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读书法
智慧和幻想对于我们的知识是同样必要的,它们在科学上也具有同等地位。
——李比希(德国化学家)
我们每个人在阅读时,会时常出现一种思维跳跃的现象:就是由我们读到的知识突然想到另一种相关事物或表面并不相关而又有内在联系的事物。如:看到诸葛亮,我们就会想到小说《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三顾茅庐;看到达芬奇,我们会自然的想到名画“蒙娜丽莎”……这种读书时的精神“溜号”实际就是联想。
会读书的人常常读到一定的地方停下来,联系书中的内容展开联想。这种读书方法不但可以让我们灵活运用学过的东西,又可以把我们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打破学科的界限。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军事学中一部经典性的权威著作。很多人,包括一些专家学者只偏重于为此书作解注释,甚至为某条解释而长期争执不休。而国外的很多人却在阅读时运用了联想的读书方法,把它应用到实际当中去。如:美国的军事学家们从中汲取合理内核,悟出了“核威慑战略”。日本许多企业家更把它移植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去,结果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三国演义》也是我国的一部优秀的古典小说,它本属于文学范畴的,但日本的一些有识之士却通过运用联想读书法,把它的内涵推广到其他领域。像专门研究兵法的大桥武夫认为:“《三国演义》是一本探讨如何分析形势,调动有利因素,战胜对手,壮大自己的书,值得日本企业家好好研读。”著名的松下电器公司老板松下幸之助就善于应用诸葛亮的战略战术,使该企业成为日本大企业之一。日本的牛尾电器公司会长、社会工学研究所所长尾治朗还主张:日本的企业家要增强竞争能力,就得学《三国演义》的合纵连横思想,最好还要读点《论语》、《水浒》、《十八史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可见合理的运用联想读书法不但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展开,使学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发挥作用,还可能在某点上产生创造性的突破。
我们读书时免不了要对某章某节或整篇文章背诵,如果只是死记硬背,就非常困难,而且又容易忘记。运用联想读书法记忆那情况就不一样了。比如,问美国和日本国土是什么形状?能马上答出的只有很内行的地理通。一般人不知道是不足为怪的。而如果问意大利国土的形状,则大多数人都知道。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像一只我们非常熟悉的靴子。把它与意大利的形状联想起来记忆就不容易忘记了。
曾经有一位名人说过:“记忆的基本规律,就是把新的信息和已知的事物进行联想。”联想是世界上公认的“记忆秘诀”,也是一种记忆的诀窍。
有“活字典”之称的锦州记忆研究会办公室主任杨述在背《新华字典》284页时就用了联想记忆法。《新华字典》的第284页共有:另、令、溜、熘、刘、浏、留、馏、骝、榴、镏、瘤十二个字。杨述是这样记忆的:284页用谐音记成“爱拔丝”,另外的十二个字串起来,记成这样一段故事:“另外命令你做两个馏菜,一个冰溜,一个火熘,送给姓刘的,他馋的直流口水,便把它留下,再喝点蒸馏水,骑着马去摘石榴,一阵风过后,金锭上也长了瘤”。这段妙趣横生的文字背熟后还能忘记吗?
联想自然离不开联系和想象。所以在运用联想读书法时一定要广泛联系充分想象。
联想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它需要一定的条件和基础。大千世界里,各种客观事物虽然形态各异,性质、成因、用途都不相同,但它们之间总是存在着直接的、间接的、这样的或那样的联系。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共性,这就是联想的基础。
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有这样一段:“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小提琴)上奏着的名曲。”这里月色和小提琴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但作者却凭借灵活、敏捷的思维将“月色”同“小提琴”联系起来。当我们阅读到这一段时,读者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能力了。
又如,明代的东林书院有这样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进步的东林党人把读书和当时的家事、国事、天下事联系起来,创造了一种良好读书环境。
古希腊哲学家阿波罗尼斯说过:“摹仿只能创造所见到的事物,而想象连它所没见过的事物也能创造。”对读书而言,想象是一种特殊的联想,它能使我们用别人的眼睛看到我们没见过的东西,同别人一起体验那些我们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东西。想象可以为我们插上一双翅膀,使我们可以振翅起飞,进入幸福而美好的构思的旅程,或者到岛屿的偏僻一角,或者在树叶的飒飒声中环绕地球一周。人人都可以在阅读书籍时用自己“灵魂的精细的蛛丝”布满美丽的迂回线路,纺织出一幅“充满象征的供心灵漫游的空中挂毯”。
当我们读到托尔斯泰的《长期旅行》时我们就可以在自己的家里,既感受到旅行,又感受到暴风雨;看到闪电的光辉,感到阵阵疾风。体会到主人公的全部印象。当想象涉及到小说中所描写的人物时,他们将变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通过想象还可以加深我们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比如,在阅读《白杨礼赞》这篇文章时,如果我们善于想象,那么就能在心里建立起白杨树笔直、向上、傲然耸立的高大形象,从而深刻地领会到白杨树所象征的中华民族那种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联想能带给读者一个可以自由翱翔的天空,但绝对不是随意的胡思乱想。
联想首先是建立在充分理解基础上的。要想展开联想,就必须认真阅读和仔细体会文章的意思,一旦领悟,想象就接踵而来了。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如果我们知道这是一首描写秋浦冶炼工人劳动场面的诗,并弄懂了每一句的大意。那么我们就能想象出诗歌所描绘的情景:通红的炉火照亮了天地,紫色的烟雾里飞舞着红色的火花,被炉火映红了面颊的工人们在月夜里一边劳动一边唱歌,豪迈的歌声在寒冷的水面上震荡着传向远方。如果我们不理解诗的意思,那就很难联想到上面提到的生动情景。
其次,联想还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唐朝诗人王之涣曾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诗流传千年无人疑异,然而,自然科学家竺可桢教授却认为,诗中“黄河”应是“黄沙”之误。因为,若指黄河,则地理位置讲不通,而黄沙直冲云霄符合凉州以西玉门关一带春天的气候,况且玉门关是古代通往西域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唐代开元年间的边塞诗人又多有亲身生活的体验,一般是不会写错的,很可能是印刷排版时搞错了。这样短短的一首诗,竺可桢教授的联想就涉及到了天文、地理、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是绝对做不到的。
最后,联想不能脱离社会实践。要保证联想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就必须保证它们基础和起点的正确性,也就是必须重视社会实践的作用。如果脱离了社会实践,联想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之,社会实践积累的越多、越广,联想的空间也越宽、越广。
唐朝画家戴嵩曾画过一幅《斗牛图》,这幅画被宋代一位收藏家珍藏。这位收藏家经常炫耀说:“戴嵩的《斗牛图》,形神兼备,不失大家手笔。”一次偶然的机会,这幅画被一位牧童看见了,他摇着头说:“这幅画画得不象。两头牛相斗时,力气都用在牛角上,尾巴夹在两腿中间,画上的两头牛,却把尾巴翘得高高的。”这位收藏家不信,便亲自跑去观看两牛相斗的情景,这才相信牧童说的。由此可见,如果脱离社会实践,再出名的画家也会出错。书籍是一座宏伟壮观,蕴藏丰富的殿堂,而联想则是打开殿堂的钥匙,一经掌握,将像变魔术一样:艺术作品活灵活现,人物形象有声有色,以前从未察觉到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场面将出现在你的面前。
联想就像神话故事里的飞毯一样,只要学会驾驭它,就能随时随地的飞往任何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