位于山脚河边者,总是迎江背山而建,并根据山势地形,层层上筑。这种情况最适宜于西南山区和江南水网地区以及地形变化较多的地点。
这种布局原则,由于适应了我国广大的不同自然条件的地区和多民族不同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的需要,几千年来一直采用着,并有科学的理论基础。
中国式的园林更是灵活布局,曲折变化的实例。山城、水乡的城市、村镇布局也根据自然形势、河流水网的情况,因地制宣布局,出现了许多既实用又美观的古城镇规划和建筑风貌。
传统居住建筑有哪些式样
原始人类最初利用天然洞穴栖身,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才逐渐学会营造住所,这是原始居住建筑的主要形式,即穴居。
在漫长的原始穴居生活中,先民的居住建筑正逐步朝着宫室式住宅形式演化。宫室式住宅是传统居住建筑中较为“正统”的样式。
说它正统,因为它是为统治阶级采用并以制度固定的一种制式,同时也是分布面积最广,适应了不同民族在不同气候与地理条件下的居住要求,因而也为广大人民所习惯采用的一种制式。它的布局特征是合院。
住宅主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民族习俗、生活方式以及气候地理条件,决定了合院原则下多彩多姿的具体布置方式。比如东北地区需要尽量多地采纳日光,且有地广人稀的优越条件,这里的传统四合院两厢距离很大,庭院宽广。
岭南城镇则要少纳日照,并希望通过建筑手段产生庭院内空气流通的小气候,且这里人口稠密,所以传统合院的庭院压缩成了天井,房屋也多用两三层楼。
从原始穴居演变为人工穴居的另一个形态可能是横穴,就是今天仍为西北和华北很多地方使用的窑洞。这是一种最富有乡土气息却又与最摩登的建筑思想相符的形式。
其建造最符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陕西米脂杨家沟骥村古扶风寨、河南巩县康店村康百万庄园等古代窑居建筑群都是很典型的实例。
什么叫作建筑构造
建筑构造是建筑物的构成、各组成部分的组合原理和构造方法。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不但要解决空间的划分和组合,外观造型等问题,而且还必须考虑建筑构造上的可行性。
为此,就要研究能否满足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使用功能;在构造设计中综合考虑结构选型、材料的选用、施工的方法、构配件的制造工艺,以及技术经济、艺术处理等问题。
我国先秦典籍《考工记》对当时营造宫室的屋顶、墙、基础和门窗的构造已有记述。唐代的《大唐六典》,宋代的《木经》和《营造法式》,明代成书的《鲁班经》和清代的清工部《工程做法》等,都有关于建筑构造方面的内容。
建筑色彩是表达情感的吗
建筑色彩就是人的情感的表达。
色彩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语言和因素,在设计中巧妙地应用色彩感情的规律,充分发挥色彩的暗示作用,能引起大众的广泛注意和兴趣,容易产生种种联想和想象。
色彩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基本的规律与属性,色彩感受虽然因人而异,但具有共性的一面。当人们对色彩的体会和认识掺入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后,色彩就变得富有人性和情调了,随之也成为一定的象征。
色彩是一种感情符号,也是一种旋律。不同的色彩可以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而色彩所引进的联想和感情,直接关系到环境气氛的创造。
同样的色彩在不同的建筑环境中也可以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建筑色彩作为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人们的视觉及精神感受。杂乱的建筑色彩带来的色彩污染,不仅会使人们长期生活在视觉疲劳的环境之中,也给城市的形象造成损害。
我国古建筑的色彩有什么特点
我国古代建筑的色彩非常丰富。有的色调鲜明,对比强烈,有的色调和谐,淳朴淡雅。建筑师根据不同需要和风俗习尚而选择施用。
大凡宫殿、坛庙、寺观等建筑物多使用对比强烈,色调鲜明的色彩:红墙黄瓦衬托着绿树蓝天,再加上檐下的金碧彩画,使整个古建筑显得分外绚丽。
在表现我国古建筑艺术的特征中,琉璃瓦和彩画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
琉璃瓦是一种非常坚固的建筑材料,防水性能强,皇家建筑和一些重要建筑便大量使用了琉璃砖瓦。琉璃瓦的色泽明快,颜色丰富,有黄绿蓝紫黑白红等。一般以黄绿蓝三色使用较多,并以黄色为最高贵,只用在皇宫、社稷、坛庙等主要建筑上。
琉璃瓦件大约可分作四类:一类是筒瓦、板瓦,是用来铺盖屋顶的。
第二类是脊饰,即屋脊上的装饰,有大脊上的鸱尾,垂脊上的垂兽,戗脊上的走兽等,走兽的数目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和等级而决定。
明清时期规定,最多的是11个,最少的是3个,它们的排列是,最前面为骑鹤仙人,然后为龙、凤、狮子、麒麟、獬豸、天马。
第三类是琉璃砖,用来砌筑墙面和其它部位的。
第四类是琉璃贴面花饰,有各种不同的动植物和人物故事以及各种几何纹样的图案,装饰性很强。
彩画是我国古建筑中重要的艺术部分。天安门城楼、故宫三大殿以及天坛、颐和园、雍和宫等重要建筑的室内外,特别是在屋檐之下的金碧红绿彩画,使这些阴影部分的构件增强了色彩对比,同时使黄绿各色屋顶与下部朱红柱子门窗之间有一个转换与过渡,使建筑更觉辉煌绚丽,这实在是一种很成功的手法。
建筑彩画也有实用和美化两方面的作用。实用方面是保护木材和墙壁表面。古时候有一种椒房,即是在颜色涂料中加上椒粉,不仅可以保护壁面和梁柱而且还可散发香气驱虫。装饰方面的作用即是使房屋内外明快而美观。
朴素淡雅的色调在我国古建筑中也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如江南的民居和一些园林、寺观,以洁白的粉墙、青灰瓦顶掩映在丛林翠竹、青山绿水之间,显得清新秀丽。
北方山区民居的土墙、青瓦或石板瓦也都使人有恬静安适之感。甚至有一些皇家建筑也在着意追求这种朴素淡雅的山林趣味,清康熙、乾隆时期经营的承德避暑山庄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古代宫殿建筑有什么特色
宫殿建筑又称宫廷建筑,是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突出皇权的威严,满足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规模巨大、气势雄伟的建筑物。这些建筑大都金玉交辉、巍峨壮观。
以木结构为主体的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无论从精神内涵还是形式风格,都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成体系,从商周经秦汉,隋唐风格的变异,到明清两代最为成熟,形成了雍容大度,严谨典丽,赋予人情味的典型风格。
祠祀建筑是严格按照礼制要求建的吗
祠祀建筑是服务于精神世界的、非生活实用的特殊建筑类型,人们只是在其中举行特定的祭祀、纪念活动。凡这些活动是由礼制要求产生、并被纳入官方祀典的,其建筑便称为礼制建筑;凡是民间的、主要以人为祭祀对象的,其建筑可称为祠祀建筑。
礼制和祠祀建筑可以相应地大略分为四类:一是祭祀天地社稷、日月星辰、名山大川的坛、庙;二是从君王到士庶崇奉祖先或宗族始祖的庙、祠;三是举办行礼乐、宣教化的特殊政教文化仪式的明堂、辟雍;四是为统治阶级所推崇、为人民所纪念的名人专庙、专祠。
宗庙是礼制建筑中分布最广泛的一类,是祭祀祖先的地方。礼制要求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庶人无庙则祭于寝,可见宗庙建筑的重要与普及程度。皇家宗庙称太庙,民间称家庙或祠堂。
陵墓建筑是艺术成就综合体吗
陵墓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举世罕见的、庞大的古代帝、后墓群。
我国陵墓建筑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步与绘画、书法、雕刻等诸艺术门派融为一体,成为反映多种艺术成就的综合体。如秦始皇陵中兵马俑气势恢弘、雕塑和制作工艺高超,其它帝陵中的雕刻、文物、殉葬品等。
陵墓建筑是我国古建筑中最宏伟、最庞大的建筑群之一。这些陵墓建筑,一般都是利用自然地形,靠山而建;也有少数建造在平原上。
我国陵园的布局大都是四周筑墙,四面开门,四角建造角楼。陵前建有甬道,甬道两侧有石人、石兽雕像,陵园内松柏苍翠、树木森森,给人肃穆、宁静之感。
我国古代城市公共建筑主要包括哪些
我国古代城市公共建筑主要包括城墙、城楼与城门,还有钟楼和鼓楼。
城墙的发展脉络比较清晰。大体上是新石器时代起源,材料以夯土为主,夯筑技术以版筑使用时间最长。三国至南北朝开始出现在夯土城外包砌砖壁的做法。至宋代,用砖石包砌的城墙渐多。明代嘉靖时期,重要城池大多用砖石包砌,取代了夯土墙。
为了解决城墙自身的坚固问题,古人对墙体的高宽之比,底宽与顶宽之比做过多次摸索与调整,对防雨排水也积累了丰富经验。
城门是重点防御部位。《墨子》对城门、城楼的设置原则和建造方法有所阐述。唐代边城中出现了瓮城,宋代将它运用到都城以加强城门的防御能力。明代在瓮城上创建砖木混合结构的箭楼,成为古代建筑中一种新类型。
钟、鼓楼是古代城市中专司报时的公共建筑。在实行里坊制的城市中,坊门晨启夜闭,公共报时设施实在十分需要。但早期文献对此尚无记载。直到北魏时才有人提到在城门设鼓,里人称便。
至唐代首都宫城正门承天门及各里坊门上均设鼓报时,各州、府、县城南门设鼓角楼,平时司昏晓,战时报警。宋代,有专建高楼安置铜壶滴漏、钟、鼓的记载。元代在大都城中央设鼓楼。明代,在北京城中轴线北端建鼓楼和钟楼,成为波澜壮阔的轴线上的最后一个高潮。
钟鼓楼的形象高大,庄重,往往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什么是民族建筑
民族建筑是指各地少数民族的特色建筑。各地少数民族受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方法,建造着自己的家园。
在高温温热地区,要求房屋通风良好。用竹子编成的墙壁或地板,有很多缝隙,可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而云南傣族利用竹子两面色泽的不同,编织成几何纹的竹席墙,既有装饰功能,也有功能。除竹子外,木板、树皮、树叶、茅草或稻草也被用作为建筑材料。
在木材资源丰富的地区,木材就成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如贵州、广西、湖南交界地区,盛产杉木,这些地方木楼随处可见。羌族生活的地方多高山,所以他们的建筑材料主要是石片和黄泥土。
西北地区建筑材料的使用也受到地域的影响和限制,人们往往就地取材,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石头、黄土、麦草、树木等。
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其牧区放牧着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体大毛长。牧民就用牦牛毛编织的毛毡覆盖居住的毡房。而山区藏族因为居住地林木稀少、石材丰富,所以建筑多以石材为主,用石块砌成的依山势而高低错落的碉房,成为高原一道独特的景观。
佛教建筑是以塔庙为主吗
塔庙,以塔为中心,周围建以殿堂、僧舍。塔中供奉着舍利、佛像等,是寺院的中心建筑。唐代以后,佛塔多建寺前、寺后或另建塔院,形成了以大雄宝殿为中心的佛寺结构。寺院坐北朝南,主要殿堂依次分布在中轴线上,层次分明,布局严谨。
宋代时,禅宗兴盛,形成了“伽蓝七堂”制度,七堂指佛殿、法堂、僧堂、库房、山门、西净、浴室。规模较大的寺院还有讲堂、禅堂、经堂、塔、钟楼等。建于山上的佛寺也依此而建。
明清以来,佛寺建筑格局已成定式,一般在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分布着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毗卢阁、观音殿。
大雄宝殿是佛寺的主体建筑,东西两侧的配殿为钟楼与鼓楼,伽蓝殿与祖师堂,观音殿与药师殿相对应。大的寺院有五百罗汉堂、佛塔等建筑。
中轴线东侧分布僧房、香积厨、斋堂、职事堂等,是寺内僧人的起居生活区;现在寺院对外开放后,生活区一般都后移,或在寺院后侧重建。中轴线西侧主要为禅堂、接待室等,是前来挂单僧人修行之所,现在也基本上对外开放,有的辟为文物陈列室、佛经流通处。
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要内容为:陵墓雕塑、宗教雕塑、民俗性及其它内容的雕塑。
大型陵墓石刻肇始于汉代墓前的石人、石兽。存世的古代陵墓石刻主要为南朝宋齐梁陈及唐北宋明清各代帝陵和勋臣贵戚墓的遗存。北魏辽金西夏等朝代陵墓遭严重破坏,仅有少量石刻遗留下来。南朝和唐代的作品代表了陵墓石刻的最高成就。自唐代乾陵起,以迄北宋,石刻的内容、配置方式,逐步形成定制,并为明、清两代所承袭。
宗朝雕塑主要保存于寺庙和石窟寺之内,由于寺庙毁损严重,石窟寺雕塑便成为宗教雕塑遗存的主要代表。石窟寺是开凿于山崖之上的宗教寺庙。以佛教为主,也有少量道教或其他宗教内容的造像。
造窟风气最盛的时期为南北朝至唐代中期,约当5至8世纪。重要石窟多以皇室或勋臣贵戚雕造的大像为中心,由众多的窟、龛、摩崖造像等,构成庞大的石窟群。重要的有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克孜尔石窟等。
我国民俗性及其它内容的雕塑在题材内容和雕塑技法上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并在长期发展中,不断吸收、融会了很多外来艺术成分。其发展的高峰是秦汉、南北朝、隋唐时期,五代以后,大规模的雕造活动日益减少,而中小型雕塑则有新的发展。
雕塑在我国历史上怎样发展演进的
商周时期的雕塑作品以青铜器铸造为主,青铜器上的纹案,主要有动物纹、几何纹。商代青铜礼器造型奇特,充满威严而神秘,崇高而怪异的美感。而从这时期考古挖掘中大量出土的雕塑中,唯不见有神像,这是世界雕塑艺术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
西周以后,其风格趋于写实而富于理性。至春秋战国时期则变得繁丽、华美。商周时期除礼器外,还有一些器物支架、底座等实用青铜器和石、骨、玉雕刻作品,或人物、或动物,皆造型巧妙,制作精细。
秦汉时期的雕塑空前繁盛,最具典型意义的是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群。与青铜器神秘怪异的风格相反,兵马俑充满崇高阳刚之美。西汉名将霍去病墓前的大型动物石刻,手法简练概括,于浑厚中显示着雄强的力之美。其中《马踏匈奴》再一次体验到我国雕塑艺术的写意传神的特点。
汉代的厚葬风使动物俑和人物俑的雕塑作品众多,其造型古朴、神态夸张而强调动势。汉代世俗生活成为雕塑的素材,舂米、采芋、酿酒以及舞乐百戏等情景在汉代的砖画像中以浮雕的形式大量存在,宴饮、驱车、习射等士大夫的生活也得到了表现。
在世界上所有的宗教中,佛教最具有艺术性的。随着佛教的盛行,佛像雕塑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雕塑艺术的主流,著名的云冈、敦煌、龙门、麦积山四大石窟均开凿于这个时代。
一般而言,北魏时期的造像在形式风格上受印度或西域式样的影响,庄严、浑朴,于静穆中显示着佛的伟力。南北朝的佛教雕刻融合汉族知识分子的审美时尚,形成了褒衣博带秀骨清象的新风貌。
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雕塑的鼎盛期,其成就首先表现在石窟雕塑上,如龙门石窟奉先寺石刻造像。其雕刻手法流畅而娴熟,创造了完全民族化的造型风格,不仅体现着唐帝国博大、雄强的时代精神,同时也显示出唐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雕刻技艺。
如果说佛教传入我国之初,在造像上还是模仿印度,那么到了唐代的龙门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像》,我国雕刻家的技巧已经圆熟,对佛像雕刻艺术的精髓有了深刻的理解。卢舍那佛像已经是我国化的佛像了。
世俗题材的增多和写实风格的发展是宋、辽金时期雕塑艺术的主要特点,山西晋祠、山东长清灵岩寺、江苏直保圣寺彩塑,都生动传神地表现了世人情态,有很强的写实性。辽代大同下华严寺的菩萨造像体态优美,神情含蓄,衣饰华美,大有唐塑遗风。此外小型泥塑,在写实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云冈石窟因何具有印度犍陀罗作风
云冈石窟,在山西省大同市面西16公里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000米,现存石窟53个,石龛1100多个,造像5.1万余躯。云冈石窟主要开凿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至孝明帝正光末年,时间比较集中。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群雄割据,战争频仍。人们只能把希望寄予天国,寄予宗教。人们把生活中的迷惘、恐惧集中到对神、对神秘的佛国世界的向往和崇敬。因此早期的佛教造像多雄伟壮大,加之魏晋前期石窟造像尚处于滥觞期,题材内容直至艺术手法都处于较幼稚的阶段,带有强烈的印度犍陀罗作风。
云冈石窟造像的突出特征,是它充分运用了石雕的特点,气势宏伟,规模巨大,富于力度。云冈的佛像注重体积感和空间感,给人高大而庄严的美感。
云冈石窟的曜五窟,即主佛高大,占据窟中主要位置,突出醒目,佛像面相方圆,宽额长肩,高鼻深目,身着袒右肩或通肩衣,衣褶紧密贴体。雕刻多平直,随处露出锋利的棱角,“挺然有大丈夫之相”。这是早期的石窟造像,为石窟雕塑的北方风格。强调崇高、伟大,拉开人与神的距离,塑像威严庄重,没有人间的喜怒哀乐,给人神秘感。
为什么说龙门石窟佛像是中国化的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城南13公里处,伊水东西两岸的山上。北魏后期开窟造像之风极盛,龙门便成为统治者奉佛和朝拜的中心。
龙门现存龛窟2100多具,造像10万余躯。龙门的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是早期具有代表性的洞窟。
龙门的石窟造像经历了许多时代的多次开凿,使人能看到雕塑风格由粗壮豪放、古朴挺健向秀丽淳厚风格的转化过程,而龙门石窟造像是我国雕塑由古拙走向精美,由厚朴走向细腻的一个重要阶段。龙门的许多佛像利用石灰岩细密坚硬的特点,精雕细刻,雕工非常细腻,生动传神。
龙门石窟造像身躯修长,两肩削窄,面貌清瘦,褒衣博带,清俊秀丽而温顺含蓄。“秀骨清像”为其面容特征,“褒衣博带”为其衣饰特征。此时的佛像已经是完全中国化了,为石窟造像的南方风格。南方风格强调人物形象的内在价值,塑造神韵,追求风雅。
敦煌莫高窟是独特的艺术成就吗
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县东南28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麓的断崖上。据记载,敦煌莫高窟由乐僔和尚开凿于前奉建元二年。莫高窟现已编号的洞窟有492个,彩塑2400余躯,壁画4.5万多平方米。敦煌莫高窟的突出之点是,它系统地保存了自十六国到元代的九百多年佛教塑像的发展历程。
莫高窟佛和菩萨像以泥塑制,而窟壁及窟顶则绘制了大量的壁画。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的佛传和本生故事的描绘,与经过重彩装銮的泥塑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显示我国雕塑艺术的独特成就。
我国的佛教造像起于何时
三国时代的佛教中心,北以洛阳,南以建业为据点。北方的佛教造像,已然逐渐形成风气,在魏黄初元年便已有孙二娘、王五娘题名的造像记。这应是我国最早有铭刻年代的佛教造像记。且从题名的人氏看来,造像风气似已伸入庶民中。
至于南方自古便有海路与天竺交通,早在东汉时,大秦、天竺均曾借海路遣使贡献,到了孙吴时代,更派遣朱应与康泰二人前往天竺。海上交通既通,佛教的先由海上入华,其可能性便大大提高。
其间到过南方的译经师,著名者最早如安世高于汉恒帝灵帝时先到京洛,再入庐山、豫章、会稽、广州一带传法。到了孙吴时代,先有支谦得孙权的信任而任博士、东宫辅导,且大量译出大乘经典。后有康僧会自交趾北上建业,江南一带早有佛教的观念,也创作了佛像,却是不争的事实。
我国古代建筑中有雕刻吗
在我国古代建筑中,把雕刻运用在庭园建筑和一般住宅上是很普遍的,如北京的颐和园和苏州、无锡、扬州一带的庭院建筑,梁、柱、窗格、栏杆等上面都有极精巧的圆雕、浮雕和镂空雕,有的与建筑结合得非常巧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古代雕塑题材主要是陵墓雕塑、宗教雕塑和劳动生活及民俗雕塑。艺术门类有圆雕、浮雕、纪念性雕塑、案头雕塑、建筑及器物装饰雕塑等,雕刻材料也丰富多彩,除了青铜、石、砖、泥、陶等材料外,还有玉雕、牙雕、木雕、竹雕等。
我国古代雕塑也充满了写意传神的特点。它往往不习惯于注重雕塑作品的表面和细部,更喜欢那种由外在形象所引出的感觉、意境,引发出一连串遐想的空间,把人们引向一个艺术世界。
故宫是我国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吗
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它从明朝第三个皇帝朱棣起至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止,先后有24个皇帝在这里登基即位。
皇宫位于市中心,在南北中轴线上。它始建于1406年至1420年,呈长方形,由大小七十多座宫殿组成,房屋九千多间,建筑面积约十五万平方米。
它周围有十多米高的城墙和五十二米宽的护城河,四隅有角楼,南北长约九百六十米,东西宽约七百六十米。它共有四个城门:南面正中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叫东华门,西叫西华门。
故宫可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主体;建于三层汉白玉台基上,是帝王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是帝王办事和居住之地。两侧的东、西六宫是嫔妃住所。东西还有五所皇子的住所。
此外,还有文化殿、武英殿、御花园等。金水河蜿蜒曲折,白玉桥栏如银练,似玉带。
圆明园是世界最大的皇家园林吗
北京西郊的圆明园,由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组成,故又称圆明三园。它占地五千多亩,周围十公里,其规模在我国乃至世界,均属古代最大最宏丽者,是世界园林史上的瑰宝,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
圆明园始建于18世纪初清康熙年间,历时一百五十余年才建成,是当时北京西苑风景区的中心。它是我国园林建筑艺术和西洋建筑艺术相结合的艺术结晶。
圆明园有名可考的风景有九十多处,著名的胜景如方壶胜景、曲院风荷、天然图画、武陵春色、蓬岛琼台、涵虚朗鉴等。其中有仿西湖的“三潭印月”,有仿苏州的“狮子林”,有仿宁波天一阁的“文源阁”。园内还有西式建筑,名为“西洋楼”。
圆明园是清皇帝居处和政治中心之一,园内藏有无数历史文物、典籍珍宝。可惜于1860年和1900年两次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烧毁,园内珍品被洗劫一空。
拙政园何以成为苏州四大名园之首
拙政园是苏州四大古名园之首,不仅是明代园林的代表作,也是全国名园之一。
拙政园在娄齐门内,传说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私宅,元时为大宏寺。明代嘉靖初年御使王献臣改建成园,并借用晋代潘岳《居闲赋》中“灌园鬻蔬,此亦拙者之为政也”语意,取名为“拙政园”。
拙政园面积只有四公顷多,总体布局以水为主,水面约占全园面积的五分之三,园中建筑群多临水,以池沼、曲桥、假山、怪石、花木翠竹、厅堂楼阁、轩馆榭舫、亭台回廊,造型漏窗等构图设计,使景色层次多而显得深远开阔。
拙政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三园各具个性特色。东园面积两公顷多,原是明代侍郎王心一的“旧田园”,后来荒芜,1955年重新修建,种植了大片草地和黑松、广玉兰、桂、青枫、香樟等树木;适当点缀茶室、亭榭等建筑物,还筑有松岗、山岛、曲水、小桥、竹坞等景观。
拙政园的主体部分和精华都集中在中园。中园面积只有一公顷多,水面约占三分之一以上,建筑布局以池水为中心,临水建有不同形式、错落有致的建筑物,颇具江南水乡韵味。
园中远香堂是中部主体建筑,而且中部的一切景点均围绕远香堂而设。远香堂的特点是庭柱为“抹角梁”,并巧妙地分设在四周廊下,因而室内没有一根阻碍行动和视线的柱子。因四周有玻璃窗可环观周围不同景色,所以又称“四面厅”。
堂北水池东西各有一小岛,岛间小溪流水,幽深曲折,溪上有桥相连。两个小岛与远香堂隔水相望,起了分割点缀水面的作用,有一种山因水活、水随山转的意境和清澈、幽静的自然山林风味。
岛上有两亭,东为待霜亭,周围种有桔树;西为雪香云蔚亭,周围遍植枫、柳、松、竹等多种树木,此亭位于小岛之巅,正居园的中间。山下西南有四周皆荷的“荷风四面亭”,离亭不远处有太平天国时忠王李秀成办公用过的见山楼,楼西南有一座小桥,名“小飞虹”。
桥上复有走廊,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桥南有三间水阁,名“小沧浪”。
中园还有绿漪亭、梧竹幽居、绣绮亭、枇杷园、海堂春坞、玲珑馆、别有洞天等景点,在东园与中园之间有一座雕刻古朴的石栏小桥,是拙政园中明代遗物之一。
拙政园以其占地广、变化多、景色优美而居苏州诸园之冠,有“不出城市,而共获山林之胜”的境界。
颐和园是集造林艺术之大成者吗
颐和园我国著名的园林之一。其园林设计,集我国造林艺术之大成,堪称艺术之精华,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综观全园主次分明,布局结构章法严谨。
颐和园于乾隆十五年兴建,名清漪园。咸丰十年被英法联军所毁,光绪十四年修复,改为今名。1900年又被八国联军所毁,至1903年再次修复。占地面积约三十四平方公里,水面占四分之三,是利用原有家山即万寿山和疏浚扩大原有湖面组成,园内有各种形式的楼台殿阁三千余间。
湖面布局以岛屿和长堤为主。最大岛屿与十七孔石桥与东岸相接,成为湖面布局的中心。湖西部筑有一道断续的、以各种形状的小桥连接的土堤,把湖面分割成两部分,成为湖西部的风景的主要组成部分。
园东的行宫,是平坦地面上的主要建筑群,这是当时皇帝听政和生活的地方,以仁寿殿为主要建筑。从这组建筑西端开始便是长廊,它沿着湖北岸和甕山南麓延伸,长达七百余米。
长廊是宫殿到风景中心的过渡,也是风景的重要构成部分。长廊中部连接万寿山最主要的建筑中心排云殿大门。排云殿这一组建筑在山南麓,南临湖面,远眺龙王庙,各个建筑物随山势逐渐升高,在最后面建筑了全园最高的建筑物——佛香阁,成为园内山区建筑布局的中心。
布达拉宫的重要艺术特征是什么
布达拉,或译普陀,梵语意为佛教圣地。布达拉宫是我国西藏喇嘛教首领达赖喇嘛居住和办事的寺庙,位于拉萨市区以西。建于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时期。吐蕃松赞干布与唐联姻,为迎娶文成公主,在此首建宫室。清乾隆十六年布达拉寺又称布达拉宫。清顺治二年扩建,历时五十余年,始具今日规模,为历代喇嘛的冬宫。
全寺占地六公顷多,总建筑面积约十四万平方米,四周绕以厚墙,北部主体建筑顺着布达拉山势修建,高178米,外观13层,实为九层,分红宫、白宫两大部分。
红宫主要是经堂、佛殿和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殿;白宫主要是达赖喇嘛的起居,办事处所。
全部建筑用石块砌筑,工程浩大,坚实挺拔的建筑轮廓与高耸的山峰融为一体,造型雄伟,构图严谨均衡,顶部布置汉族形式的镏金铜瓦屋顶,光彩夺目。
利用建筑艺术邃成威慑力量,显示神佛和农奴主的威力,是喇嘛寺的重要艺术特征。寺庙内幽暗深造的空间,光怪陆离的色彩,恐怖阴森的雕塑,有力地渲染出神佛境界的高深莫测,体现了宗教的审美情调。
长安城是城市建设中的奇迹吗
长安城是由隋朝著名建筑家宇文凯规划新都大兴城,后再经唐代经营,竟成为中古时代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长安城。此城分为宫殿、皇城和外廓城三部分。城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561米。城墙厚12米,周长36.7公里,总面积83平方公里。每面壁三门,城内的区划,中央最北是宫城,宫城南是皇城。
皇城内有左祖右社及政府办公衙门。皇城前左右设东市、西市、道路或纵横相交之棋盘形,东西十四条大街,南北是一条大街。将城内其余部分划分成一百零八个里坊。
各街道宽度均在30米以上,中又以南北中轴大街最宽,达150米。每个坊内即是住宅区或寺庙,坊周围以高墙围起,坊内辟十字街,小坊只开东西两门,大坊则开四门。
宫城的中央是太极宫,沿着中轴线以对称布局建门殿数十座。唐代在城外东北又建大明宫,殿阁楼台无数,含元殿为正殿,是一座建造于十米高台上的建筑。另外,如麟德殿,是由前、中、后三座殿所组成,进深十七间,左右又各建楼亭。
总之,唐代的长安城为今日西安城的七倍半以上,比明清的北京城还要大得多。如此庞大的城市,都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完整统一,真可谓是我国城市建设中的奇迹。
嵩岳寺塔佐证了中印文化交流吗
古色古香的宝塔,千百年来,与我们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人们喜爱的建筑。都市之中、乡村之侧,高山之巅、大河之畔,都有它的身影,点缀着我们的锦绣河山、风光名胜。
南北朝时期是我国佛教兴盛的时期,佛塔的建筑增多,建塔的材料就用砖石了。至今仍矗立在河南登封县嵩山南麓的嵩岳寺塔,就是那一时代修建的。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座砖塔,建于北魏正光四年。
嵩岳寺塔是密檐式砖塔,总高四十米左右,此塔的平面形状是十二边形,与我国后来所有的塔的形状都不同,是我国现存古塔中的孤例。从外面看是十二边形,中央塔式平面为正八边形,塔室宽7.6米,底层砖砌塔壁厚2.45米。塔室于底层开东、南、西、北四门。
密檐塔的类型,塔底层特高,上面塔檐间距极小,中间呈空筒状。嵩岳寺塔外观十五层,两层的间距越往上越小,呈有节奏的变化。内部却又只有十层。
全塔分为塔身、塔檐、塔刹三部分。外形轮廓有柔和收分,呈略凸形曲线,以优美的形体轮廓著称于世。这座四十米的高塔坐落在不足一米的低矮的砖砌基座上,十五层密檐层层向上收缩,形成刚劲有力的抛物线轮廓。在密檐的上部,以具有仰覆莲基座的相轮宝珠结束。那菱形的七层相轮和圆形的宝珠,与密檐的抛物线轮廓配合得十分妥贴。
塔身上、下两段形成鲜明对比,上段丰富多彩;下段朴素平实,有力地支撑全塔。上段比下段稍大。在四个正面上有贯通上下两段的门洞,门洞上部半圆形拱券面做成浮雕式火焰形券。
下段除门洞外其余八面都是平光的砖面。塔身上段非正向八个面上,各砌出一个壁龛,龛座隐起两个壶门,内嵌砖雕狮子,那是文珠菩萨的坐骑,是后来我国各种建筑群门前石狮子的祖先。壁柱上还有印度式的柱头,这些装饰在唐代及以后的砖塔上几乎全部消失了。
嵩岳寺塔是印度的佛塔传入我国后,同我国建筑艺术相结合的早期实例,是中印文化交流的重要文物佐证。
承德避暑山庄何以成为园林艺术珍品
在北京东北约二百五十公里的承德市,群山环抱,夏季气候凉爽,冬天也不太冷,由于有温泉,河水很少结冰,历史上有热河之称,避暑山庄位于此。
这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占地面积五百六十多万平方米,宫墙周长十公里,设宫门十座。比北京的颐和园大一倍,比北海公园大八倍。
避暑山庄分苑景区和宫殿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内又分湖区、平原区和山峦区三部分。
湖区内有六个湖,湖与湖之间都有洲岛长堤和小桥曲径相通,垂柳拂岸,深造清幽。盛夏初秋,湖上莲叶田田,荷花映日,一派江南风光。还有不少仿江南名胜古迹建造的同名建筑,如:“烟雨楼”是仿浙江嘉兴烟雨楼的;“文园狮子林”是仿苏州文园狮子林的;“金山”是仿镇江金山江天守的。
平原区一派辽阔深远的草原风光,芳草碧连天际,遍布古柳老榆,这是清朝帝王们举行野宴和赛马摔跤等活动的场所,蒙古和其他少数民族首领也常到这里谒见清帝。
山峦区占全园面积的五分之四。连绵起伏的山峦和奔泻幽深的溪谷,既是天然屏障,又形成了冬暖夏凉的气候。
山区内建有许久亭阁,最出名的是“锤峰落照”亭,它是观赏“馨锤峰”的,最佳点,“馨锤峰”状如一个倒置的洗衣棒槌,俗称棒槌山。
避暑山庄的宫殿区以朴素淡雅为建筑基调,与山庄的景色和谐统一。宫殿的墙垣用青砖坚石砌成,庭院内遍植古松、山石点缀其间,别有一番宁静安谧的氛围。
避暑山庄整个园林布局好似我国自然地理的缩影。西部崎岖突兀,好似我国西部地形高峻一般;东南湖区富有水乡情调,使人联想到我国水网稠密,藕香鱼跃的东南两江沿岸;北部草地开阔,酷似辽阔的北疆草原。至于那蜿蜒的宫墙、民族风格纷呈的寺庙群,简直就是万里长城的雄姿和新疆、西藏、青海地区的奇异风貌再现。
“山庄咫尺间,直作万里观”。避暑山庄集古代园林艺术之大成,兼有南秀北雄之美,确实是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珍品。
客家土楼是福建的独特民居吗
在闽西的永定,闽南的南靖、漳浦、平和,以及闽中的闽清等地山区,坐落着数以千计造型独特、构筑精巧、气势非凡的古堡式建筑,它就是福建的独特民居生土楼。人们也称客家土楼。
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文斯·安德烈考察后发出这样赞叹:“这是世界独一无二的生土建筑,神话般的居民住宅,也是世界住宅史上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
生土楼是以竹片、木条为筋骨,以生土、细砂、石灰为主要原料,再拌以糯饭、红糖,经过反复揉、舂、压而夯筑成墙的土木结构楼房,有二至五层高,上用火烧瓦盖顶,三四代人或数十户共楼而居。
圆形楼最为典型,当地人称圆楼或圆寨,是一种呈圆柱状的生土楼,远看宛如地下冒出的巨大蘑菇,分布在闽西、闽南一带。
福建客家楼的建筑史长达一千余年。晋代永嘉之乱及以后历次战乱中,一批批中原汉族人从黄河流域南迁闽粤赣边区及桂、川、琼、台湾等地,当地人以他们是客籍户口而称为“客家人”。
目前总人数四千五百多万人。客家人所到之处,大都是偏僻山区,为防野兽和盗匪,不得不聚族而居,并就地取料,设计建造形同要塞的庞大坚固住宅,即客家楼。这种生土楼兼有防匪、防盗、防震及冬暖夏凉、日光充足等优点,历经几百年风雨侵蚀,甚至战火的洗礼,至今巍然屹立。成为客家人精神风貌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