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古代发明与发现
6142200000009

第9章 云

中国从古代就很重视云的变化。在《管子·侈靡篇》中提到通过云的形状或颜色变化可以推测出天气的变化,书中写道:“如果云块比较平坦,雨不会下得很大。下雨的时候如果没有供应水分的云,雨就不会下得很长,很快就会下完。”古代的人们只有对云进行过非常仔细的观察,并且要提高到一定的理性认识高度,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古籍《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篇》一书中,已经把云按不同的形状分为“山云”、“水云”、“旱云”、“雨云”4种。

在中国民间,很早就有许多有关云的天气谚语,如唐代的《国史补》一书中,就记载有“暴风之候,有炮车云”的话。唐朝时期的另外一本《相雨书》,也有“云若鱼鳞,次日风最大。”宋朝时期的《谈苑》一书中,有一条这样的天气谚语:“云向南,雨潭潭;云向北,老鹤寻河哭;云向西,雨没犁;云向东,尘埃没老翁。”这句话把云和晴雨联系起来,是很有科学道理的。

既然古人把云分了这么多种类,那么人们为了辨认不同的云,就绘制了许多《云图》。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云图,是中国的马王堆3号墓出土的《天文气象杂占》和中国敦煌发现的唐天宝初年的《占云气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