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体贴和关心部属的管理者与口头上的“巨人”做法也截然不同。
许多把口头表扬作为经常的廉价奖赏,不冷不暖地随便抛给部属,在很多部属看来,这样的赞扬无异于哄小孩,有和没有一个样。正如有人评价自己的领导说:“光说人话,不办人事。”
由此看来,管理者对部属的长处和优点表示赏识和肯定,仅凭几句赞美的话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实际行动,也就是要求管理者要关心和体贴部属,让人觉得他在充分地表达对人才的尊重和爱护。
口头赞扬必不可少,但如果仅仅限于口头,则部属就会怀疑管理者赞美的诚意和价值,而一丝一毫的关心与体贴的实际行动则是最朴素、最实在、最真诚、最珍贵的赞扬和肯定。管理者赞美的一句话可能两三天就忘了,但领导为表示赞扬和肯定而做出一件事却往往使人铭记于心,乃至终生难忘。
在现代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社会里,单纯的领导与被领导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抛弃,人道主义受到人们的青睐。关心人才、爱护人才、珍惜人才、尊重人才成为良好的社会风尚,在领导和部属之间掺入了感情和友谊的因素,对开展工作极为有利。
这种方法有可能使领导变成一个富有人情味的权威。
管理者关心和体贴无疑是对部属的最高赞赏,这种方法可以在下列场合中收到最好的效果。
(1)记住部属的生日,在他生日时向他祝贺。
现代人都习惯庆祝生日,生日这一天,一般都是家人或知心朋友在一起庆祝,聪明的管理者则会“见缝插针”,使自己成为庆祝的一员。蒋介石就惯用此招,每次都能给部属留下难忘的印象。或许部属当时体味不出来,而一旦换了领导有了差异,他自然而然地会想到你。
给部属庆祝生日,可以发点奖金、买个蛋糕、请顿饭、甚至送一束花效果都很好,乘机献上几句赞扬和助兴的话更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2)关心部属的身体健康,部属住院时,领导一定要亲自探望。
“身体是工作的本钱。小刘,你作为单位的骨干,身体垮了可不行,平时注意加强营养。”一句略带责备的话却透出领导的赞扬、赏识和爱护。
一位普普通通的部属住院了,领导亲自去探望时,说出了心里话:“平时你在的时候感觉不出来你做了多少贡献,现在没有你在岗上,就感觉工作没了头绪,慌了手脚。安心把病养好!”
有的领导就很不重视望部属,其实部属此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虽然住在医院里,却惦记着领导是否会来看看自己,如果领导不来,对他来讲简直是不亚于一次打击,不免会嘀咕:“平时我干了好事他只会没心没肺地假装表扬一番,现在我死了他也不会放在心上,真是卸磨杀驴,没良心的家伙!”
(3)关心部属的家庭和生活。
家庭幸福和睦、生活宽松富裕无疑是部属干好工作的保障。
如果一个部属家里出了事情,或者生活很拮据,领导却视而不见,那么对部属再好的赞美也无异于假惺惺。
有这么一个文化公司,职员和领导大部分都是单身汉或家在外地,就是这些人凭满腔热情和辛勤的努力把公司经营得红红火火。该公司的领导很高兴也很满意,他们没有限于滔滔不绝、唾沫星飞的口头表扬,而是注意到职工们没有条件在家做饭,吃饭很不方便的困难,就自办了一个小食堂,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当职工们吃着公司小食堂美味的饭菜时,能不意识到这是领导为他们着想吗?能不感激领导的爱护和关心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确不能仅仅是空洞的口号。
(4)注意抓住欢迎和送别的机会表达对部属的赞美。
调换部属是常常碰到的事情,粗心的领导总认为不就是来个新手或走个老部下吗?来去自由,愿来就来,愿走就走,这种思想很不可取。
善于体贴和关心部属的管理者与口头上的“巨人”做法也截然不同。当部属来报到上班的第一天,口头上的“巨人”也会过来招呼一下:“小陈,你是北大的高材生,来我们这里亏待不了你,好好把办公用具收拾一下准备上马!”而聪明的管理者则会悄悄地把新部属的办公桌椅和其他用具收拾好,而后才说:“小陈,大家都很欢迎你来和我们同甘共苦,办公用品都给你准备齐全了,你看看还需要什么尽管提出来。”同样的欢迎,一个空洞无物,华而不实;另一个却没有任何恭维之词,但领导的欣赏早已落实在无声的行动上,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部属调走也是一样,彼此相处已久,疙疙瘩瘩的事肯定不少,此时用语言表达领导的挽留之情很不到位,也不恰当。而没走的部属又都在眼睁睁地看着要走的部属,心里不免想着或许自己也有这么一天,领导是怎样评价他呢?此时领导如果高明,不妨做一两件让对方满意的事情以表达惜别之情。
唐太宗李世民很会利用这些机会,来表达自己对有才能的大臣的赏识,以拢络人心。有一次李世民吃瓜,觉得味道甜美,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杜如晦,于是悲从心起,停口不吃,叫人拿着剩下的一半瓜送到杜如晦的灵前祭奠。唐太宗李世民如此恩赐亡臣,使其他大臣深深感动,也都兢兢业业在自己的位子上尽忠。
行贵言轻也是中国的传统,体现了传统领导方法中重友谊、重感情的伦理色彩,在现代社会中亦应发扬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