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董家太极
6148600000029

第29章 董师门为泰国太极拳开拓者第一人

?徐展略

1955年初,泰国侨商潘守仁、陈斯猷、林修悟、林圣韬、陈同元等修函邀请香港董英杰等名师莅泰传授太极拳。适因董英杰宗师到新加坡传授太极拳,答应让其大公子先到曼谷传授拳技。

1956年初,上述侨商到廊曼机场迎接董虎岭老师到泰国素坤逸路一巷住所。50年代泰国华侨都不知道何谓“太极拳”,都以为凡是起名“拳”字,应该是拳家一出手便虎虎生风,盛武非凡的。但是当大家第一次看到董虎岭老师示演的太极拳时,动作极其缓慢,轻缓而大方,这是什么“拳”?能防身护体吗?董虎岭老师演示半套太极拳后,向大家讲解太极拳的功能时,突然间两位青年拳师向董虎岭老师发难,刹那间只见董虎岭老师左右一转,两位青年拳师飞了出去。“啊!”大家喊了出来,这才知道太极拳的威力。从此董师门(董英杰、董虎岭、董继英)祖孙三代人五十多年来轮流不息于香港、泰国、新加坡传授传统太极拳。同一时期,台湾弟子郑曼青入室弟子于啸州、宋志江,上海王壮弘、傅声远等太极老师都到泰国来传授过太极拳。虽然太极拳已在极少数的华侨群中传开了,也经历了50年代中国体委公布新中国第一部简化24式太极拳作为全民健身运动之一种,世界各国各地也开始关注杨家24式太极拳,但是在泰国众多的华侨还是无甚反应。这显示了泰国练习太极拳的华侨的传统保守思想之坚固的程度,大家异口同声地认为董家杨氏太极拳才是正宗的。

60年代,董英杰宗师在曼谷耀华丽路华人区成立了“董英杰太极拳同学会”,借此提高弟子和学生们的拳术。但是太极拳的保守思想仍然解不开,还没有普遍地传播太极拳。60年代末期70年代初,李小龙的影片吹醒了亚洲后,泰国的太极拳才较普遍地传开去。虽然还达不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地步,但也算是初步冲击了太极拳界的保守思想。“董英杰同学会”随形势的转变更改为广泛的“乐乐拳社”,成员以陈斯猷、陈同元、林圣滔、马剑臣、马锦川等人为主。这时期泰国大多数华侨会馆如潮州会馆、客家会馆、潮安会馆、潮阳会馆、普尔会馆及丰顺会馆等同乡会都设有太极拳组织。同时,每年大家都在潮州会馆大礼堂集合在一起举办联欢会,多次交流拳术增进友谊。这种联欢会形式促成了80年代泰国太极拳健身总会的成立。当时首任主席是马剑臣,副主席为江阁钧、罗松盛、薛建荣、张荣炳、徐展略、罗明照等,秘书长为李光龙,财政由王锡渠负责,并由各拳组组成理事会。1985年后,太极拳健身总会组队参加在中国西安举行的第一届国际武术邀请赛。陈文华、陈健列两位理事各得一枚表演奖金牌。1987年,总会派陈文华和林惠江两位理事参加中国体委在香港举办裁判员和教练员的培训班。1989年,总会组织一支武术队参加在香港举行的第二届亚洲武术锦标赛,四天的战果是全军覆没。

综观泰国太极拳健身总会成立十多年来,除了和外国武术界接触外,本身一无所获,对泰国太极拳术无所提高,对拳友和武术爱好者没有提供正规规则与规范的指导,这是当年理事会做出的结论。为了准备参加中国主办的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理事通过了把泰国太极拳健身总会改为泰国武术太极拳健身总会,礼聘中国武术教练莅泰教授武术;理事会又应国家体委的邀请,和其他本地武术团体谈判,统一泰国武术联合会的组织。90年代,总会为了迎接亚洲第十一届运动会在中国举行,把总会的名称改了,中国的教练员也请来了,但是最后总会在国家体委会议谈判(武联)后破裂,太极拳总会因内部发生激烈的矛盾而自动解散。

2001年,由姚文莉、李光龙、徐展略、刘新华、陈文华、林惠江等人士重新在9月24日恢复成立泰国太极拳总会。来自全国49个代表团体参加。姚文莉、薛建荣、李光龙等任终身名誉会长,徐展略选任会长。泰国太极拳总会为了防止再走错路,为了弘扬中华瑰宝太极拳、缅怀董师门,决定广泛吸收青少年、大学生参加到我们的队伍里来。为了引起泰国各界人士的关注,泰国太极拳总会每年都举办全国太极拳联欢宴会和太极拳友谊交流赛,总会隔一两年便邀请中国武术百杰李德印和穆秀杰两位教授莅泰作学术讲座。2005年5月,总会又邀请中国十大名教练钱源泽老师教授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和第一次在泰国培训裁判员。这些活动不但提高了太极拳友们的拳艺,也带动了全国各地太极拳的蓬勃发展,对社会人群健康生活做出了贡献。这时期的总会几乎每年都派队参加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举办的国际武术竞赛活动,成绩都令人满意。

泰国太极拳总会在故人及全体理事同仁拳友合作努力之下,会务逐步进展,当然也承蒙董门师傅及从中国来的太极拳前辈们的汗水,更抹杀不了中国驻泰王国特权大使张久桓及夫人阁下、胡小岚参赞等长官的关怀与支持,凝聚大家的力量,共同创造未来,和谐发展泰国太极拳运动。我们总会正以最大的努力使泰国太极拳术的水平追上东南亚国家,并继续推向国际舞台。

蜚声国际著名的太极拳尊师、我们心中最敬爱的良师董茉莉师叔每逢莅临泰国,对我们都赐予不少训道金言,安知言犹绕耳,董茉莉师叔却已驾鹤西归矣。岂不令人悲痛!然而,痛定思痛,我们竭诚决定作速组织“董家杨式太极拳学会”,缅怀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