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候,有一个孩子叫项橐。他知识丰富,思维敏捷,头脑灵活,而且能言善辩,是个有名的“神童”。
有一天,他一个人在马路上玩耍。正玩得高兴的时候,他发现从马路的远处驶来一辆马车。马车走近时,看到车上坐着一位读书模样的人。
项橐这个小家伙有点儿调皮,看那辆马车要经过这里。他两个眼珠一转,想出了一个鬼主意:要跟坐在车上的读书人开个小小玩笑。他连忙趴在地上,用土围成了一座“土城”模型,然后,自己一屁股就坐在了“土城”里面。
马车上坐着的不是别人,是当时大名鼎鼎的大学问家孔子,他是到别的国家游学路过这里。马车走到项橐跟前,赶车的人见那孩子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就把车停下了。坐在车上的孔子和蔼地对眼前这个小孩子说:
“小朋友,你见车来了,为什么不快点儿躲开呢?”
项橐仰起头,故意一本正经地回答说:
“过去,我听圣人说过这样的话:‘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情。’从古到今,只听说马车要躲避城堡,哪里有城堡躲避马车的道理呢?您说呢?”
项橐的一番话,说得孔子无言以对,只好吩咐马车夫赶车绕开“土城”,走另外一条路。
绕过“土城”以后,孔子让马车停下,派人去问那孩子:
“你是谁家的孩子?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项橐回答说:
“鄙人姓项名橐,就叫我项橐吧!”
孔子看这孩子真有点儿灵气,非同一般,惹人喜爱,就想再考一考这孩子。他让人把项橐叫到马车跟前,下车对项橐说:
“我出几个题目,考考你,怎么样?”
“那好。你考吧!”项橐高兴地说。
孔子稍微思考了一下,给项橐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他说:
“你知道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里没有鱼?什么门没有闩?什么车子没有轮子?什么牛不生牛犊儿?什么马不产驹儿?什么刀没有环?什么火没有烟?什么人没有妻子?什么女人没有丈夫?什么太短?什么过长?什么动物有雄没有雌?什么树没有枝?什么城里没有官员?什么人没有别名?”
孔子一口气给那个孩子出了这么多的题目,想必一定会把那孩子给难住。谁料想,孔子刚刚说完,项橐未加思索,就滔滔不绝地回答了起来:
“土山上没有石头。井水里没有鱼。无门扇的门口没有门闩。用人抬的轿车没有轮子。泥塑的牛不生牛犊儿。木制的马不产驹儿。砍刀上没有刀环。萤火虫的火没有烟。神仙没有妻子。仙女没有丈夫。冬季白天短。夏季白天长。孤单的雄动物没有雌。枯死的树没有树枝。空城里没有官员。刚刚生下的小孩没有别名。”
孔子饶有兴致地听完项橐流利而准确的回答,不住地微笑着点头,连连说:“好,好!”
孔子刚想要接着再提一些问题继续考项橐,项橐却抢先开口了:
“先生,不要只是你考我。我来考考你,怎么样?”
孔子一听,觉得很有意思,就笑着说:
“那好啊!请你出题目吧。”
项橐故意板起脸,就像大人说话那样,开口问孔子:
“先生,您说:鹅和鸭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鸿雁和仙鹤为什么善于鸣叫?松柏为什么冬夏常青?”
孔子想了想,回答说:
“鹅和鸭之所以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们的脚是方形的。鸿雁和仙鹤之所以善于鸣叫,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松柏之所以冬夏常青,那是因为它们的树心坚实。对吗?”
项橐听完,顽皮地一乐,说:
“先生,您回答得不对。鱼和鳖都能浮在水面上,难道它们的脚是方形的吗?青蛙善于鸣叫,难道它的脖子是长的吗?胡竹冬夏常青,难道它们的茎心是坚实的吗?”
孔子听项橐这么一反问,无话可说,只好认错。
孔子觉得这孩子的知识还挺丰富,就还想继续考考他。跟他商量行不行,项橐高兴地答应说“行”。
孔子说:
“小家伙,你听着,我再问你几个问题:你知道天有几丈高?地有几丈厚?天上有几根大梁?地上有几根柱子?风是从哪里起的?雨是从哪儿来的?霜产生于什么地方?露水出在哪里?”
项橐听完,稍微想了想,认真地回答说:
“天地相距一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丈。地的厚度和天的高度一样。风是从苍梧山(这里是指湖南省的九嶷山)刮起来的。雨是从高空中下来的。霜是来源于天上,露水是百草产生的。天没有大梁,地也没有柱子,全靠四处的云彩,像柱子一样支撑着的。这有什么奇怪的呢?”
孔子听完项橐连珠炮似的回答,他叹服了,再也按捺不住异常兴奋的心情,不禁由衷地赞叹说:
“好啊,好啊!实在了不起,真是后生可畏呀!”
思维是人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对客观现实的概括、间接的反映。要有优良的思维品质,一是要有丰富的知识,二是要会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提升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