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代重大战争详解:元代战争史
6128100000044

第44章 江淮战役及临安外围攻防战——宋亡

一、扬州、焦山战役

伯颜先攻江淮;宋德祐元年(一二七五)3月初2日癸酉,伯颜入建康。时江东大疫,居民乏食。伯颜开仓赈之,遣医治疾,宋民大悦。

伯颜报捷。元主诏伯颜,谓以时方暑,不利行师,命俟秋再举。伯颜奏曰:“宋人保据江海,若虎负蜗。今已扼其吭,稍从即逸。”元主曰:“将在军,不从中制,兵法也。”(此时忽必烈已赞孙子兵法)。遂诏伯颜以行中书省驻建康。于是伯颜分兵四出,一以略定周围要地以固建康,一以准备进攻临安。命阿术渡江趋扬州,与博罗懽……塔出绝宋淮南之援。分兵略银江、常州(今武进)、无锡、平江府(今吴县)、金坛、广德军皆降(当涂、宣城等城降元,说见前)(续通鉴卷百八十一、蒙兀儿史记卷九十)

是月30日辛丑,阿术分兵取扬州。宋知滁州(今滁县)王虎臣以城降。4月21日壬戊,阿术渡江攻真州(今仪徵),宋知州苗再成率兵迎战于老鹳嘴,大败。29日庚午,阿术乘胜趋扬州。先是宋淮东制置使李庭芝统量兵守扬州,元兵东下,所过皆阵,庭芝率励所部固守。及阿术遣使招降,庭芝杀之。至是阿术来攻扬州,庭芝遣都统姜才为三叠阵,拒之于三里沟,击败之。阿术佯退,姜才逐之。阿术还战至扬子桥(江都县南江演津要),两军夹水而阵。元将张弘范率十三骄渡水来攻。才军坚不可动。弘范引却以诱之。才将来追,弘范还战斩之。阿术与弘范乘势街击。才军遂溃,自相蹂踏与陷濠水死者甚聚。才为流矢所中,遂入城死守。阿术筑长围以困之,自扬子桥经瓜州(皆在江都南江演),东北跨渗头(今江都东北仙女庙附近),至黄塘,西北抵丁村务(江都西北)欲久困之。

焦山食战:当常州、平江、东海州(今东海县东北十九里原在海中)、西海州(今东海县)为元所攻而降敌之时(德祐元年3月11日壬午至14日乙酉间),宋廷因诏诸叛将吕文焕、陈奕、范文虎等,使通知于元以求息兵不得(是年3月初四日乙亥),乃决心抗拒。诏张世桀(原守郢州,是年2月将兵入援,攻复饶州,遂至临安)总都督府诸军分道拒敌。世桀建阎顺、李存二将进军广德,谢洪水进军平江,李山进军常州。是日(3月15日丙戌)遂克复广德军(是时宋趣五郡银抚使吕文福——文德兄,屯卢州——将兵入援。文辐杀使者,叛入江州),4月十9日庚申,克复金坛及宁国。5月初7日丁丑环卫官刘师勇,又克复常州(初三日癸酉,复失宁国)。

是月,会元有海都之患,元主忽必烈急召伯颜北还大都(今北平),以拒讨之。暂以万户阿剌罕代伯颜权行中书省事。此时阿术方围扬州。李庭芝在扬州,见张世杰各路反攻,颇有进展,且世杰亲率舟师万余艘,进至镇江江面。乃即命扬州都统姜才等亦乘势反攻。6月27日丙寅,姜才与副将张林,宁步骑二万乘夜攻元军扬子桥木栅……守栅万户史弼,告急于阿术。阿术率总管管如德等,自瓜洲(江都县南江边)将兵赴援,诘且至于栅下。才军夹水为阵。阿术挥骑兵渡水夹击,阵坚不可动。阿术引却。才进逼之,战不利而走。阿术挥步骑乘之,遂大破才军。

张林被擒,士卒死者万余人。

7月初2日辛未,张世杰与刘师勇,孙虎臣等,大出舟师万余艘,次于焦山(镇江东北,江中),令以十舟为方阵,碇江中流,非有号令,毋得发碇,准备与阿术决战。阿术登石公山(今丹徒县东北,与焦山对峙)望之,曰……“可烧而走也。”遂遣健卒善彀者千人,载以巨舰,分两翼夹射之。阿术居中,合势进攻,继以火矢。蓬樯俱焚……烟焰蔽江。宋诸军已碇舟死战,至是欲走不能,前军争赴江死。元将张弘范、董文炳、刘国杰复以锐卒横街。世杰不复能军,而奔阔山(今丹徒县东北,山在江滨)。阿术弘范追之,掳黄白鹞船七百余艘。师勇还常州。虎臣还真州。世杰请济师,不答。

张世杰焦山之战失败后,宋平章军国重事王烩弹奏左丞相兼枢密使诸督诸路军马陈宜中擅权专决致败。又谓“6月出师,诸将无统。”“世杰以诸将心力不一而败。”又谓“张世杰步兵而用之于水,刘师勇水兵而用之于步,指授失宜,以致败事。”云云。(上引见续通鉴卷百八十一)

二、元攻临安、宋亡

伯颜自上都南下:元将伯颜入建康之后,宋廷君臣以敌骄已逼都郊,乃急急准备临安之保卫战。于是命浙西提刑司准备差遣刘经戍吴江(即吴淞江)。两浙转运司准备差遣罗林贝浙江安抚司参议官张濡戍独松关(今浙江安吉县东南四十五里)。山阴县丞徐垓与正将郁天兴戍四安镇(今长兴县西南七里)。太府寺丞赵淮戍银林东坝(今江苏高淳县东)。

宋德祐元年夏秋间,元朝海都之患已息。伯颜在上都乃向元主忽必烈面陈形势,乞复进兵攻宋。元主遂拜伯颜为右丞相。伯颜以阿术功多,自请居后,乃进阿术左丞相。仍诏伯颜进兵直趣临安。于是伯颜命阿术仍攻淮南,阿里海牙攻潭州(今长沙)取湖南,万户宋都触与武秀、荣宝、李恒、吕师夔等取江西。忽必烈并授伯颜灭宋后之方针曰:“宋君相率来附,则赵氏族属,可保无虞,宗庙悉许如故。”(上引见续通鉴卷百八十一)

常州、平江争夺战:宋虽经焦山水战之败,仍极力固守常州及平江,以阻元军之渡江南下。是年(宋德祐元年……元至元十二年)8月12日庚戌,刘师勇又攻复吕城(今丹阳县东五十里),于是常州益固。是月末,又命文天祥知平江府。旋又命天祥为都督府参赞官,总三路兵,仍知平江。

天祥,江西吉水县人。宋帝淳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至德祐元年2月,贾似道已败于丁家洲,宋廷出天祥为江西安抚副使知赣州。及奉勤王诏,乃发郡豪杰,及结溪峒山蛮万余入街。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使满前。至是痛自抑损,尽以家货为军费。8月二16月甲子,天祥至临安,上疏请建藩辅曰:

本朝惩五季之乱,削藩镇,建都邑。虽足以矫尾大之弊,然国以寝弱。故敌至一州,则一州破,至一县则一县破,中原陆沈,痛悔何及!今宜分境内为四镇,建都督统御于其中:以广西益湖南……而建阃于长沙:以广东益江西,而建板于隆兴(南昌);以福建益江东。而建阃于番阳(今江西鄱阳县);

以淮西益淮东,而建阃于扬州。责长沙取鄂;隆兴取蕲黄;番阳取江东;扬州取两淮。地大力众,乃足以抗敌……约日齐奋,有进无退……日夜以图之。彼备多力分,疲于奔命。而吾民之豪杰者,又伺间出于其中。如此则敌不难却也。

朝议以为迁阔,不报。使知平江府,与刘师勇在常州共同拒敌。(上引见续通鉴卷百八十二)

元军三路攻临安;9月,元兵攻破泰州(今江苏泰县),守将孙虎臣自杀。是时宋扬州都统姜才将步骑万五千人,攻元湾头堡(濒江之堡),为阿术所败。江南岸元军又攻陷吕域……遂攻常州。10月,伯颜次湾头。阿剌罕自建康会之,伯颜令复还建康进兵。遂留孛鲁花、阿里伯守湾头。阿术仍攻扬州。而自帅大军渡江,是月25日壬戌,至于镇江。并郎分军三道进政:

阿剌罕为右军,自建康出广德、四安镇(今广德东,与长兴县接界,郎今泗安镇)。趋独松开。

董文炳、姜街帅左军,出江入海。以花文虎为前导,以道江阴,趋澉浦(今浙江海县南)、华亭伯颜及阿塔海将中军,以吕文焕为向导,趋常州。

三路大军约期会于临安。

是月26日癸亥,元军攻常州正急。宋廷遣将张全将兵二千救之。文天祥亦自平江遗部将尹玉、麻士龙、朱华等将三千人赴援。士龙战虞桥先死,玉战五牧(今武进东南),经鏖战之后,亦死之。朱华率广军在五牧继续拒战。及晚,元军边出山后,攻赣军。尹玉力战。张全隔岸不战,尹玉遂败,被擒杀。张全不战而退。天祥欲斩全以儆众。帅府不许,宥之使赎。

11月初1日丁卯,宋将攻溧水者,亦败死。是月12日戊寅,元右军阿剌罕军破银林东坝(今江苏高淳县东),戍将赵淮被擒。元军遂至护牙山(今安徽郎溪县东北),而趋广德军及四安镇。宋右丞相兼枢密使,仓皇发临安民年十五以上者为兵,号武定军。并召文天祥自平工入卫都城。是时湖南潭州,亦已被围。江西隆兴府已降元。

抚州(今临抚县)被攻中,扬州亦仍在被围中。

是月18日甲申,伯颜至常州招降刘师勇等,譬喻百端,终不听。伯颜怒,命降人王良臣,役城外居民运土为垒,上至并人以筑之。且杀之煎油作礮,焚城守者牌权,日夜力攻不息。又命其帐前诸军奋勇争先,四面并进。如此猛攻2日,城破。师勇仅以八骑走平江,其余诺将尽皆死节。伯颜命屠城。

23日己丑,元右军破独松开,守将张濡遁走。邻疆守者亦皆望风而走。于是宋廷大懼。时宋之勤王师约三四万在临安。文天祥与张世杰义,以淮东坚壁(扬州),闽广尚全。

若郎反攻,万一得捷,则淮师以截其后,国事尚有可为。世杰大喜。但陈宜中启太后降诏止之,遂不果。此时元右军独进深入,实予宋以各个击破之机会,世杰、天祥不得行其志,至为可惜。盖此时元中军始破常州,左军始陷汇阴军也。

12月初10日丙午,平江通割王矩之、都统制王邦杰以坟降。明日伯颜遂入平江。是时陈宜中一再遣使于伯颜……求称侄孙纳币请降。伯颜不许。求封为小国称臣,岁贡绢银二十五万两匹,并约伯颜于长安镇(浙江今镇)以议和。宋太皇太后所遣使工部侍郎柳岳,见伯颜于无锡,曾有如下泣请之言:“嗣君幼冲,在哀絰中。自古礼不伏丧……凡今日至此者,皆奸臣贾似道失信误国耳。”伯颜却曰:汝国执戳我行人(宋德佑元年3月,元使者廉希贤、严忠范至独松开,守将张濡部曲杀忠范,执希贤送临安。旋希贤亦病创死),故我兴师。

钱氏纳土,李氏出降,皆汝国之法也。汝国得天下于小儿。亦失之于小儿,天道如此,尚何多言!(上引见多桑蒙史三卷二章)

宋廷当乞哀求和之时,亦作南走闽广之准备。故于德佑二年(元至元十三年,一二七六)正月初5日辛未,嘉兴府诸关兵溃,知府刘汉杰降元。元右军亦围安吉州之时,于17日癸未,封吉王罡(度宗子,帝系之兄)为益王判福州。信王昺为广王判泉州。是时陈宜中又以元不许和,计无所出。乃率群臣入宫,请迁都。太皇太后不许。宜中泣请,乃许之。

俄而伯颜至长安镇,宜中违约不往议和。18日甲申,伯颜进次皋亭山(今杭县东北)

……阿剌罕、董文炳之师皆会之,游骑至于临安北关。于是张世杰、文天祥请三宫入海,而己帅众背城一战。宜中不许。白太皇太后遣监察御史扬应奎,上传国玺以降。降麦略云:

悬眇焉幼冲,遭家多难。权姦贾似道背盟误国,至勤兴师问罪。谨奉太皇太后命,削去帝号。以两浙、福建、江东西、湖南、二广、四川、两淮,见存州郡,悉上圣朝,为宗社生灵祈哀请命。

伏望圣慈垂念,不忍悬三百余年宗社,遽至陨绝,曲赐存全。(上引见续通鉴舰卷百八十二)伯颜受降,遣使召陈宜中出议降事。是夜宜中遁归温州。太皇太后乃以文天祥为右丞相,与左丞相吴坚使元军议和。其后留文天祥,拘之北去。

时张世杰、刘师勇及苏刘义等,以朝廷不战而降,遂各率所部离去。次于定海(今县)

……元遣使说降,世杰斩之。而师勇则旋郎以时不可为,忧愤纵酒而卒。

2月初,伯颜承制,以临安为两浙大都督府,命忙古带、范文虎入城治都督事。又令程鹏飞取太皇太后手诏,及三省枢密院吴坚、贾余庆等檄,谕州郡降附。又令张惠、阿剌罕、董文炳、张弘范、唆都等,封府库,收史馆秘省图书,及百司符印告敕。能宋官府及侍卫军……

3月初,伯颜入临安城,建大将旗鼓,率左右翼万户巡视,登狮子峯,观临安形势,部署诸将。遗管如德招谕诸郡。然后伯颜承制留阿剌罕,董文炳经略闽浙,忙古带镇断西,唆都镇浙东,自取宋全太后及宋帝悬北还。闰3月,伯颜与宋后、帝等至瓜洲,李庭芝与姜才出兵欲截夺之,不果。帝至大都,元主善待之,封瀛国公,全太后、太皇太后谢氏,并封郡夫人。

三、元追击益、广二王

二王南逃:宋驸马都尉杨镇等,乘太皇太后遣使与伯颜议和、朝廷混乱之际,奉益王呈……广王昺秀王与择、及扬淑妃选出临安,欲走婺州(今金华)。当彼等自嘉会门出,渡钱塘江而南时,伯颜闻之,郎遣范文虎将兵追之。杨镇得报即还曰:我将死于彼,以缓追兵。

遂被执。杨亮节等负二王及杨淑妃,徒步走匿山中凡7日。统制张全率兵数十人亦之,乃同走温州(今永嘉县)。宗正少卿陆秀夫、苏刘义亦追及于道。及至温州,遣人召陈宜中于温州清澳,召张世杰于定海,皆至。于是遂于是年闰3月,共奉盆王吴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广王昺副之。以秀王与择为福建察访使,先往闽中抚吏民,檄召诸路忠义,同奖王室。寻二王遂入闽。(续通鉴卷六八十二)

时宋降臣黄万石(原为江西制置使,德佑元年12月降元),从当为福建漕使,欲取全闽以为已功。汀、建诸州,方谋从万石输诚。闻二王至,后闭门以拒万石。南歙(今福建南平)守臣林起鳌遣军逐之,万石败走,其将士乡有来归者。于是二王兵势稍振。宜中等遂傅檄嵌淮,言夏贵(淮西制置使,是时犹守庐州。李庭乏狭守杨州)已复濒江州郡为号召。是年5月初,益王遂即位于祖州是为端宗。遥上尊帝尊号为孝恭懿圣皇帝。尊度宗淑妃扬氏为皇太妃,同听政。改元景炎。升福州为福安府,以王刚中知福安。改封广王为卫王。以陈宜为左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陈文龙、刘黼参知政事,张世杰为镊密副使,陆秀夫为直学士院,苏刘义主管殿前司。召李庭芝为右丞相,姜才为保康军承宜使(2月,夏贵在广州已降元)。又下诏,以赵缙为江西制置使,进兵邵武(今县),谢枋得(原为江西提刑,隆兴、饶州陷后,走至安仁——今余江县——调淮士张孝忠拒战,又败。走信州——今上饶县——元军追至,遂弃妻子,负母变姓名走建宁——今福建建瓯县——至是被召)为江东制置使,进兵饶州,李世达、方与等进兵浙东,吴俊为江西招谕使、邹凤副之,毛统由海道至淮……约兵会合。时文天祥自镇江循海逃还温州,亦至福州,遂以文天祥为枢密使同督诸路军马……

6月,吴俊等将兵出江西,白广昌(今县)进克南丰(今县),周元军败遵。

是月,元将阿里海牙遣宋降将梁雄飞攻广州。宋广东经略使徐直谅遣将拒于石门(今广东南海县西北),败绩。直谅弃城遁,广州遂陷。

7月,文天祥欲还温州,以图进取。陈宜中欲使张世杰复浙东西之地,乃命天祥开府剑州,经略江西。

是月,扬州守臣李庭芝奉召,欲自海道至闽。而令制置副使朱焕守扬州,自与姜才将兵七千趋泰州,将东入海。庭芝已行,焕郎以城降阿术,阿术遣兵追庭芝至泰州,遂擒之。二人皆不屈死。

是月,宋秀王赵与择进图婺州,为萤文炳所拒却。

元第一次追捕宋二王:9月,元军开始追击端宗,阿剌罕、董文炳、忙古带、唆都率舟师出明州(今浙江鄞县)。塔出与吕师夔、李恒等将骑兵入闽广。阿里海牙自静江(今桂林)入广西。

10月,文天祥师次汀州,遗赵时赏(宋宗室子)等将一军取宁都(江西今县),吴俊将一军取鄂都(今县),刘洙(庐陵人)等自江西起兵会之。是日旋以元军已至,退走漳州。

是月,广州为宋将赵溍与东莞豪杰熊飞所克复,吕师夔遂将兵自梅岭(今大庾岭)入广……连战于南雄、韶州,大破宋军,赵溍弃广州遁,元复取之。

11月,阿剌罕、董文炳入虑州(今浙江丽水),秀王赵与择迎战于端安(温州西南今县),大败,与弟与虑、子孟备,及观察使李世达、监军赵由璃、察访使林温皆被擒不屈死之。知虑州李珏,知瑞安府方洪,俱以城降。同月,塔出与李恒之骑兵,亦自江西入陷邵武军建宁(今建甄)。于是进逼福州。

陈宜中、张世杰,以元军已逼,乃备海舟,奉端宗及卫王、杨太妃等登舟。时军十七万……民兵三十万,淮兵万人。出海之后,与元舟师相遇,幸值夭雾晦冥,乃得遁走。于是王刚中与福建招抚使王积翁,以福州降。

端宗等至泉州(今晋江县),泉州港招抚使蒲寿庚(提举市舶三十年,擅利甚厚)迎谒,并请留驻。张世杰不可。或劝世杰留寿庚并取其渔舶,世杰不从。经而以舟不足,而掠其舟,并没其货。寿庚怒,因杀宋宗室及士大夫与淮兵之在泉州者。陈宜中等乃奉端宗趋潮州(今广东潮安县。时为12月)。寿庚遂与知泉州田子真以城降。陈宜中等决于惠州之甲子门(今广东陆丰东海口),以势已穷,乃遣倪宙奉表诣元军前请降。

宋景炎二年(元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2月,元主忽必烈因诸王昔里吉之叛走和林与海都合势,乃急召其在东南之诸将班师。于是宋君臣乘机复振。4月,使惠州人张镇复取广州。张世杰亦将兵入潮州。文天祥则自梅(今梅县。天祥自漳州至梅州)将兵出江西,复取会昌县。6月取鄠都。7月遂围赣州。张世杰亦攻蒲寿庚于泉州,遣将克复邵武。然是月伯颜已讨平昔里吉之叛乱。于是元军复追击端宗。

八日,元将李恒遣兵援赣,自将袭文天祥于兴国(今县)天祥兵溃,走循州(今广东龙川县),其将赵时赏等皆死之。于是陈宜中奉端宗退还潮州之浅湾(今南澳岛附近)。

元第二次追捕二王:9月,元主忽必烈诏塔出与吕师父、李恒等,将步兵由大庚岭入广东。忙古带、唆多、蒲寿庾及元帅刘深等,以舟师追宋端宗。唆多援泉州蒲寿庚,张世杰解围还浅湾。

塔出令唆多,自泉州泛海,会于广东之富场(今宝安县东南)。唆多途自泉州取漳州(今福建龙溪县),而攻潮州。宋守臣马发竭力拒守。唆乡恐失期,乃舍之而去。至惠州(今惠阳县)与吕师夔合军,遂趋广州,与塔出会师。广州宋制匮使张镇馒以城降元。

是月,元将刘深将兵袭浅湾。张世杰奉端宗走秀山(今宝安县西北虎门镇),遂至井澳(今中山县南海中横琴山下)。旬余士卒桧集,死者过半。刘深后追至井澳,世杰与端宗走谢女峡(亦在中山县境海中),后人海至七里洋(似在今上下川岛附近),欲往占城(今越南境之顺化、广平、广治、广南、广义、平定等省地)。陈宜中请先往谕意。及至,度宋事已不可为,遂不复返。

明年(元至元十五年,一二七八)3月,世杰奉端宗迁于洲(今吴川县南,屹立海中,当南北道。似郎今洲岛)。4月,端宗正卒(时年十一岁),群臣乡欲散去。陆秀夫曰:“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以成中与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末欲绝宋宗,此岂不可为国邪!”乃与众共立卫王昺为帝(时年八岁)。杨太妃仍同听政……改元祥兴。升询洲为龙翔县。5月,世杰围攻雷州(今海康县)。城中绝量,其士卒以草为食。元将史格漕钦(今县)、廉(今合浦)、高(今茂名)化县之粮以给之。世杰途解围而退,时宋军所泊,居雷、化犬牙虑,不可以自守。世杰以厓山(今新会县城西南大海中,亦曰厓门山)在钜海中,与奇石山相对立如两扉,潮汐之所出人也,旧有镇戍于此。因此以为天险,可扼以自固。乃于是年6月奉帝昺移驻之。遣人入山伐木造行宫,军屋千余间。时官民兵尚二十余万,多居于舟,资粮取办于广右诸郡。海外四州,复令人匠造舟楫,制器械……至10月始能。时闽广湖南乡有喜壅者。(上引见续通鉴百八十三)

元第三次追捕东二王:元主忽必烈为防宋之残余死灰复燃,再命张弘范为都元帅,李恒副之,以追击宋朝之残余。是年6月,弘范至扬州选将校,发水陆之师二万,分道南进。元主又命塔出留后,以供弘范军需。是年闰11月,弘范袭擒文天祥于五坡岭(今海丰县北)

……先是文天祥已自江西败走循州,嗣以母及弟壁在惠州,乃于至元十五年3月趋赴之,并行收兵,出海壹县,遂次丽江浦(今海丰县南)。至是天祥屯兵潮阳(今县),进讨觑盗陈懿等。懿遁,以海舟导张弘范兵来攻。天祥引兵西走海曼,弘范先锋将张弘正(弘范弟)追之……天祥方饭于五坡岭,弘正兵突至,天祥不及督兵迎战,即被擒。

元至元十六年(一二七九)正月,张弘范自潮阳港乘舟人海,至甲子门获宋斥堠将,因知宋帝昺所在。乃至涯山。有人建议张世杰据海口以拒战,则不胜犹可西走。世杰恐久在海中,士卒离心,动则必散。乃曰:“频年航海,何时已乎?今须与决胜!”遂焚行朝草市,结大舶千余,作一字阵,碇海中。中舻外舳,贯以大索,四周起楼棚如城堞。奉帝昺居中为战死之计。人皆危之。厓山北浅,舟胶不可进。弘范乃由山东转而南人大洋,与世杰之师相遇……薄之。且出骑兵断其汲路。世杰舟坚,突之不能动。乃以舟载茅茨,沃以膏脂,乘风纵火焚之。世杰战舰皆涂泥,缚长木以拒火舟之来攻。弘范已无如之何,乃以舟师据海口以困之……世桀兵土食干粮十余日,取海水以饮。水咸,欧即呕泄,兵土大困。世杰率苏刘义方与等……旦夕大战。既而李恒自广州率师来会,弘范遂命恒守厓山北以困之。(续通鉴卷百八十四)

2月,宋都统张达乘夜出击,袭弘范军,败还。弘范乃四分其军,相去里许。会诸将曰……“宋舟西舣厓山,潮至必东还,急攻之;闻吾乐作,乃战。违令者斩!”时黑气出山西,李恒乘早潮退,攻其北。世杰以淮兵殊死战。至午潮上,元军中作乐,世杰以为敌军且懈,遂不戒备。弘范猝以舟师攻其南。于是世杰南北受敌,兵士皆疲,不能复战。俄有一舟拨旗仆,诸舟之樯旗皆仆。世将知事已去。乃抽精兵入中军,诸军遂溃。弘范率兵进攻宋之中军……会日暮风雨,昏霹四塞,咫尺不能辨。世杰乃与苏刘义断舟缆,卒十六舟夺港而去。(多桑蒙古史三卷二章)

陆秀夫走至帝昺所居舟中,以其舟稍大,且诸舟环结。度不得出走。乃先驱其妻子沉之入海。然后谓帝昺曰:

“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佑皇帝(即恭宗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即负帝同溺于海死之。后宫诸臣从死者甚众。余舟尚八百,尽为弘范所获。越7日尸浮海上者十余万人。因得赵昺之尸及印玺。

世杰已出港,复行收兵。遇杨太圮,欲奉以求赵氏之后再奉之。杨妃知帝昺已死,亦赴海死。世杰葬之于海滨,然后趋占城。占城土豪强之还广东,乃回办艤于南恩之海陵山(今广东阳江县西南七十里海中。今为海陵岛),再行收兵。散滨稍集,图谋入广,而飓风大作……将士劝世杰登岸。世杰曰:“无以为也。”登柁楼,露香祝曰:我为赵氏亦已至矣,一君亡复立一君。今又亡,我未死者,庶几敌兵退,别立赵氏以存祀耳。今若此,岂天意耶?

风涛愈甚。世杰盐水溺死。至此,宋之残余亦尽矣。(续通鉴卷百八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