仉氏这样想着,眼前出现了一群大汉,他们全都光着膀,坦着胸,一个个累得汗流浃背,大家在用一种特制的工具或器械,淘那混浊的河水,河水在他们的辛勤劳动下,渐渐变得清澈明净起来。其中一个虎背熊腰的大汉走过来,向她深施一礼,亲切地问道:“妈妈,您看我们干得好吗?……”原来这就是她的儿子!大汉们不见了,清清的沂河水潺潺地流淌,撒着欢,跳着高,打着滚,奔向海洋,一路上留下了串串欢歌笑语。水中游鱼清晰可辨,水底是寥若晨星的金子和宝石,五光十色,璀璨耀眼,仉氏坚信:这中间必定有她的儿子!……
两个月后,仉氏又在丈夫孟孙激的陪同下去登峄山。
孟孙激的主人很是和善,凡是孟孙激提出的请求,从不拒绝,当他得知孟孙激欲陪妻子去游峄山,对腹中的孩子进行胎教时,先是大加赞赏,然后准假五日,并借给他们一辆马车。
峄山,雄峙于凫村东南三十四里处,因山中怪石万垒,络绎如丝,故名绎山,“峄”、“绎”同音,后人多写作峄山。据传说,远古时候,女娲炼石为丸,神工补天,天合而去,留下乱石滚滚,危及人间。玉皇大帝闻讯后,派了六位神仙,将亿万块石丸移置一处,堆积成峄山。这虽是神话传说,但却也道出了峄山的特点,它丸石绎连,重垒叠嶂,向有“岱南奇观”的美誉。仉氏欲游峄山,对孩子进行胎教,主要的却并非因为它奇特怪异,景色秀丽,而是因为它高大、雄奇、险峻。当然,在这些方面,它远不如泰山,可惜如今的仉氏,已无力攀登泰山了。因为山的高大,便可以培养孩子坚毅的攀登精神,使孩子能够视野广阔,心胸豁达,处事居高临下;因为山的雄奇、险峻,便能够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使其临危不惧,朝着既定的方向与目标勇往直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公元前390年,亦即周安王十二年,这是个风调雨顺的年景,到了金秋八月,满山硕果累累,遍地谷米飘香,农民们正在开镰收割,个个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漫山遍野响起了欢快的笑声,嘹亮的歌声和高亢的劳动号子声,弥漫着奔放热烈的气氛。八月十七日上午,一辆双乘马车缓缓行驶在通往峄山的乡道上,车内坐的是孟孙激和他的夫人仉氏。御者坐在车辕上,怀抱鞭杆,任两匹枣红马缓缰慢行,为的是车内的仉氏不受颠簸。马脖子上的铜铃在有节奏地响着,清脆,和谐,传得很远,融进了金色的田野和蔚蓝的天空。
来到峄山脚下,已是午时,三人草草用了午餐,御者于客店安歇,马匹自有店家照料,孟孙激搀扶着夫人从子孙石处开始登山。一路登来,沿途先后就有白花花的荞麦石,斑斓的虎皮石,伸颈伏卧的龙龟石,张着大口的簸箕石等,诸石耸立相迎。回马岭陡如刀削,聚仙桥上有烟笼雾罩,下有云穿气腾。过了聚仙桥便是南天门。门旁石崖屏立,高可数丈,崖前是石坊、石殿和石碑。南天门东有船石,西有栈道,下临深渊,阴森可怖,上依绝壁,勾魂摄魄。
过了南天门而“凌霄直上”,则是另一番景致——悬崖、峭壁、飞岩比比皆是,林深木秀,景色宜人。试剑石拔地而立,高一丈多,宽厚却不足三尺,赫然有中缝通裂,形若剑劈,颇有妙趣。八卦石为八块巨石相抱而成,相传为伏羲氏曲演八卦之处。丸石相挨相迭,相斗相错,颠连起伏,奇不可喻,巧不可言。丸石之下,形成了无效的天然洞穴,洞洞相通,穴穴相连,浑然一体,称为“峄孔”。山中名洞三十三处,时西南风正紧,各洞泉水同时涌涨,蔚为壮观。
行不多时,便来到了白云洞。游人至此,宛若腾云驾雾一般,大有飘飘欲仙之感,悲喜全无,宠辱皆忘,超尘脱俗,意趣盎然。后人在洞外加了一座建筑,谓之“白云宫”,亦称白云五华宫或通明天宫,有诗赞曰:“宫里白云来,宫外白云去,来去看白云,云深不知处。”洞内有一泉眼,俗传与东海相通连,故称“海眼”。洞外有一山泉,泉水奔突,千人饮之不竭,被誉为“圣水井”。
伫立于白云洞外,举首仰望峄山极顶,五块巨石并肩抱立,形若芙蓉,故名五华峰。五华峰怪石嶙峋,陡峭如削,登攀之路藏在丸石之下,千回百折,人在其下匍匐而进,如入迷宫,正如后人所描写的那样:“窈窕岖嵚(qīn),十步九折,忽灭忽明,或失足不能出,大叫惊绝。”及至登上五华峰顶,脚踏“仙人棋迹”,头顶蓝天,手抚白云,顿觉心胸大开,如释重负。五华峰周围有居龙洞、车辋(wǎng)石、探海石等胜迹奇观。探海石上削下丰,如引颈探物之状,下临深渊,烟云滚滚,似大海中的波涛。探海石与数十丈的锦屏岩遥相对峙,其势极为险要。天晴日朗之时,站在石上可隐见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