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经营你的一生
6133200000013

第13章 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

一、与上司相处的艺术

假使你不阻挠别人的成功,专心于达成自己的目标,你可以毫不得罪人的成就大事。尊重你的竞争者和你的同事,几乎任何人都能接受败于君子的事实。

有道是:“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在生活这个大舞台上,每个人都要“登台演出”,扮演一定的角色。在此,“角色”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各种组织和群体中的“身份”,也就是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中所说的“社会角色。”

通常,对于某人跟某人是什么关系这样一个问题,人们都是用这种方式来回答的:“他们是师生关系,这是老师那是学生;他们是上下级关系,这位是科长,那位是科里的科员”;或者“他们是父子关系”、“夫妻关系”、“朋友”等等。这种回答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指出了双方在交往中各自特定的身份,即分别扮演着什么样的“社会角色”。种种社会角色之间,就构成了复杂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问题之所以“复杂”,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人际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人际关系,只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广义的人际关系,除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外,还包括“角色与角色”之间(即人们所扮演的那些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遇到的都是广义的,也就是“人”和“角色”混淆在一起的人际关系。当人们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打交道的时候,也是在与这些人所扮演的那些“社会角色”打交道的时候。

例如,汤姆先生一走进餐厅,怀特就马上走过来为他服务,在这里,他们的关系是“怀特这位服务员”与“汤姆先生这位客人”之间的关系。

其次,在现实生活中,不仅有“一对一”的“双边”的人际关系,而且还有“三角”和“多角”的人际关系。从“双边”到“三角”,人数虽然只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三十关系的复杂,却不制订要增加多少倍。此外,人们往往都是“身兼数职”。

比如乔治·桑女士在公司,她的身份是业务主管,而一旦回到家中,她的身份就立即变为人妻、人母、人媳,有着多重的“身份”。

第三,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人,而当他们带着各种各样的想法,走到一起来的时候,自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善良的人们,总是希望人与人更高和睦相处,能少一点明争暗斗。然而,人与人之间的争斗,从为了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而斤斤计较,到为了“一决雌雄”而费尽心机,几乎无处不在。

处身于群体生活的人类社会,我们无法避免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我们的幸福、我们的亲切感、自豪感和新鲜感,以及各种各样的痛苦,几乎全部都与人际关系问题有关。人际关系问题的复杂性既让人望而生畏,又无法回避。

为了事业的成功,为了人生的幸福,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知难而进,尽最大的努力去除了好方方面面的人际关系。

我们常常在有害无益的情况下树立敌人,而这种情形往往只需要些友善的话就可以避免。真正的胜利者,能在分秒之间决定成败,“成者广受尊敬,败者遗恨大众。”

有时你必须说“不”,或组织别人的动作,有时别人也得这样做,但是假使你不阻挠别人成功,专心于达成自己的目标,你可以毫不得罪人地成就大事。

尊重你的竞争者和你的同事,几乎在任何人都能接受败于君子的事实。君子就是胜不骄,且凭借实力争得荣耀。

得饶人处且饶人,未来是不可知的谜。十年风水轮流转,谁知道日后是否对你以前的上司或对手、同事、顾客、雇员、邻居……有所需求?这需求可能是一封推荐信、关键型的一票、一纸订单,或重要资料来源,甚至一份工作。

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仇人多堵墙。有时候,人给别人放条路,也是给自己放条路。相反,则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我的一个朋友是一个网络工程师,有一次,在工作中,朋友不慎出了一点差错,结果给告诉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我朋友心想,这下子完了,按照行业的规定,出现这样的错误,不但要受到处罚还要追究责任。最可怕的是一定会遭到上司的开除。但是没想到的是,上司不但没有开除我的朋友,还给他委以重任。我的朋友非常感激他的上司,在一番拼命的努力之后,我朋友给他的上司创下了非常辉煌的效益。现在,朋友所工作的那间公司已经成为网络行业里的龙头老大,这其间我朋友自然功不可没。

另一件事,是一个小城市中的经理的故事。这个经理,应市长之命开除一名职员;他没有考虑到这是件棘手的任务,就很快照办了。这对那职员而言是很大的刺激。后来这位职员竞选市议员成功,就对开除他的两位上司进行报复——几星期之后,那位经理卷铺盖走人。

这两则故事因为处事方法的不同,所以就有了不同的结局。因此要牢牢记着,避免得罪人对你日后有益。

“礼”和“理”,同音却不同义,二者之间的差别也是十分大的。“礼”者,指礼貌、礼节;而“理”呢,则是指道理、理由。

与上司相处,既需要讲“礼”,也需要讲“理”。相比之下,“礼”比“理”显得更重要。

无论是谁,都喜欢讲“礼”的人,因为这能使人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俗话说:礼多人不怪。没有谁有理由对一个讲“礼”的人表示讨厌。然而,“理”就不同了。在很多场合中,也需要讲“理”比如你与别人争论某一话题时,只有双方都讲理才能得到比较客观的结果。

可是,讲“理”的情形,一般都是发生在不存在等级差别的场合中。和上司相处,如果你总是想要和他讲道理,一味摆出自己很有理由的样子,就必然会引起上司的反感。

上司也有上司的道理,最起码,你和他摆起架势来讲“理”这件事本身,就会使上司认为你并不是一个讲理的人。

在你和上司讲理的时候,最好按照讲“礼”的程序去做。而不是冲动地发脾气。你必须要认清一个事实:你每发一次脾气,就是下一笔赌注。尤其是第一次对某人发火,可能会完全扭转情势。若采取比较缓和而肯定地鼓励或影响必然的做法就妥当多了。

发脾气是一剂猛药,可使情况快速转变。但是,在你不了解该在什么时候、向什么人生气,只会把事情弄得更加糟糕。原因在于:当你愤怒的时候,别人也会恶言相向。

许多人不晓得别人生气的时候该怎么办,有些人自己遇到这种事也是勃然大怒。另外有些人尤其是自觉地位不及人的的生气者,会寻求安全的方法报复。不管哪一种情况,都无益于良好的关系,愤怒无法帮你达到目的。

因此,在你想和上司讲理的时候,最好按照讲“礼”的程序去做。

在交际时,应该表现出对上司应有的尊重。注意力要集中,不要显得无精打彩漫不经心。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必然会大大伤害上司的尊严和面子。

无论上司是对是错,你都要先听我说,然后再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在上司正确的情况下,下属对他表现出了应有的尊重。但是,假如觉得上司错了,一般员工的心里憋不住气,想和上司理论一番,甚至直接指出他的过失。这样,上司虽然在心里认为你可能是对的,但是面子上照样挂不住,一定会把你视为一个可恶的员工,从而不会想着给你晋升和加薪的机会。

当上司真的错了时,他们一般不会直接向你认错。而你也不应该揪住他的小辫子不放。要知道“得饶人处且饶人”,当你的上司看得你的胸襟气度后,也许不会向你说什么,但是在日后的时间里,你的大度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以道德自律

一个工作者,能否得到提拨,他在业务上是否精明能干固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更多的时候,上司需要并提拨那些忠诚可靠但外表看来可能并不那么出众的职员和下级,因为他认为这更有利于公司的事业和他的利益。

“篱笆扎得紧,野狗进不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只要他自我规范的好,那就不会出现错误。这也许就是上司愿意用那些才能差些但忠厚老实的员工的缘故吧。

同样的道理,如果上司使用了不忠诚的下属,这位下属同上司耍心眼或者“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话,那么这位下属的面临发挥得越充分,可能对公司和上司的利益损失就越大。

所以,所有的上司都害怕下属欺骗自己,尤其是有关公司的资产、纪律、形象,更是不容许有人侵犯。

除了少数例外,大多数的上司都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才取得今天的成就,他们作为一个群体的领头人,都有着自己的原则,正是这些原则支持着这些上司开展工作。

也许上司们各有不同的原则,但以下行为肯定令他们不快:

兼职

有一位总经理说:“如果我发现我的员工有兼职行为,我绝不会重用他,甚至我会辞退他。因为,我认为这是对公司和对我本人的不尊重。一心不能二用这是一个常识,对于公司而言,需要的是一个一心一意做工作的人。”

某董事长也说过:“兼职的员工我不会用,有人也许会认为这样的人有才能,可是他们并不忠实于我们,如果他们集中精力为本公司做事,肯会有更好的效益。”而该公司的总经理认为:“作为一个公司的员工,还有在工作职位出去兼职,无论你有多么旺盛的精力,都可能会影响到工作,甚至对其它人产生影响。从大局看,我不喜欢兼职的员工,这是不忠实的表现,很可恶。”

上班处理私人事务

除了那种偶然当上上司的昏庸无能之辈以外,员工的行为是上司评价一个下属的主要依据。

如果在上班时间除了私人事务,上司和同事都会觉得这个人不够忠诚。尤其在大的企业或者公司里更是这样,因为公司是讲求效益的地方,任何投入都必须围绕着产品出来进行。上班时出来私人事务,无疑是在浪费公司的资源和时间。

有一位上司这样评价一位当着他的面打私人电话的员工:“我想,他一定经常这样做,否则怎么会连我也不防备呢?也许他没有一世到这有违于职业道德。”

过多的事假、病假

上司并非不准员工请假,作为自然的人,生病总是难免的;作为社会的人,事务也同音不能避免。可是在商言商,任何人当了上司,都不希望下属经常脱离岗位。

作为下属,能否为自己的上司所赏识,很大程度在于他对组织的责任感和忠诚度。

那些对公司和上司忠心耿耿的人,上司会看在眼里,悦在心里,所谓“世间自有公道,说到不如做到”。

英国有个传统——权利和服务英国两手并进。根据这个观念,在成功带来权利和责任之后,若要使用有所成长,在德行上要有所进展。而事实上,大凡是在公司或者某一个行当里有所成功的人,他们无一不是这样的:

任劳任怨,不计得失的人

曾经有一个拜访者询问过富兰克林·罗斯福,为什么当服务员哈里·霍普金斯走进你的办公室的时候,你总是显得很高兴?罗斯福回答说:“几乎每个人经过我的办公室门口时,都有所企图,试着想从我这得到什么,但是,霍普金斯总是带着他为我服务的念头来的。”

服从大局的人

艾森豪威尔还是一个卑微的下级的时候,就深深懂得这个道理。虽然艾森豪威尔不喜欢他的上级——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但是,他却是一个忠诚的下级。

国王很喜欢威灵顿公爵,因为有次他命令威灵顿去签署一个条约,尽管威灵顿并不赞成签这份条约,并清楚地知道条约会带来麻烦,但他还是毫无怨言地去做了。

同样,对于现代的上司而言,他们也不愿意看到员工之间纠缠个人恩怨,过分计较私人利益。

同舟共济的人

这是令上司最倾心的下属:跟公司同舟共济,跟上司同舟共济。

某经理的公司依据拥有上亿元的资产,他不顾多个人的反对,还是把乔治提升做了副总,因为他知道这位能与公司共存亡的人一定不会损害公司的利益,在今天的集团公司里,乔治的才干并不突出。可是在三年前,公司陷入困境,职员一个一个离开,只有乔治坚持下来,与这位上司并肩奋斗,结果公司重新壮大。

总之,“事业”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它可能是冒险的、枯燥的、扩展的、局限的、有收获的、无收获的,生活在现代的人,都拥有更多大都机会,但是,别忘记一点,一个懂得自律的人,永远都会是一个受欢迎的人。

二、与下属相处的艺术

你的公司是由一个个独立的“个人”组成的,在你看来所不同的是,你是领导者,另外一些“个人”是部属。但作为同样是“个人”的领导者,如何带动另外一些“个人”,让他们都能得到发展的机会,是公司能否得到壮大的关键。

领导者应建立一种组织环境,以创造各种机会,使各人的能力得以表现出来。当你第一次看到你的一个部属对某种挑战产生反应时,就要立刻开始加强挑战循环。这个部属,当发现自己的努力受到关注与支持,并引来更大挑战时,将会更尽力寻找更多的方法以表现其日渐成长的信心。他已经受到激励了,结果他也将增加对公司的奉献。你已将你的责任逐渐授至你的部属,而你整个组织的结果,也将因此而改善。你所要做的事只是拒绝由你自己去判断部属成就的这种诱惑,而应该让部属的成就去为他们自己说话。

如果有某些部属并不对挑战产生反应,则这些人必须淘汰掉。必须接受“他们做不到”这个事实,如果你没有立刻淘汰这些不尽职尽责的部属,则他们会成为另一些优秀部属事业上的阻碍。结果是,主动进取而雄心勃勃的部属,将离开你的组织去寻找其他的机会。

让每一个部属都能得到发展的机会,不应该成为领导者常常挂在嘴边以满足虚荣心的话,而应立刻把它变成行动,由行动转化为成果。

协调的职能在于使一个组织中的所有单位的活动同步化与和谐化,以便达到共同的最终成果。协调影响到人们在一起工作的每一个企业中的所有的人、群体、组织单位和全部活动。缺乏协调,就会在时间、劳力和金钱上造成巨大的浪费。

对协调的最有效的影响,来自一个组织中主要负责人的个人自觉、洞察力和领导能力。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主要负责人自上而下的个人影响力,以及组织中横向的和自下而上的影响力。

良好的协调始于健全的观点、态度和计划。良好的协调还要求有能干的人员,相互信任,全体管理人员和整个职工队伍的各种活动的持续的、一贯的结合、良好的团结精神和高昂的士气。但如果职工对领导方式感到不满,就不会有良好的团结精神和高昂的士气。组织机构对协调有着重大的影响。因为,组织机构决定着支配所有命令路线、信息传递渠道和关系模式的框架,而企业的协调一致的综合成果正是由这些结合而成的。

要协调好管理人员与组织职能间的关系,必须做好以下四点:

组织职能是每一个管理人员的职责。组织是所有组织机构的一个基础的职能,所以,各层次的管理人员都要不同程度地实施组织的过程。重大的改组计划是高层管理部门的独有特权,但是中层和下层的管理人员要负责他们直接管辖的部门或单位的组织计划的实施。

任何管理层次上的管理人员都不能随意以他喜欢的方式进行组织活动。其实,不能以自己希望的方式去随意设计部门的结构,没有一个管理人员可以例外。一个组织机构必须在一系列内部的和外部的限制因素下工作,这些约束力和限制因素,对有效地行使组织职能的能力都产生要求和影响,任何层次上的管理人员都不能忽视约束。

组织的最终产物之一,是产生职位或工作。组织过程的最终结果是产生一个具有行政层次、部门、关系和职权与职责系统的正式组织结构。组织过程的核心产物就是以某些方式把各项活动进行归类,并且产生由组织机构的潜在成员来充实的各种职位。

组织不是一个一次性的过程。由于组织结构是为了实现某特定的目标而贯彻执行计划的手段,所以组织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既然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组织机构的目标所确定,它是随着上述的内外部限制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那么组织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边续不断的过程。

“相知”,是领导与部属经过努力协调所产生的最好结果。那么,怎样判断与部属间的“相知”程度呢?

当你和他们交谈时,部属们能畅所欲言。他们知道他们的意见能起作用也能被重视,所以才愿意畅所欲言。

经常受到联系的部属深信自己能及时知道有关本部门和全公司的重大情况。

交谈能使部属积极承担义务而不仅仅服从指挥,除非你努力设法和部属交流思想,否则他们能做的往往只是服从命令听指挥。部属如果感觉不到和公司心心相连就不会竭尽全力。

当你知道部属们需要什么时,正是你和他们有了联系时。只有公司和部属们之间有了相互了解,才能达到超高质量、优良服务和丰富的利润。总之,只有部属们才是质量、服务和利润的推动力。

一个国家要达到“成熟的民主”,必须要每个人都对国事决定感到有参与感,因此这个最后决定也是所有人民的共同目标。而对一个公司来说,道理也是如此。合作只是一种工作态度,可“合作”却是一切团体兴盛的根本,而要达到“合作”,只有经过“参与”才能实现。

在一个公司里,如果只重视个人主义和职权划分,合作的精神便会非常缺乏。对于个人来说,不合作便是不敬业,则他对所做的工作根本就不会感兴趣,而只把工作看作是一个不得不做的苦刑,他的生产力、利润和工资,也都随之低落。

因此,为了使个人敬业、群体合作,最重要的,便是使每一个人都感觉自己参与事件的决策。这就要求你能制定方案,让部属参与决策,并分享利润,如此生产才能蓬勃增长,部属也才能为公司赚钱。

不论当前的经济政策是什么样的,也不论当务之急是什么,劳资关系的改善,公司的全员参与,都是我们应当努力追求的长远目标。

管理并非是一个事件,它更应该是一个“程序”。它是一种非机械的、为社会所共有的程序,在这个程序中,它将受到组成该团体的所有个人行为的特性所影响——不论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

每个个人都有些基本的行为特性:他必符合“对一定刺激的反应递减律”的原理。因此,若缺乏新的刺激——不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来源,则每个个人都将日渐松懈、纪律废驰、失去控制。

此时,领导者无可避免地应该成为这个组织内部刺激的来源。他所设定的航向速度、他所表现的例示演绎和他所传送的意见评论等,都将透露出他的部属可以预期的控制程度。它们将显示出,是否组织将维持某种程度的有效控制。

管理的控制资源的储存能力,将因每天发生的数百种打击中的任何一种而逐渐减弱。作为领导者,只有你才能补充这些管理控制的供应,而补充它的唯一方法就是:你的行动!

“你的行动”,是组织内一切行为的标尺,它势必影响着组织中的所有人。你的“做”和你的“说”比起来,“做”常常比“说”更能影响部属。

“信任”这个词,在这里有两种用法:

在没有证明此人可信任之前,绝不信任它;

在证明此人不可信任之前,完全地信任他。

第二种用法,其实是最好的方法。

不过,在用此法之前,你也必须对此人有基本的了解,明白他的能力和将担任的工作是否合适。采取这种信任的态度固然是个冒险,而且也会导致错误,但是只要你有识人之明,你就不可能常犯错。如果你不肯信任部属,而事必躬亲,最后累垮了自己,又有谁能来可怜你呢?

“信任”的两种方法,其实在古代就有了,不过他们的说法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道理和现在是一样的。

一个公司就是一个“大家庭”,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也只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真正去落实的,就没有几个人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康恩公司总裁刘易斯发现,他的英国子公司似乎因感受不到他所十分重视的公司中的“家庭气氛”而有被冷落之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不惜花费巨资,包了一架波音747客机,把英国子公司的五百名职员全部接到美国,让他们在美国整整玩了一个星期。其中三天参观总公司的工厂,参加由总公司工人举办的大型庆祝会,让子公司的职工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来自“大家庭”的关怀与温暖。

相比之下,我们是否也有这个气魄,舍得花费如此大的代价,让你的员工也感受一下“大家庭”的温暖呢?其实,只要你愿意去做,不必像刘易斯这样花费如此多的钱,就能让所有员工都能感受到这种温暖的。真的,去做吧!

领导者要学会创造一种良好气氛,这种气氛是充满着赞诉和安全的,在这种气氛中,部属感到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而不怕受到指责或嘲笑。领导者鼓励他们参与计划和实施那些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领导者对组织中的部属的需要和动力是十分敏感的,所以能够判断可能采取的各种行动会引起什么反应,并产生什么结果。由于具有这种敏感性,他能够、也愿意考虑别人的感觉,然后采取行动。

与部属共事的真正技能,必须成为一种自然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为它不仅包含在做出决策时具有敏感性,在个人的日常行为上也具有敏感性。人事技能不能“时有时无”,技巧不能乱用,人格上的特性也不能像大衣那样穿上去、脱下来。由于行政人员所说的和所做的,都会影响他的同事,他的真正意愿早晚会显露出来。这样,为了行之有效,这种技能必须是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的,并且是不自觉地、也是言行一致地在一个人的每一行动中,它必须成为他整个人的一个组成部分。

人的因素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须要具有了解别人的能力、能够和部属充分沟通。无论企划案如何周详、产品设计如何完善,最重要的事仍在于,你必须让团体中的每一个人充分了解这个产品或这个企划,然后大家才能发挥所长,尽心工作。要达到这个目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沟通。实际的事例中你经常可以看到,比较不完善的企划由于得到工作人员的支持,反面进行得比非常顺畅,并取得了意想不到地结果。

一个完善的组织必然要灵敏度高,坚强而又富于弹性,而且勤奋努力。一个组织若人数过多,有如一个人过胖,既浪费金钱又行动不灵活。组织过于庞大时,单单组织内部的联络、沟通就占去了太多的时间,对外界的反应自然相对地变得迟钝。在一个组织中,由决策至实行间的环节越少,沟通就越顺畅,工作的推行就越灵活顺利。

另外,一个成功的人同是也是一个懂得自制的人,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掌握自己的心境,约束自己的言行。无论受到什么刺激,他们都萌保持沉着、冷静,而不产生冲动行为。必要时能节制自己的欲望,忍受身心的痛苦和不幸,克制自己各种消极情绪,表现出高度的忍耐性和纪律性、积极性。在待人接物上表现出克己让人。

马利琴任美国总统时,一项人事调动遭到许多政客的反对。在接受代表询问时,一位国会议员脾气暴躁,粗声恶气,一开口就给了总统一顿难堪的讥讽。但是马利琴视若无睹,不吭一声,任凭他骂得声嘶力竭,然后才用极和婉的口气说:“你现在的怒气该消的吧?照理你是没有权力这样责问我的,但是我现在仍愿意解释给你听……”

几句话把那个议员说得羞愧万分。其实不等马利琴解释,那位议员已经被他折服了。也许你会认为马利琴是一个“没有脾气的人”,恰恰相反,马利琴是一个脾气很大的人,只是他也有一股同样大的自制力,能将脾气暂时压住。

又有一次,一位众议员在马利琴面前自吹自擂,而事实上,总统明知他是一个口是心非、不忠不义之徒。当时他不露声色,直到那个人走了,他才突然将胸口的恶气发泄出来。他破口大骂,指出那个众议员胡说八道,然后又拍桌子又摔椅子,好象一个发疯的疯子似的。他的这一举动,连当时他身边的一个密友都吓住了。

虽然这是马利琴忍无可忍的表现,但同时我们也可看出他那常人多不具备的涵养性。

但是,有些不成熟的领导或者易冲动的人,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遇到某种刺激,易于兴奋,易于激动;处理问题冒失轻率,好意气用事,而不顾后果。有的人贪得无厌,官位越高与好,金钱越多越好,权力越大越好,事情越少越好。这种人由于不能控制自己的私欲,而逐渐走上犯罪的道路。

在古代,“慎独”是一种流行的道德修养方法。古人以为,道德原则是一刻也不能够离开的,要时刻检点自己的行动,警惕是否有什么不妥的言行而自己没有看到,害怕别人对自己有什么意见而自己没有听到。因此,一个有道德的人在底子一人、无人监督时,总是小心翼翼地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坚持“慎独”,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有人在场和无人在场时一个样,不留有任何邪恶性的念头。才能防微杜渐,使自己的道德品质高尚。

“自律”和“自制”是提倡高度的自觉性,是促使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本保证。

现在常能听到“自我管理”与“民主管理”这两种提法,那么,究竟什么是“自我管理”与“民主管理”呢,它们的形式与内容又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自我管理:取消了传统的管理者对工人进行管理的方法,而改为在各个生产环节组织工人生产小组,由工人实行自我管理。在工人小组中,制定预算,控制存货和增减人手等事务,都由工人自行决定。实行职工自我管理加强了工人的责任感,加强了工人的奉献精神。

民主管理:通过企业内部的公正辩论,来寻找改进企业业绩的方法。以改革为经营理念,自愿地改进技术和管理。鼓励各级同事在公开场合发表意见,而任何员感觉支持不足,可递交意见书给其上级主管审阅。管理层从不回避矛盾,并能正确处理,故此种开放创新的气氛很浓厚,工人活动的时间很广,自然能触发更多的创新与更新。

这就是“自我管理”与“民主管理”的方法,是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两种管理方法。

部属若产生了“拒不合作”的态度,就会消极抵抗工作,给你和你的公司都带来损害。当然,同时损害的还有这个部属本人。

不合作,是因为他不愿和你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他不站在你这一边,极大的可能,是他不认为你站在他那一边。你应该寻求与他合作的机会,与他合作就是要解开他的这个误解,解开他身上的包袱,解决他的问题,所以他也会反过来继续与你合作。整个过程是双向的,每一方都为另一方卖力。如果你不与人合作,就不要奢望别人的合作。

建议你列出一张名单,整个名单涵盖工作上最密切配合的人,以合作的精神来分等级。去掉合作的人,仔细地注意那些极不愿意与你合作的部属,并逐一找出原因何在。如果你的答案都是与他们有关,再仔细地想一想:“他们缺乏合作精神或许是因为他们认为我不与他们合作?”绝对要严厉地做自我批评,你或许可以学到很多事情,也可以帮助你自己与他们。

让部属尽心供职至为重要,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了解部属的自身情况,如工作、生活、爱好、理想以及对公司所持看法和要求等。下面是一些让部属尽心供职的方法:

在开会或其它场合,用书面或口头的方式衷心地赞扬部属。

让表现出色的部属分享荣耀及成就。

邀请部属出席重要会议并鼓励他们在会上发言。

奖赏那些有心摆脱现状、上进并向你提出建议或批评的部属。

鼓励部属提出个人意见和构想。

抽空和部属一起吃午饭或晚饭、喝咖啡等。

花些时间和部属聊天,借此与他们建立良好关系。

鼓励部属和你讨论他们的目标和理想。

和部属讨论他们受培训或升迁的机会。

给予部属选择任用、旅行、参与新工作目标及任务的机会。

给予部属竭尽所能,力争上游的机会。

要求自己及他人都和气、诚实、公开及公正。

真正关心部属的感受及对事业的抱负。

鼓励部属为自己设定挑战性的目标并协助他们完成目标。

部属完成目标时,以加薪、分红、表扬等方式予以奖励。

当领导者与部属私下关系日益亲密时,往往好管闲事的诱惑也在逐渐增加着。这是难以避免的,糟糕的是,这样做是很容易给自己带来麻烦的。

领导者以私人关系涉入部属的生活领域中,后者将无可避免地产生不满情绪。领导者因而也将很快对该部属产生不满,最后终于导致把这些不满带入工作中去,影响了相互的工作,最终受害的仍将是领导者自己。

一个关于布道的故事,向我们生动地讲述了这种干涉别人私生活的危害性。牧师在讲坛上传道,“你不可偷窃!”他激动地讲道。坐在前排椅子上一位端庄的贵妇听了此话便赶紧低头接答:“阿门!”“你不可怠惰!”牧师继续讲道。“阿门!”贵妇也高呼着。牧师继续说:“你不可通奸!”这一次贵妇仰起了头,回答道:“请等一下,牧师,现在你已经不是在讲道了,你已经开始在多管闲事了!”布道是牧师的工作,说了和布道无关的话,干涉了别人的私生活,牧师显然是失职了。

三、与竞争对手相处的艺术

一个谦虚而有才能的人,不会因自己自谦时的自我“贬低”而降低自己的才能,相反,一个总是骄傲的人,即使他真的有点才能,他的这种高傲自大的做法也不会让别人敬佩,相反只会让人厌弃。

著名政治家帕金斯,在他三十岁那年就被聘为芝加哥大学校长了,有人怀疑他这么年轻是否能胜任大学校长这个职位,帕金斯知道后只说了一句:“一个三十岁的人,他所知道的是那么少,而他需要依赖助手兼代理校长的地方又是那么多。”就这么短短的一句话,使那些原来怀疑他的人,一下子都放心了。别人遇到这样的情况,往往喜欢尽量表现出自己比别人强,或者努力地证明自己是有特殊才干的人,然而一个真正有能力的领袖,是不会自吹自擂的,所谓“自谦则人必服,自夸则人必疑”,就是这个道理。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像帕金斯这样既有才能又能拥有谦虚品格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我们总是面对一些有了一点才能就要作出一种高傲姿态来的人。对付高傲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捧,把他捧到云端里了,他的架子便会不知不觉放下来了。凡高傲者,多看重自我形象,感觉良好,与他们打交道,不妨采取投其所好的方式,对其业绩、学识、才能等给予实事求是的赞美,使其荣誉心、自尊心得到满足。这样,就可以从心理上缩短距离,同样能起到左右他们态度的作用。

和别人相处,要尽可能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不要太在意别人的小过失,只要尽可能地掌握大原则便可以了。

也许在昨天,也许在很久以前,某个人伤害了你的感情,而你又很难忘掉它。你不该得到这样的损伤,因而它深深地留在了你的记忆中,在那里继续伤害你的心。当我们恨我们的仇人时,就等于给了他们致胜的力量,那力量能够妨碍我们的睡眠、我们的胃口、我们的血压、我们的健康和我们的快乐。要是我们的仇人知道他们如何令我们担心,令我们苦恼,令我们一心报复的话,他们一定会高兴得跳起舞来。我们心中的恨意完全不能伤害到他们,却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像地狱一般难以煎熬。

“要是自私的人想占你的便宜,就不要去理会他们,更不要想去报复。当你想跟他扯平的时候,你伤害自己的,比伤到那家伙的更多……”这段话,听起来好像是什么理想主义者所说的,其实不然。这段话出现在一份由米尔瓦基警察局所发出的通告上。

耶稣之所以说:“爱你的仇人!”是因为他明白,怨恨的心理,甚至会毁掉我们对食物的享受。《圣经》上曾说:“怀着爱心吃菜,也会比怀着怨恨吃牛肉好得多。”

如果你不相信耶稣,不能去爱你的仇人,至少你应该去爱自己吧。我们要使仇人不能控制我们的感情、我们的健康、我们的外表,还有我们的时间和我们的精力。莎士比亚就说:“不要因为你的敌人而燃起一把怒火,炽热得烧伤你自己。”

大凡胸怀大志,目光远大的人,无不大度为怀,置区区小利于不顾。相反,那些鼠肚鸡肠之人,别人的片言只语就会让他耿耿于怀,没有一个成就了大事业,没有一个是有出息的人。

记住一位哲学家的话吧:“堵住痛苦的回忆的激流的唯一办法就是宽恕!”

宽恕是消除内部矛盾的有效秘诀,对志趣相同的群体来说,只有不断宽恕,才能获得事业上的共同成功。

宽恕是坚韧的表现,而不是软弱的象征。它需要我们有勇气正视自己的心灵创伤,只有自尊才能做到这一点。

宽恕本身就是一个小小的奇迹。通过宽恕别人,同时又能相互宽恕,建立起人类间最亲密的关系。这是又一个奇迹。

竞,逐也;争,抗争,竞争即互相争胜。

从自然界到社会领域,竞争关系是长期存在的。可以说,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

竞争当然是一件好事,竞争能产生效益,它刺激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经营管理改善,活跃商品流通,更好地满足需求,而且还能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日本的索尼公司靠子女技术,于一九六九年研制成世界第一批家用小型录像机,一九七二年又推出一种背挎式新型录像机,因而在电器产品方面处于领先的地位。但是很快地,松下电器公司的录像机就超过了索尼,扩大了市场占有率。原因在于松下一手抓产品开发,一手抓产品的技术研究。

在商品经济时代,随着竞争的加剧,迫使一些企业不得不促进经营管理的制度,不然就只能是破产,而竞争给消费者带来的好处是买东西不要再凭借什么票、什么券了,也不必排着长长的队伍去买。因为竞争改善了市场,市场完全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动作。

而在二十一世纪里,随着人们生存空间的扩大,到时候可能与我们竞争某一个职位的将不只有亚洲人、中国人,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当然,我们自己也可以应付这瞬息万变的世界。

然而,无论个人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他都必须学会人与人直接的合作,他才能在未来社会里立于不败之地。有一首民歌《众人合伙金不换》里面唱到:“一根竹竿容易弯,虎落平川被犬欺”,因此,在竞争的社会里,也要注意大家的团结,只有大众团结,才能组成强大的力量,战胜一切。

在社会中,很多人自觉或不自觉的地被推让到竞争的环境里,确实,竞争是许多人对“良好生涯”所下的部分定义。这当中有人成功、也有部分成功的人,而有的人却被打败了。

在一项权威调查中,我们发现,对大多数人而言,“就业”近乎于“成功”,也就是说,事业人必须学习打赢仗。一位叫做安德鲁的受访者说:“我一向随时准备迎战,但我会遵守道德戒律,这当众有些该遵循的规则。”

对于竞争者来说,“公平战”的准绳对人有益。

这些准绳是:

运用道德精神去辩护

避免恐吓或者耍把戏

明白地说出你的希望

不可逼迫失败者

在失利时加倍努力

如果可能,设法胜过对方

这些准则之所以只有,理由有四:

过分强调你的希望只会促使盲目的自私,并减低你对市场的敏感;

很多事业人的目标是获得利益,这一点常使当权者分配责任时更加谨慎周到;

自古大家就知道,施与别人可鼓舞及强化施与者,所以,透过对周围人的贡献,个人反而可以有所收获;

假如人人只追求私利而不顾其它动机,那么社会素质就会退化到没有人可享受满足之事业程度;

有研究方面的专家,也曾经对这个问题进行过调查,调查中的三个人对这个问题的评价是:

我的事业是我把别人所给我的好处,奉还给他们;

我要做个纯粹奉行的人——给世界一个震撼。我认为,服务的观念至今未死;

基本上我是为满足自觉而工作。要满足自己必须先相信自己所做的事,真的很有价值。一辈子的工作时间很长,不能耗费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

我曾经与任高职位的人交流,从他们的一些看法中,使我对权利的效果改变了态度,不再是盲目地讥讽。而且大致上我还对他们留下些深刻的印象。

一间汽车修理厂的上司对我讲过这样一件事:那时候,他还是一个小作坊的上司时,有一天,来了几个韩国客人要对汽车进行修理,但是当时的修理厂有很多,价值也非常厉害。在一大群竞争者中,最后小小修理厂的上司赢了。原来,为了得到这笔业务,几乎所有的竞争者都跑到韩国人那里争取,而每一个前去争取的人,无一不贬低别人的公司,抬高自己的身价。小厂的上司也去争取了,但是他没有提的别人一个字,至少表明自己的立场,希望接到这笔业务。

后来,韩国人放心地将车交给了小厂上司。他们觉得,一个在事业上不放弃竞争而又宽容大度的竞争者,一定会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相反,采取不正当手段,瞒天过海的人,只能一时却无法一世得逞。竞争虽然不是江湖,却也要讲究正大光明。赢要赢在明处,输要输在明处。企业之所以不同于官僚机构,就在于它的活力,能够给每一个人提供一条术语自己不让别人插足的跑道。谁都不要阻拦别人,在竞争的跑道上,各行其道、能者取胜,而不是互相抢道,妄者居先。

在公司里,人们最讨厌的是“射暗箭的人”。

有悖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原则的“射暗箭的”竞争,只能引起同事的不满和愤怒,甚至会得到报复。

其次,一旦发现你在背后暗暗捣鬼,你的同事、公司、甚至上司都可能会在某个时候成为你的仇人。更可怕的是,你将不被任何人信任,而且公司也将把你废黜,永不启用。因为,你这么善于在背后“射暗箭”,难保你有天不会试图在上司背后射上一箭,然后踩着上司的肩膀爬上去。

光明磊落的人总是让人放心让人信赖的。无论是与谁竞争,无论这个竞争的结果对你多么重要,记得都要做一个有“风度”的竞争者,相信这种真正“浮到牛奶上面”的人,也会是一个成功的人。

在竞争面前,有时候工作的实力并不重要,比实力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品质和胸襟。

英国的“水晶杯”公司和“细瓷杯”公司是竞争的老对手。他们分别推出的水晶玻璃高脚杯和细瓷餐具都是高档的名牌餐具,在西方许多家庭的餐桌上,都习惯同时摆上这两种餐具,让它们相映成趣。按照“同行是冤家”的固有观念,这两家公司必然是怒目而视,水火不容。但是,他们却经过协商,决定联合推销。“水晶杯”公司利用细瓷餐具多年在日本市场的信誉,通过联合销售活动,将其产品打入市场,而“细瓷杯”公司利用“水晶杯”百分之五十的产品销售在美国的优势,使细瓷餐具跻身于美国家庭与饭店的餐桌上。结果,联合推销使双方都大幅度提高了销售额。

可是,竞争对手之间不仅有你消我长,你枯我荣的竞争关系,也有可能成为配合默契,相得益彰的合作伙伴。当然,从总的趋势上讲,竞争肯定是优胜劣汰;但是,在竞争的过程中,公关人员应该尽可能抓住机会,形成双方合作的局面,这对双方发展壮大自己的企业都是有利的。这就要求双方的人员注意沟通,共同以豁达和谅解的态度去创造合作的气氛与互助共荣的关系;并且在可能的条件下,主动给对方帮助,以图达到投桃报李,共同发展的效果。

当然,还有一个前提,就是竞争者一定要有风度,竞争的风度。

美国最大的百货公司——纽约梅瑞公司的购物大厅里,有一个小小的咨询服务亭,它有一项令人奇怪而很不寻常的服务内容:如果你在该公司没有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它会指引你去另一家有这种商品的商店,也就是说,它把你介绍到自己的竞争对手那里。

梅瑞公司之所以这样做,除了是为了满足顾客需求以便招揽更多顾客外,重要的是向竞争对手表示一种友谊,以此协调竞争关系。这种一反常态的做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既获得了顾客的普遍好感,又争取了许多竞争对手的友谊与回报。因此,该公司的生意日趋兴隆。

由此可以看出,竞争应该具有一定的风度,而不仅仅是把眼光放在利益之上。

四、夫妻间相处的艺术

家是什么?

一首诗向我们道出了家的真谛:

家是母亲温暖的怀抱/家是父亲慈爱的目光/家是离别后的绵绵牵挂/家是思乡时的魂牵梦绕/家是挥手时那渐渐远去的身影/家是睡梦中那越来越近的亲情/家是中秋节那块圆圆的月饼/家是除夕夜那桌丰盛的年夜饭/家是你人生航程中的一个个灯塔,照亮你漆黑冰冷的心/家是你人生航程中永不结冰的温馨港湾,在心灵深处呼唤你时时归航。

一个安宁温馨的家,是你的万福之源。

试想,一个整天吵吵嚷嚷,夫妻、父子、兄弟、姐妹互不相让,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吹胡子瞪眼睛的家庭,又哪里能谈得上安宁、温馨、幸福呢?

家和万福生,真是千古不易的真理啊!

这个话题似乎和本书的主旨无关,其实不然。

在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生存中,夫妻关系比较特殊。它是与其它人际关系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恋情和性生活维系着的,因此相当的亲密。加之两个人的命运基本上以及定型——组成了家庭这个生活的协作体,所以如果不能做到无话不谈、相互理解的话那就会出现裂痕。很难想象,一个家庭出现裂痕,夫妻双方还能安于工作,安于成就各自的事业。

从这个意义出发,婚姻的成功为成就事业的前提条件之一,于是尊重探讨夫妻抒发关系的如何协调很有必要。一般说来,夫妻双方在性格倾向方面应该具备以下三种基本才能:

感情比较成熟,能可观地看待自己和对方,正确地区分事实与感情,并根据事实而不是光凭感情行事。

客观性——能客观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现实地把握自己和自己所关心的生事情,冷静地观察周围的事情。

能现实地认识结婚——既不把结婚想象得太美好,以为一旦结婚,就什么都能够办到;也不去无端地预想结婚后的各种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而是认识到婚姻包含着许多的问题,而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根据有关社会调查机构对婚后幸福和睦的家庭进行的了解,归纳出这些夫妻在各自性格方面一般有如下表现:

妻子——

待人和蔼;

希望别人对待自己的态度也是和蔼;

不轻易发怒;

不过分介意于自己给别人的印象;

不认为社会上人与人的关系只是竞争关系;

始终愿意与别人合作,即使被分配担任从属性的工作也从不抱怨;

能听别人的忠告;

愿意为国机、社会和公众服务,使人得到教益和愉快

愿意帮助有需要的人和不幸的人;

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全力以赴;

处理钱财小心谨慎;

在宗教、道德和政治方面有点保守,表现出维护传统的倾向;

具有稳健的自信心和明朗、乐观的人生观;

夫妻生活过得美满幸福的丈夫具有如下的性格——

情绪稳定,不反复无常;

凡事愿意与人合作;

对女性能够平等对待;

对下属、晚辈和不幸的人抱有同情心;

不过分考虑自己,性格有点外向;

具有领导才能,能主动承担责任;

对于细枝末节也能爽快地予以充分的注意;

喜欢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一本正经的人;

节俭而慎重,思想有点保守;

对宗教有好感

恪守性的习俗和其他的各种社会习俗;

在分析完夫妻双方应该具有怎样性格特征之后,接下来需要探讨的问题,就是夫妻间应该如何处理一些日常生活事务。

关于“成家”与“立业”的矛盾处理

“成家”与“立业”,是一对矛盾。结婚后,工作担子和家庭担子同时压在身上,的确让人感到无法忍受。这里,就向答卷提出一个建议,不妨在夫妻之间建立一种“混合双打”的观念,两个人好象乒乓球比赛中的一对男女混合双打选手,不论谁强谁弱,谁在事业上建功得分多,全家都光荣。

一对“混合双打”选手往往各有所长,有的能攻,有的能守。夫妻应该从家庭的具体情况出发,找出成就事业的最佳方法。不少有成就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工作时间是成就事业的主体时间,业余时间是造成事业突破的最佳时间。不少美妙的构思,突破性的灵感,是在饭后睡前的时间内获得的。一个人遇到成了家后,这一最佳时间往往会被家务劳动所占用。夫妻俩都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无疑是我们所期望的,但往往又是难以做到的。这就需要一方突出一点,一方牺牲一点。夫妻间不是按性别而是按才智,来确定谁当事业的攻关手,谁当助手。当助手的一方做出一定的牺牲时,却能换来另一方事业上的成功。

关于经济问题的处理

经济问题是每个家庭天天都遇到的问题。现在,多数家庭都是妻子掌握财政大权。女人心细会当家,对家庭开销也了解的比较全面,因此女人当家越来越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但是,当家理财也有诸多不便之处,所以,夫妻在财经问题上不协调、闹矛盾的家庭也为数不少。

有些“妻管严”家庭,男方偷偷摸摸地建立起了“小金库”。这样一来,麻烦事就多了。丈夫整天提心吊胆,生怕被妻子发现了秘密。若是妻子睁只眼闭只眼,倒也相安无事。要是妻子精明而又不宽宥的话,那就难免“祸起萧墙”了。做妻子的,先是怀疑丈夫有外遇或是把钱给了公婆,争吵不断。接着就你留一手我也留一手,结果是留了多少财产,也就丢了多少感情,夫妻开始同床异梦。

夫妻各积“私房钱”,有的是感情不和,自备后路;有的是赡养父母,意见不一;有的是家庭消费,各有所好;有的是经济拮据,互不相让;有的互不平等,限制过死等等。无论是什么原因,其共同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家庭的责任感淡薄,没有真正把家做为一个整体,使自己完全融入其中。夫妻双方各留“小金库”,表面上看来是金钱问题,实际上是一种感情裂痕的毁灭性的积累。家庭经济问题造成夫妻纠葛,空气紧张,终日提心吊胆偷偷摸摸,还有什么家庭幸福可言呢?

在对一些成功人士的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一种现象,就是夫妻间的互相尊重以诚相待的家庭,大都是家庭经济公开,财物协商处理的家庭。

有这样一对青年夫妻,刚刚结婚不久,妻子突然提出要掌管全部经济,丈夫听后没有表态。第二天下班回家时,丈夫给妻子买了几斤水果,趁着妻子高兴时,他对妻子说:“你说,我买水果给你与你自己买水果吃,哪种做法更让你高兴?”“那当然是你买给我吃了!”妻子说。“如果我把所以的钱都交给你,我拿什么表示对你的关心呢?”丈夫适时地说。妻子恍然大悟,同丈夫商量了“开放”与“封闭”相结合的理财之道。

现实生活中的绝大多数家庭的夫妻都是工薪阶层,购置物品需要量力而行,储蓄投资的比例也应该取得一致的意见。会理财的持家的夫妻,家庭生活会过得很好;不会理财的夫妻,家庭生活酒会出现矛盾,经常在这个问题上发生争吵。

尽管现在家庭理财模式有多样化的选择,但共同生活里总有一个“当家人”。理想的做法是:日常生活开支费用,归当家人管理,另一方可协助,不可越殂代庖。当家人可以更换,谁愿意谁当,谁当得好谁当。这样,夫妻就避免了那种有钱就拿,随心所欲的“自由化”带来的“经济危机”,也机避免了一方财权独揽的“专制”所造成的夫妻矛盾。

对于缓解家庭生活中的金钱冲突,协商理财对密切夫妻关心有着不可忽视的凝聚力。

关于保护家庭隐私

夫妻双方交流个人情感,谈论敏感问题通常都是秘而不宣的。相互信任,相信对付不会出卖自己是维持密切关系的关键。自我披露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但是未经过同意公开他人的秘密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一旦谈及秘密时,你是否喜欢信口开河?如果非常生气,你是否喜欢提起敏感问题或者轻率地向别人泄露自己配偶的隐私?人人都可能因为一时的草率一时失言,但是如果形成习惯则可能严重危害夫妻感情。如果故意或者恶意胡说八道,其危害尤其严重。

比如一个丈夫,他遭到解雇之后,除了妻子,他谁都不想告诉。可是妻子竟然告诉了自己的父母,她父母又告诉了他们的好朋友以及亲戚们。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做丈夫的很生气,对着妻子大发脾气来发泄他的不满意。

如果你感到必须谈论有关配偶的秘密,那么千万保证倾诉的对象必须能够守口如瓶。当然,最安全的办法还是不要告诉任何人。

有一对年轻的夫妻,结婚多年一直感情不错,只是有次偶尔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了几句口角,女的因为经常和几个亲密的“好姐妹”聚会,一见面就把他们夫妻口角的情况说了出来,想要博得一点同情。她也的确找到了成千上万个的安慰和同情。但她的“好姐妹”们并不替她和她的家庭着想,每次都要添枝加叶地把他们夫妻的矛盾传出去。当这些经过了膨化处理的东西反馈到他的耳朵里时,往往让他怒不可遏。于是,夫妻间的小吵一点点升级为大吵。

丈夫责怪妻子扭曲事实,破坏他的名誉,使他在人前抬不起头来。妻子则万分委曲,说丈夫有意冤枉她,打击她。澄清事实是绝对不可能的,争吵反复多次之后,这不本不应该破裂的家庭重要维持不下去了。

跟别人说自己配偶坏话只会播下日后不幸的种子。如果那么夫妻之间存在什么矛盾,最后能够内部解决,告诉对方问题所在以及你的想法。当然,夫妻关系中存在的紧张情绪偶尔向对付发泄一下未尝不可。人人都需要表达自己的感情,表达感情的人往往比抑制情感的人幸福。我们一般都有一两位可以完全信任的密友,但是在选择倾诉对象上,必须保证对方非常关心你的利益这一大前提下。

由此可见,家庭隐私不外扬是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家庭成员人格的表现,它有助于维护家庭的根本利益,有助于实现家庭的幸福和谐。

家庭隐私不外扬应该视为现代家庭的一种美德。

关于避免消极化言行的问题

感情生活丰富是夫妻关系融洽的一部分,即使是强烈地表达消极情绪优势也不无益处。然而,消极的戏剧性行为(如勃然大怒或者痛哭流涕地苦苦哀求)则容易引起夫妻争吵,导致双方压抑郁闷,并且产生受人操纵和诽谤的感觉。

尽管宣泄情感可以暂时好受一些,但是情绪激动,你就越发不能理智地思考。学会如何心平气和地交流并获得夫妻关系的改善不是完全不可能,而且这也相当必要。

消极的戏剧性行为常常是由一些消极的情绪化预言引起的。因此,区别描述性预言和情绪化预言的诧异相当重要。感情激动时,如果谈论你自己或者配偶时,你是否容易夸大其词言过其实?表达积极情感的情绪化预言有益于密切夫妻关系,但是,消极情绪化语言则容易影响夫妻感情,使用消极情绪化语言描述对方的行为时尤其如此。排除消极隐患,需要变消极情绪化语言为描述性语言。描述性语言监督扼要,情绪冷静地描述人或者事。

杰克和露丝是一对很好的夫妻,每天全家的晚饭都是露丝准备的。一天,杰克回家发现露丝留了条子说,她和一个朋友去听讲座,九点钟回来,并请杰克自己准备他和女儿的晚饭。

杰克是这样形容这件事情的:

“她离家弃女,扔下我们不管。”(情绪化语言)

其实他应该这样说:她那天晚上出去,并要准备我和女儿的晚饭。(描述性语言)

露丝回到家里,和杰克争吵起来。露丝于是离开家去父母那里呆了几个小时,稳定一下情绪。

杰克对此的说法是:“我们之间无论发生了什么微不足道的事情,她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她妈妈那里去。”(情绪化语言)

实际上更好的说法是:“昨晚她离开家几个小时到她妈妈那里去了。”(描述性语言)

又如,杰克说:“她没有参加我父母的葬礼,因为出差对她更重要。这件事在我心里流下了深深的创伤。”(情绪化语言)

他应该这样说:“她没有参加我父母的葬礼,因此伤害了我的感情。”(描述性语言)

谨防消极的情绪化语言。处理消极情绪时,不妨试着使用描述性的语言,也许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夫妻间别在小事小非问题上纠缠不休

渴望并且试图证明自己,缺失是夫妻件对抗的主要武器。有时,其目的的纯粹是谋求配偶的认同和赞赏(看我多聪明),但是更多的,人们是通过证明自己正确表现一种优越感。如果你与配偶之间关系敌对,缺乏协作,你们可能从不交流思想和感情,而且互相指责或驳斥对方,并至死捍卫自己的立场。

“我告诉过你。”

“不,你没有告诉我。”

“我当然告诉过你。”

类似这样的对话,在那些缺乏交流的夫妻之间是会经常出现的。而对于关系密切的的夫妻双方来讲,谁对谁错无关紧要,除非面临重大决定,比如“咱们的孩子应该不应该施行心脏手术?”或者类似的问题,两个人会发生严重的争执,但是大家的这种这种是站在一个互相都能够接受的立场上的。

有时候,问题本身无关痛痒,但是结果比较重要,如“我们要去电影院应该是左拐还是右拐?”这个时候,就需要俩人中的一方不要坚持自己的并没有把握的看法,因为如果方向搞错,你们就可能错过了电影的开头。

毫无疑问,必然存在一些你对我错或者我对你错的问题。然而,渴望正确并且试图证明自己正确极其有害。任何诸如:“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或者“我早就这么告诉你”的话语都可能疏远夫妻感情。甚至可以说,“错在对时,对在错时”。如果你是对的,那就表明配偶是错的,你们的夫妻关系可能也因此受到影响。如果你是错的,至少也可以承认错误,密切你们的关系。

如果你向配偶指出你是对的,他(她)是错的,他(她)可能因此感到特别沮丧。两相比较,错并且认错服软与对并且自鸣得意,前者明显强似后者。如果你确实正确,那么鼓励和安慰配偶就更为重要了。如“这次是我对的,但是一般都是你对的。不管怎么说,谁对谁错都无关紧要。”相信听了这话的妻子或者丈夫,不管有多么的不开心和难过,都会好转起来的。

但是,有的人喜欢专门等着对方出错误,然后幸灾乐祸洋洋得意——这就是所谓的“揪辫子”。

解释说“可能是我错了”、“可能是我辞不达意”或者“可能是我理解错误”等等,需要一定的心理技巧;而直接承认“我不懂”“我错了”或者“对不起”则需要相当的勇气。

我们不必学习过分谦虚,自我贬乏的人,三十需要练习说说这些简单的句子。

快乐比正确重要,但是两者通常无法并存,在家庭生活中尤其如此。因此,不要为了小事小非去纠缠,快快乐乐地打发时光比什么都重要。

相互间不可存戒备之心

夫妻间的矛盾冲突往往会下意识地演化成心理战。心理战的起因是因为夫妻双方互相存有戒备之心。心理战通常的表现方式就是标定对方精神病态或者神经过敏,或者拮问对方“你有什么毛病”等等。如果学过心理学课程,读过相关的书籍或接受过心理治疗,应用这种战术你可能很在行。心理医生通常最擅长心理攻击,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是如此。

心理战的主要武器是定义和解释。定义的常见方式是:你精神病态;你相当幼稚;你极不成熟;你神经过敏;你心理病态;你偏执狂;你差不多是具有精神变态倾向的精神病患者等等。即使攻击的语言稍为吻温和,其效果也好不得到哪里去,如“你学行为古怪、变态”等等。语气温和一点的就说“你的……怎么样。”譬如,“你的问题根深蒂固”或者“你的自尊心相当脆弱”。还有的人喜欢说“你需要……”如“你需要帮助”或者“你需要爱”。无形中将对方置于不利的地位。

解释是心理战中最常见的形式,其攻击的语言旨在表现自己一种深刻的心理洞察力,表明自己理解对方行为的根源。

例如,“你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你缺乏最基本的安全感”,或者“你之所以不想结婚显然是因为你害怕性行为”,或者又说“明显你潜意识中非常敌视男(女)性”。解释的原因越丰富翔实、有凭有据就越发有说服力。“问题的根源是你没有经过母乳喂养,所以渴望寻找一位温柔贤惠的母性形象”;“你的父亲风流倜倘,所以你无法再和别的男人维持一种正常的关系。”

指出配偶的问题所在已经相当可恶,酒吧要再自以为是雪上加霜地去分析他(她)毛病的根源了。

因为你毕竟不是心理医生,你的话除了使配偶更加反感之外于事无补。因此,夫妻之间发生矛盾时最后就事论事,而不是“上纲上线”将对方打成“另类”以证实自己的正常和正确。

旧怨重提有害无益

不要旧怨重提,尤其不要重提配偶伤及于你的消极行为。

比如说“我们举行婚礼的那天晚上,你喝得醉醺醺的,我永远无法原谅你。”

“我知道你是怎么羞辱我姐姐的。”

“你以期不愿要孩子,现在我可是老了。”

有些事情微不足道,有些事情则比较重要,但是请记住“过去的已经过去”。回忆往事只在两种情况下有意义:①回忆幸福的往事;②吸取教训。

重新讨论不愉快的往事只能导致相互的怨恨和疏远。如果某件事情非常恶劣并使你们必须结束婚姻关系,那么决定分手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决定继续维持婚姻关系的话,那么就告诉自己忘却痛苦的往事,而且不要因此屡次责难配偶。注意在此说的是“忘却”,而不是“原谅”。忘却和原谅是两回事,原谅意味着你对他(她)错,从而使你占据一定的心理优势,并因此导致父亲关系危机的产生。

如果配偶的行为曾经对你造成伤害,那么你要么忘记,要么看看现在能不能从中吸取教训。如果你希望配偶能够予以补偿,请务必愉快地表明你的要求。

怨恨存在两种形式:发泄怨恨 怀恨在心

解决办法也有两种:停止讨论 平衡恶劣情绪

泰勒的母亲独自生活,因手术入院。医生说回家之前她需要几周恢复时间,并建议她也泰勒夫妇同住。虽然泰勒的丈夫不讨厌岳母,但却将其拒之门外。泰勒的母亲非常伤心,而泰勒因此也不断指责丈夫麻木不仁。如果采取以下几种措施,泰勒就可以成功地处理这件事情了。

夸大问题的严重性,如果事情是孤立发生的尤其需要如此;

想一想夫妻中生活中的积极方面;

想一想自己的责任,可能因为你挑起事端或者没有表明观点才导致了问题的发生;

假想你的配偶不是故意的;

如果可能,愉快自信地要求配偶给予相应的补偿;

控制怨恨情绪并不妨碍讨论长期存在而尚未解决的问题,也不妨碍采取措施防止类似的伤害行为的再次发生,而且也不排斥旧事重提,平衡恶劣情绪。如果抛开怨恨,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也未尝不可:有时我的确对你5年签到作为感到生气,但我一直在努力忘记。因为往事耿耿于怀或者发泄怨恨可能影响你们现在或将来的关系。

不要表现出好为人师

对任何人来说,如果指手划脚地指导别人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他应该怎么做,以及那对他(她)有什么好处,都可能令她非常恼火。未经同意擅自主动提供建议尤其可恨。

有这样一对夫妻:丈夫希望妻子做饭,妻子也愿意,但是丈夫总是情不自禁地要指手划脚,建议要加多少油多少盐,并且提醒她注意控制烘烤时间,不要把肉烤糊。一天,妻子终于忍无可忍,把一盆炖肉扣到地上,任何愤然离家出走,而丈夫却感到莫名其妙。

而另一对夫妻则是这样的:妻子喜欢研究健康问题,她不断地向丈夫强调锻炼、饮食结构以及经常性医疗检查的重要性。而且,无论丈夫吃什么喝什么,妻子都要唠唠叨叨说明各种时务的毒性。然而,她无法理解的是,她说得越多,他就听得越少。终于有一天,做丈夫的忍不住将所有的食物通通倒吊掉,并愤怒地离开家门。

如果满脑子都是好建议,在你说之前,不妨先说一句:“我能提个建议吗?”或者“我有一个主意,很不错,要不要听听?”即使你觉得自己的建议极其高明,也不要养成贸然提建议的习惯,如果对方知道得比你多就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我们很少直接做出如此绝对的判断。但是,日常生活中确实存在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关系陷阱。

“芦笋味道鲜美”与“我喜欢吃芦笋”截然不同。芦笋无所谓好坏,有的人喜欢吃,有的人不喜欢吃。如果你认为自己的观点是真理,或者你的口味就是判断可口与否的标准,那么你可能得罪任何持不同意见的人。“这部电影只有白痴才看得下去。”这几乎的言外之意就是任何喜欢这部电影的人都是傻瓜。

注意区别下面这两句话:

我不喜欢那本书,但是小李喜欢。(正确)

那本书纯属垃圾,但是小李喜欢。(错误)

有时候,语气可能更加偏执,傲慢和无礼。

“应该如何”是意见主观的主要表现形式。如:

“女人应该生儿育女。”

“你应该从事第二职业,因为合格的丈夫首先表现养家糊口。”

以一种强制说教或批评的语气,主动提出劝告尤其让人无法容忍。而“应该”一词就是罪魁祸首。

许多人在这方面犯过错误,包括公司的上司、家庭里的夫妻,以及我们所能接触的各种人。

避免人家冲突的一个方式,就是要尊重别人,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更不要在人前人后一副唯我独尊的架势。

各自留有独立空间

作为独立存在的社会个体,人与人之间各自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是必要的。美学上有一句话叫做“距离产生美感”。其实挪用到先生生活中来,这句话一样有它存在的意义。但是,有些人往往却忽略了这种距离感,由此就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

比如在处理夫妻关系上,往往会有一方这样问对方:

“你去什么地方了?”

“你跟谁在一起呀?”

“打电话的是谁啊?”

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表明上看来这似乎是一种对对方的关心,殊不知道正是这样的关心,让对方感到不舒服。在一项对离异家庭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家庭是因为夫妻双方中的一方受不了对方对自己“关心”而提出分手。

不要盘问配偶的行踪、行为和动机,尤其不要盘问他(她)的家人、朋友和同事的情况。而疑神疑鬼地通过孩子询问配偶的行为不仅损害夫妻关系,而且影响孩子的成长。如果你接听配偶的电话,仔细询问对方的情况只能有害无益,除非是你的配偶提出这样的要求。

盘问表明不信任配偶,而且也是侵犯隐私,过分控制配偶的行为。没有人希望自己的配偶是家庭问题的检查官。相反,我们应该表示尊重配偶的隐私,避免提出“你去什么地方”、“你和谁在一起”这类的问题。我们可以试着说“玩得高兴吗”、“我想你”、“你回来真让我高兴”,起初可能比较困难,但只要试试通常能产生可喜的效果。

如果夫妻俩人的爱好不相同,在不影响双方关系的前提下,宜让对方做他(她)喜欢的事情。

康妮喜欢晚上和朋友一起去泡吧。对此,米勒到非常的头疼,不仅因为康妮无法陪伴他,而且他觉得妻子康妮心里只有朋友,没有自己。另外,每周二米勒要听文学课,因此,也无法和康妮共进晚餐,康妮很不高兴,于是劝米勒逃课。

关切密切的夫妻双方应当相互鼓励对方的行为。注意避免因为自己的安排而剥夺对方的行为权利。但是,如果配偶的行为对你确实造成伤害,则另当别论。总之,不要因为自己的追求令对方痛苦,也不要妨碍对方自己的追求。

夫妻间相互交流的艺术

一对夫妻吵架,妻子听了丈夫的一顿抢白,惊疑地说:“我真不知道你有这种想法。”这是缺乏交流而产生的“绝缘”。夫妻之间很少沟通,双方各有一套行事的方式,等成为习惯化的做法之后,隔阂自然就出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出境在变、思想在变、追求在变、夫妻之间经常交流,才会避免错误,更好地融洽关系。

交流要讲究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夫妻交谈要讲真心话,不隐瞒不夸大不缩小。漫不经心是妨碍交流的一大因素。漫不经心的表现形式各种各样,其中包括:对对方的言行没有反应;对方说话时不做口头答应;不看着对方;无故离开或者突然改变话题;忽视对方的要求;和对方在一起时表现得心事重重等等。

如果对方试图与你交流时,而你却酣然入睡也可能导致危机。当然,出现这种情况有时可能是因为生理原因(如睡眠不足,其它的健康问题或者服用药物产生的副作用等),那么,最好告诉对方,你对他(她)说的话非常感兴趣,但是需要补充你的确非常困。

漫不经心有时可能表现得比较主动。比如说,频繁插嘴或者说话滔滔不绝使得对方无法说话。人们一般无法觉察自己漫不经心的毛病,但是对方会由此觉得你的注意力并没有放在他(她)身上。

精力集中是社交生活和家庭关系成功的秘诀。

夫妻交谈不要一味强调自己的道理,一要学会倾听别人谈话,全面理解对方的想法。常在这种情况,交谈中,本来对方说的这个意思,可是听者偏偏理解为那个意思,造成误会以致赌气吵起架来。因此要学会做一个有效的倾听者,尊重对方的谈话,正确领会说话者的意思。如果无法肯定对方的思想,自己的思想、感觉、需要,就直接发问。如果期望配偶了解自己的思想、感觉、需要,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一味他(她)知道,应该主动地告诉他(她)。

我们常常把家庭比作社会的细胞,确切之至。大家知道,每一个细胞中都有无数复杂的基因密码,外人不得而知。在现代社会和里,请教婚姻家庭问题专家或者有关心理咨询机构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但归根到底,绝大多数的家庭纠纷都不是外人能够帮忙排解的,老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人们常蹈的思想误区就是把家庭等同于社会,自以为在家中受了委曲就要“找别人评理去”,这不但不明智,而且无事于补。殊不知,“疏不间亲”是人之常情。好心人也帮不到点子上,不够友好的人则乘机看你家中的笑话。何苦来呢?

所以,成功地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能接纳并解决别人的愤怒。化解对方的愤怒,这是成功者必须具备的才能。

第一步,必须能先控制自己的情绪,把别人的怒火视为自己要克服的堡垒;失败的人,只会把别人的怒气当做自己失去控制的借口。如果别人对你发脾气,你也是还你三丈无名火,那表示你的情绪很容易被别人控制,对于一定要先能克制自己的脾气,你才能应付别人的无名火。以下是几个有效而简单的方法:

很快地承认对方在生气。没有比忽略和轻视对方的愠怒而更为火上加油了。倾听他们的诉说,明白地告诉他们,你很在意而且化解了他们的生气。

直接了当的表达关注。告诉他们,“我不怪你生气,这事很重要,我不会等闲视之”。

不要急躁,要有耐心。让他们把话说完,千万不要叫他们住嘴。仔细听完。许多的事例证明,你只能这样做,也必须这样做。

保持冷静。许多人在盛怒之下非常激动而情绪化,你很难了解他们到底对什么事生气。这种情形下,他们常会说些言不由衷的话,不要当真。先把眼前的问题解决掉再去追究,但除非那是非常必要才如此做。

发问。你的目的是发掘使他生气的事情真象,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因为他们往往变得很愤怒,而乘机借题发挥。

与他们讨论解决之道。把他们和理智的人分开,以关心的态度平静地倾听,礼貌地问题,找出解决方法;他们会慢慢冷静下来,你才能就事论事。如果他们依旧在气头上无法讨论,找个借口拖延一会儿,再和他们讨论。

对解决之道达成协议。搞清楚问题出在哪里后,就要付诸行动。想个明确的解决方法,好好开始,也让他们明白这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

协议一份进度表。解决方法既定,拟一份进度表,安排适当的日期以利处理。一要因为他们一时之气逼你许下达不到的承诺。你很可能会证明做,但成功的方法是今天的问题今天解决,不要拖延。

照表进行。这件事第一优先,十万火急不可漏失,不然你和这位头上冒烟的老兄可就没完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