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愫眼看世界
6124400000007

第7章 满目风情看法国

说真的,在对全球诸多古老而优秀国家的想往中,远在八千公里之外的法兰西对我的诱惑最大。高耸挺拔的埃菲尔铁塔,神秘莫测的卢浮宫,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殿,美丽妖娆的塞纳河,还有风情万种的法兰西女郎,尤其是早年法国政府如何冲破西方阵营阻力同红色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一切,都让人神往、着迷!

2005年6月下旬,我有幸作为中国广播电视欧洲考察团的成员,来到了这个遥远的友好国家——法兰西共和国参观访问。

跑马观赏法兰西

法国,地处欧洲西部,国土面积55万多平方公里,北与比利时、德国相连,东与瑞士毗邻,南与意大利、西班牙交界,西北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相望。80%以上的土地是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和平原,境内河流众多,土地肥沃,是欧洲最重要的产粮区。全国6100多万人口,法兰西人占了90%。通用法语,80%以上的居民信奉天主教。从这个角度讲,在法国,教堂多就不再难理解。

法国,又称法兰西,它的全称叫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公元843年,首次成为独立国家至今。

对法兰西国名稍加注意,你就能感觉出它蕴藏着的丰富历史内涵。因为,有第五共和国,必定有第一共和国和第二、第三、第四共和国。饱经千年的历史沧桑后,1789年资产阶级大革命推翻了法王路易十六,建立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到1804年拿破仑自立为皇帝,终止了第一共和国;1848年巴黎爆发革命,拿破仑的侄子被选作总统,法兰西便有了第二共和国;1870年拿破仑侄子在普法战争中被俘,法兰西又成立了第三共和国;二战中第三共和国灭亡。1946年建立了第四共和国,持续十二年后,戴高乐将军1958年宣布成立了第五共和国。

这次我们考察团从法国和卢森堡接壤的蒂水维尔入境,径直四百多公里到巴黎,又从巴黎500多公里到日内瓦。这期间,我们经过近千公里的法国广袤农村,对法国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养殖业等真真切切的看了个够。坦率的说西欧国家农村,只有法国的土地利用率高,也只有法国的农村繁荣。这里的作物种类几乎跟中国农村种植业没有什么两样,中国该有的他们也都有,只是中国的地块按耕作农户相互划的小了些,耕作粗放了一些。法国的农业全面实现机械化,所有农作物种植要精细的多,也好看的多。值得称道的是,法国的植被也要好许多,据说全法森林面积达27%以上。当然,最大的区别还在于农村居民的住房,从色彩、式样、豪华程度跟都市里的同类建筑一样,这一点我们差异很大。要不然如果没有太多植被,没有居民住宅,随意一看,好像回到了国内华东或华南农村某地一样。后来到了意大利农村,这种感觉更明显,因为意大利的农村档次和作物耕种技术程度要相对粗放一些。

可以说,我们这次出访在法国待的时间最长,走的路也最多,从法国的东北角入境到中部巴黎,又从巴黎到东南部里昂属地的马孔出境到瑞士。走了一个大大的“人”字。觉得法国农村处处都是田心地胆,一望无边的平原。就是起伏不平,也只有平缓小丘陵而己,只是东部靠近瑞士和意大利的一些地方,山逐渐高起来也陡了许多。整个西部和西南地势更平坦,风景更好,真像人间天堂。而我们呢,头上的这位老天爷,远没有那么慷慨:荒凉的沙漠、戈壁和寸草不生的高原占了中国的半个版图,这还不包括广西、贵州十万大山和石墨化岩岭!

吃穿境界看巴黎

和发达的经济相媲美,法国的大文化产业对世界影响更深远。

最先要说的自然是服装业了。可以这么说,法国的服饰,如同美丽的巴黎一样,亮点层出不穷,古代影响西欧,近代影响全欧,现代影响着世界。据业内人士介绍,法国服饰影响突出表现在“流行”二字上。二战之前,法国服装潮流更多地反映在上流社会,二战之后,这种潮流变得大众化,推向了整个社会。

尤为具有表现力的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来,设计师克里斯蒂昂迪奥尔,研究了人们厌恶战争、想往自由的心理后,推出了以“肩圆、紧腰、宽下摆”的“新面貌”女装,顿时风靡欧洲,形成民众化的服饰潮流。迪奥尔一举成为闻名欧洲的一流服装设计师。此后,以迪奥尔为代表的新的一代设计师,先后推出了多个引领欧洲潮流的新款式,如六十年代的花蕾式、韵律式、浪漫式、迷你式等时装,七十年代的喇叭裤、牛仔裤;八十年代推出的回归自然的运动式、旅行装、蝙蝠衫等,九十年代巴黎的设计师们从色调上大做文章,于是各种流行色又风靡世界。现在这些大家们脑子里不知又在想什么辙。从对中国的影响来讲,皮尔卡丹的正装似乎影响更大一些。在中国,稍有档次的城市,稍有档次的商场,皮尔卡丹的服装肯定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从中国认识外国品牌的衣服,皮尔卡丹不管从面料、做工、款式还是价格上始终在拔头筹。当然了,正装毕竟有局限性,只要看看中国城乡少男少女们穿在身上的牛仔裤,你就足以清楚这法国服饰的魅力有多么深远、多么巨大了。

中国的服装产业喊了几年的强劲增长,尤其说出口的增幅有多么大了。甚至我到法国前,国内许多朋友告诉我,到法国买衣服可得长个心眼,买上了没准全都是中国产的!带着这样的印象去欧洲,结果大半月转下来,就没有见到这种状况,这让我多少有些意外。当然,到欧洲我们采购商品的重点不是什么衣类了,但我给儿子分别在布鲁塞尔、巴黎和瑞士的苏黎世买了三件T恤,转了几十家商场,看到中国产的服装并不是很多。只是欧洲的同类衣物比国内市场价格要高出两、三倍,甚至更多。

在法国,饮食文化又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据旅居多年的法籍华人介绍,法国人一向有严格的治餐态度。他们把烹饪誉为“文明的无名先锋”,甚至流行说吃一顿丰美可口的晚餐比一首诗价值更高。厨师们有极强的敬业精神,对自己的手艺总是精益求精。吃者如是看,做者如是做,这就必使法国菜肴有口皆碑、闻名遐尔了。

法国何以吃出文化来呢?原来法国上层长期有吃宴的习惯,这点从许多法国影视片上见得多些。据说法王路易十四仅厨师就有300人。法国大革命打掉了王室的吃风,致使几百名厨师失业,流落街头。在万般无奈中,重操旧业,一度在法国社会出现许多高品位餐馆。于是,以巴黎为代表的饮食文化得以普及,法国的百姓就有了口福。在法国的美食中,据说以面包为主的各类主食多达150多道,副食品似乎更多,仅奶酪的消费,年人均超过二十公斤。

在法国的饮食文化中,酒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宴会要喝酒、做客要喝酒、酒馆要喝酒自然不用说了。反正在法国,不管男男女女见了面总要说一句喝点什么之类的话。在这个国家里,可以说餐馆有多少,酒馆就有多少,这一点毫不夸张。法国人对酒的消费量有多少,我们无法准确的得知,但从田野里种植的无数葡萄园就能估出几分。产酒,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能做到,而且程度不同的占着产业份额,但法国把制酒工艺拉升到了世界最高水准,人头马、路易十四等品牌名酒多得让人眼花缭乱。

从制酒行业的兴旺,让人再次产生联想,商品一旦和文化、高技术联在一起,那就成神仙了,身价不知要增多少倍。法国的红酒人头马不就是很好的例证吗!一瓶人头马值多少钱,几百元、上千元、几千元。而我们的葡萄酒大多几十元,即使很精美的也不过两三百元罢了。好在我们的酿酒师爷们认识到了这点,国产酒中文化的成份逐渐多了起来。

古老的多重文化

说到法国的文化,不能不提提那些曾经对欧洲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产生广泛影响的大师们。巴尔扎克、大仲马等等,这些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的降生临世,把法兰西文化曾经推到一个巅峰。文艺复新时期,真正对法国有影响的,从17世纪开始,莫里哀、司汤达、巴尔扎克、大仲马、小仲马、雨果、莫伯桑、罗曼罗兰等文学巨匠,在二百年里把法国文化推上了极致。他们的许多作品成为世界文学瑰宝。其中的《红与黑》、《高老头》、《基督山伯爵》、《悲惨世界》、《约翰·克利斯朵夫》,在世界范围内久盛不衰。上学的时候,没有少读他们的作品,这些洋人的东西没有少让我们为难。

巴黎,法兰西的首都,璀璨世界的一颗明珠。对她即使轻描淡写的说点什么,都是件不容易的事。甚至不知道该怎样认识她,从何角度看她,一切似乎让人无从下笔。以前读了不少有关巴黎的书和同样看了不少的影视片,自认为已经认识了她。但当亲眼目睹和亲身领略了她的风采后,原来的那种概念好像被一片飘摇无边的云雾遮掩住了,一时难说清她的真正面目和真正诱人的风采。

这么说吧!巴黎,她美得像一幅画,她的时尚气息浓得像永远看不完的万花筒,她的历史瑰宝多得像一首繁杂的交响乐,不胜枚举。

美丽的塞纳河,养育了巴黎,装扮了巴黎,也留恋着巴黎。它在巴黎市内转一个圈还觉不够,竟然来了两个“S”。这无形之中为这个有着2000年历史的古城平添了无尽的自然美色。巴黎的大部分名胜都分布在塞纳河西岸。这些名胜及周围的园林、街道、建筑与缓缓流淌的清澈河水,座座风格迥异的桥梁浑然一体,铸就了美丽的巴黎城。

去巴黎后,我曾给朋友说,在巴黎,扔出一个石头,没准砸到的全都是古董。2000年的历史,造就了极其丰富的古迹,这既使具有5000年历史的中国北京也无法比拟。在巴黎,一千年、两千年的建筑瑰宝比比皆是,而在北京就是故宫里珍藏的宝贝才能与之比比高低。云南丽江300年的老城已风雨飘摇,就那居然还宝贝得不得了。而巴黎协和广场上耸立的方尖碑,加上埃及赠送巴黎前的那段时间足足有3400年了,但它依然完好如初。巴黎城里上千年、近千年的建筑比比皆是,而在我们国内,上千年的东西除了石窟、石碑,就是出土文物了。上千年的庙宇好像就很少能见到过。这当然不是说我们的历史不够悠久,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只是我们跟西方在建筑方面尤其保护方面有许多差异,西方用石头,我们用土木,西方一代又一代保护古建筑、旧建筑,我们好些个朝代是新一朝往往要把上一朝的东西尤其建筑烧个精光。阿房宫就是例子!好在清朝鼻祖皇太极很聪明地用了一招——古为今用,把北京故宫保留了下来,并为自己所用。这才有了今天的故宫——中国举世闻名的古代的建筑瑰宝。

灿烂的历史瑰宝

卢浮宫,法兰西最大的美术馆,早期的王宫。6月20日,也就是我们到巴黎的第二天看见的第一个景点。

巴黎严重的堵车,使盛夏并不凉爽的清晨,多了几分燥热,炽热难奈的上午,我们来到塞纳河右岸,宏大华丽且凉爽的卢浮宫参观。由于堵车我们走了近一小时到这里,不巧又遇到工作人员罢工,聚集在卢浮宫地上和地下一层的游客足有数千人。好在我们刚到,罢工就解除了。利用购票之机,我们集体参观了卢浮宫地上建筑。卢浮宫的表层建筑轮廓就像我国古代早期铸造的裤形币形状一样,有前四方、左四方、右四方和左右两个尾部建筑构成,整个建筑为巴洛克风格,楼高三到四层,但非常气魄。内院空间较大,前院有一坐骑士凯旋门,上院是中国人设计的玻璃金字塔。在院内,我们用了15分钟的照相时间便匆匆结束了地上建筑物的参观。卢浮宫的地下空间也不小,面积数万平方米恐怕还挡不住。奇怪的是,参观卢浮宫要从地上走到地下,继而又走到地上,展厅分四层,三大块,即黎塞留馆、叙利亚馆、德农馆。我们在此参观半个上午,从地下室上到最高层三楼,但看到的展室是非常有限的。短短两三个小时,能看多少呢?据资料介绍,这里珍藏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文物、绘画、雕塑等旷世珍品44万多件,如若每件粗粗看5分钟的话,一个人需要6年时间才能看完。这不是神话,卢浮宫太大了,既使不看任何东西,光每个展室转一圈恐怕没有三天两天是不可以的。当然对米开朗的《胜利女神》、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无名氏的《维纳斯》等镇馆之宝,我们是无一不拉的参观到了。

卢浮宫十世纪到十八世纪一直是作为王宫启用的。拿破仑统治时代,这里就开始收藏美术珍品。到了1793年,法国国民议会决定把它改为国家美术馆对外开放。拿破仑征战时,许多国家的艺术珍品作为战利品被源源不断运到这里,使这里成了聚宝盆。

这次去法国前,我特意到故宫博物院再次参观了一番,为的就是和卢浮宫、凡尔赛作个对比。看了卢浮宫,才知道它比故宫的宝物多且古老多了,近三千年的古埃及文物,古希腊神话雕塑,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珍品,还有达官贵人用过的金银器皿和珠宝饰品,让人眼花缭乱。千年风霜的维纳斯,已经没有了头颅的胜利女神,无不告诉人们卢浮宫历史的久远;价值数亿美金的镶满钻石珠宝的皇冠,富丽堂皇的宫殿装饰,无不显示着这里的辉煌;三千年的古埃及木乃伊和数千年前的农织农耕的工具,无不证明收藏品的广泛。

丰富的历史留存

酷热难耐的下午,我们转到著名的艾菲尔铁塔下。艾菲尔铁塔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右岸的战神广场,铁塔于1889年为庆祝法国大革命100周年而建,以设计师居斯塔夫·艾菲尔的名字命名。铁塔占地1万平方米,塔高320.7米,仅仅四个用水泥浇筑的塔座占地就有数百平方米,塔身全部是钢架结构建造的,总重量9000多吨,主件梁架18000个,用100万个铆钉连在一体。塔底到塔身1710个台阶相连,后来安装了电梯,分三级可达到顶上。

艾菲尔铁塔作为巴黎的象征,已深深的印在世人心目中。可是在兴建当初,许多人视其为怪物,嗤之以鼻,据说一度有势力分子曾叫嚷着拆除,尤其是二十世纪初期,呼声最高、铁塔真是差点被拆掉,后来因为塔顶装有广播发射天线,念它还有点作用,也就不了了之,渐渐稳了下来。谁知道,这“怪物”留到今天,和凯旋门一道成了整个巴黎的象征。听说,这铁老大到现在还在为巴黎的广播电视发射信号。

现在的艾菲尔铁塔,早已扬眉吐气,每天来这里参观的人多达万人。不同肤色的八方来客到铁塔下无不感到渺小,纷纷攀上塔身爬到塔顶,以观看巴黎市芳容。到塔上有两个途径,一是沿着1710台阶爬上去,二是乘座后来安装的电梯上去。电梯分一、二、三层三级,一般情况,大多数乘电梯到二楼处停步,在距地面一百多米的空中俯瞰巴黎城。在这里绕四周一圈,巴黎的新老城一览无遗,尽收眼底。在塔的这个层面上还配有餐饮、娱乐场所,也有纪念品极多的购物商场。

由于太热和时间的关系,我们选择了乘电梯到二层。从大多数人的购票看,几乎百分之百的选择上到二层,三层费用也太高,去得人极少,也有从地面拾级而上的游客,他们的精神值得称赞。

由于古老的缘故,巴黎城市高层极少,只有新市区有那么很集中的几十幢高层,城市绿化很好,整个城市就像大花园、大公园一样,让人觉得宽松和谐。由于有了艾菲尔铁塔,巴黎也就免了建电视塔的麻烦。巴黎的老先人真乃歪打正着!

这么高的庞然大物,照相成了困难。我们只好远远地跑到战神广场的另一头,和铁塔比高低。战神广场同样不小,除了喷泉,全部就是绿地了。只是西方佬有个晒太阳的习惯。晒就晒吧,男女脱光上衣,穿三角裤头,双双赤裸着上身,毫无顾及的躺在草坪,怪让人别扭的。有的年轻男女还时不时旁若无人的亲热,让我们这些东方人好生厌恶。团里有人放话:也不找个合适的地方!

著名的人文建筑

到巴黎观光,凯旋门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参观项目。位于巴黎戴高乐广场中央的巴黎凯旋门,是为纪念拿破仑1806年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打败俄奥联军而建的。1806年奠基,30年后建成。凯旋门高49.54米,宽44.82米,厚22.21米,四面有门,中心拱门14.6米。单从高度看,它不及朝鲜平壤凯旋门58米的高度高,但其影响远远胜过平壤凯旋门。

凯旋门内墙刻有拿破仑宣扬战功的96个战役的浮雕,外墙有取材1792年以来法国战史的巨型雕像,最杰出的是由浪漫主义大师弗朗索娃创作的《出征》,其形象是一自由女战士,右手持剑在振臂高呼,号召人们为保卫新生的共和国而战斗。另几幅是《盛名》、《抵抗与和平》、《凯旋》。门的内侧刻有拿破仑的386个将领的名字。1920年,在凯旋门下又建了无名烈士墓,其中埋葬的是一战中牺牲的无名战士,墓志上刻有“这里安息的是为国捐躯的法国军人”。墓前点着长明灯。每逢节日,就有一面10米长的法国国旗从拱门上垂下,在烈士墓上高高飘扬。

凯旋门是法国人传统集会和进行重大活动的场所。1840年拿破仑安葬,他的灵车就从凯旋门下经过。1885年雨果的国葬仪式也在这里举行。二战中巴黎解放,戴高乐将军首先到了这里。

凯旋门顶上是一个博物馆,馆内展有与凯旋门有关的历史文献和拿破仑生平事迹。

凯旋门处在巴黎的市中心,以此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引伸出了十条大道。著名的香榭丽舍大街就从这里通向协和广场。凯旋门的另一侧与香榭丽舍大街相对应的是夏尔戴高乐大街,它连接纳伊桥,径直通往巴黎新城区。走凡尔赛宫要经过这里。如果在巴黎走丢了,可以乘车到凯旋门调整思路,重新择路。凯旋门四面是车道,游人要去凯旋门必须钻过地道方才可以。在这里游客大多只照相稍加转转而已,时间留多了只好沿香榭丽舍大街逛逛。我和西藏广电局的才局长沿香榭丽舍大街走了好长一截。

香榭丽舍被誉为巴黎的“王府井”。实际上有些言过其实,它是条商业街不错,但远远赶不上王府井繁华,只是它比王府井大街长了许多,中间还可以拐到爱丽舍宫。在香榭丽舍大街,我们转了几家商场,目的只是乘凉而已,也没看到有什么称心的货,倒是碰到了一个华人骗子,当然没有理会他了。

从凯旋门沿香榭丽舍大街径直东走,便到了协和广场。如同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一样,协和广场在巴黎也非常有影响。广场位于市中心塞纳河的北岸。最早为“路易十五广场”,1795年改为“协和广场”。始建于1757年,广场中央矗立着23米高的埃及方尖碑,是1831年路易——菲利普自埃及移到这里的著名文物。方尖碑已有3400年的历史,碑身的古文字雕刻的是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事迹。广场上原有路易十五的铜雕像,1793年大革命时被革命群众摧毁,并在广场的一侧建起了断头台,把路易十六和他的一些宠臣送上了断头台。后来由于血腥的原因,断头台被拆掉,以后的法国政府决定,不再广场上建任何不协调的设施。

协和广场的南侧,是巴黎市的议会大厦和海军总部。巴黎的申奥到了狂热化的程度,连议会大厦的正墙上也搞上了“巴黎2012”字样的巨幅法文卡通字。只是这次申奥又失败了,不知法国人如何接受这个事实。

协和广场处在市中心的交通枢纽处,后来几天在参观别的景点时,几次路过这里。英国王妃戴安娜五年前就香消玉碎在附近的隧道里。

古老文明凡尔赛

在位于巴黎西南三十公里的卫星城——凡尔赛镇的凡尔赛宫,是我们这次巴黎之行的又一个重点项目。一个骄阳似火的正午,我们集体来到这里。

由因海拔太低的缘故,巴黎盛夏的太阳格外的炎热,正午时间,阳光晒得皮肤生痛。到凡尔赛宫,跟铁塔和卢浮宫一样都是逆光,进了大门,强光刺得眼睛都睁不开,导游简单地介绍了几句后就交给地陪,自己跑掉了。在强光照耀下的凡尔赛外景不好细细地欣赏,所以,摄像、照相机也就不能很好地反映凡尔赛宫的真正面目来。我们一行人匆忙照了两张照片,就躲进了阴凉底下。

凡尔赛宫广场上兜售小饰品小纪念的黑人小伙何其多,他们是典型的非洲黑人,个个像从黑染缸里捞出来的一样。惊讶的是,他们中大部分居然能讲几句中国话语:“十块”、“五块”、“能便宜”。当我们夸他们会讲汉语时,他们大多回答:“一点点,马马虎虎”,逗的在场的人大笑。他们手中的东西,我们一般是看不上的,也有个别人买了手表,10欧元两块,不知戴上一段后走得咋样。

凡尔赛宫是驰名世界的法国王宫,是西方古典主义建筑的典型代表。建于十七世纪。十六世纪前,这里还曾是林草茂密的狩猎场。1624年路易十三在这里建起城堡,作为王权的狩猎宫。路易十四时始建宫院。1661年,路易十五将王宫迁到这里,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1698年基本完工。完工后的情况大致就目前这种状况,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整个建筑东西为轴,南北对称,园林成几何图形,中轴线长3000米,宫殿主体长707米,中间是王宫,两翼为王室、政府和剧院、教堂等。宫外有大量的草坪、花坛、喷泉、雕像、廊柱等等。

凡尔赛宫内部装饰华丽,现在作为继卢浮宫后的又一个大型博物馆、美术馆。内藏绘画、雕塑、宫廷用品、金银珠宝及王宫大臣的居室等等,藏品和卢浮宫差不多,看完了卢浮宫就能想象凡尔赛是什么样子。

雨果笔中的圣母院

到巴黎的头一天,我们就看到了巴黎圣母院两座尖尖的塔顶,但真正参观巴黎圣母院,是第四天上午10点的事了。

提起巴黎圣母院,中国几代有文化的人大多都不陌生。雨果的杰出作品《巴黎圣母院》,大多数人都读过,至少读过节选。后来这部作品还拍成了同名电影,每隔几年,总要在银幕银屏上播放一回。电影中的不少画面就以圣母院的实景为背景,做礼拜的教堂、卡西莫多敲响的钟等等。

巴黎圣母院是世界驰名的天主教堂,位于塞纳河中的斯德岛上。公元1163年开始动工兴建,历时近200年,到1345年建成。数百年来,圣母院屡遭战火、破坏较重,后由建筑设计大师维奥来·勒杜克在原有的风格上重新设计建造,1864年开放。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整个建筑用石头砌成。雨果在名作中说到圣母院是一曲“交响乐”。教堂有三座拱型大门通往室内,教堂内大厅长130米,宽50米,摆放容纳千余人的座椅。

可以说,这里是法兰西近代史大舞台的一个缩影。1302年,菲利普八世在这里对抗教皇,召开了有市民参加的“夜议会”,是巴黎市民进入了政治生活的开端。1430年,法国百年战争失败,巴黎落入英国人之手,刚满10个月的英王亨利六世被宣布为法国国王,在这里加冕,使法兰西蒙受奇耻大辱。“百年战争”最终胜利后,1455年,法国人在这里举行了民族女英雄贞德昭雪仪式,洗刷了法兰西的民族耻辱。1654年,路易十四在这里举行加冕大典,法兰西“太阳王时代”开始,标志着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1774年,路易十六在这里加冕,1804年,拿破仑称帝,在此举行的加冕仪式,他不是由教皇而是自己把王冠戴在了头上。1918年,巴黎市民在这里为庆祝一战胜利而向圣母感恩。1945年巴黎市民在这里欢庆了战胜德国法西斯的胜利。1970年,巴黎人民在此为戴高乐将军举行了追思弥撒。

和欧洲众多教堂比,巴黎圣母院的规模不算太大。但它的名气要突出许多,这主要源于两个原因,一是对巴黎人、欧洲人来讲,它是圣母大教堂,二是对世界其他国度来讲,是同名一本书、一部电影搞红。雨果已死多年,但他的作品《巴黎圣母院》仍传世流芳,巴黎圣母院也将成人间不朽的杰作,永远绽放光芒。

闪耀的名都光环

美丽而古老的巴黎,有太多诱人的地方。巴士底狱、巴黎公社墙、爱丽舍宫等等,有名的建筑和遗址,我们没有时间去一一光顾,不能不说留下许多遗憾。爱丽舍宫,倒是走香榭丽舍大街时路过了一下,能清楚地看到外围和宫的正面。据说,里面主要藏有珍贵家具2000多件,名贵地毯200多条,同时还有精致的钟表什么的。1958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成立后,这里成为总统府至今。

巴黎是一个光荣的城市。1789年,巴黎革命群众攻占了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序幕。之后,巴黎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家的舞台,全世界的目光一度在此聚焦。1871年,巴黎的无产阶级建立了巴黎公社,再一次把世界人民的目光汇集到这里。

巴黎是一个文化的摇篮。文学大师莫里哀、雨果、巴尔扎克、大仲马都是巴黎的乳汁养大的。印象派的创始人欧仁、布坦、克洛德·莫奈都是喝着塞纳河水长大的,巴黎还养育了雕塑巨匠罗丹等历史巨人。

巴黎是时代潮流的源头。巴黎是一个反应敏捷的城市,新的社会思潮、文艺思潮不断涌现,印象派、象征派、野兽派等等。

巴黎也是名居之都。走在巴黎街头,人们不时会发现有小小的纪念碑被镶嵌在建筑物的门上墙角的某一块,上面写着“某某人在此出生”、“某某人在此逝世”或“某某曾居于此”的字样。这便是世界名人故居。托尔斯泰、列宁、居里夫人、周恩来、邓小平等都在巴黎留有纪念。据说,像这样带纪念字样的建筑物在巴黎有1100多处。

巴黎还是精品的发源地、集散地。在巴黎,有规模的商场比比皆是,小门店、小铺面的商店更是数不胜数。不管店面大小,装饰及商品档次都很高,它们共同支撑巴黎的特殊繁荣。在这里,你什么东西都能买到。

巴黎更是出美女的地方。转了大半个西欧,最终感觉还是法国、意大利的女人漂亮,尤其是巴黎的女孩最漂亮。她们身材苗条,肤色白皙,面部清秀,棱角分明,头发或黄或棕;或纯粹是西欧人的黑发,穿着色彩艳丽、款式新潮,充分显示了女性活力美。有相当的青年女性或穿牛仔衣或直接是较宽一点的胸衣,给人以性感和青春活力的感觉。

法国女郎除了穿着时尚外,性格也较张扬。单行女子走路迈步有力,显得全身都在抖动,旁若无人的走自己的路。如果当你请她指指路和帮你照张相的时候,她会毫不犹豫的凑上来帮你。有时请她们和你合张影的时候,她们也会大大方方地满足你的要求。对法国女人的风采,不仅到法国才有这种感觉,其实法国女人的浪漫是出了名的。远处不说,就东南亚的泰国、澳门,你就能足以见识法国女人的浪漫风情!

2005年7月10日—11日·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