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候,有个人叫范仲淹,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里特别穷,母亲无法养活他,就带着他改嫁了。
他继父家里也不富足,供不起他上学读书,可他非常渴望读书学习。十多岁时,在亲戚的帮助下,范仲淹到青山上的一个大庙里,住在和尚的宿舍里读书。
他知道,这个机会来之不易,所以非常珍惜。进驻大庙以后,他就开始不分黑夜白天地刻苦读书。家里没钱给他买米,吃不饱饭是常有的事。他每天只能用一把米煮粥,等粥凉了,凝成粥坨子以后,在中间划一个十字,切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每天只吃两餐。就这样,他坚持了很长时间。
后来,他到了河南的商丘,在一个叫“南都学舍”的学校里读书,照样过着以前那样非常艰苦的生活。
当地一个大官的儿子和范仲淹是同学,那个同学看到范仲淹每天都只是喝粥,还能埋头读书,感到很奇怪,回家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父亲。
那同学的父亲也是读书人出身,是一位心地善良的人。听儿子这么一说,非常感动,就对儿子说:
“你这位同学是个有出息的孩子。你把咱家好吃的东西送给他一些吃。”
这个同学就把家里的好饭菜带给范仲淹,可他说什么也不肯收。推辞好久,实在推不掉,只得留下。
过了几天,这个同学发现他送来的食物还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心里很不高兴,就问范仲淹:
“家父听说你生活清苦,特地让我送来了些饭菜,你却不肯下筷,这是什么意思呢?”
范仲淹见这个同学有点儿误会,连忙耐心地解释说:
“在家里的时候,我多年吃粥,已经习惯了。如今,突然享用这样好的饭菜,以后要是吃不了苦了,那可怎么办呢?”
在那样艰难困苦的生活条件下,范仲淹每天都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读书,不读完绝不休息。冬天的夜晚,屋子里没有生火,北风呼呼地从门缝吹进来,手脚都冻麻木了,他还在一盏油灯下坚持读书,直到读完当天应该读的书为止。
就这样,范仲淹刻苦攻读整整十年,积累了非常多的知识,后来,终于成为宋朝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读书学习是一种非常艰苦的脑力劳动。经常体验艰苦的滋味。能锻炼吃苦的能力,磨炼战胜艰难困苦的意志,对读书学习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