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道教基本常识
6130600000003

第3章 教义概述

教义,指一种宗教所信奉和宣扬的神学道理思想。既然是中心思想,肯定不是一触而就的,它必然有着自己的一个完善过程。

那么,道教的教义是如何完善的呢?所称的道教三宝又是指的什么呢?

●道教三宝

道教原以元始天王所化玉清天宝君、上清灵宝君、太清神宝君,为道教三宝,尊为最高之神。然因道教以学道、修道、行道为本,故又有以学道、修道、行道的三要旨,尊为三宝者:

一为学道者,以玉清元始天尊为道宝尊,上清灵宝天尊为经宝尊,太清道德天尊为师宝尊,作为皈依奉道之“道、经、师”三宝。

二为修道者,以人身之“精、气、神”为修养性命,是为出世的人之三宝。

三为行道者,以“慈、俭、让”为立身行道。基于老子《三宝章》记载:“我有三宝,一说慈,二说俭,三说不敢为天下先。”

●道教的宗旨

道教的宗旨是“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炼形存神”“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乐生贵生”。道教是对生命积极追求的宗教,而且对肉体和精神的统一性非常注重。救人、拔幽多是表现在对道教医药的钻研追求和在度幽法事上对幽魂的济拔上。

道教以忠孝为根本,以敬天法祖、利物济人为要务,以自由、平等为原则,在学道、修道与行道之中毫不拘束,追求自然而然。

●道教的基本教义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和修行的终极目标。围绕着这一核心,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教理教义。任何一种宗教都有信仰,对信仰的阐述即为教理。

为方便宗教徒对教理的把握,在教理基础上,总结出简明扼要的几个字或几句话,便于教徒记诵,作为指导教徒的日常修持称为教义。

道教以《道德经》的思想为主要教义,倡导尊道贵德、重生贵和、见素抱朴、抱元守一、清静无为和慈俭不争。道教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本源,万物运行的规律以及人间伦理道德纲常。“德”是道的外化及功能。

神仙是循德而上,在精神和肉体及伦理道德超越于世俗的精神实体。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人类道德的楷模。故道教徒尊道贵德,期于与道合真,形神俱妙,成为神仙。

“我命在我不在天”是道教的又一重要教义。原意是说人的生命长寿与否取决于自身,并非决定于天命。泛指命运并非掌握在别人手中,更不是掌握在某些无形的神秘力量里,而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即我命在我,富贵不在天。

就健康生命而言,人通过服食药物,行气导引,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在没病之前进行调养,使之得到健康。古人说:救济受灾的人民,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不如防患于未然,将灾祸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这种“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积极思想,是道教修行、改变命运的根本指导思想。

●道教的基本信仰

道教的基本信仰是尊奉老子一书《道德经》作为主要经典。道教认为道是“虚无之是,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万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也就是说,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它化生的。

道教认为在万物中,除了人居住的世界外,还有神仙居住的所称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道化为三种气,再化成三位至高无上的神,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

道教信奉的神还有许许多多,拥有庞大的神团系统。如三宫、四御、四值功曹、六丁六甲、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真武大帝、东岳大帝、碧霞元君、斗姥元君、骊山老母、关圣帝君、城隍、土地、灶君、门神等。

信仰“道”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相信人可以长生不死,可以成仙。道教认为,道具有永恒的生命,获得它、保持它便可长生,这也叫作“德”。德即得,即得道。因此人可以修道而长生不死,得道而成神仙。

道教重生,追求长生,相信人通过神或修炼可以得到,不仅可以享受人间的幸福,而且可以返本还元,与道同体,肉体永生,白日飞天,长存仙界。

●道教教义形成过程

任何一种思想体是都有一个发端、形成和演进的过程,道教的教义思想体是同样如此。

东汉末年,道教在初创时主要是继承两汉道家中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方仙道和黄老道的思想成果,在自己的教义中形成了对于宇宙生成及其运行的认识,即天道、地道、人道和鬼道等四要素的部分基本内容。

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和齐梁陶弘景《真诰》等著作,对道教教义的发展重点仍在于全面阐述其宇宙观和神仙观,充实了四个要素的内容。

隋唐五代和北宋时期,道教教义体是逐渐构建完成,以道和德为核心的四要素结构关系渐趋完整。

南宋以后,随着道教内丹术的发展,教义思想则主要以探究人的禀赋为重点,并且采用了儒家的关于性命和心学的某些观点充实人道要素的内容。

清末,由于社会的演变和发展,道教失去了朝廷的扶持,教义思想又未能适应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道教教义体是逐渐缺乏活力,其影响也逐渐减退。

新中国成立后,在正确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引导下,本着爱国爱教的精神,道教教义的内涵正逐步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要求和需要,保持宗教生活的健康发展,为国力的增强、社会生活的稳定而发挥有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