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孩子怎样读书
6134400000057

第57章 凭个人的爱好读书

——兴趣读书法

真正有兴趣的学习都有几分游戏的快乐。

——罗兰(台湾当代作家)

长期以来,一提起读书,很多人都认为读书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例如,学生要为学习而读书;作家要为创作而读书;老师要为教学而读书。其实,在工作或学习之余利用闲暇时间,凭借自己的兴趣,轻松自在的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虽然目的不十分明确,但也不能不称之为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柏拉图曾说:“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读书也是这样,拿起一本自己一点都不感兴趣的书,是无论如何也读不下去的,即使强迫自己读了,那也是走马观花。

英国小说家毛姆就非常赞成兴趣读书法。他说“不论学者们对一本书如何评价,纵然他们异口同声地大加赞扬,若是它不能引起你的兴趣,对你来说,这本书仍然没有多少味道”,而一旦对一本书有了兴趣,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就等于为自己筑起了一个避难所,生命中有任何灾难降临的时候,往书本里一钻,是个好办法”,毛姆接着又风趣地说:“不过,我指的灾难,并不包括饥饿的痛苦和失恋的悲哀,这两者光靠读书是缓解不了的。然而,身边放五六本精彩的侦探小说,手捧一个热水袋,却能使人不在乎患了重感冒。”

兴趣读书法往往可以使我们凭兴趣去选择读物;凭兴趣去阅读文章的某些章节而跳过不感兴趣的部分;凭兴趣决定阅读的数量和时间。我们通过这种看似无目的的阅读,不但可以寻求娱乐和心理的满足,而且还受到情感陶冶,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作家刘绍堂在介绍读书经验时说:“我这个人读书全凭兴趣,杂乱而散碎”,他在谈到自己凭兴趣来读中外文学作品的经历时,有过一番精彩而直白的陈述。他说:“读《论语》我讨厌《乡党》,读《诗经》我只爱风、雅。佩服荀子的观点,却喜欢孟子的大气磅礴。赞美庄子的文章写的漂亮,却腻味庄子游戏人生,念他的文章也就不努力。因酷爱《史记》,便冷淡了《汉书》。三曹父子,死活看不上曹丕。两晋名家虽多,只因憎恶两晋风气,连对陶渊明的敬意都很勉强。我热爱唐代诗文,偏对元(元稹)、白(白居易)心存芥蒂……

作家邓友梅在谈到读书方法时也说:“当一个人接受了文学理论的正规训练后,读书往往受到束缚,再没有以前读书那种完全投入、如醉如痴的快感了!”只有“兴趣所至”地阅读,“才重又享受到了读书的乐趣”。他说“倒是那些随意而读、兴趣极浓、全心投入、不抱什么学习借鉴目的而读的‘闲书’,久久不忘,在我写作时有形无形得到了帮助。”

邓友梅还在《读书的兴趣》这篇文章中提出:“读小说、杂书、闲书,大可不必给自己定太多规矩,哪本有兴趣读哪本。法国的西蒙得过诺贝尔奖,可是我不懂,读起来自然没有兴趣,略翻翻知道个大概算完。某个作家虽然名气不如西蒙大,但我读了入迷,就多读两遍。……读托尔斯泰、巴尔扎克自然高尚,读梁羽生、琼瑶也没什么不应当。文学的欣赏水平是逐步提高的。只要内容健康,管他是通俗文学还是纯文学,是世界水平还是不够水平,哪本读来有兴趣读哪本,自己满意就好。

当然,兴趣阅读也有它负面的影响。健康、高尚的兴趣阅读,可以在娱乐中受到美的教育,并获得有关社会、生活、自然等多方面的有益知识。而缺乏选择的兴趣阅读却为一些内容消极、趣味低级、愚昧落后的书刊提供了传播的机会。尤其是青少年,会给他们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所以家长和学校一定要给予正确的引导。此外,兴趣阅读容易导致一种懒散盲目的阅读倾向,所以,读书时不能把这种读书方法作为主导,应把它作为其他读书方法的辅助方法。

不论做任何事情,只要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就能发挥人的最大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