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董家太极
6148600000033

第33章 太极功架

?王培昌

想起56年前,在董老(世祚)门下学拳的日子,仿佛就在眼前。

我是由堂叔介绍去董老那里学拳的,当时董老看我年龄小,不教我拳,仅让练习站桩,一站就是三个月。当时我什么也不懂,老师讲如何练就如何练。

经过三个月,接下来学习太极拳的基本功——单姿势。所谓单姿势,就是一个桩功在原地反复练习。实质上是劲功与桩功相结合的练习法,也可以称劲功或活桩功。主要练习腰、胯和腿,锻炼人体中、下部的力量,也是练太极拳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

经过一段时期的练习后,方开始授拳。董老教拳与一般教法不同,他三天给我讲一式或者五天讲一式。他讲一式,你回去练,他认为练好了,看了满意了,才讲下一式。如果你一式未达到要求,一直等你练好后再往下讲。这样一套拳整整讲了一年半也练了一年半方才结束。看着学得慢,实质上是快,等拳学完了,基本上也定架了,无须反复地改正。

董老给我讲的拳架与现在社会上流行的杨式太极拳拳架不同。它大开、大合,拳架走起来,以腰胯为主,每式可连也可停,整个一套拳练起来似桩功。它的拳式程序与社会上流传的八十五式传统杨式拳相同,如果按每式二三个呼吸法来练习的话,这套拳就相当于八十五式传统杨式拳的桩功了,可见其功力之大。演练此拳,一定要到位,每个动作、每个方位均要清楚,走起拳架来一定要方方正正,后来我们俗称它为“方架”。练太极拳者均知,练拳时要先求方、后求圆,然后才能方圆相生。

练了若干年之后,方知董老教我的这套拳是杨式传统练功架,也称“大功力架”,一般是不传外人的,仅在杨家入门弟子内传授,在杨家弟子内若年龄比较大一些的,一般也只传授“养生架”。

练功架也称为八五式。八五式是指八法及五步,拳谱为八十一式,它的由来是九九八十一式,也有九九归一之意。

现在回忆起来,董老教我练习太极拳的程序是科学的。因为我学拳年龄小,不易定心,因此要我站桩。站桩是武术的入门功夫,一切武术均是由桩功开始。桩站好了,心也静了,才开始练习劲功及势功(即单姿势)。等到有了劲力,脚下也有了根,然后才开始习拳架。拳论云,“先求开展,后求紧凑”。因此董老先教我一套大开大合、对称拉长的“练功架”,使全身放长,然后再圈起来走八十五式传统杨式拳。

我们俗称练功架为方架。八十五式传统杨式拳为圆架,因为它一切要按规矩走圆。正如人们所说,打拳如写字,先写正楷,然后再练行书。

练了几十年的太极拳,有一点体会:想练好太极拳,一定要从筑基功夫练起。基本功练好了,再认真按规矩练拳,今后的一切就好办了。如果不打好基础,想一下子把太极拳练好,也不是一件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