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候,有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名叫戴震。他在许多学术领域内都有建树,是著名的汉学家、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
其实,戴震并没有什么天赋的才能。据记载,他到九岁的时候才会说话,十岁入私塾读书,应当说,他是智力发展比较迟的孩子。然而,他的记忆力却很强,文章只要读一遍,就能背诵下来。这是为什么呢?看看下面的故事,也许就明白了。
戴震小时候上私塾,有一次,私塾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解《大学章句》这本书。老师指着书上的一章说:
“这一章叫《经》,是记载孔子的话,由他的学生曾子记录下来的;以下十章叫《传》,是曾子本人的见解,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的。”
戴震听了,有所不解。于是便问道:
“老师,您这样讲,有什么根据吗?”
“这是朱熹说的呀!”老师理直气壮地说。
“老师,朱熹是什么朝代的人呀?”戴震又问。
“朱熹是南宋时期的人啊。”
“那么请问:孔子和曾子又是什么朝代的人呀?”
“他们二人都是周朝时期的人呀。”
“老师,周朝与南宋这两个朝代之间相隔多少年呀?”
老师屈指一算,说:
“差不多相隔两千年吧。”
“老师,既然相隔这么多年,南宋的朱熹所说的话,有什么根据吗?”
戴震这一连串的提问,终于把老师给问住了,老师无言以对。不过,使人高兴的是,老师是一位非常有涵养的人,他并没有生气;反而还很高兴,他抚摸着戴震的头,由衷地热情赞扬戴震说:
“你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孩子!”
俗话说:“学问,学问,勤学好问。”只有勤学的人才好问;好问,也恰恰反映好学,善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