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董家太极
6148600000031

第31章 太极奇缘——杨式太极拳南洋传播逸事

?卢锦彬

我自幼学练太极拳,迄今已四十余年。虽已年近花甲,然身尚轻,体尚健,显然得益于太极拳和长练不辍。抚今追昔,长怀对我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之情和对杨式太极拳一脉师门的感激之心。近来,师门长辈嘱我追记往事,引我思绪纷纷。

时值辞申迎酉的除夕之夜,与来自北京的两位养生界朋友相聚,谈兴大起,就聊起了我与杨式太极拳一脉结缘的这段往事。

一、少年初结太极缘

我小时候身体一直比较弱,到十二三岁的时候,在吉隆坡读小学六年级,为了改善我的体质,祖母带我去学太极拳。那时候马来西亚吉隆坡精武地有很多武术项目,有南拳、北拳,也有太极拳。祖母让我学的是太极拳。

当时在那里教太极拳的是董虎岭老师,他教的是杨式太极拳。那时我少年懵懵,不知是什么流派,和好多人一起,只是跟着老师傻学傻练。看着老师打拳示范,非常漂亮,我十分仰慕,很想得到老师的个别指点。但是,学拳人众,我又瘦小,很不起眼,学了很久都得不到老师的指点。只记得有一次,老师来到我身边,伸手摸了摸我的头,那已经让我感到高兴极了。

后来我才知道,董虎岭是太极名家董英杰的儿子,董英杰又是一代太极大师杨澄甫的四大弟子之一,而杨澄甫是杨式太极拳祖师杨露禅的嫡孙。我真是无比幸运,一入门,就跟上了正脉明师,学到了正宗的杨式太极拳。

后来,我到新加坡读中学,就在新加坡九龙堂继续学练太极拳。很巧,教拳的老师是著名武术家林柏炎先生,他也是董英杰老师的学生。林老师毕业于南京国术馆,精通多门武术。他从中国来南洋时,在香港跟董英杰老师学了太极拳。

1969年,我入读南洋大学物理系,太极拳仍然学练不辍。那时候,我经过中学期间的勤学苦练,杨式太极拳已是套路娴熟,功架规矩,出手很有样子,身体也显得壮实了。于是,在我读大学期间,林伯炎老师经常让我替他教拳。在这前后,我们新加坡18人拜了林老师为师。这期间,叶谋霖师兄多次向林师傅提议,希望请董虎岭老师来新加坡教大家,以进一步提升太极拳;但是,林师傅总是忘记了这件事。

二、中年始得传真髓

大学毕业,步入人生,立业成家,一晃就是十多年,我始终没有放松练拳。而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太极拳练来也越见精熟;但是,自己觉得好像内在还缺乏一点东西。

1985年,我到泰国做生意,在曼谷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太极拳老师陈文华,他是董虎岭老师的学生。后来,经陈文华的引荐,我又见到了董虎岭老师,并且有缘和董老师相处了几天,得到他的亲身指点。几天的学习让我觉得大有收获。回到新加坡,我就和师兄林怀碧说了,引起了他的兴趣。不久,我和林师兄专程去曼谷,跟虎岭老师学习了一段时间。回新加坡后,与另一位师兄叶谋霖谈论此事,他认为这是跟董老师学习的好机缘,于是我们三个人就把董老师请到了新加坡,专门教我们太极拳。

我前后跟董老师学习了有半年多的时间,觉得对太极拳的认识有了飞跃。那时候老师70多岁了,但是内劲依然强劲。他教的还是杨式的架子,但是口诀和心法有所不同。按他的方法练,内家功力增长很快。这时候我才知道,自己从少年到青年,练了二十多年的太极拳,原来并没有得到内在的精髓。而进入中年,跟董老师学这半年,才得到了真传。

1986年前后,我们三个人在新加坡注册成立了董英杰太极拳学会,以纪念董虎岭老师的父亲,一代中华英杰。

据董虎岭老师介绍,他父亲原名董文科,河北省任县人,13岁开始习武,后于北平拜在杨澄甫门下,并随杨师游历,以武会友,尽学杨氏之精华,且集众家之长于一身,武功卓绝。1932年,董师在南京打擂时,一举打下了三个拳王,大长了国人志气,被称为中华“英杰”。此后,“董英杰”名扬海内外。晚年,他定居香港,创太极健身院,播其术于港、澳及东南亚一带,发扬国术之光。

我们三人有幸跟虎岭老师学拳,更深为有这样的英杰师公而自豪。董老师在新加坡教了几班同学,有几十名学生,都成为董英杰太极拳学会的会员。

三、天命之年列门墙

岁月匆匆,倏忽之间,我便进入了知天命的年岁。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眼看着孩子们日渐成长,经历着世纪之交、千年之交的世事变迁,我的拳艺也渐臻圆熟。每日练来,总有身心舒泰,内外浑一,天人交融的感觉。与人推手,对手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被我逼得动弹不得。

但是,在这拳艺日渐入道之中,我不时感觉到埋在心底的一种遗憾,那就是一直没有机会正式拜入师门之中。80年代后期,董虎岭老师住在美国夏威夷。有一次,他叫我们新加坡师兄弟三人去见他,要正式收我们入师门。可惜,那时候我在外地忙着做生意,林怀碧也没时间去,只有叶谋霖师兄一个人去拜师了。

2002年,世界德教大会在泰国召开,我去出席了大会。大会期间,我遇到了一位年过九旬的老中医林修悟老先生。同是潮州人,交谈之下,觉得老先生造诣很深。我就跟着他到他家中,要跟他学习中医。没有想到,老先生却对我说:“我收你为徒吧,但是,不是学中医,而是茶道。我要你当我的茶道的传人。”

我是潮州功夫茶的爱好者,对于茶道也算是有所认识。而林修悟老先生在潮州曾经专门拜师,是陆羽茶道一脉的传人。于是,我就拜了林老先生为师,入了茶道正脉。这是一个意外奇缘。

和师傅交谈中又知道了他也精通太极拳,不过时间所限,未能深入请教,十分遗憾。回到新加坡,我一直对此事念念不忘,总想找机会再去拜访师傅。

后来,我看了一本专门写董英杰老师的书,看到里面提及,董老师在泰国就收了两个正式的徒弟,其中一位就是林修悟老师,而且是林师傅安排请董英杰老师到泰国教拳,这成为太极拳传向南洋的起点。看的资料多了,更发现林老师原来是一个桃李遍布泰国的太极拳大师,他师从了董英杰师公以后,在泰国也效仿老师,创办了修悟太极健身院,教了大批的学生,为太极拳在东南亚的传播做了极大的贡献。如此,我才知道,我上次去泰国,又错过了一次拜入杨式门下的极好机会。

2004年,我专程去了曼谷拜见林修悟师傅。见到我这个茶道的传人,他非常高兴。老人家已经93岁了,但是他每天还要在自己的家里为人义务诊治疾病,同时义务传授他综合太极拳和佛、道气功而创编的“20式温柔神功”。

这一次,我毫不犹豫地向师傅提出,要拜他为太极拳的师傅。师傅开始说他已经老了,没有体力教拳了。后来,他叫我打一套拳给他看看。我一听有希望,就提起精气神,把几十年所学所练的心得发挥出来。师傅边看我打拳边点头,看完,他说:“行,你可以做我的徒弟。”

师傅摆开香案,请出太极祖师牌位。在师傅的引导下,我燃香上供,向祖师牌位行了三跪九叩大礼,又向师傅行了礼。到此,我才真的成为了杨式太极拳的正式传人,列入了杨式一脉的门墙。这个时候,我已经快走完天命之年,即将步入花甲之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