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孩子怎样读书
6134400000048

第48章 把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

——选择读书法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

——别林斯基(俄国文学家)

人生在世总是要读书学习的。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但读书是要讲究方法的。读过俄国作家果戈里小说《死魂灵》的人都知道,有个叫彼得尔希加的人,他嗜书如命,见书就读,什么文艺的、宗教的、哲学的,读懂读不懂的他都读,就是一味地读。至于从书里可以得到什么,连想都没想过。他就是这样辛辛苦苦地读了一辈子书,其结果是一无所得。

庄子曾慨叹地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的生命是短暂的,而知识却是无穷无尽的啊!”它深刻地揭示了知识无穷和生命有限之间的矛盾。

尤其在当今信息密集时代,信息和载体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知识的激增给我们读书带来了危机。德国著名学者哈根·拜田豪尔说:今天,一个科学家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只能阅览世界上有关本专业全部出版物的5%。钱学森说,他当研究生时,搞超音速空气动力学,全世界有关论文都看了,因为一共也没有多少;而现在连搬都搬不动,别说看了。

可见,两千多年前庄子所说的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矛盾,现在是充分体现出来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不提倡彼得尔希加那种盲目的读书方法。那么,如何解决生命和知识这一矛盾呢?那就是要有选择地读书。

外国曾流传着一个叫“焦点”的故事。据说,有一个青年学者,在读书时认真专研、勤奋刻苦。但是,收效总是不大。一天,他找到昆虫专家法布尔,苦恼万分地说:“我不知疲倦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我爱好的事情上,结果却收效不大,这是怎么回事?法布尔听罢赞许地说:“看起来你是一位有志气的青年。”那位青年说:“是啊,我爱科学,可我也爱文学和音乐以及美术,对它们我几乎把全部的精力全用上了。”法布尔顿时明白了,他诙谐地从口袋中掏出一块放大镜,对准一个昆虫说:“把你的全部精力集中在一个焦点上试试,就像把这块放大镜对准昆虫一样。”于是,这个青年恍然大悟。

可见,我们在选择读书时,一定要像法布尔把放大镜的焦点对准昆虫那样集中。选择一定的主攻方向,就会在有限的生命里,将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一个或几个学科中,实现自己的志向。

选择读书的主攻方向首先应与本职工作相结合。做到学与用的统一,就能节省时间和精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证明,凡是能根据自己工作的特点来选择主攻方向,既有益于提高业务水平,又能在学业上有所建树,这是一举两得之事,我们又乐而不为呢?

其次,还应兼顾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热情是人们获取知识、钻研知识、运用知识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认识倾向。而这些热情、痴情乃至不可竭制的愿望又总是和读者的兴趣、爱好特长密不可分的。所以,当我们选择读书的主攻方向时,妥善地兼顾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有好处的。

在确定了读书的主攻方向后,还应该选择好“入门书”。

“入门书”也是基础书。对于初学者来说选择入门书必须根据自己的水平,一开始不要去啃太深的书,不妨先从较浅显的书籍读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广入专,逐步提高。因此,最好从一些自学丛书、普及读物、通俗读物等基础书读起,这样较易于入门,又有助于提起学习的兴趣。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读入门书打好了基础,稳固根基,才能步步向上。反之,如果入门书选得深奥难懂,想一口吃个大胖子,是极不现实的,它容易使人丧失兴趣,产生畏难情绪,就会应影响学习效果,甚至半途而废。

读入门书,打好基础,然后可以选择有价值的书。

什么样的书才算最有价值的必读书呢?

首先是名著。因为这些书往往是作者智慧的精华,也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在某一方面的总结。这些书所包含的信息量较一般的书丰富。读这类书可以节省时间,是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捷径。

其次是一流书。读了第一流的书,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扩大自己的视野。如果舍第一流书而取二、三流,得到的只能是三、四流的成果。因此,我们必须选择一流的书来读。达尔文小时候不愿读教会方面的书籍,被人骂作“游手好闲”、“荒废学业”。但当他得到英国地质学家赖尔的《地质学原理》这部杰作之后,却从中得到极大的教益,写出了有名的《考察日记》。回首成才之路,他深有感触地写到:“这本日记以及作者的其他著述,如果有任何价值,那么这主要是由于读了那本名著《地质学原理》。”所以,读书要选好书,挑选有价值的第一流的书来读。

可见,选择名著、一流书来读,对于入门和深造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切不可等闲视之。那么,怎样才能在读书选择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加以具体的分析呢?

1.量体裁衣法:实际上并不是每一本书包括名著、一流书对广大读者都一样有用。每个读者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兴趣、爱好、特长也都各不相同,所需要的书当然也是不相同的。只有适合于自己需要的书,才是被选中的对象,才是有用的书。

2.名师指点法: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想直接通过读书受益,就应该虚心向老师、专家、学者请教,请他们开列出某门学科精品书的书目,然后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3.筛选法:除了求名师指点选择书目外,还可以用筛选方法选择自己所需的书籍。

首先是粗选:就是从大量的书中随手翻翻,看看书的标题、目录、内容简介,或一目十行地掠过。适用者选,不适用者弃。

其次是比较法:平时在读书时应该有意识地进行比较,比较各种书的优劣,比较各种书对自己的适用程度,重新认识自己所选的书籍,这样通过反复筛选,就可以确定所选的最佳书籍。

4.目录检索法:书目是人们漫步书林学海的顾问和向导。借助书目,能使你比较及时地获得有关某一学科或某一课题的发展动向和概况,并且能帮助你从许多同类的图书中选择最好的书刊资料。

5.精读法:培根说过:“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在这一阶段,就需要对那些筛选后剩下的最重要的书籍或章节,逐字逐句细读精思,边读边作笔记,努力把书本知识真正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血肉。

然而,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一个人的主客观的条件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读书学习中,很可能读书人自己某一方面的尚未发现的才能会脱颖而出,这时,也许就应该适度地调整自己的读书方向,试探一下“新”才能是否具有发展潜力。说不定这种读书方向的转变就此给你生活的转变带来了新的契机。

另一方面,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也可能发现某一方面是自己的劣势、短处、弱点,如果沿着这方面再发展下去有“此路不通”的危险,这时就应当清醒地舍弃这方面的专研,将主攻方向转到自己擅长的方向上来。

我们提倡选择读书法,根本的原则就是读书人必须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书,不要随波逐流,赶“浪头”,看别人读什么书,自己就读什么书。社会上时兴什么书就去追逐什么书。如果这样,不动脑筋地把别人的选择作为自己的选择,同样达不到效果。

不要阅读信手拈来的书,而要严格地加以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