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学知识基本常识
6131700000078

第78章 《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古农学专书吗

贾思勰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农业科学家。关于他的生平,《魏书》没有记载,我们只从《齐民要术》中得到一点零星的材料。他大约生于5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曾做过高阴郡,即今山东境内太守。从他的政治态度和思想来看,他属于地主阶级中的革新派。

他虽然著作《齐民要术》这一部中外闻名的农学要籍,但其一生行迹,却缺乏史传和文献记载。仅从书序中得知他经历北魏孝文帝以后的衰败之世,目击兵荒马乱、生产滞落、饥民辗转的悲惨景象,因而立志重视农事,振兴经济,在博访周谘多年之后,以积聚的大量技术资料写此成书。

《齐民要术》里有一篇重要的《杂说》吗

《齐民要术》正文分为10卷,共92篇;除正文外,还有一篇重要的序言和卷端《杂说》,总字数将近十二万。它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北魏时期及古社会人民的生产经验,内容丰富多采,“起自耕农,终于醯醢”从农、林、渔、牧到酿造加工,甚至包括烹调技术,都作了专门介绍;涉及到的学科知识不仅有农学,还包括化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医药学、天文气象学等等。

其中谈到的很多技术及其原理的发明或发现,都比外国要早,有的甚至比欧洲早一千年以上,而有些在今天仍有其实践价值。倒如耕作技术上的防旱保墒措施,土地利用方面的绿肥轮作制和套种制,作物品种的人工选择、选育和分类鉴定,对植物性别和授粉作用的观察认识,家畜的舍饲管理、繁育、外形鉴定及疾病防治,以及酿造加工方面的工艺技术等。

总之,《齐民要术》一书较有系统地记载了6世纪中叶及以前,是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人民从实践中累积下来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

《耕田第一》是介绍播种前的耕作技术吗

本篇主要是介绍播种前的耕作技术及原理,并引用前人特别是汜胜之的大量论述,涉及耕作学和土壤学中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公元前一世纪,汜胜之总结的耕作原则,以及保持和改良土壤的措施等,贾思勰都继承下来了,并在很多方面有重大发展。例如汜胜之提出“慎勿旱耕”,要“得时之和”“适地之宜”;贾思勰也指出,耕田要“燥湿得所”。但他又进一步指出:“若水旱不调,宁燥不湿”,因为“燥耕虽块”碰到下雨就碎解了。这比汜胜之说的要主动一些。在整地方面,贾思勰说得更为周到,他更注意精耕细作,因为能有效保持土壤结构和保墒,其中有很多是符合现代科学原理的。

贾思勰第一次系统地记载农作物之利用,特别是豆科植物作绿肥的绿肥轮作制。远在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我国就有关于利用野生绿肥的记载;到西晋时期,开始出现绿肥轮作制;后魏时期,绿肥轮作制有了更大发展,并得到普遍推广。而欧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采用的是“休闲——冬作——夏作”三田休闲轮作制,即通过休耕来达到恢复地力的目的。

到了17世纪50年代,在法国兰德斯出现了“亚麻——芜菁——燕麦——三叶草”四田轮作制。到了17世纪30年代,在英国的诺福克开始实行“根用作物(马铃薯)——夏季谷实类作物——三叶草——冬种作物”四田轮作制,但这种取消休闲的四田轮作制开始较为普遍推广是在19世纪中期,而休闲轮作制的结束则是20世纪的事。德国在1890年才首次报导豆科绿肥改良沙土地的优点,这些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齐民要术》的经典辞句有哪些

1.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

2.人生在勤,勤则不匮。

3.力能胜贫,谨能胜祸。

4.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5.寒者不贪尽玉,而思短褐;饥者不愿千金,而美一食。

6.智如禹、汤,不如常耕。

7.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8.用天之道,因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9.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10.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

《齐民要术》显示了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成就吗

《齐民要术》内容包括农、林、渔、牧各个方面,载录的知识和农业技术极为丰富,全面显示我国在公元六世纪时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和成就,及对隋、唐以后农业科学之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齐民要术》也是世界上最早而且影响广泛的农学著作,对日本、英国的一些农业科学家产生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