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代重大战争详解:元代战争史
6128100000046

第46章 元朝前期的农民起义

蒙古贵族在灭南宋的过程中,进行了野蛮屠杀和掠夺,使许多无辜的人民被杀害或被掠为奴。元朝统一后,又推行民族统治政策,对江南人民政治上加强统治和奴役,经济上加重剥削,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蒙古贵族的反动统治,自然也激起了江南人民的强烈反抗,并发动了一连串起义。

一、陈吊眼起义

在江南地区一系列的农民起义中,福建地区陈吊眼为首的起义时间最早,规模也较大。陈吊眼,亦名陈弟眼、陈大举,福建畲族人,南宋末年,曾率畲兵隶张世杰部下抗蒙,兵败被迫降元。陈吊眼洚元后,屯戍漳州山区,他日睹蒙古贵族的种种暴行,内心充满了仇恨,他暗下决心,寻找机会,于至元十七年(1280年)8月,率众起义,攻占漳州城,“杀招讨傅全一家,官军死者十八、九”。陈吊眼起义后,附近农民纷纷响应,在他的领导下,建立了“山洞山寨八十余所,据险相维,内可出,外不可入,以一当百”。起义队伍发展到十余万人。陈吊眼还建立政权,改元昌泰,声威大振。

陈吊眼起义后,元兵前来镇压,起义军据险固守,久攻不下,元政府又调集闽、粤、浙、赣四省军队,以完者都为镇国上将军、福建等处征蛮都元帅,高兴为右副都元帅,率大军围攻。

畲民是力逃避赋役和战乱而进入山区的一些贫苦农民,他们居于洞穴和山寨中,没有积畜,在元军的围困下,十五座山寨失守,渐渐不支,陈吊眼乃杀其妻子,走保千壁岭,决心斗争到底。高兴攻千壁岭不能下,乃大耍阴谋诡计,“诱吊眼释兵而语,吊眼下至中半中,公(高兴)上与语,遽接其手,掣下吊眼”,将他逮捕,押解到漳州杀害,起义失败。

陈吊眼起义一度攻占漳州,进兵汀州(今福建长汀),占领了大片地区,队伍发展到十万人,坚持斗争近两年之久,使“闽中震动”。响应陈吊眼起义的很多,其中规模较大的,有邵武的高日新起义,福州的林天成起义,南剑州有丘细春起义等,沉重打击了元朝统治。

二、黄华、欧南喜、黎德起义

黄华,福建建宁府政和县(今福建松政)人,至元十五年11月,曾“集盐夫,联络建宁、括苍及畲民妇自称许夫人为乱”,后失败降元,曾被元政府任命为建宁路总管。蒙古贵族在福建横征暴敛,任意杀人,激起福建人民的不断反抗,在人民反抗斗争的推动下,至元二十年(1283年)8月,他又重新起义。

黄华起义后,据政和县城(今属福建),用宋祥兴年号,起义军“剪发纹面,号头陀军”,由于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军很快扩大到十万人,分兵攻打崇安(今属福建)、浦城(今属福建),破松溪(今届福建),攻古田(今属福建),并包围建宁府(今福建建瓯)。起义军到处攻杀蒙古官员,“杀掠不可胜计,声摇闽粤”。在黄华起义军的影响下,12月,浙东有“吴提刑者,居青田之鸬鹚,与政和贼华通,复谋叛,用宋祥兴年号,铸两浙安抚司印”。有些元朝地方官也起而响应,可见这次起义的声势和影响是很大的。

当时,元朝政府正准备进攻日本,以扬州为基地,集中了以刘国杰为首的大量军队和战争物资。元世祖获悉黄华起义后,立即下令刘国杰率精锐部队,会同江淮参政伯颜前往福建,又令两浙、福建的地方驻军配合,共同镇压。浙西道宣慰使高兴率兵向起义军反扑,激战于铅山(今属江西省),起义军失败,损失八千多人。再战于武夷山分水岭,起义军又败,高兴侵占嘉禾。黄华率领起义军急攻建宁,高兴率军南下,与福建军队南北夹击,起义军再败,叶都统,梁都统被俘,黄华撤离建宁,走保江山洞,高兴尾追,至正二十一年(1284年)正月,黄华最后的根据地赤岩山,也被元军攻破,黄华麈战半日,杀伤大量敌人后,赴火自焚死,其妻子及二弟也被俘牺牲,起义失败。

在镇压黄华起义的过程中,蒙古兵“所至辄杀掳平民”,在杀掠之后,还“多奴良民以归”,把许多劳动人民掳去当作奴婢。因此,“兵后市井丘墟”,荡然无存,严重破坏了生产,造成一场大的灾难。

黄华起义时,在广东地区还爆发了、欧南喜、黎德领导的起义,这次起胀由元朝府推行食盐专卖政策引起的。食盐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由于元朝政府垄断了食盐的生产和销售,盐价很高,质量很差,因此,私盐流行。为了确保盐税收入,元朝政府严禁私贩,对私盐贩处罚很重。为了对抗官府的追捕,他们往往携带武器,因此,私盐贩很容易与农民的反抗斗争相结合,形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至元二十年(1283年),私盐贩陈良臣就曾经组织东莞(今属广东)、香山、惠州(今属广东)等地的私贩一万多人起义,但很快被镇压下去。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2月,欧南喜又在这一带发动了起义。

欧南喜的身世,蒙古贵族称他是“群盗”,很可能也是私盐贩出身。欧南喜把被打散了的起义群众又组织了起来,据记载,他“聚其党至十万人,僭称名号,伪署官职,攻陷城池,戕杀吏民”,已是一支相当大的队伍。欧南喜起义后,自称王,并设立丞相、招讨使等官,他们进攻地方官府,大杀封建官吏和地方豪绅,表达了人民反抗元朝残暴统治的愿望。欧南喜率领起义军南下,2月十9日,到达东莞、博罗(今属广东)两县交界处,元广东道都转运盐使合刺普华率兵来犯,起义军分据要害,给元军以迎头痛击,经过一场激烈战斗,起义军获得全胜,生擒合刺普华,并将其处死。当时元朝正对占城(今越南南部)用兵,南运粮道也被起义军切断。欧南喜乘胜进兵广州,起义军声威大振。

这时,在广东还有黎德为首的一支起义军,这支起义军主要在海上活动,他们拥有“战船至七千艘,众号二十万”,以海州(今海南海口市)为根据地,四出攻击,不断拦截元朝运粮交趾的海船,给元朝统治者以很大打击,黎德还与欧南喜的起义军联合作战,陆战、海战互相配合,广东全境为之震动。

后来,元朝统治者抽调大量军队,从四面对起义军发动围攻,起义军人数虽多,但武器不足,逐渐由优势变为劣势。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11月,欧南喜、黎德攻广州,“其别将吴林以八百艘围冯村”。双方水军在海上展开激战,结果攻广州未成,永军也为元将王守信战败,起义军伤亡惨重,又未能突围转移,欧南喜、黎德与其都督,丞相、兵马钤辖等主要将领被俘,均惨遭杀害,起义失败。

三、钟明亮起义

钟明亮,福建汀州(今福建长汀)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封建士大夫称他力“草间匹夫”,可见他是一个贫苦农民。元朝统治者远征交趾、占城等一系列的战争,在江南沿海各地征集粮食、船只,所任官吏又“皆贪饕邀利之人”,因而激化了阶级矛盾,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冬,钟明亮率众于汀州发动了武装起义。

钟明亮起义后,“拥众十万,声摇数郡”,他们主要活动于今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处。在福建,起义军活动的中心地区是“南剑及邵武渚道”,并攻打漳州等地;在江西,主要活动于赣州、南安(今江西大余)、建昌(今江西南城)诸路;在广东,起义军主要活动于循州(今广东龙川)、梅州(今广东梅县)等地。

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3月,循州起义军万余人攻淖浦;泉州起义军攻长泰(今属福建)、汀州、赣州等地。在钟明亮起义军阶影响下,今赣、闽、粤三省交界处的人民,包括少数民族在内都纷纷起义,如畲族起义军千余人,攻龙溪(今属福建);广东的邓大獠、刘大撩分据前后寨,率领少数民族起义军攻肇庆(今广东肇庆市);4月,广东的董贤举等七人,亦“皆称大老,聚众反,剽掠吉(今江西吉安市)、赣(今江西赣州市)、瑞(今江西高安)、抚(今江西抚州市)、龙兴(今江西南昌市)、南安(今江西大余)、韶(今广东韶关市)、雄(今广东南雄)、汀诸郡,连岁击之不能平”,元朝政府虽然从江淮、福建、江西等地抽调大量兵力,但仍然不能将各地起义军镇压下去。

在反抗元朝统治的斗争中,钟明亮丰富了白己的斗争经验,当元朝大兵压境,敌我力量悬殊时,他从不正面出击,而是采取迂回战术,避开敌人的优势兵力,击其薄弱环节,这不仅保存了自已,而且往往能歼灭敌人,取得胜利。元福建闽海道提刑按察使王恽说:钟明亮“出没叵测,东击则西走,西击则东轶”,使官军疲于奔命,无可奈何。因此,他建议在军事镇压的同时,还应派“重臣”劝降,软硬兼施。后来,在招降失败之后,元朝统治者又增派军队,并“立主帅,专号令”,以优势兵力向起义军发动围攻。钟明亮在敌强我弱,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为保存实力,于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5月,率起义军一万八千多人向元政府伪降。伪降果然奏效,元世祖即下令“江淮、福建,江西三省所抽军务还本翼”,解除了对农民的包围。经过一段休整,同年闰10月,钟明亮又“以万人寇梅州(今广东梅县)”,再次起义。钟明亮重新再起后,“江罗等以八千人寇漳州,又韶、雄诸贼二十余处皆举兵应之,声势张甚。”在钟明亮的影响下,各地的反元斗争又进入高潮,“婺州(今浙江金华)贼叶万五以众万人寇武义(今属浙江),杀千户一人”,“漳州贼陈机察等八千人寇龙岩,执千户张武义”,广东则有陈大獠、阎大獠,曾大獠、萧大獠等瑶族人民起义,湖南地区的瑶人也纷纷起义,外攻破酃县城(今届湖南),连州(今广东连县)、道州(今湖南道县)等城。

钟明亮再次起义后,元世祖下诏,斥责月的迷失:“钟明亮既降,朕令汝遣之赴阙,而汝玩常不发,致有是变”,要他立即与江西,福建合兵围剿。11月,湖南、广东、江西的瑶族人民起义军遭受重大挫折,形势又复恶化。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2月,钟明亮为摆脱困境,再向元政府伪降。元世祖下令将钟明亮解送大都(今北京市),江西行省管如德久留不遣,明亮复率众攻赣州,第三次举起反元大旗。但随后不久,钟明亮就病故了。

钟明亮的再降而复起,元朝士大夫颇为感慨地说:“上烦庙堂应接,渚省奔赴,竭数载之力,仅得明亮至军前一面。而诈降无实,做睨反复,气凌威铄,未尝获一交锋决胜,明亮竟偃然得保首领以殁。”承认镇压钟明亮是失败了。

钟明亮死后,其影响依然存在,“众犹畏服,止奉一木主尔,藉其虚声余烈,尚能统御所部,不即降溃。”可见他在起义军中的威望,但是,起义军务部之间,总是不能密切配合,缺乏统一的行动方针,因此,当元军以优势兵力围攻时,便被各个击破,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钟明亮起义便完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