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的心灵您怎样走进
6143400000004

第4章 初春之旅:善待孩子的怀春心理

发现男孩手 淫之后

每位关心这个话题的家长朋友,请一起来听听一位母亲讲述的真实的故事。

儿子今年13岁,开始进入了青春期。就在他渐渐摆脱童稚的时候,我发现儿子开始遗精,并时有手 淫。面对青春发育中的儿子,我这个当大夫的母亲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想向儿子谈谈,但不知怎样开口。有朋友告诉我,最好让父亲跟儿子谈。于是,我丈夫接受了这一艰巨任务。

丈夫把儿子叫来,对他说:“儿子,去找词典来,查一直‘手’字头的词,看看‘手 淫’是什么意思。”等儿子查完词典之后,丈夫对他说:“《红楼梦》里有个贾瑞,得了重病,一个道士给了他一面镜子。用镜子的正面照,是个美女,用另一面照,就是一具骷髅。道士嘱咐他切不可照正面,他还是照了正面,结果送了命。这就是因为他太不节制自己了!”如此云苫雾罩,儿子听得懵懵懂懂,直发楞。

丈夫的话不但没有达到目的,儿子反倒紧张起来:上卫生间把门关的紧紧的,把沾有精 液的短裤藏起来,见我到他的床边就目不转睛地盯着我……

看来,丈夫的教育没有成功。我决定“亲自出马”。

可是怎么谈呢?这时,报纸上的一篇文章使我顿开茅塞。我经过几天的准备,在一天晚上,与儿子面对面地谈起“性”来。我先用专业术语深入浅出地告诉儿子,他为什么是一个男孩,男孩有哪些生理特点,与女孩有哪些区别。我也告诉他女孩的特点。这样使儿子对男性和女性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可以避免了由于对异性的不了解而产生神秘感。我还对儿子讲了遗精和手 淫。我说:“遗精是男孩子成长发育到一定阶段的正常的生理现象。精 液是你的好朋友,这说明你已经是一个男子汉了。看到你一天天长大,妈妈很高兴。手 淫是伴随男孩子一天天长大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的自 慰行为,很多男孩子都有,没什么见不得人的。”随后,我又拿出几篇有关的文章给他看。

此后,儿子好像一下子轻松了,那种紧张焦虑没有了,慢慢地手 淫的次数也不多了。儿子平安地渡过了最初的性萌动期,走上健康的成长之路……

面对这样的故事,我们该做怎样的思考?

手 淫是对性冲动的发泄,是解决性 欲求的一种方式,是没有异性参与的自己发生的性 行 为。手 淫往往开始于无意中玩弄生殖器,或衣裤太紧刺激生殖器后,发现这样可以带来性快感,又加上生殖器官和性腺发育成熟,性冲动强度增加,因而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不为人知的自 慰行为。手 淫是一种极其普遍的行为。据波兰性学家伊莫林斯基调查,93.6%的男孩和44.8%的女孩都手 淫。前苏联性学家科列索夫研究了世界各国的调查材料后认为,其他各国材料与伊莫林斯基提供的材料没有什么实际区别。我国目前虽然尚无这方面的统计资料,但据专家推测,情况亦大致相同。

作为一种伴随正常的性发育而产生的性活动,手 淫只要是适度的,可以认为是进入青春期后的男性的一种合理的解除性紧张的方式。科学家对有无手 淫习惯的人进行大量对比研究后证实,是否手 淫与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精神发育不全等心理疾患均毫无联系。研究还证明,青少年有无手 淫,与其日后的智能、成就、社会适应以及性功能等也都没有任何联系。当然也谈不上什么道德败坏。因为这根本不是道德范畴的问题。进入青春期,体验到了对性的关注,出现一些性幻想和手 淫行为,都是很正常的。

但是,由于心理卫生学知识的普及不够,社会上至今还流行着一些耸人听闻的“手 淫危害论”,这就使许多有手 淫行为的青少年陷入了惊慌恐惧的境地,并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学习与工作。其实,手 淫的害处不在于手 淫本身,而在于从小受到“手 淫危害论”的严重影响,即误认为手 淫是“犯罪”,是“堕落”,是“不可饶恕的恶习”,是引起各种严重疾病的“罪魁祸首”。正是由于这种错误认识,使一些有手 淫行为的青少年往往陷入自责、恐惧和犯罪感心理的深渊而不能自拔。

正如布尔诺博士的《心理学》中说的那样:“在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医师以及其他从事精神卫生和身体保健的人员中,得到广泛赞同的意见是:手 淫既不是不正常的,也不是对身体有害的行为。”1991年在荷兰召开的第十届世界性科学大会确认:手 淫是人类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手 淫不仅不会影响性发育,还是性心理和性生理成熟的一个标志。不少青少年常常谈到手 淫给他们带来种种所谓“症状”,其实,这绝不是手 淫造成的,而是他们对手 淫“危害”的恐惧带来的焦虑,造成植物种经功能紊乱,于是便有了头昏、耳鸣、心慌、失眠等一系列“症状”。而那些视手 淫为正常行为者,则不会出现诸如此类的“症状”。他们会十分坦然地面对自己的生理需求,把它掌握在一个恰当的频率之下,作为充分休息和放松的一种手段。比如有人就把它作为催眠的手段,因为手 淫之后是很容易入睡的。但是如果心态不平和不正常的话,就不会有这种效果,就会出现“心病”。

“手 淫有害论”的伪宣传,既是使成千上万青少年陷于痛苦的真实原因,也是使手 淫变得难以节制的心理原因。禁果永远分外甜,越害怕,越遭禁,吸引力也越大。英国教育家尼耳就一针见血他说过:“手 淫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禁止手 淫”。

有了如上共识,就会发现上文这位母亲的家庭性教育实践给我们诸多启示。

第一点启示是负起责任。性教育,不能只依靠学校、社会,在家庭里父母是最好的启蒙老师。那种亲子不谈性的意识,其实是害了一代又一代。不难理解,一旦破除陈腐的观念,父母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是最方便的。我们应该对孩子的性教育负起责任。

第二点启示是科学认识。做为“启蒙老师”,父母对性的有关知识应该有个最基本的科学认识。比如关于手 淫,应该彻底破除“手 淫有害论”。上例中父亲的做法就没有跳出这个怪圈。那位母亲对手 淫有科学的认识,这对孩子无疑是一件幸事。其实,每一位为人父母者,只要为孩子花点功夫翻翻科学的著作,对有关的性问题都能获得科学的认识。

第三点启示是讲解明确。有些家长知道自己应担负责任,也有科学的认识,但对孩子讲起来总是羞于开口,总是含含混混、羞羞答答。这样往往产生消极影响,增强神秘感。我们应取的策略是,把孩子应该知道的性知识,明明白白自自然然地告诉孩子,这才有利于孩子形成正常、健康、自然的性意识。

家长朋友们,在孩子性发育的过程中,您也给孩子以切实的帮助吧。孩子会从心底感到:爸爸妈妈真是我的人生路上的好朋友。

发现女孩初潮之后

这又是一个真实的家教故事。

晚上,妻子悄悄跟丈夫说:“咱们闺女这回可要长大了。”

“怎么回事?”

“她第一次来了月经。”

丈夫敏锐地感到这是教育孩子的一个契机,便与妻子商量了具体的对策。除了由妈妈直接进行的引导外,这位当爸爸的也以恰当的方式尽了为父之责。他先给女儿写了一封贺信——

女儿:

爸爸祝贺你告别童年!

女孩子来月经,是一件令人幸福的事。因为这意味着你将长成一个大姑娘,你将拥有美好的人生和美妙的未来。你的仪态、语言、心灵将更加美好。当你一天天成熟起来的时候,你会更懂事,更有勇气面对生活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当然,你也会更懂得怎样刻苦地读书学习,才能赢得更宝贵的人生。

爸爸满怀希望地注视着你一天天长大成人,成为有知识,有品德,有出息的人。坚定信心,你会超过妈妈,超过爸爸!

爸爸为你祝福!

也许,你会有更多的心里话,那就说给妈妈,说给爸爸听吧。

疼爱女儿的爸爸

同时,这位父亲又给女儿找了两本青少年读物,提示女儿读读上面关于如何对待初潮以及青春期发育知识的有关内容。

在女儿给爸爸的复信中头一句就是:“我感谢您对我的一切疼爱。”

这位少女在父亲母亲的扶助引导下,顺利地渡过少女初潮这一身心发育的关键期。她没有遭受迷惘、惶惑、紧张乃至惊恐的困扰,身心都和谐健康地成长着。

这位少女是幸运的。

俗话说“女大十八变”,月经来潮是其中最根本的变化,由此带来一系列其它的变化。据1990年我国的一项大型调查,女孩初潮最早的为9岁,最晚的为18岁,平均年龄为13.04岁。少女初潮不仅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且是一件具有特殊意义的大事。因为它是少女身心发育逐渐成熟的标志。可以这样说,有了月经,才使少女成为一名真正的女性并具有做母亲的资格。正是从这样的意义上,有人称少女的初期是其女性生命史上的里程碑。

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父母及亲友对少女初潮所持的态度,会对少女的身心健康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当少女初潮时,家人如能给予亲切的关怀、细心的照料和科学的指导,就会使她们在初潮时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并能对月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对少女顺利地渡过初潮和以后的经期以及整个人生,都会产生有益的影响。反之,少女初期时如果得不到家人的重视、帮助和指导,就极容易对月经产生恐惧、厌恶之感,甚至会出现消沉、自卑的心理,以至情绪低落或紧张不安。这样,对以后的月经会产生不良影响,导致痛经、月经失调,以至影响一生的发展。

看看我们的生活现实,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大人们跟孩子多是谈性色变,因而,不少少女在初潮时没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必要的有益的扶助和科学的指导。不知有多少女性被心灵中留下的阴影而笼罩了一生。而另外一些民族并不和我们一样。据介绍,西欧的一些国家有这样一个习俗,即当少女首次月经来潮时,父母都十分高兴地送给她一些礼物以表示祝贺。哥哥姐姐也同样表示祝贺,甚至有的还要特意举行家宴庆贺呢!这是不是令不少国人觉得难以想象和不可思议?!

其实呢,在少女初期时,家人向她表示祝贺,父母给予指导,是十分必要而自然的。每一位做母亲的,回想一下自己的少女时代,就不难理解少女初潮时该是多么需要亲人的扶助!

作为父母特别是母亲,多来点现代意识,担负起您的使命吧,让您的女儿在初潮时得到受益终生的人生指导。

疾病来自心灵的重压

这一天,一位父亲带着一个男孩如约来访。

男孩的父亲介绍说:孩子15岁,今年读初二。暑假开学不久,孩子说有病,学习不下去了,医生按肠胃炎住院治疗,没有什么效果,出院后孩子不想去上学。在家里妈妈和奶奶偶尔会发生一些冲突,这本来似乎与孩子无关,可孩子一提起就激动得不能自制,有时候像发病一样。老师和医生都建议找您来做心理咨询。家里也不知孩子到底是怎么了,就找您来了。

男孩坐在了我的面前,说他非常愿意来做心理咨询。但是他要求我问他答,他说语言表达不好,不知怎样说起。我试图经过沟通减少他的压力,男孩的诉说还是比较艰难。他说他自卑,学习不好,在班上后几名,他说不愿和男孩子交往,愿意和女孩子交往,没有知心朋友,别人出卖他。我请他谈谈具体的例子,他说记不起来了,紧锁眉头似乎艰难地思索。我知道他不是记不起来,而是顾虑太多。又经过很多的沟通,他终于断断续续说出了几件事。一是前年,因为和一个女同学追逐打逗,把这个女同学身边的一个同伴被吓哭了。造成了同学和老师的误解,怎么也说不清了。为此感到自卑。二是去年,他上课总是看一个女生,他说不是恋爱,是恶作剧,是为了出名,结果把人家看哭了,在老师和同学中又影响很不好。为此感到自卑。三是今年,暑假里认识了大他好几岁的他哥哥的一个女同学,就跟人家百般联系,写信,打电话,说了好多好多心里话。女孩对他做了劝解,人家越是劝解,他越是要联系。女孩考进了一所大学,告诉他不要总是联系了,并且向他哥哥介绍了有关一些情况,他感到被出卖了,感到更自卑了。他还说,家里妈妈和奶奶经常闹矛盾,这让他难受的受不了。说到这里,男孩难受的真的受不了了,眉头皱起,双目紧闭,呼吸加快,大声喘气,一副痛苦不堪的样子。我请他坐到了沙发上休息片刻,凭心理咨询的经验我知道不能给他过多的关照和呵护,只是静静地观察。一会儿,他平静下来,问我他到底是怎么回事,怎样才能不再难受……

男孩的故事是不是让人感到云山雾罩?说实话,这是较少见的个案。会话大约一个小时,对他的心病症结我也只能有所推测。但我分明感到,他诉说的艰难不是因为语言表达不好,而是因为头脑中有太多的筛选,真正困扰他的东西还压抑在心。于是,我再一次解释了心理咨询的特点以打消他的顾虑。几经犹豫他说,还是您来提问吧,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男孩前面的谈话虽然经过筛选,但无意间还是透露出一个信息,他所说的故事多是和女孩子之间发生的,这表明困扰他的东西与性有关。于是我问:“你有过性体验吗?”他做出十分懵懂的样子说:“没有,不知道。”这是明显的谎言,他的谎言反让我更确信我的推测。但究竟具体情况如何?现在,也许是对男孩进行挑战的最好时机了。我说:“如果你真的对性体验一无所知,那么,你很可能真的有病了,而且病情不轻!”为了帮他彻底打消顾虑,我再次透彻地解释了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最后说:“心理咨询是自愿的,马老师一直在当你的忠实的听众,如果你还有顾虑,可以以后再谈。”同时我做出了准备告别的样子。这时男孩攥紧了双拳,大声喘气,似乎拿出了舍命的勇气:“不能等以后了,今天全说给您听!”

心理咨询常常遇到类似的情况,因为有心理压力,当事人既不想暴露自己的问题,又想得到帮助,于是一再地绕圈子。可是,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性质要求必须搞清心理问题的症结,才能“对症下药”。

“我有好多坏思想。”男孩开始就这样自我批判,“我,我看到生物书上男女生殖器官的图解,总想进行实际的观察,我曾经闯进过女厕所,想看女性的裸体,可是几次都赶上没人。我,我总想靠近女生的身体,想拥抱他们,想和他们发生性关系。可是我又不敢。我就在上学的路上专门堵截单独行走的女生,当他们的面脱掉裤子,露出自己的生殖器。我记得好像从五年级就开始了,很多次,都没有惹出麻烦。只有一次,正好让一个男生碰上,我就说刚才小便了。这些事,今年已经没有了。可是您说我还有希望吗?”

男孩无助地望着我,似乎等着我的判决。

“因此,你感到自己是个坏男孩,你深深地自罪自责,你感到自己堕落了,没有希望了……”

“对,就是这样。”男孩似乎第一次遇到了知音,身子又一次向我这边探过来。

现在,男孩所以病重住院的心理根源终于找到了。窥阴行为和露 阴行为以及性心理体验带来的负罪感,成了压在他心中一块沉重的石头,这就是他自卑的深层根源。但是这块石头并不能压灭他的性本能,这让他越发自罪自责。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最近认识的大他几岁的女孩扮演了“大姐姐”的角色,给了他心灵的安慰。于是他对她萌生了深深地依恋。女孩一定是发现了这个“小弟弟”有点不对头,便告诫不要联系了并告知了男孩的哥哥。这对男孩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再加上性 行 为和性心理的负罪感,再加上学习一直压后队,他承受不住内心的压力了。人的心理压力一旦难以承受的时候,总要给压力找一条出路。出路在哪里?好,出路找到了:我“病”了,而且“病”得很重!于是,暂时地逃避了困境,获得了心灵的暂时的安宁。但这不是装病,而是扮演病人。扮演病人,是心理压力的“躯体化”,就是在遇到生活困境难以面对的时候,潜意识里会让心理压力转换成某种躯体症状,从而暂时地应付现实困境。人们生活中的许多病症,都是这样的心理压力的躯体化。这是人在进行心理防卫,以免内心的痛苦和焦虑。人的心理防卫机制都是建立在潜意识中的,是不知不觉中使用的。

男孩躯体化的心理防卫机制有两个。一是“退行作用”。这是在遭受外部压力和内心冲突不能处理时,借退回到幼稚行为以使自己获得安慰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本来,人长大后应付现实的方式会变得逐渐成熟。可有时在遇到挫折时,也会放弃已经达到的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而恢复使用幼稚的方式去应付困难或满足自己的欲望。男孩正是通过病重住院,像小孩子一样得到了人们的呵护。二是“文饰作用”。是指人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所追求的目标,以及行为表现不符合社会规范时,用有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辩解,将面临的窘迫处境加以文饰,以隐瞒自己的真实动机或愿望,从而为自己进行解脱以求内心安宁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男孩认为实际困扰自己的性问题是堕落下流,于是借妈妈和奶奶的冲突来宣泄自己的压力便成了最好的理由。

做了如上的交流,男孩的眉头舒展了:“十来年,我第一次吐露了心中的秘密,第一次感到心中的石头搬掉了。看清了自己的心,心中轻松多了。真感谢您的理解。您说,以后我该怎么办呢?”

男孩的人格有很明显的依赖性和幼稚性。但人格的重塑是需要慢慢来的,而且需要当事人很大的努力才能有所收效。所以,心理咨询应该首先关注近景目标,以便增强他开始自救的积极性。我建议,第一不再扮演病人。逃避只能逃避于一时,积极地面对生活才是真正的出路。第二把握好自己的行为。青少年时期的许多性体验和性探密都是情理之中的,窥阴,露 阴,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可以理解的性好奇心理,与带有强迫心态的窥阴癖和露 阴癖截然不同。但是,如果长大了继续这样的行为,后果是十分可怕的。所以,不必对自己过去的坏思想过多地自我批判,而一定要好好把握自己今后的行为。今年你没有发生这样的行为,是一个好开端,继续努力。第三,既然不再扮演病人,那么还要赖在家里吗?

“我知道了,明天我就去上学。我会管住自己的行为的。”男孩轻松了许多。

我又和男孩的父亲进行了交流。鉴于男孩的请求,我略去了男孩的性问题,主要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别再拿男孩当小孩,这是针对男孩依赖性和幼稚性人格的重塑;二是别再拿男孩当病人,这是针对男孩眼前的躯体化问题。男孩的父亲表示理解和合作。最后,我建议男孩记“成功日记”,给自己自救不断加油。告别的时候,男孩已经病态全无。

大约两个月后的一天,男孩拨通了我的心理咨询专线022-29228042,告诉我他已经彻底走出了困境,并且学习也有了进步。我为他再次加油。

烦恼来自心灵的躁动

我的心理咨询专线周六晚上照常开通。现在,打进电话的是一位中学生的母亲。她讲述着自己的困惑:

我们的儿子现在读初三,15岁。小时候,本来挺乖的。最近两年来,孩子不知怎么了,越来越不像样子,总是和大人烦。父母说什么都不对他的心思,听什么烦什么,看什么烦什么,整个家成了的烦恼的天地,父母成了孩子发泄烦恼的对象。为此,家里闹了很多不愉快。这不,今年春天不记得是因为什么,孩子又和我闹的很别扭。我们在城里住,没想到孩子竟然一气离开家门,自己一个人步行走了很远的路回了老家。这是后来才知道的,当天真是闹得全家人心惶惶。前不久,学校里,老师布置了一个作文,题目叫做《我爱我家》。很快,大家都交了,他硬是一个字没写。老师问他:“怎么回事,这不是很好写的文章吗?”您猜他说什么?他竟然说:“好写什么,对我们家,我爱不起来,没什么可写的……”您听听,这孩子的话是多让人伤心?我们为孩子的成长可是费了不少心,到头来,他怎么竟然这样?!您说这孩子是怎么了?我们该怎么办?

既然孩子已经初三了,应该争取和孩子直接交流沟通。男孩的妈妈说,孩子也想和您谈谈。于是,我们约定了专门和孩子沟通的时间。

现在坐在心理咨询室的,是一个很漂亮的男孩,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困惑中还透着几分智慧。男孩确实有较强的求询欲望,落座后就开始了沟通交流。他承认自己的确整天心烦,也承认了前面妈妈讲的亲子冲突。他说:“现在,我整天找不到动力,没有了目标,不知该往哪里走了……”

为什么如此心烦?为什么对家没有爱?我尝试着疏导男孩倾诉心声。男孩犹豫片刻,长叹一生:“我把实话全和您说了吧,这是我一直和谁都没说过的,我爸爸妈妈更不知道。”于是,男孩就开始了自己的故事:

还是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就喜欢一个女孩,我们是同班。我没有表白过什么。毕业了我们没有考入一个学校,我考入了三中,我不知她的去向。很久以后,我听说她在四中,我就想转学,和她在一个学校。这心思怎么敢和爸爸妈妈直接说出来?于是,我找了很多借口才转来四中。可是,转来之后才发现,这里连她的影子都没有,原来她在二中。可是事情到了这份上,我不能再转学了。唉呀,当时心里烦透了,懊恼极了。当时刚刚来到新的环境,我只能默默地把懊恼烦闷藏在心中。

这时,我的同桌是一个女生。就在我闷闷不乐的时候,她给了我最好的理解。陌生的班级,陌生的老师,是她给我写了第一个条子。她说:相信你一定会很快适应新环境!就是这么简单地几个字,让我很是心动。于是,我们就有了较多的交流,成了好朋友。慢慢地,在我的心中,她取代了原来那个女孩的位置。我们有时候在一起说笑,也有时候在一起吵闹。那段日子,我过的还算开心,不过我们从来没有说过爱。我的成绩到了班上的前20名。可是,女孩后来因病休学了。到我们升了初三暑假提前补课的日子里,却没有见到女孩的踪影。唉呀,那些日子不知是怎么过来的。直到开学才看到女孩重读了初二。我们谈过一次话,而且最近听说她考试考了班里前10名,我却在班里的25名。于是,我又想重读,想和她在一起。唉呀,我的心可真是乱了。您说,原来那个女孩就让我久久地心神不安,就在这时候这个女孩又走进了我的心中。我本来就很自责很痛苦。我怎么可以喜欢两个女孩?现在,两个女孩又都离我而去了。我该怎么办?我心里一点目标都没有了,我还努力什么?这是我心烦的根本原因。就由于心中烦乱,爸爸妈妈又不理解,没有人可以交流,于是,这烦闷憋在心中,越憋越难受,就看什么都烦,听什么都烦,就常常有无名野火,就和家里人斗气。于是,父母就闹我,于是,我们家里就经常发生战争一样。其实,我知道妈妈爸爸对我很好,可就是找不到感觉。您说,我该不该对女孩说出我的爱?我这样是不是脚踩两只船?我后面该怎样生活?

男孩的烦恼,原来是进入了青春期的正常的反应。青春期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由于性生理性心理的萌动,带来心灵的动荡不安。对自己动荡不安的心灵,他们不知怎样把握,特别是对两性关系不知如何把握,一面有相互吸引,一面有自我责备。于是心灵就陷入烦乱和躁动。

这个年龄的男孩女孩更多的是一种两性之间的吸引、好感,至多是一种朦胧的初恋。初恋只是一种经历,是初春季节的一段路,是不要什么结果的。人生少年时没有这段经历是遗憾的,可如果只剩下这一经历也是可悲的。少年的生活是多彩的,怎能只要一种色彩?而且,人在少年时的初恋感情也不是专一的,常常“脚踩两只船”,甚至“脚踩几只船”。那是由于性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的。少年大约正处在积极接近异性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男孩女孩怀着一种积极接近异性的渴望,走进初春的季节。这时候的异性同学交往有两个特点:一是交往对象的广泛性。就是说与异性的交往不是一对一的,常常是对很多异性伙伴都有好感;二是交往对象的多变性。就是说这时候的交往对象不是很稳固的,今天喜欢那个异性同学,明天又会喜欢这个异性同学。常有些男孩女孩把这时的感情错当成真正的爱情,于是,由于上述两个特点,而给自己带来不少感情上的麻烦。这个男孩就是遇到了这样的麻烦。

做了如上的沟通,男孩知道了自己的感情还不是成熟的爱,也不再为脚踩两只船而自责,心态平和了许多。他说自己会继续调整。

我和男孩的父母简要地交流了有关情况,男孩父母心中的困惑解开了。后来的消息告诉我,男孩告别了躁动不安,理顺了心绪,静下心来开始了毕业前的冲刺。男孩的家庭也没有了“硝烟”,恢复了安宁和平静。

看来,只要成人对孩子心灵成长的困惑能够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责难,多一些疏导,少一些阻抑,孩子心灵的成长就会多一份顺利,少一份烦恼。

女孩不愿上学的背后

电话预约后,我接待了一对父女的来访。按照常规,我与父女分别进行了交流。

父亲介绍说:孩子一向刻苦好学,今年暑假刚刚凭自己的实力考入高中。家里和以前一样,入学前就告诫孩子,到了新学校一定继续努力,只有学习好了,老师和同学才会喜欢你,你才是好女孩。孩子也听话,闷头读书。可开学刚刚一个多月,非要换班不可。我们也不知为什么,只听她说在原来的班上不能集中精力听课。我们就请求学校给她换班了。可是,前不久,孩子说还是不行,连学校都不愿去了。问她为什么,她说是她身上有味。我们说家里谁也没有闻到她身上有什么异味。她说给我们讲也不明白,随后就只是哭。我们就不敢再说什么了。孩子从小就很乖顺,一门心思的念书。可现在怎么不想上学了?没办法,我们只能来求您帮助了。

随后,我和女孩开始了沟通。这是一个文文静静白白净净的女孩。女孩似乎也不清楚自己到底心结在哪里,我就请她随便谈谈。

女孩的诉说轻声细语:我是以第四名的成绩考进高中的。过去学习一向特好,在班上不论男生女生,对我都很好。但是,入学不久的一次考试,成绩到了班上的中下游。我心情很不好,感觉同学们不愿理我了。我的同桌是一个男生。那天当我经过他身边的时候,感觉好像他用手遮掩了鼻子,还煽动着,我就感到是我身上有味,好像是脚的臭味。后来,我觉得大家都知道了我身上有味,真的不愿接近我,离我远远的。特别是男同学,更是对我窃窃私语,我听到他们好像在议论我身上的异味。我整天非常压抑,焦虑紧张,而且感到不能听课了。就是这样我才换班的。可换班后,好像这里的同学也知道了我身上有味。原来班上的男生怎么这么坏,把我身上有味的事情传到了这个班的男生耳朵里?这下我更受不了了。走进教室我心里就非常压抑,甚至见到校门都害怕了。家里说我身上没有异味,我回到家里自己也不觉得有味。可是,只要坐在教室里,同学们都能闻到。我到底是怎么了?我该怎么办啊!

说到这里,女孩的泪顺着脸颊静静地滑落下来。

女孩有味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在心理学上这种感觉叫幻嗅,是幻觉的一种。幻觉是指没有现实刺激物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官而出现的一种虚幻的感知体验。幻嗅就是出现某种虚幻气味的感觉,常常是一种难闻的气味,如腐臭味、腥味、焦味以及刺鼻的化学药品味等,从而伴有掩鼻或皱眉动作。幻觉常常是精神病的症状之一。但是,女孩的幻嗅并非精神病的症状。正常人在某种特殊的状态下也会出现片段的短暂的幻觉。作为精神病症状的幻觉中,多为幻听,幻嗅很少见,也不是像女孩这样指向自身,而不是指向外界。更重要的是,女孩的幻嗅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她只是在学校和同学一起才有幻嗅,在家里并不这样。就是说,她的幻嗅是片段而短暂的。而且,还有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重要的细节,就是女孩出现幻嗅主要是有男生在身旁的时候。最后,与其说是女孩感觉自身有味,不如说是感觉别人觉得她身上的气味,她对自身有味的感觉,不过是受了来自同学的也许无意的掩鼻动作等暗示。据如上种种情况判断,女孩的幻嗅不是精神病症状。

那么,女孩的幻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心理学告诉我们,幻觉常常有某种象征意义。女孩的幻嗅也有象征意义。象征意义是什么呢?针对女孩的情况,我决定采取意象对话方法。想像中的意象可以反应人的意识中或潜意识中的心理活动,具有象征意义。意象对话就是用想像中的意象进行交流。

我们的意象对话是这样进行的:

我说,我们做一个想象练习好吗?请闭上眼睛,平心静气,让心里的杂念减少。然后放松身体,调缓呼吸,想象自己沿着一个楼梯向下走,四周光线不是很亮。在楼梯拐角处有一面大镜子。在想象中,你在镜子中看到的不是你自己,而是另一个面目,另一种形态,不要想应该是什么样子,只要等着这个镜中形象慢慢地清晰起来。女孩合作得很好,她说镜子里看到的是昏暗的光线中一个瘦弱的,矮小的,面黄肌瘦的女孩。

这个镜中的形象便是女孩的心灵的面貌。很明显女孩的心理健康状况非常不好,集中地表现为自我否定,也就是不能接纳自我。因此,她看到的是一个没有魅力的形象。现在,意象对话证实了我的推测,女孩幻嗅的象征意义很清楚了:与想象中看到的自我意象一样,“有味”,成了她是不被欢迎的女孩的象征或标志。那么,女孩为什么只在学校特别是在男生身旁,才感觉有味?我们的意向对话继续进行:

“请闭上眼睛,想象着自己走在一条路上,路边有一所大房子,看到了吗?”

“看到了。”

“好,我们走近房子。”

“我来到了门前。”

“房门是关闭的吗?”

“是的。”

“好,我们打开房门,走进去,可以吗?”

“进来了。”

“你看到了什么?”

“里面漆黑,什么也看不见。”

“那么我们去找到开关,打开电灯。”

“找到了,灯亮了。”

“现在你看到了什么?”

“这是一个大厅,厅中间有一根柱子,还有楼梯,有一面墙壁上挂着一张照片,好像是一张男女合影。”

“好,你去摸摸柱子,然后走上楼梯去看看,感觉怎样?”

“柱子很光滑,走上楼梯了,感觉挺好……”

我们的意象对话到这里的时候,女孩脸上有了几许轻松和愉悦。

现在,女孩的问题清楚了,她面临着两性关系心理的困扰。女孩想象中的事物带有较为明显的性色彩:可进入的房间常常是女 性 生 殖器的象征,而柱子常常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上下楼梯的动作,则是性 爱活动的象征。那张男女合影照片为这些有关两性关系的象征意义提供了线索。不难理解,女孩正值怀春的季节,春情萌动的心灵,对两性关系异常敏感,特别关注自己在别人特别是异性同学心中的形象,关注自己在异性那里是否有魅力。生活中,少男少女对性魅力的关注往往曲折地表现出来,因而,学业成绩和人际关系的好坏,成为他们特别关心的问题,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在异性同学眼里是否有魅力。一个白净文静的女孩,过去成绩一直很好,不用担心在同学特别是男生眼中的魅力。而进入高中,竞争群体变化了,成绩名次的下滑,让自己感觉过去的优势没有了,于是,自认在同学特别是男生中肯定没有了魅力。于是,这种心态投射到了别人的身上,别人偶然的掩鼻等的表情、动作,产生了暗示效应。于是,觉得自己身上有味成了不受欢迎的象征。于是,男生在旁边的时候对所谓自身的异味特别敏感了。泛化的结果,只要在学校就出现幻嗅现象。

在心理治疗上有一个体形嫌恶症的概念,简称嫌形症,因为青少年对自我形象及自我意识异常敏感,所以这种症状多发生在青春期前后的青少年身上。主要表现为当事人很关注自己的身体外表,心理上很嫌弃自己躯体某部分,尽管医生认为不需要,却总是想办法去纠正自己觉得丑恶或不好的躯体部位。如男孩担心自己的鼻子不够高,女孩担心自己不够苗条。还有的担心的不是躯体问题而是生理现象。比如担心自己有口嗅或者体嗅不好,令人厌恶。从心理分析的角度看,嫌形症往往有其性的象征意义。关于身体异味的感觉的性象征意义在于,只有很亲近的两个人才比较容易闻到身体味道,在性兴奋的时候才会增加发散的躯体味道。于是,在心理上也就容易联想到对异性的兴趣。于是,怕对异性过分接近的人,也就担心自己的体嗅问题。女孩的故事可以说是对嫌形症的一个诠释和佐证。

有关的象征意义一般不必对来访者解释。现在要做的是为女孩提供具体的帮助。

第一步是进行认知调节。我请女孩寻找自己身上有味的证据,同时寻找反证。交流中女孩逐渐认可自己的感觉是没有根据的。同时,我们就一个人怎样接纳自己喜欢自己进行了交流。我请女孩回去继续作这样的自我认知调整,而且写在本子上。

第二步是继续意象练习。一是仿照前面的意象练习,在原有意象的基础上,增加改变其性质的内容,使意象由消极变得积极起来。如,想到黑屋子,就想办法给它带来光明,可以打开电灯,可以拉开窗帘,可以重新安装电灯或者开一扇窗子。再如,给昏暗的光线中缺少魅力的女孩这一自我意象增加一些内容,加强灯光照明,换上漂亮的服饰,让脸上带着笑容。这样的意象练习可以让当事人的心境和自我意象变得积极起来,促进自我接纳。二是进行有利于调整两性关系心理的意象练习。如,仿照前面的练习,摸摸柱子,走走楼梯。还可以想象自己是一朵花,吸引了蜜蜂的到来。这可以逐步化解有关两性关系的心理压力。女孩表示愿意作这样的练习。

女孩的心结,对她的父亲也不宜解释太多。我只告诉他孩子没有什么大问题。见他松了一口气,我转而郑重地说,“但是,我不能不实话实说。父母一味片面地关注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学习提出不恰当的过高要求,是孩子心病的根源之一。今后,家里对孩子的最好帮助是关注孩子的心灵,对孩子的学习有一颗平常心,在生活中多给孩子一些肯定的评价,让孩子切实感到自己是个可爱的女孩。”

再一次会话之后,女孩拨通了我的心理咨询专线,她说那种有味的感觉奇迹般地消失了,学校生活又变得轻松而快乐起来。我知道她重新悦纳了自己,重新感到自己是一个有魅力的女孩。我为女孩以及女孩父母的合作自救而欣慰。

男孩要求转学的背后

电话约定之后,我接待了远道而来的一对母子的来访。男孩人高马大,简直一个男子汉了。走进心理咨询室,母子俩离开很大的距离分别落座。来访者的一些看似无意的行为往往折射出他们的心理关系。由此我判断,他们母子虽然同来,却心存隔膜。经初步沟通,我知道,男孩17岁,正在读高二。母亲40左右的年纪,是一位职业女性,仪表和谈吐流露出她的休养。可是,她此刻分明把困惑写在脸上。

根据具体情况,我与母子分别会话。男孩的母亲急切地倾吐着心中的困惑:孩子本来在一所不错的高中读书,离家也近。可是,最近孩子不知出了什么问题,提出要转学,要转到一所挺远的一所学校去。我们对他讲,转学不是一件随便的事情,况且暑假后你就要读高三了,转到新学校还需要慢慢适应,如果适应不好怎么办?再说离家又很远,也有很多的不方便。如果现在的学校有什么困难,我们可以帮帮你。可是,不管我们怎么解释,孩子就是坚持转学,而且这几天越发地强烈,好像总是躲避着上学。前两天说,真的不想去学校了,非常怕去学校。我们再解释什么,孩子就和我们大发脾气。僵持不下的时候,是孩子自己提出不行就找马老师。他说看过您不少心理咨询的文章,说您可以理解和帮助他。我们也没办法,就急切地找到您这里。您说,孩子到底为什么怕去学校?

怕去学校?莫非是学校恐怖症?可一般来说学校恐怖症往往发生在小学生身上,高中男孩为什么怕去学校?已知是男孩自己主动提出来访的,我对问题的解决增加了一份信心。因为心理咨询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当事人是否积极主动地合作。

男孩听了我的赞许之意,很友好地笑了,佝偻的身子也挺直了许多,果真丝毫没有阻抗地坦露自己的心声。他证实了母亲说的情况之后,说:“我在这个学校简直一天都不能坚持了,每天走进校门我就紧张害怕,我转学就是要离开这个环境,离开这里的同学。我虽然和老师、家长说了很多转学的所谓原因,其实那不是我的真实心态。也不是我有意骗他们,是我不能对他们讲……”

犹豫片刻之后看到我会意的微笑,男孩鼓足了勇气:“是这样的,在学校里,我先后暗暗地喜欢过十几个女孩。不过她们都不知道,只有两个女孩知道,一个是我自己直接给她们写的条子,一个是同学转达的意思。我只是心里暗暗地喜欢她们,并不是要和她们怎样,更不是要对她们有什么图谋不轨。可是,她们都拒绝了我。这让我心里很不安。没想到的是,我感觉我们的关系从此非常尴尬,她们都躲避我,对我总是用那种眼神看我,那种眼神好像是敌视,又好像是鄙视。而且,我感觉心中喜欢过的那些女孩都知道了,都躲避我,都用那种眼神看我。到最后,我感觉好像所有的女生对我都是那样的眼神。哎,那种眼神真让人受不了。每当看到她们那种眼神,我的心里就是一片恐慌。现在,我只要走进校门,走进教室,心中就是一片恐怖。我真的受不了了!”

男孩的身子再一次佝偻下去,脸上挂满了痛苦。

“于是,你就想转学逃避这种眼神?”我再一次会意地笑了,“可是,转到新的学校就不会重复昨天的故事了吗?到那时,你怎么办?难道再次转学?”

男孩听到这里抬起头来:“对呀,对于我的困境,转学不是出路。”

我赞许地说,“既然转学不是逃避困境的出路,那我们就得找找别的出路了。”

“出路在哪里呢?”男孩关切地问。

为了帮助男孩找到新的出路,首先需要让他重新认识自己的感情故事。其实,男孩的困惑不过源于少男少女性心理特点。中学阶段的少年大约正处积极接近异性的时期。这时候的异性同学交往有两个特点:一是交往对象的广泛性。就是说与异性的交往不是一对一的,常常是对很多异性伙伴都有好感;二是交往对象的多变性。就是说这时候的交往对象不是很稳固的,今天喜欢那个异性同学,明天又会喜欢这个异性同学。

“对,就是这样,您正说到我心里了。”男孩遇到了知音一样。

“这种感情原本没有什么不对。”我说,“但是,常有些男孩女孩把这种感情错当成真正的爱情,其实,这远远不是真正成熟的指向婚姻的爱情。”

男孩表示理解,知道自己这个年龄生理不成熟,思想不成熟,经济也不独立。

“马老师理解你说的并非有什么图谋不轨,但是,写条子,传条子,把心中的喜欢当成爱说给人家,就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我说,“人总会有很多很多欲望,但不一定都能满足。心里想的东西,不能都说出来,更不能有进一步的行动。比如你们这个年龄已经进入青春期,难免性的萌动,但这只能是心里想,怎样地想都可以,这叫作性幻想。但是,人不能心中有了想法和欲望,就付诸行动。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什么,就在于人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

“对,我的困境就是我把心中的想法变成行动造成的。”男孩有所领悟。

“你能这样看很好。一个男孩如果没完没了地给女孩写条子,今天说喜欢这个,明天说喜欢那个,女孩子怎么会不反感?”我表示肯定,“此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心理原因,那就是自我心理暗示。由于女孩的拒绝,让你感到很自卑,很没面子,于是,你就把这种心态投射到了别人身上,感觉女孩对你一定是鄙视,甚至敌视,于是,就像疑人偷斧的故事一样,你就越看越像,甚至看所有女生对你都是那样的眼神。于是,你限于恐怖之中。其实这是自己吓唬自己。”

“真是这样,有时候还没走进教室,就像看到了那种眼神。”男孩羞涩地笑了,“当初我真不该把心中的想法告诉女孩。”

我也笑了:“现在,你肯定找到了走出困境的出路。”

“我知道了,转学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男孩领悟的很好,“我需要改变的不是环境,而是自己,把对女孩的喜欢先留心里,首先为学业而拼搏。”

告辞的时候,我告诉男孩的母亲,孩子很快就会走出困境的。男孩母亲眼神里流露的是疑惑。几天后,男孩的母亲拨通了我的心理咨询专线,惊喜地告诉我,孩子真的不再要求转学,心态很好。遵照男孩的请求,我没有透露男孩的隐秘。我只说,父母需要注意的是与孩子增进心灵沟通,给孩子足够的心理支持。是的,假如有良好的亲子沟通,假如亲子不是这样隔膜,还会有这样的家教困境吗?

如何指导孩子的异性 交往

在我的心理咨询中,不少家长朋友为孩子与异性同学的交往而头疼。其实,孩子们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我们需要的是给他们以指导。您该怎样来指导孩子与异性同学的交往呢?下面这个心理咨询个案会对您有所帮助。

这一天,又一个男孩来到心理咨询室:“马老师,您说男女同学之间能不能交往?”他开口分明要在我这里讨一个说法的语气。

我笑了:“别急,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昨天,不知是哪位女同学给我打来电话,是我妈妈接的。那同学一听不是我就把电话挂断了。好家伙,这下我妈妈如临大敌,一个劲儿审问我,好像男女同学打个电话就罪大恶极了。”男孩顿了顿,还是急着要跟我讨个说法,“您说,男女同学之间交往有什么错?”

“没有错。”我态度非常明朗,“男女孩之间的交往,是性角色形成过程中最自然不过的事,或者说是性角色成熟的必由之路,甚至对整个人格的成熟都是必修的一课。科学研究发现,一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从未有过与同龄异性的交往,不仅性角色意识会出现严重的障碍,整个人生都可能是一个悲剧。这样的事例不少。男女同学的交往是建立纯朴友谊的基础,是人格完善的需要。男同学的阳刚之气、雄健之美、粗矿伟岸的性格可以给女同学以力量和信赖,从而强化女同学的勇敢、坚毅、竞争等意识;女同学的文雅、温柔、括美可以给男同学以信心和支持,从而使男同学体会到真情和女性的伟大。如此就激发了彼此对真、善、美的追求。”

“当然,我们无需回避,男女同学之间的友情是与青春期的性发育有关的。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友情一开始就带有一种超越人类性本能的理想色彩,而升华到了一种至纯至美的境界了。”

“还是您了解我们。”男孩遇到了知音一般,“真的,我们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和友谊是纯洁美好的,哪来大人们担心的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我妈妈开口就说不能这么早搞对象,真气死人了。有时候,同学们也起哄,真烦人。”

“的确,异性同学的交往不同于同性同学的交往,总要多一些麻烦,特别是周围的人们往往不能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的时候。”我表示理解。

“您说该怎样交往才能减少一些麻烦,我们该注意什么呢?”

“你能想到这一点很好。”我赞许地说,“有这么几点建议你们可以考虑。第一点是在交往方式上保持公开性。校内也好,校外也好,与异性同学交往应尽量公开进行,不要偷偷摸摸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因为事情越‘保密’,别人就越好奇,越容易引起误解。你说的男孩打来电话一听是大人的声音就挂断了,不是很容易让人疑心吗?再有,也该注意一般情况下最好不与异性同学单独相处很长时间。当然喽,讲公开性也不是什么时候都拉个‘证明人’。”

第二点就是交往范围要增加广泛性。千万别傻乎乎地把目光集中在某一个异性同学身上,那样不仅容易使自己想入非非,而且会一叶障目,无法领略更多异性身上的风采。交往的范围过于狭窄,会把自己放在一个被动的地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比如父母的猜疑,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议论……多交往一些人,多结识一些异性,多参加一些男女同学的集体活动,这是每位少男少女应注意的。还有,增加广泛性还包括你的同性伙伴。

“第三点是在交往情感上要坚持适度性。与人交往,不论同性异性,都从喜欢或不讨厌对方开始。而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更是以情感上的相互吸引为基础的,但要保持适度,不要投入太多的感情,不痴迷于对方,只把对方当作朋友。把自己与别人摆平了位置,情感也就不至于向对方倾倒。”

“最后是在交往关系上保持距离感。男女同学在一起总不免谈天说地甚至追逐打逗,这也很正常,但应与异性伙伴保持适当距离,既要热情、亲切、随和、融洽,不拒人于千里之外,又要把握好分寸。比如,男女同伴在一起,开玩笑不要忘乎所以,谈话应回避敏感的话题,打逗时举止不要放肆忘形,等等。这样,你们会切身感受到,由于保持了距离,彼此尊重,友谊才如淡淡的花香,回味无穷。怎么样,你看有道理吗?”

“我懂了,您说的真好。谢谢马老师!”男孩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家长朋友,读到这里,我想您对怎样指导孩子与异性同学交往一定心中有数了。

怎样善待孩子的初恋情怀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幕令人痛心的现代悲剧故事。

小兰15岁了,长得很秀美。她上初三,与同班一个男生要好。这男生腿脚有点残疾,但人聪明多才,吹拉弹唱样样行。所谓要好,究竟是出于对这男生的同情,是纯真的友情,是少男少女之间相互吸引的朦胧的感情,还是几者都有的一种并不分明的混沌感情?谁也难说清。

小兰的父亲风闻此事后,立即警告小兰:“我告诉你,不许老早搞对象,将来搞对象咱也不能嫁给一个瘸子!”小兰是有文化的孩子了,听老父这般难以入耳的教训,很是不满,可又不敢跟父亲顶撞,只是心里反感而已。从此,她不再与那男孩公开接触了。

由公开转入地下,神秘感就来了,体验自有不同。性意识的觉醒使这对少男少女有了一些拥抱亲吻之类的肌肤接触,这越发使他们难舍难分。纸包不住火。小兰的父亲知道后怒不可遏。一天晚上,大家去村上看电影,小兰又到那男生家里。她没料到父亲跟踪而来,要来个“捉奸捉双”。结果两人正谈的亲热,老父大喝一声猛然出现,两人下慌了手脚。老父举起棍子就打。男孩的兄长闻讯赶来,与小兰的父亲格斗起来。小兰趁机跑回家,又气又羞又急之下,竟拿起一瓶滴滴畏喝了下去。药性发作起来时,她后悔了,喊人求救时,已经晚了。这悲剧给我们留下的是何其沉重的思考?

这悲剧是谁酿成?

是我们不少大人手中高举的“早恋”这一挞伐之鞭。

何止小兰的老农式的父亲把男女孩的要好看成是“老早的搞对象”?多少有文化的为人父母者甚至教育人的人,一见男女孩交往,哪怕是一起谈过一次话,一起走过一段路,写过一封信,递过一个条,就动辄定性为“早恋”,接下来就是煞有介事的研究如何防治。

“早恋”,这实在是成人制造的一个尴尬的概念。

首先,这并非真正的“恋”。上面那些男女孩之间的事,远非如同成人的指向婚姻的“恋爱”,不过处于积极接近异性时期的少男少女正常的性心理的表现。有人把这个时期称为模仿性的恋爱期。再说,恋爱什么叫“早”?即使就指向婚姻的成熟的恋爱说,说不到法定结婚年龄恋爱为“早”,相信谁也不会点头。说不到恋爱年龄的恋爱为“早”,那么又如何界定恋爱年龄本身?又何况此前的模仿性的初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早恋这一既模糊又尴尬的概念谬种流传起来。欣幸的是,为适应新词新语产生的现实而以增加新词语为首要宗旨的最新修订版《现代汉语词典》,却拒收“早恋”进来与“早婚”、“早育”为伍。谬误的东西喊的人再多也不会成为真理。

难道能否认在少男少女之间会发生恋情?一点不想否认,也不能否认。少年男女之间发生的相互爱慕之情,是名副其实的“初恋”——初级的不成熟的恋爱。这种初恋是拒绝世俗的功利主义的,是不考虑婚姻的,是一段纯美的感情经历。初恋是人生第一朵绽开的鲜花,如初升的朝阳一样美好。一个身心健全的人,凭心而论,谁没有过年少时初恋的美好回忆?虽然它像梦一样迷蒙而短暂,但它注入人心的那种温馨和向往,难道不是培养人美好的崇高情操的最好精神营养之一吗?说句实在话,谁果真在年少时没有过初恋,那是一种人生的缺憾,而且这种缺憾会在人格上留下影响终生的残痕。

不错,初恋是幼稚的。但它如别的事物一样,没有初始哪有发展?没有幼稚哪有成熟?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把人类正常的异性恋爱的初始阶段视之为非呢?人们所以发明“早恋”这么一个尴尬的概念,就因为那么多人对青少年的初恋这种客观存在的正常现象,不愿承认,不敢正视,更不想肯定。于是,那么多为人师长为人父母者同时举起“早恋”这一挞伐之鞭,对青少年的初恋来一个共讨之,共伐之。于是,挞伐之鞭下便有了本文开头看得见的悲剧,便有了那么多青少年心灵上看不见的创伤。

放下我们手中“早恋”这把挞伐之鞭吧。

我们肯定少男少女的两性感情,并不意味着可以听任少男少女盲目坠入“爱河”。因为他们到底还小,还不识水性,还招架不住巨大旋涡的冲击,闹不好会被淹溺。

我们需要的是对少男少女的异性 交往给以指导。对异性 交往,虽然“男女授受不亲”没有了公开的市场,但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对此至今还是十分挑剔。因而,对孩子们的异性 交往,在表示赞成应该允许正常交往的同时,又对孩子的异性 交往表示十分担心和害怕。其实,真正令人担心和害怕的是包括家庭在内的社会的心态。因为决定孩子们异性 交往发展方向的不是孩子自身,而是社会的力量。这从上文的故事中及类似的故事中,可以鲜明地看出这一点。无端的禁止和阻抑往往会使他们的异性 交往发生畸变;明智的态度是开放,是疏导。

如果少男少女恋得很认真了,我们又该怎么办?

一位16岁的很不错的高中男孩,认真地与一个同班女孩相恋了,男孩的父亲与儿子进行了一次属于两个男人间的朋友式的谈话——

父:儿子,你是不是觉得她是最好的女孩?

子:我觉得我认识的女孩里她最可爱。

父:爸爸相信你的眼光。但是,你才上高一,你认识的女孩有多少?

子:……

父:你说你要上大学,将来还要出国深造,想成为一名律师或金融家。你知道你将来会遇上多少好女孩?爸爸并不反对你现在谈女朋友,但是,爸爸最反感的是见异思迁。你16岁就有了女朋友,这女朋友是你到目前为止认识的最好的女孩,可是,你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到那时候你该怎么办?你会不会后悔?

子:可是,现在让我离开她,我很痛苦。

父:你初三时买的“随身听”呢?

子:前两天,您给我买了个高级的,我觉得音质比那个好,就把原来那个给人了。

父:这就叫一山更比一山高。你如果把握好每一个属于你的机会,你以后的成就只能比今天大,你面对的世界只会比今天更宽阔,到时候你的选择只会比今天更好,更适合你。如果你现在与这女孩真有那份情缘,到时候再让它开花结果多好。儿子,一个人一生不可能不做些让自己后悔的事,但是,人生大事只有几件,后悔了,就遗憾终生。

子:爸爸,我懂了……

我们应该给初涉爱河的少男少女的心灵之舟以导航,指导他们学会把初恋的纯情珍藏在心底,使之成为一种激励力量,以理性把握人生走向。这个初涉爱河的男孩从他的父亲那里得到了这样的人生指导。真是太幸运了!

我们都是为人父母者。我们不该让自己的初涉爱河的孩子也享有这种幸运?

我们应该让更多的走进初恋季节的少男少女有幸得到这样的人生指导。

帮孩子走过童年的阴影

这是一个女孩的心灵呼救:

在我五六岁的时候,一天,和十来岁的邻居哥哥一起玩。不记得他当时是怎么骗我的。只记得他让我闭上眼睛去摸他的生殖器。当时我没有什么害羞,只觉得好玩。一连发生了几次。一次被爷爷看到,爷爷非常生气,告诉了妈妈。妈妈更生气,说等爸爸回来打我。尽管爸爸没有打我,但我怕极了。这事情似乎在妈妈的记忆里留了很长时间,她总时不时地会警告我说,不要和男孩子一块玩。后来,在一次调皮中我的心又被妈妈“划了一刀”。那次,我没有提好裤子就跑到妈妈面前,妈妈狠狠地瞅了我一眼很生气地说:“不知害羞,疯疯癫癫的像什么?”我当时好玩的心情一下子坠入了低谷,敏感地意识到可耻,说不出的难受。记得好长时间吃着吃着饭,难受的感觉涌上心头竟难以下咽。我不知道它在我心里留下了怎样的创伤。还有一件事,也是四五岁的时候,也是一个十来的男孩,他们骗了我还有另外的伙伴。他竟拿小棍碰我们的生殖器。当时我们没有任何反抗,因为我们只是觉得有人和我们玩就好。现在,我根本不敢与别人说起童年,因为我的童年充满了耻辱。

后来我上了小学,快乐地成长着。转眼到了初三,我真的掉进了痛苦的深渊,因为一个男生使我萌发了“爱意”。我开始非常想与他交往,很快我的成绩明显下降。我意识到这样不行。以后我就总躲着他,慢慢地怕见到他,后来竟发展到不敢和任何男生交往,甚至怕所有的异性。到了高中我更是不敢与男生交往,因为我怕他们喜欢我,或是我喜欢他们,我甚至认为会喜欢任何一个男生。这都是我不愿发生的事情。所以我把它关得紧紧的,但它非常频繁地敲击我的心灵,让我活得非常痛苦。就在这时,我不经意间想到了小时候的经历。我痛苦极了,感到自己是最不幸的女孩,开始用另样的眼光看自己,我追求的那种纯洁和完美被摧残了!这样的痛苦使我加剧了“心病”。我总是把那些认为不光彩的东西与自己联系,不经意看到异性甚至同性的敏感部位,我便会生出无名的难受,我甚至在担心自己是不是成了流氓?我第一次从电视上看到了一个细节,才知道男女性 交才能生小孩。我感到恶心极了,十几年单纯的认识被彻底否定,我好像得了一场大病。我的活泼没有了,整日地沉默,忧虑抑郁等不良症状都来了。结果我高考落榜,开始了复读。

现在,我还是被许多有关“性”的问题困扰。只要这样的问题闪过,我就以为大难临头了。每当它侵害我的时候,我会使出所有的知识和办法对付它,可很少成功,反而挥之不去了。我觉得我的同学都是纯洁的,绝不会想这些有关性的事情,所以我便认为自己不正常了。马老师,我真的不知怎样面对这些低级的东西,因为我无法完全逃避它,我害怕它会使我的思想变得淫 秽。我怕那些腐朽的东西侵袭我,怕我不愿发生的事情发生,甚至对一些有关“性”的词语都敏感极了,都害怕极了。我简直快要发疯了,马老师,您一定要救救我!

女孩的痛苦是由于没有受到科学的性教育,让童年的性经历形成了心灵上的阴影所至。我在复信中写道:当你进入了青春期之后,知道了所谓性 行 为,你把童年的性经历和成人的性 行 为等同起来,用成人的性道德规范来评判自己童年的性经历,认为自己不再纯洁,是一个可耻的女孩,产生自惭形秽的消极心态。为此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你怕与男孩交往,正是自惭形秽的自卑心态的表现。这是你对自己童年性经历采取了批判的态度,此其一。其二,你对自己的性 欲念采取了批判的态度。进入青春期,你的性意识开始觉醒了,于是,你萌生了对异性的向往,有了对性的关注,有了性心理体验。但是,你对自己的性意识性 欲望采取了一种批判的态度,把性 欲念与纯洁完美对立起来,认为是不光彩,不道德,甚至是淫 秽,是流氓。于是,你想尽办法来压抑它。但是,随着你的成熟性 欲念不可遏止。这样,你一面是拼命地压抑和批判,一面是难以扼制的冲动和渴望。你说的“把它关得紧紧的,但它非常频繁地敲击我的心灵”,正是这一强烈的心理冲突的表现。强烈的心理冲突导致了你的“心病”。

女孩最需要的是进行认知调节。我的建议是:

首先是正确对待童年的性经历。你的童年的性经历就你这面说只是一种性 游 戏。你当年还是一个不谙男女之事的娃娃。人在儿童时期会对两性之间的差异产生一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常常会玩一种性 游 戏,或相互观看或相互玩弄或相互磨擦生殖器。这种性经历是实实在在的“玩”,是人的正常性 欲发育过程中的一个极其自然的现象,不同于成人的性 行 为,不存在性道德问题。当时你“只觉得好玩”,“只是觉得有人和我们玩就好”的感觉,才是最自然而正常的。何况幼年的性 游 戏根本不可能从性生理影响你的性发育。

其次是正确对待自己的性 欲念。性不是邪恶。对于一个发育成熟的人来说,能够体验到性 欲念,不管这个欲念是怎样的,都是性生理性心理发育正常的表现,没有可耻,没有低级,没有淫 秽,更不是流氓,一点也不妨碍你的纯洁和完美。反之,长大的男孩女孩没有性心理体验,却不正常了。我们社会的性道德,主要是用来评判规范人的性 行 为的。只要能够理智的控制自己的性 行 为,就是一个有性道德的人。至于心中的性 欲念,不论怎样想入非非都是没有道德评价意义的,理应顺其自然,完全不必刻意地压抑。而且适当的性幻想还有助于心理健康。你的同学和你一样会想到有关性的事情。真的,一点不骗你。当然,他们也和你一样依然纯洁。

最后是正确对待自己目前的心态。每个人都会有困扰自己的心态,谁能够坦然相对,它就越容易不消自灭。你要学会和自己目前的心态共处,不必刻意去忘掉童年的记忆,不必刻意对抗内心的性 欲念,不必刻意压抑现在的种种杂念。人的心理活动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