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华帝王(第二卷)
6128800000020

第20章 隋文帝杨坚

猜忌功臣佞信佛道

杨坚代周建隋,在政治、经济等领域进行一系列成功的改革,北抚突厥、南灭陈,完成全国统一,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同时,杨坚又有非常平庸的一方面,猜疑、苛察、喜怒无常、迷信佛道、不学无术、废除学校等等。

杨坚做皇帝,使用了阴谋诡计,由独揽朝政发展为取周自立。他的经验就是成功地利用了周静帝年龄幼小、宇文氏又没有有效地控制大权的机会。由此,杨坚也把它作为教训,在使宗亲、亲信把持大权的同时,极力加强自己的专制统治,对朝廷百官,特别是功勋卓著的文武大臣,时时保持高度的警惕,对他们的言行密切注意,唯恐他们也走自己的道路,颠覆杨家的天下。杨坚在建国初期成功地排除了曾对他做皇帝立下汗马功劳、但实际没有治国能力的刘昉、郑译等人,使用了高颍、苏威、李德林等一批真正能帮他治理国家的人材。在他巩固统治的同时,他所使用的文臣武将都获得了高官勋爵,但他们又引起了杨坚的猜疑。至杨坚晚年,开国功臣、平定三方武装反抗的地方将领、南平北抚的文武大将、帮他在中央主持一系列改革的重臣,已所剩无几,或遭杀戮,或被废弃,大部分都没有明显的恶迹,只是充当了杨坚猜疑的牺牲品。

梁睿本是北周旧臣,在征讨王谦时有大功,出任益州总管。只因他在益州颇得人心,杨坚便怀疑他有发展地方割据之意。梁睿也深知杨坚怀疑自己,便主动辞去益州总管的职务,到长安去做京官,接受杨坚的直接监督。终因遭致非议,被免官。

王世积也是北周官僚,在平尉迟迥和灭陈时,数有大功,进位上柱国。王世积亲眼看到许多功臣被杀,从此嗜酒如命,不参预任何政事。开皇十九年(599)杨坚征辽东,以王世积为行军元帅。回师后被认命为凉州总管。这时,王世积的一个亲信皇甫孝谐犯罪,被官府缉捕,投奔王世积,王世积没有接受。皇甫孝谐被捕,判以发配,为报复王世积不肯包庇,诬陷王世积谋反,杨坚明知并无任何根据,仍下令处死王世积。

虞庆则也是北周旧官,因在安抚突厥和灭齐中曾立大功,颇受杨坚赏识,位至尚书右仆射,成为除皇帝外的第二号实权人物。开皇十七年(597),李贤叛乱,杨坚指名要虞庆则为行军总管。在回师途中,虞庆则曾指着一个地方说:“若在这里有一个合适的人驻守,只要有足够的粮食,便难以攻破。”杨坚便以谋反罪杀死虞庆则。

高颍是杨坚作为治国之材拉为心腹较早的一个。高颍父本是独孤信的部下,被赐姓独孤氏。杨坚的妻子是独孤信的女儿,故杨坚和高颍的关系一直很融洽。杨坚代周,高颍是高参;杨坚做皇帝,高颍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是掌实权协助杨坚治国的第一号人物;政治、经济改革的许多重大决策,杨坚都得之于高颍。高颍是杨坚长期依赖的亲信,也是最得力的助手。杨坚对高颍也非常信任,常把高颍比作镜子,说他可以矫正自己的过失;有人说高颍的坏话,一律不听,甚至治告状者的罪;封官职、爵位都到极限,赏赐的财物更无数。至开皇末,杨坚对长子杨勇越来越不满意,准备把帝位传给次子杨广,高颍并未领会杨坚的意图,反对废杨勇而立杨广。杨坚为削弱杨勇的力量要从东宫挑选卫士,高颍不同意。因为杨勇的女儿是高颍的儿媳妇,若杨勇继位,高颍则是地位显赫的皇亲国戚。杨坚是以外戚身份谋取帝位的,故对此非常敏感,认为高颍坚持让杨勇做皇帝并为其着想实是想步自己的后尘。后以王世积之事株连高颍,便罢免了他的左仆射职务和上柱国勋衔。有人告高颍有谋反迹象,杨坚没做任何核实,就信以为真,只是不愿落个连续杀戮功臣的名声,才没有杀死高颍,而剥夺了他的全部官职,贬为平民。

杨坚经常使人四处查访,凡稍有过失者,都要加以重惩。刑部侍郎只因迷信穿红裤子有利于升官,在一次上朝时穿上了它,杨坚把它的含义理解为避邪,上朝穿避邪的衣服显然是把皇帝看成了邪,马上下令推出去杀头。当时任大理寺丞的赵绰提出异议,认为根据法律不该杀头。杨坚说:“你可惜他就不可惜你自己的生命吗?”又有一次,时值某月初一,在上朝时有个别武官的衣服与佩剑穿戴得不整齐,杨坚认为这是对朝廷的不尊。他没有直接向武官问罪,而是责备专管弹劾大臣的御史为什么没有当场对他们提出弹劾,便命令杀掉御史。谏议大夫毛思祖出来劝阻,也被当场杀头。为禁止官吏受贿,杨坚还派人私下四处行贿,一旦有人接受,便马上处死。

为树立自己的权威,杨坚在宫廷中长期放着杖棒,稍不如意,则当场施以杖刑,有时一天就要打好几个人。杨坚还常嫌持杖者下手过轻,怀疑他们手下留情,便要推出杀头。故宫廷中常有人死于杖下。高颍等人都曾提出“朝堂非杀人之所,殿庭非决罚之地”,建议宫廷不设杖棒设施。杨坚一度废去杖棒,但他想打人时,用马鞭抽打感到不过瘾,很快又把杖棒放入宫廷,百官犯法本应交大理寺审理处置,杨坚却喜欢亲自看人挨打。把宫廷变成公堂,显然是为提高淫威。

杨坚非常迷信,佛道、符瑞、阴阳五行及各种鬼怪,都在杨坚的崇信之列。北周武帝灭佛之后,佛学在北方衰微。杨坚初任丞相,便下令对原来的和尚、道士进行挑选,让他们各操旧业。杨坚称帝之年,更下令听任天下百姓出家做和尚、道士,在全国范围内按人口征钱,在各地营建佛寺,修塑佛像,缮写佛经;大都市则由国家拨专款修复寺庙。佛道之学再度复兴,并很快风靡全国,当时民间的佛经比儒家的六经还要多几十倍。隋唐佛教的繁荣与杨坚的大力提倡是分不开的。

杨坚做皇帝,是通过和平政变的方式取代北周宇文氏的。新朝官僚大多是北周旧臣,在功绩、实力和其他方面杨坚都并不比他们有资格,要有效地控制他们,除镇压、猜疑和苛察外,还需要从心理上征服他们,即把他所以能做皇帝说成是上天的旨意。王劭本是一个学者,靠赞美杨坚有帝王之相做了著作郎。他认准了杨坚的爱好,广泛搜集能为杨坚做皇帝充当理论根据的材料,任意曲解附会,把北周的灭亡、杨坚由专政到称帝以及隋的国号都说成是上天的安排。这是杨坚最希望得到的,王劭因此得到优厚的赏赐。

杨坚不仅提倡佛道,对当时民间流行的各种迷信他都相信,包括山神、土地、河海龙王等等,甚至对各种妖怪也不怀疑。杨坚的妻子独孤氏和杨素的妻子郑氏都得了病,医生认为这是有人故意利用猫妖作怪,杨坚对此专门下了诏书:凡有意饲养、培训并利用猫妖等怪物而害人者,一律流放边境。

杨坚被后世讥为不学无术,他自己也承认,并且看不起那些咬文嚼字的读书人。如杨坚要对北周宗室宇文氏斩尽杀绝,李德林劝他不要这样做,因为这样就显得皇帝过于残忍。杨坚回答说:“像你这样的一介书生,没有资格参与这种政治大事。”不听劝告实施了自己的计划。杨坚认为文化无用,便认为不需要建立学校。仁寿元年(6O1),杨坚下令全国只保留供王公贵族子弟读书的国子监,废除天下郡县的所有学校。

杨坚做皇帝的第二年,便嫌旧长安城规模太小,且宫中又常闹鬼,下令在旧城西北修筑新都城。同年底完工。因杨坚最早的封爵是大兴郡公,新城便被命名为大兴城(今西安市),皇宫称大兴宫,主要宫殿称大兴殿。

开皇十三年(593),杨坚对大兴城又失去了兴趣,便以杨素为总管,宇文恺为主要设计者,在岐州(今峡西凤翔南)营造仁寿宫。通过开山填谷,建成了楼台亭阁宛转相连的豪华宫殿。为讨好杨坚,杨素对民夫督促得非常紧,死者数万人,杨素便随地把他们埋进了宫殿的地基里。用了整整2年的时间,仁寿宫才在民夫的白骨上面完成。开皇十八年(598),杨坚又在仁寿宫和大兴城之间修筑行宫12座,在往返途中也有了可以娱乐的地方。

杨坚的猜疑和严刑使他失去了大批可以利用的臣僚,崇尚迷信又招来许多专事拍马屁的小人,大兴土木开奢侈之风,“节俭”则苦了老百姓。杨坚的晚年仍是隋朝盛世,但潜在的危机已露出端倪。

废黜诸子死因不明

独孤信是北周重臣,杨忠追随独孤信起家。从地位和权势上,杨家从属于独孤氏。杨坚和独孤氏的结合,肯定受这种关系的影响。杨坚由专权而称帝,独孤氏家族的地位和影响起了作用,如后来为杨坚出力最大的高颍原来就是独孤信的家客。由此,杨坚对独孤氏一直存在着畏惧的心理。杨坚称帝后,独孤氏直接参预政事。独孤氏实际成为皇帝的皇帝,故宫中把二人合称“二圣”。

独孤氏嫉妒心很强,一般情况下不许杨坚和其他女人接近。虽然当时后宫也有嫔妃数十,但杨坚根本不能与她们亲近。有一天,杨坚在后宫发现尉迟迥的孙女很有姿色,一时心血来潮,便与其亲热一番,独孤氏便暗中派人杀掉了那个姑娘。由于独孤氏喜欢次子杨广,杨坚最后也废除了长子杨勇继承皇位的资格。杨坚做皇帝2O余年没有走上荒淫之路,在某种意义上应归功于独孤氏。

杨勇是杨坚的长子,幼时颇得父母喜爱,故在杨坚做隋王时便被立为世子,后来确立为太子。开皇初年,杨坚为提高儿子的地位,凡有军国大事,都要杨勇参预处理。其时,杨勇不过是十来岁的孩子。有一次,杨坚发现杨勇把一副铠甲装饰得很华丽,便严肃地与他谈了一次话,告诫他做皇帝追求奢侈是亡国之道。随着年龄的增长,杨勇越来越迷恋女色,东宫嫔妃多被宠幸。杨勇死时不过3O来岁,生的女儿不算,儿子就有1O个,且出自五六个母亲。独孤氏最讨厌除妻子外和别的女人生孩子的男人,当然对杨勇的行为也不满意。杨勇的第一个儿子是与尚未选入东宫的云氏在外边生的,即私生子。杨坚对此也大为不满。指责杨勇不应乱搞。但杨勇不服,依然我行我素。从此逐渐失宠。但杨勇既为皇太子,当然会有一批人为了将来的利益为他出谋划策,在杨勇周围逐渐形成一派势力。而杨勇在父母面前失宠,善于察言观色的杨广便开始策划取而代之,在他周围以当朝重臣杨素为首形成另一派势力。开皇十八年(598)冬至日,朝廷百官都到东宫朝见杨勇,杨勇也大张旗鼓地接受朝贺,实际上是对杨坚的示威。杨坚当然不能容忍,专门为此下诏,严禁以后再有此类事情发生。废除杨勇的意图此时已正式形成。其后,杨坚父子互相猜疑。为防备杨勇,杨坚把东宫警卫的强壮者全部挑走,并与皇宫警卫经常轮换,侍卫以上的官吏全由皇宫卫队统一指挥,不受东宫调遣。杨勇本来就没有雄才大略,依附者在皇帝的再三警告下也不敢妄动,杨勇便束手无策。开皇二十年(6OO),杨坚正式废杨勇为平民,并杀掉和罢免一大批臣僚,彻底消灭太子党。

杨广是杨坚的次子,有心术,善于讨好杨坚夫妇。如他知道独孤氏讨厌男人同时与几个女人亲近,便在表面上只宠正妃,而把和其他女人生的孩子全部弄死。又值杨勇和杨坚夫妇的矛盾逐日加深,便乘机谋得太子位,成为隋朝的第二代君主。

杨俊是杨坚的三子,11岁立为秦王,12岁拜上柱国、河南道行台尚书令兼洛州刺史,后转并州总管。杨俊追求生活奢侈,身为皇帝的儿子,还要发放高利贷榨取百姓。营造豪华宫殿,整日在其中歌舞宴饮。杨俊贪好女色,常与其他女人厮混,妻子崔氏却受冷落。崔氏寂寞难挨,图谋报复,便在杨俊吃的瓜中放进药物,杨俊由此得病。杨坚知道后,便把他召回长安,免去官职。开皇二十年(6OO),杨俊病死。

杨秀是杨坚的四子,初封越王,后做蜀王,坐镇蜀地。杨秀在追求生活奢侈的同时,又处处效仿父亲的衣食住行,梦想有一天自己做皇帝,拉拢亲信,发展势力,并制造谣言、图谶,为继承皇位编造理论依据。杨勇被废后,杨广恐怕杨秀与自己做对,便鼓动父亲把他召回京师,罗织谋叛罪名,在杨坚临死前贬为平民。

杨谅是杨坚的第五子,初封汉王,后任并州(治太原,今市西南)总管。杨勇被废后,杨谅也想自己做皇帝,便在并州招兵买马,修治兵器,为争夺皇位做准备。杨坚死,杨谅都没有到长安奔丧,而是立即起兵,以讨伐杨素为由,进兵长安。杨谅根本不懂打仗,很快便被杨广的军队击败,自己也做了俘虏。

杨坚的五个儿子同出一母,但也未能避免因争夺皇位而相互火拼的悲剧。杨坚为吸取北周的教训,使儿子们在地方上各掌一方,但他们却辜负了杨坚的厚望。杨坚在晚年,也认识到了儿子们的不可靠,从对儿子开始猜疑到一一废为平民。

仁寿四年(6O4)正月,杨坚又要到仁寿宫游玩,便把朝廷日常工作全部交给了杨广。四月,杨坚得病;七月,病重,召杨广等入宫侍侯。这时,宫中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杨广为处理杨坚的善后工作,写信征求杨素的意见,但杨素的回信却被人误送到了杨坚手中;杨坚看信后,勃然大怒,显然信中的内容对杨坚是很大的刺激。二是在独孤氏死后,杨坚最宠爱的宣华夫人陈氏报告说杨广在夜里调戏了她,杨坚一怒之下,埋怨已故的独孤氏怂恿他废杨勇而让杨广做了自己的继承人,便让人赶快召杨勇。杨广听说此事,便派亲信进宫把侍侯杨坚的人全部赶出去。同一天,杨坚死,享年64岁。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

隋文帝夺位秘谋内幕

矫制诏书夺天下揭秘

民间往往把开国皇帝视为真命天子,其实,他们所以能得天下,半是人为,半是机遇,并非有什么天意所瞩。对于隋文帝杨坚来说,他能创建隋朝,并成为一个中国史上有点名气的皇帝,首先是这样一个机遇,周武帝和周宣帝两代皇帝在两年内相继死去,八岁的周静帝身边出现了权力的真空,杨坚得以皇太后之父的外戚身份辅政,在一群野心勃勃的“反覆子”策划下矫诏夺权,得了个轻取天下的便宜。

杨坚的母亲姓吕。据说,杨坚出生时因头上长角,险些被吕氏抛弃,留下一段鲜为人知的秘闻。

吕氏十月怀胎生皇帝于冯翊般若寺内。正巧有个尼姑从河东来,把皇帝抱到别的馆舍亲自抚养。一次,母亲抱起皇帝,忽然见文帝头上长出犄角,浑身起满鱼鳞,大惊失色,把皇帝扔在地上。这时,尼姑从外面进来说道:“你吓着我的儿子了,致使他不能早得天下。”

杨坚活下来了,并成为权贵家族的宠儿。早年周武帝在世时就不放心杨坚,因为他父亲杨忠是西魏府兵大将军,杨忠死后杨坚袭爵随国公,出身是与北周皇室相侔的关陇军事贵族高门,更兼他“为人龙颜”,风骨不凡,不断有人说他相貌非常,貌有反相,劝周武帝及早除掉。杨坚恐惧不安,收敛锋芒,学当年刘备的韬晦之计避祸。

昏暴的周宣帝继位后,杨坚的日子更加难过。他女儿杨皇后曾被赐死,逼令自裁,老伴独孤氏闻讯急忙上殿请罪,叩头流血,苦苦哀求,总算凭她独孤家的面子救下女儿性命。事后周宣帝还狠狠地威胁杨皇后:“必诛灭你家!”有一次又生疑心召杨坚来,事先交代左右,若杨坚脸色不对,立即杀了他。杨坚对质时神色自若,异常镇定,才逃过这次劫难。

杨坚如坐针毡,一心避出京城,托郑译给他谋一地方官的外任。郑译安排他去扬州当总管,还没赴任,当月就有机会来了。荒淫过度掏空了身子的周宣帝突然病倒,说不出话,来不及交待后事就一命呜呼,仅仅二十二岁便离开了人世。时为大象二年(58O年)五月。

他的儿子周静帝年方八岁,因为没留遗诏,辅政的大权成为朝臣们争夺的焦点。郑译和刘昉一伙支持杨坚以外戚身份辅政,伪造诏书,以杨坚总知中外兵马事,先夺兵权。周宣帝的亲信大臣颜之仪拼死相争,坚持要由北周宗室年德最长的赵王辅佐静帝,反对以神器假人。颜之仪知道那诏书是假的,不肯在上面签名。刘昉见他严辞拒绝,便代他签上名字。向诸卫禁军发出这道诏令后,兵权顺利夺到杨坚手中。起初刘昉等谋引杨坚辅政时,杨坚还犹豫过,不敢动,刘昉很不客气地宣称:“你要是干就快来,要是不来我自己干了!”这时手中拿到了兵权,心定下来,下一步准备要改朝换代了。

杨坚还想占卜一下未来,夜召庾季才问天时人事。庾季才摸透了他的心思,说:“我纵使讲不行,你能够再行箕、颍之事吗?”借喻一个古老的故事:据说尧曾经打算把天下让给一个名叫许由的贤人,许由听到后逃进箕山,还在颍水把耳朵洗了又洗,人远远避开了还不算,还要把听到的话也洗掉。杨坚想了想,沉默许久,才对庾季才说:“你讲得很好。”还有那位曾为女儿叩头请命的独孤夫人这时也劝丈夫:“事情到了这一步,你已经骑虎难下,只有干下去了!”夫人真是将门虎女,帮助杨坚横下了一条心。

杨坚这时夺取皇权的障碍是三股势力:北周的宗室,官僚中的反对派和在北边虎视眈眈的突厥。杨坚用武力讨平北周旧臣的三方起兵,用和亲与厚赂安抚突厥,同时与北周宗室在宫廷内外展开了争夺皇权的恶斗。

北周宗室中最有地位人望的是以赵王为首的五位亲王,周宣帝死时他们都在封国闲居,颜之仪孤掌难鸣,未能阻止杨坚夺取军政大权。这时杨坚怕他们在外生事,便以嫁千金公主往突厥为名,征他们入朝。六月,五王都到了长安。此后北周宗室谋杀杨坚的案件迭出不穷,最有戏剧性的是赵王为杨坚摆的鸿门宴。

七月一天,赵王邀杨丞相到自己府上赴宴,宴席有意设置在庭院深深的后院寝室内,赵王的儿子和妻弟佩刀站立左右,室内外暗藏兵刃,埋伏壮士。杨坚的侍从都被挡在院外,只有杨弘、元胄两员心腹武将跟随,坐在寝室门外。酒过三巡,赵王亲自用佩刀扎挑甜瓜,一块块送到杨坚嘴边,是在伺机行刺,气氛骤然紧张。元胄见势不好,赶紧跑进屋去,以相府有事不可久留,拉起杨坚要走。赵王斥责道:“我和丞相有话说,你这是干什么!”命他退出。元胄瞪着眼睛,气呼呼地不吭声,也不走,留在屋里,持刀侍卫。赵王赐酒给他,缓和口气说:“我哪会有恶意,你怎么这样多心?”过一会儿,赵王假装呕吐,往里屋走。元胄猜出他是想溜,伸手拦阻,要赵王回到座上,不让离开。赵王再三假装要吐,都没走成。又称喉干,命元胄去厨房取饮料,想支走元胄,元胄不理睬。

这时滕王到,杨坚走下台阶迎接,元胄上去悄悄耳语,说情形不妙,赶快离开。杨坚还说:“他们没兵马,不要紧的。”元胄讲:“兵马这里用不上,他们先下手就大事去矣。我不怕死,只怕死了白死。”

重新落座后,元胄听见屋后有动静,是披挂甲胄的声音,立即说:“相府事多,你哪能在这里闲坐。”拉杨坚下座,夺门而走。赵王追过来,被元胄用身体挡住出不了屋,眼巴巴望着杨坚离去。

赵王恨自己没有及早下手,气得用手敲案子,指头弹出血来。这情节差不多是重演了八百年前项羽在霸上给刘邦摆鸿门宴的那一幕。

事后杨坚即以谋反罪将赵王、越王和他们的儿子都杀掉,重重赏赐了元胄。当年又杀陈王、代王和滕王。五王全被诛杀,北周宗室的核心力量被击垮了。

朝官中,拒绝签署伪诏的颜子仪一直不妥协地反对杨坚,当他听说杨坚又索取符玺时,去责问说:“那是天子之物,丞相索要,是何用心?”杨坚将他逐出朝廷,放逐为外官。而手握重兵的并州总管李穆却命儿子李浑将一只熨斗赠给杨坚,捎话说:“愿执威柄以慰安天下”,还送去一副十三环金带,是天子才能用的服饰,表达劝进之意。高颍、李德林也表示不怕灭族,愿以死奉公。这些人成为支持杨坚禅周的中坚力量,并依靠他们的支持,迅速平定了相州(今河南安阳)、郧州(今湖北郧县)、益州(今四川成都)三方起兵。

翌年二月,在庾季才、卢贲等劝进下,完全控制了局面的杨坚,堂而皇之地登上皇帝宝座,周主履行了下诏退位逊居别宫的程式,命大臣奉诏书和皇帝玺绶禅位于隋。在一场以禅让为名、行篡夺之实的宫廷戏中,新的大隋王朝彬彬有礼地开国了。

周静帝逊位后被封为介公。这个不过十岁大的孩子的存在,仍似乎是对隋王朝的威胁,三个月后,隋文帝就将他暗害,又为之举哀,彻底抹去了北周王朝遗留的影痕。

此刻,举国上下几乎是无声无息地接受了杨坚篡位的既成事实,人们只在三位女性同胞那里听到几声并非微弱的反响。

一位是才嫁到突厥去的赵王女儿千金公主,她为宗室的覆灭,日夜向突厥可汗沙钵略哭诉,请为周室复仇。突厥因而发兵四十万南下,着实给隋文帝找了麻烦。

另一位是新皇帝杨坚的亲生女儿杨丽华,她作为北周的皇太后,起先为其父辅政感到高兴,后来知道父亲有异图,便心中不平,形于言色,最后父亲受禅灭周的做法使她非常愤慨。一个嫁出去的姑娘,哪怕夫君再坏,也不愿意改由父亲当朝,感情立场完全倒向夫家。隋文帝心里也总感到有点愧对这女儿。后来改封她作乐平公主,又要她改嫁,公主发誓不从,要为北周宇文氏守节,父皇拿她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再一位也是将门虎女,其父上柱国窦毅,其母北周襄阳公主宇文氏。这位窦氏姑娘听到隋主受禅的消息后,倒地痛哭,深深叹息:“恨我不为男子,救舅氏之患!”吓得她爹妈赶快捂住她的嘴说:“别乱讲,要招惹灭族之祸的!”这位血性的女子,后来自己选中武艺高强的李渊为夫婿,是著名的唐太宗李世民的生母。她亡隋的矢志,经由夫君和儿子之手,变成为事实。当时谁也不会想到,窦姑娘的那一句话,竟蕴涵着并有意无意地传递出下一次王朝更迭的第一个消息。隋文帝好不得意地在临光殿登上皇帝宝座时,一个尚不为人所知的女子已代替历史下了要他的新王朝覆灭的决心。

隋文帝宫廷生活秘闻

独孤氏驭夫有方

在封建社会里,专制帝王妻妾成群,实行典型的一夫多妻制。但隋文帝杨坚与众不同,他长期和独孤皇后过着一夫一妻制的生活。原因何也?大概可能就是独孤氏驭夫有方之效吧。

独孤皇后是一个很贤惠的女人。她是北周大司马、河内公独孤信的女儿。独孤信是个很有眼力的人,见杨坚出身豪门大族,身材又长得十分魁梧,相貌堂堂,仪表非凡,武术超群,富于韬略,将来很有可能成就大事,便决定把自己的第七女许配给他。这第七女就是独孤氏,结婚的时候才十四岁。据说,在他们的洞房之夜,独孤氏曾敬杨坚三杯酒,顺便表示了自己的三个心愿,其中有一个心愿,就是无论杨坚宦途如何,此生此世不能再喜爱别的女人。当时,杨坚望着这个比自己小十几岁的豪门闺秀,庄重地表示:绝不再喜欢别的女子。

独孤氏曾熟读《周礼》,在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方面有很好的修养。传说她走路不回头,说话不露齿,坐着不动膝,站着不摇裙,欢喜不大笑,愤怒不高声。独孤氏对杨坚是很柔顺、恭敬的。杨坚退朝归来,在外面遇到不顺心的事,回到家中就表现烦躁不安。每当出现这种情况,独孤氏总能婉言相劝,耐心开导,细心服侍,于是杨坚很快就能平心静气了。一天,杨坚退朝回家,怒气冲冲,大骂上柱国王谦。独孤氏便问究竟是怎么回事。原来,王谦要离开朝廷去益州(今四川成都)当总管,他认为这是杨坚搞的鬼,是杨坚有意排挤他,便利用上朝的机会,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和杨坚公开对骂起来。独孤氏听完杨坚的介绍,微笑着说:“这有什么值得发怒呢?难道王谦敢不去益州吗?只要今后防范他就是了。”杨坚听后,觉得也有道理,不由得怒气全消了。杨坚称帝后,王谦果然在益州造反了,由于杨坚早有准备,王谦谋叛不但没有成功,最后连自己的脑袋也丢了。

独孤氏不仅在家里很守妇道,而且在朝廷中也享有贤德的盛名。独孤氏的姐姐是北周明帝的皇后,长女又是北周宣帝的皇后,皇亲国戚,位高爵尊,声势显赫,无人可比。但独孤氏并不以此炫耀,在和朝廷大臣们的往来中,也从不盛气凌人,以至在有些人看来,她实在有点过于谦卑了。有一次,周宣帝宴请百官及他们的眷属,酒宴中,大家祝皇帝和皇后万寿无疆。不一会儿,一个大臣又提出,祝皇后的父母杨坚和独孤氏康泰平安。这显然是有意讨好,虽然算不得什么过分,但独孤氏还是委婉地谢绝了。她说:“皇帝是天的儿子,皇后是一国之母,我们怎么能和皇帝、皇后相提并论呢?请您还是不要这样提吧。”她的话得到许多大臣的点头赞许,那个提议的人也并没有感到太难为情。宴会散后,大臣及眷属们的车轿各自回府,一时间车水马龙,十分拥挤。有些官员主动地为杨坚和独孤氏的车轿让路,独孤氏却叮嘱车轿夫,不得无礼地超越,要按照先后的顺序行进。从这以后,独孤氏贤德的名声传得更广了。

周宣帝死后,周静帝即位。因为静帝年纪太小,杨坚便以丞相的身份入宫辅政,一时间大权在握。节制百官,总理朝政,回到家中难免有时流露出志满意得的神色。对此,独孤氏感到很不安。一天,她对杨坚说:“您是准备登基当皇帝的,如果做个丞相就洋洋得意,那皇帝的宝座恐怕就坐不上了。”杨坚听后,很是感动。从此之后,无论上朝、回家,再也没有流露出那种自得的神色。

独孤氏生在将门,幼年常常听到父亲驰骋沙场的传说,她能以古鉴今,遇事常有独到之见。当她看到丈夫权高震主,年幼的静帝难以维持政权时,便告诫丈夫:“大事已然,骑虎之势,必不得下,勉之!”杨坚在妻子的鼓励下,便加快了篡政夺位的步伐。

公元581年2月,杨坚在刘日方、郑译、高颍等人策划下,迫使静帝退位自立为帝,改周为隋,是为隋文帝。独孤氏便由隋国公夫人晋升为皇后。

杨坚称帝后,对独孤皇后“甚宠禅之”。他每日都要和独孤皇后同乘一辇上朝,文帝在前殿听政,她在后殿等候。文帝如有失信,独孤皇后则随时匡谏,对朝廷大事多有裨益。独孤皇后每次论及政务,往往能正中文帝的心意,宫中称为“二圣”。

在独孤皇后的协助下,隋文帝果断地指挥隋军,迅速消灭南朝最后一个陈朝,从而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

隋朝刚建立的时候,在它的北方,有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名叫突厥。当时,突厥管辖的地域十分辽阔,突厥贵族的骑兵不断地南下掠夺人口和财富,给初建的隋朝以很大威胁。隋文帝为了阻止突厥贵族骑兵的南下,一方面在北方边境派驻重兵防守,另一方面又和突厥贵族做买卖,互通有无,并以此满足突厥贵族对某些物品的需要。一次,在隋朝和突厥的交易中,突厥贵族有一小匣明珠,要卖八百万枚铜钱。隋朝幽州(今北京市)总管阴寿对独孤皇后说:“请您买下这匣明珠吧,装饰在您的身上,会使您更加光彩照人。”独孤皇后对阴寿讲:“这匣明珠并不是我所需要的。现在国家边境线上经常发生战斗,那里有许多将士在浴血奋战,保卫国土,还是把这八百万枚铜钱分赏给有功的将士吧。”这件事情后来被朝中的大臣们知道了,大家都前来向独孤皇后祝贺,称赞她贤德。隋文帝由此对独孤皇后更加宠爱,同时也在内心深处感到惶恐,害怕有一天独孤皇后对他的非分行为也会加以干涉。

独孤氏参政过程中做了很多事情,也保护了一些重要人物,其功其过,留给后人很多故事。

独孤皇后的弟弟延州刺史独孤陀,家中有一婢女从事猫鬼活动(猫鬼是古代传说中一种专门害人的鬼灵),能叫它杀人。当时正赶上独孤皇后与杨素的妻子郑氏都得了病,给他们看病的医生都说:“这是猫鬼疾呀。”皇上怀疑是独孤陀捣鬼,令高颍等人调查处理此事,事实俱在,文帝即下令独孤陀夫妇皆赐死。独孤皇后为他的弟弟求情说:“陀如果是蛊惑政事祸害百姓的人,我不敢替他说话,现在是为了我,所以才敢请求饶了他们的性命。”独孤陀的弟弟也到皇宫求情,于是文帝免去了独孤陀的死罪。诏令从今以后再有违犯的,流放到四境边荒之地。

关于独孤氏救人故事,还有一则。

隋文帝曾下令杨素在歧州的北面营建仁寿宫,杨素奏请让宇文恺和封德彝做土木监。于是平山填谷在上面修筑宫殿,高台叠榭,宛转相连。为了加快工程的进度,役使严苛,民夫多死,死后就推下去填充坑谷,上面再盖上土石,然后压为平地,死者数以万计,费时两年仁寿宫才建成。隋文帝亲临宫中,文帝见宫殿建得异常豪华壮丽,大怒道:“盖这样规模巨大的宫殿,动用了大批民力、物力,是杨素让我和天下百姓结成冤仇啊!”杨素听了之后,怕遭到皇帝的谴责,封德彝说:“杨公不用担心,等皇后来了,一定会为你开脱的。”第二天,隋文帝果然召令杨素进宫对话。皇后慰劳他说:“你知道我们夫妇年龄大了,没什么用来取乐的,盛装此宫,岂不是对我们的忠孝吗?”对杨素赏赐甚多。

从这两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独孤氏在隋文帝心中的分量,而这一分量却是文帝恋恋不舍的。

隋文帝每天临朝听政的时候,独孤皇后都要乘辇和他一起前行,直到内阁的地方才停住,并在那里等候他退朝,同时派信得过的宦官前往侍候。独孤皇后对这些宦官说:“你们环侍皇帝的左右,如果觉得哪些政务皇帝处理得不当,要回来和我讲,以便我随时向皇帝提出建议,这样对国家才有益。看到政有所失而不匡谏,这对国家是没有好处的。”隋文帝听政完毕,退朝而回,独孤皇后就又和他一起返回后宫,共同进餐、休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总是如此。这样日久天长都习惯了,如果有时独孤皇后生病不能和隋文帝同去同回,这反倒使隋文帝感到非常惆怅。

独孤皇后的父母去世较早,因此,每当她看到百官公卿们的父母,就常常产生感慕的心情,因而总是以礼相待这些老人,有时还赏赐他们一些有趣的物件作为纪念。朝廷负责礼仪的官员看到这些,很受感动,就进一步援引《周礼》上奏皇帝说:“古时候百官之妻,由王后选择,现在也请依照古制,由皇后决定百官之妻吧。”独孤皇后知道这件事以后,特意宣召了那个礼仪官员,对他说:“事情怎么能那样做呢?如果妇人参与了国政,那以后就会出现许多问题,而且会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我是绝不能开这个头的。”这个负责礼仪的官员只好又把那个奏章收回去了。独孤皇后还经常对公主讲:“周朝(即北周)的公主们大都缺少妇德,既不讲究礼,又待人非常刻薄,最后哪能不亡国呢?你要以此为戒。”

独孤皇后有个姑表兄弟,名叫崔长仁,在朝中做大都督。崔长仁依仗和独孤皇后的关系,经常为非作歹,欺压百姓。一次,他派部下到民间搜寻美女,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竟逼死了七个年轻女子。按照隋朝的法令,崔长仁应当立即斩首。但是,隋文帝考虑到崔长仁是皇后的亲戚,想免去他的死罪。独孤皇后知道了这件事,对隋文帝说:“国家的法律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一个人,是最大的事情,任何人都应依法办事,在崔长仁身上怎么就能顾及私人关系呢?”隋文帝觉得独孤皇后的话很对,便把崔长仁判了死刑。

在统一全国以后,独孤皇后帮助文帝减轻农民负担,劝课农桑,奖励农耕,继续推行均田制,核查隐漏的农户,增加财政收入。

公元583年深秋的一个夜晚,皎洁的月光洒满长安城,习习的秋风吹进了皇宫。皇宫中的仁寿殿此时依然灯火通明,隋文帝杨坚正在批阅奏章。他时而抬起头,若有所思;时而伏在案上,挥笔疾书。他的旁边坐着皇后独孤氏。

一会儿,隋文帝像是被什么难住了。只见他拿起一份奏章,慢慢地站起,紧锁着双眉,在殿堂中间踱来踱去。独孤皇后看着他那发愁的样子,连忙问:“出了什么事?”隋文帝晃了晃手中的奏章说:“京城仓库空虚,缺少粮食,怎么办?”独孤皇后想了想,试探着问:“为何不在京城设置官仓,从全国各地调运粮食?”隋文帝听后,猛然醒悟,接连“哦”了几声,紧锁的双眉也舒展开了。第二天,他就下达了在京城建置官仓的诏谕。朝廷于是建造许多粮仓,如洛阳的含嘉仓能储粮48万石,洛口(今河南巩县)的兴洛仓能储粮24OO万石,洛阳北的回洛仓能储粮24O多万石。据史载,到文帝仁寿年间,储藏的粮食能供好多年食用。

自从杨坚称帝以来,这样的夜晚不知有多少个了。由于诸事草创,政务繁忙,隋文帝常常处理国政到深夜。每当这时,独孤皇后就陪伴着他。对一些不好处理的问题,隋文帝也常常征求皇后的意见。由于隋文帝的勤政和独孤皇后的协助,再加上文武百官恪尽职守,隋朝初年的社会真有些政通人和、百业兴旺的景象。

不过,隋文帝和独孤皇后也并不总是很融洽的。有人说,这与独孤皇后的品德有关,因为独孤皇后是一个忌妒的女子。

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不融洽,主要表现在后宫的生活中。隋文帝当了皇帝以后,除了皇后外,还有许多嫔妃,那都是些年轻美貌的女子。由于独孤皇后的限制,她们不能侍奉隋文帝;隋文帝碍于独孤皇后,也不能和她们居住在一起。一天,独孤皇后病了,在永安宫中休息。隋文帝退朝回到后宫,心情烦闷,便想到各处走走。他信步来到仁寿宫,偶然间看到一个宫女,长得十分美丽。隋文帝便把她叫到面前,一问才知道是尉迟迥的孙女尉迟氏,已经进宫几年了。隋文帝和尉迟氏说了一会儿话,觉得她不但貌美,而且言语不俗,便对她产生了好感,当晚就在仁寿宫安歇。几天后,独孤皇后的病情有所好转,身体也渐渐地得到了恢复,有人借机把隋文帝宠幸尉迟氏的事情告诉了她,独孤皇后对此非常恼怒。一天,她乘隋文帝上朝听政的机会,派人把尉迟氏秘密杀死。因为这件事情,隋文帝怒气冲天。他退朝回到后宫,连独孤皇后的面也不见,就独自骑着一匹马跑出了御花苑,离开了京城。一气之下,不辨路途,竟在一个山谷间走了二十多里。朝中大臣高颍、杨素很快知道了这件事,立即骑上快马前去追赶,最后终于在山谷里把隋文帝找到。隋文帝气还未消,表示死也不回皇宫。高颍、杨素苦劝,隋文帝才长叹一声,说:“我贵为天子,难道连这么一点自由都没有吗?”高颍乘机劝说:“您是当今的皇帝,怎么能因为一个妇人而轻视国家大事呢?”隋文帝又长叹一声,在山谷中呆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慢慢地跟随高颍、杨素进了长安城,回到皇宫。这时,夜幕早已降临,天空中布满了星星。当隋文帝、高颍、杨素经过内阁的时候,只见独孤皇后正在那里等着他们。独孤皇后看见隋文帝归来,流着眼泪,承认了错误。高颍、杨素又在旁边说了许多和解的话,隋文帝才最终消除了怒气。当夜,隋文帝备置酒宴,款待高颍、杨素。宴席中,隋文帝非常得意,表现出很高兴的样子,而独孤皇后的心情却非常难受。自此以后,独孤皇后的精神越来越不好,好像一下子就衰老了许多。

事情至此并没完结。独孤皇后对高颍劝隋文帝时说的,不要为一妇人而轻天下那句话耿耿于怀,她认为所说的“一妇人”是指自己而不是指尉迟氏,作为贵为母仪天下的皇后,与皇帝平起平坐,被人尊为“二圣”,高颍竟用这样轻亵的语言谈论自己,是她无法忍受的。现在看来这话是杨素递到她耳朵里的,是别有用心的拨弄是非。本来高颍是独孤信在世时她们家的常客,一向关系亲密,现在为忌恨这样一句话,使几十年的老关系破裂了。

当时太子杨勇失宠,隋文帝私下里有废去杨勇另立太子的打算,就从容地对高颍说:“有神灵告诉晋王妃,说晋王一定会得到天下,怎么办好?”高颍回答说:“长幼有次序,怎么可以废长立幼呢?”独孤皇后知道不能轻易地改变高颍的想法,想暗中干掉他。正巧赶上皇帝下令挑选东宫卫士,进入上台。高颍上奏道:“如果尽是挑选强壮的人当卫士,恐怕东宫的宿卫就太差了。”文帝听了变色道:“太子左右需要什么壮士,我对前代的做法很是熟悉,你不要墨守成规。”高颍的儿子表仁娶太子女儿为妻,所以文帝说这种话来防备他。高颍夫人去世,独孤皇后请求皇帝为他续弦,文帝告诉高颍,高颍辞谢说:“臣如今已老了,退朝之后只顾坐在书房里,读读佛经而已,不愿再娶了。”文帝打消了这个念头。不久,高颍的爱妾生下一个男孩,隋文帝知道后非常高兴,独孤皇后不悦地说道:“皇上还信任高颍吗?最初皇上为高颍续娶,而高颍心里只想着他的爱妾,当面欺骗皇上,现在他的诡计露馅了吧。”隋文帝从此疏远高颍。

回过来再说隋文帝的惧内。仁寿二年(6O2年)独孤皇后去世,隋文帝在妻管严下得到了解放,后宫制度也作了改变,开始设贵人三员,嫔增为九员,还有世妇二十七员,御女八十一员。其中陈氏、蔡氏两位贵人最受宠幸。陈氏本是陈宣帝的公主,平陈后配入掖庭,后来选入宫为嫔,为贵人,与丹阳(今南京)来的蔡氏分别被加号为宣华夫人和容华夫人。不过两年,皇帝因为沉溺女色,过度放纵,虚弱得病。病危时隋文帝说:“假使皇后在,我不至于到这一步。”又想起独孤氏管束他不许纵欲的好处来了。

宣华夫人侍二帝

宣华夫人是南陈宣帝陈顼之女,陈后主的妹妹。公元588年,隋文帝派次子杨广率军沿江而下,攻灭陈朝。陈后主和三个妹妹都成了隋军的俘虏。隋文帝把陈后主的三个妹妹中最漂亮的宣华夫人收入后宫为嫔,日后百般宠幸。另外两个,一个赐给了杨素;一个赐给了贺若弼。宣华夫人纤弱娉婷,色冠南国。然而,她命途多舛,在饱受亡国之痛后,又无可奈何地做了仇人的妃嫔。

宣华夫人入隋宫后,虽得到隋文帝的青睐,但由于独孤皇后对杨坚管束甚严,所以杨坚开始不敢宠幸她。直到独孤皇后打死宫女,杨坚愤然离宫出走之后,宣华夫人才有了与隋文帝单独在一起的机会。在共度良宵之后,她极得文帝的宠爱,并晋升为宣华夫人。晋王杨广阴险狡诈,他深知父亲对宣华夫人的宠爱,曾多次派人给她送金蛇、金驼等贵重礼物,以拉拢取媚于宣华夫人,请她为自己夺取太子之位当内助。后来在废勇立广的过程中,宣华夫人果然起了重要作用。

独孤皇后死后,宣华夫人被文帝晋升为贵人,得到专房之宠。后来,文帝又选了一位姓蔡的美貌佳人侍寝,并封她为容华夫人,不久又封为贵人。这样宣华、容华二贵人轮流陪寝文帝。文帝如此淫乐寻欢,终于经不住色欲的消耗,一年之后,他就重病缠身,一切朝政都让太子杨广代理。

杨坚一病就是三个月,太子杨广常来床榻边探望父亲,宣华、容华二贵人也在身边。杨广是好色之徒,在宣华夫人这样的美人跟前岂能不动心?

一天清晨,宣华夫人在偏殿更衣,不料被杨广瞥见,见她珠润晶莹,面带愁容,犹如带雨梨花,更觉艳冶夺魂,妩媚动人。杨广直扑上去,抱住宣华夫人就要干伤天害理的事。宣华夫人又急又气,奋力挣脱,跑到文帝床前。文帝睁眼一看,见宣华夫人金钗歪斜,神色慌张,忙问何事,宣华夫人不语,经文帝一再追问,宣华夫人不禁泪如雨下,呜咽着说:“太子无礼,调戏于我。”文帝气愤之极,一跃身便坐了起来,用手捶床喊道:“这个畜生,怎能把国家大事交给他呢?独孤皇后劝我立他为太子是一个大失误啊!”立即传令兵部尚书柳述召回被废的长子杨勇,重新改立杨勇为太子。杨广便和握有实权的大臣杨素密谋,立即召集自己宫中的卫队逮捕了柳述,并包围了仁寿宫。然后派右庶子张衡向文帝问安,命令宣华、容华二夫人离开。二夫人刚出来不一会儿,就听说文帝驾崩了。

文帝死后,宣华夫人又进后宫,心想文帝肯定是杨广指使张衡害死的,她想看看文帝的尸体,又被看守士兵拦住,不由得泪挂腮边,坐立不安。忽见太监到来,呈上一个杨广赐的金盒子,心想这准是让她自尽,不觉浑身发抖。她大哭道:“我自从国家灭亡被掠,已是苟且偷生了,又承蒙先帝错爱,已是不幸中的万幸。今日就从先帝去吧。”她用颤抖的手,打开了密封的盒子,一看装的并不是毒药,而是几个用五彩金线编制的“同心结”,意思是让宣华夫人入宫陪侍。她一想新主就是先帝的儿子,就觉得脸上发烧,便默然无语。在宦官和宫女的催促劝说下,她只好收下“同心结”。

当天晚上,满面春风的杨广来到宣华夫人的寝宫。满腹踌躇的宣华夫人对杨广说:“我感激你对我的怜爱,但已身侍先帝,从人伦道义上说,难以侍奉你了。况且你马上就做皇帝了,美女佳人有的是,何必非追求我这个残花败柳呢?希望你能自重,不要做让宫闱耻笑的事。”可是,杨广欲火难耐,根本不听这一套,他一把拽住宣华夫人的手说:“夫人如此风流美貌,我宁愿丢掉富贵,也不能错过佳人。”宣华夫人知道无法逃脱,只好由他恣意凌辱了。

第二天,杨广从宣华夫人宫中出来,就登基当了皇帝(即隋炀帝)。为了掩人耳目,他常密召宣华夫人出居仙都宫,不久又令其入宫中侍寝,这样她正式成了杨广的妃嫔。宣华夫人先后侍奉杨家父子的耻辱,国破家亡的哀伤,终使自己抑郁成疾,在绝望的呻吟声中,她香消黄泉路,年仅29岁。

宣华夫人死后,一些史家往往把隋亡罪责加在她这个弱女子身上,说什么她“迟死一年,遗臭千载”,这是极不公正的。宣华夫人的悲惨命运只能告诉后人:她不过是封建夫权制度下的殉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