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必修的8套潜学问
6149200000111

第111章  提拔后起之秀

敢于力排众议,提拔那些认为不可救药之人,笼络其心,大胆使用,这些人的感激之情可以言表,必将成为自己坚定的支持者,至少不似先前一样成为“包袱”。

几乎每个企业里都有一些“后进分子”,浑身上下几乎一无是处,企业内部扣同工对他们也是十分头痛,没有什么好印象。作为管理者,则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而要给以诚恳和耐心……帮助他们积极追求进步。如果发现他们确实是有才之人,可以一用,则完全应该力排众议……提拔他们。

当然,提拔后进分子也是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之前要有个心理准备,组织部识人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况且一个后进下属呢?有时候是满腔热情不得丝毫回报,有时候是把某人看成将才,把恶人看作好人,这就要防止他的背叛和伤害,不过这样的人一般不多。

还有可能会产生一些流言,以为管理者自己在培植小集团势力,有可能引起其他下属的反感和抵触。这需要耐心加以解释,获得众人的理解。

提拔后进的方法有很多种,一般说来是给他一个官职,但要加以考察,不可放手太快。也可以替他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帮他脱离困境,给他做事的动力和机会。另外就是多鼓励他,当他灰心失望,身处逆境的时候,一句鼓励的话语或许就可以在精神上支持他,让他重新振作起来,这也是一种好方法。

所以,力排众议,提拔后进,显出管理者大度的一面,是利大于弊的事,防止后进人物受到岐视和冷落,破罐子破摔,也会使企业里少几个拖后腿的消极因素,利己利人,何乐而不为呢?

很多知名的企业家有一些忠诚的下属,基中也与他们大胆提拔后进分子有关。人心都是肉长的,为何不能以自己的一份爱心去感化于后进分子呢?这只会更加扩大企业的积极力量,促进企业的发展。

用人之长,优化配置用其所长的好处可以为人才形成一种“自激励。”

效应。

管理者在用人时,面对一个各方面都懂不多的人和某一方面比较擅长的人,有时宁可任用有偏长的人。即某一项工作对人才的全面性要求不强,各方面都差不多或有偏长的人能干时,领导们可以舍“全。”

求“偏”了。可能一些领导认为:用偏长之才不等于冒险吗?万一在工作中出现其他意外情况,偏长就无计可施了。但偏长之才一旦被用对了地方,就能做出常人难以做出的成绩。陈景润被用来搞数学研究,正好符合其偏长,故能成大就;反之,恐怕他也只能平凡过一生。

秦穆公想重用百里奚,但当他见到百里奚已经白发苍苍时,不免有些失望。百里奚知道秦王的心思,于是说:“大王若是要让我上山打虎,臣确实老了;但大王若与我商议天下大事,臣自信尚可强于姜子牙。”穆公听后茅塞顿开,终于任用了百里奚,让他成就了一番事业。

从上述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人才只能就某一方面而言,不能求全责备。鲁迅曾说过:“如果人要成为完人,恐怕人的数量极有限;如果书要成为全书才称其为书的话,那世上简直没有一本书值得去读。”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应是极为简单的道理,但有些领导在用人的时候,却不自然地犯了求全责备的禁忌。其中原因,就是叶公好龙,不懂用人之法,却偏偏装出求贤似渴的样子来,欺人视听。

用其所长的好处可以为人才形成一种“自激励。”

效应。根据双因素理论,当人从工作中得到成就和乐趣时,便可以获得“内因”以外的“外因”,使他更加热爱工作。因此,用人之长可以使“长”更“长”。当然,这也是合理利用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人力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