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愫眼看世界
6124400000058

第58章 回望龙泉——陇上明珠崇信县龙泉寺观光随笔

即便去了世界五大洲,即便游历过全球诸多大山名川,但深藏心底的记忆还是故乡的龙泉寺。

龙泉寺地处陇东腹地崇信县城北山,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和诚实坚定、不喜张扬的崇信人一样,龙泉寺虽贵为4A级头衔,但始终把恬静、秀美和灵性掩隐在含蓄中。单从山形讲,龙泉寺远不及峨眉山那么宏大,不及华山那么险峻,没有泰山那么古老,没有嵩山少林寺那么威武,也没有崆峒山那么有名气,但到过龙泉寺的人则看重这里浓缩了的精华,它的秀气足以让来客折服,以致流连忘返。

崇信,北宋初年建县的陇东小县,其自强不息的风格促使其富庶和安逸程度超过了早其建县千年的邻近县份。如出一辙的风范,龙泉寺虽建于元代,六百多年的历史足以把小巧玲珑的山寺打造成独特而有个性的陇上旅游胜地。

走出崇信县城,踏过汭河大桥,东行两华里,便可轻松来到龙泉寺。

龙泉寺处在崇信北原与汭河川谷地带的半山腰间,山门到最高处不过八百米,方圆大约千余米。与周围平缓的台坡地形形成较大反差,这里石崖绝壁,两侧均匀伸出险峻的山嘴,形同凤凰展翅欲飞,所以,又得名凤翥山;与两面延伸的山系缺水少树的情景不同,这里深谷多水林密,景区内苍松挺拔,古柏参天,乔灌木密布,山间流水潺潺,构成龙泉寺的独特之处和成为难得的赏心悦目去处。

明朝崇信时任知县柳仲庭赞美龙泉寺:“龙泉山半古佛堂,流水潺潺绕后廊,人道蓬莱无处览,谁知仙境在斯方。”清顺治初年,时任华亭县令佟希光也多有诗句赞美龙泉寺:“木未泉生雨,峰巅树接云,悬崖耸碣石,抚杖蹑青冥,聚柳藏深谷,孤峰抱小亭。”正是如此,不管隔河远眺,还是来到山门仰视,龙泉寺犹如含羞的少女,把美丽的容貌遮盖于绿色头巾之下,不管远看近看,整个龙泉寺都隐蔽在翠绿的松柏杨柳之中。

迈过古朴典雅的山门,迎面而来的便是树荫笼罩下的清澈溪流和拾级而上的幽静小路。

上山有两条路,一条是林荫小道,沿路有看不完的景致;另一路是沿溪流而上,涓涓溪流伴随多处自然泉、人工泉,让你神清气爽。来人大多选沿林荫小道上山,溪涧小路返回,这样的选择好处在于上山道路平缓省力,下山道路便捷省时。不管选择怎样上山下山,都不会妨碍观赏这里的尽善尽美。

沿拾级小路而上,一路上景观、典故频频而来。朝着山门怒吼的下山虎,晶莹剔透的洗眼泉,古色古香的三宵殿,香火旺盛的子孙宫、玉皇庙,沁润心脾的听雨楼,历代文人骚客留下的书法石刻。还有意景深刻、洒落四周的“双桥步月、啾池霖雨、芮谷烟霞、高原秋风、瀑珠听雨、灵沼鱼化、古柏龙蟠、莲台晓日”八景。

不论观景赏物,龙泉寺展示给游人更多的是秀气、神气、灵气和人气。

树美山美成就了龙泉寺的秀气。进入龙泉寺景区,最初最深的感受就是遮阴避阳、郁郁葱葱的树,千年松柏、参天白杨、丝丝垂柳,种类有百余种之多,且形状千姿百态。柏树大到两人合抱,笔直挺拔,给人以高洁的力量;垂柳像少女劈开的秀发,丝丝飘动,婀娜多姿,显示勃勃生机。花季时节,镶嵌在万木从中的桃花、杏花、梨花赶趟似的,竞相开放,远看近看,红过一片,紫过一阵,白过一季。恰逢这个时节登山做客,山下山上花香鸟鸣,草长莺飞,生机盎然。此间,你可以抛开一切烦恼,静静地跟蜜蜂争花香,轻轻地坐在草丛上感受大自然的恬静,感受周围的小花小草的那种自在。深秋时分,这里清风习习,天高气爽,被初霜打过的树叶,或红、或黄、或紫,满山层林尽染。若观赏红叶,你一定不必去北京香山,跨洋加拿大多伦多,而仅此到龙泉寺就可心满意足。

特别让人称奇的是从石崖中长出的一颗龙泉古柏。此柏从刀削一般的石崖缝隙中生出,突出于山崖半腰,青色的枝叶点缀在老干上,九尺树身酷似凌空蛟龙,神如龙腾之势,千百年不曾有消减增长、繁荣衰落。明朝秀才所著的《古柏记》有这样的描述:“龙泉寺之西,峭壁嶙峋,如悬如削,仰视惟一片石中,有古柏裂石而出,高不过尺,枝叶苍然,问所何来,曰不记年。问其荣枯衰长,曰柯不易,叶不改,历寒署风雨,千百余年如是,是名古柏。”

据民间传记,古柏下曾有一小亭,后遇战火焚毁,但古柏依旧存在,令人叹为观止。

足够多的原因,古柏便成了千百年来文人笔下、百姓口中的神柏、龙柏。

崖上的龙柏,崖下的神泉,泉旁的寺庙,形成独特和谐的惟美乐章,构成和夯实了龙泉寺的由来和名气。

龙泉寺的秀气还包含了这里奇特的山势。处在黄土沟壑区,龙泉寺周围皆土山荒坡,惟有此处,山势隐秘,石崖迭出且险而陡峭,气度不凡。环绕的群峦遮挡住山的内侧,云雾层林隐没了谷中的庙宇。加上水多树密,形成树在石上生,水从石间流,庙在树中隐的宜人景观。走在山涧,会觉得像走进了迷宫一般,走不完的峰回路转,穿不完的屏风折叠、回廊曲湾。偶遇雨天,雨雾飘渺,山色苍茫,小路两旁蛐声悦耳,密林深处鸟鸣不断。驻足山涧,路边的嫩枝嫩草给人一种亲切感,伸手山泉用清澈的甘露洗洗手润润眼使人神清气爽。喘息间,充足的林中氧吧让人沁润心脾。

作为北方的山寺,龙泉寺的水堪称一绝。不论走在石级小路,还是穿行在密林深处,永不停息的流水声,将始终伴随你左右。“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世间许多大山名寺因无水而成为缺憾,但龙泉寺上至高处的悬崖,下到山底的石缝,或绵绵的青苔之中,到处都有清澈的水柱流下或山泉泛出。从山底沿溪流的谷中小道而上,一路流水潺潺,有山上流下的渠水,又脚下冒泡的泉水,有人工砌成的水池,小鱼泥鳅自由自在的在小泉大池中游荡,苔藓和泥浆深处,还偶有螃蟹,记得小的时候,常有顽童来“溜溜坡”上捉螃蟹。龙泉寺的水最能体现特色的是“贯珠泉”。在龙泉寺的半山腰处,百尺悬崖下,出现一绺平展展的台地,龙泉寺的寺庙、龙柏及精华人文景观大都集中于这里。紧挨崖底的是一长串天然的池塘。数不清的崖缝渗出的水柱流入池塘,崖与塘之间,突兀嶙峋的石头离水面低的不及一尺,高则数丈。出水的地方布满绿茵茵的苔藓,如同盖上去的丝毯,突出的地方都往下滴水。水滴像一长串串玉珠,滴落像一颗颗流星。由于高度不同,流入池中的水声也不相同。清朝初年崇信县志刊文这样描写贯珠泉:“天下佳山水多矣,名都盛邑,秀甲宇内者数不胜数,独未闻有贯珠泉。贯珠泉,惟崇信龙泉寺有之。”“有之奈何?曰:绝崖高悬,飞泉四出,注者为旒,坠者为星,凝者为露,散者为雨。”

雅致的听雨楼就坐落在这里,登上二层小阁楼,沏上一杯三泡台,半靠半趟在趟椅上,摇上芭蕉扇,闭目听雨。其实这里的雨并非雨天的雨,而是从崖上流下的无数水柱和雨滴般的水珠,晴天听雨使人有飘飘欲仙之感。闭目养神间,你还可以听听唐朝康王李元谅封疆建县的故事,品品委婉激情的秦腔唱段和绵绵动听的陇东小调。茶足神定后,可到寺庙的东端欣赏历史文人骚客留下的墨宝,攀上木制台阶观赏崖壁上开凿的石窟艺术······到处走走,你会发现这里别有洞天。

水也成就了龙泉寺的神气。即便处在水的世界,紧贴水塘的石窟千百年壁画、彩绘居然保持完好。即便是裸露岩层渗出的泉水,经国家水文地质专业机构权威化验,确定为各种微量元素富裕、国内不多见的优质天然矿泉水。无色无味,清澈透明,清凉可口,且四季恒温,日夜皆流。民间有过统计,饮用龙泉寺水源的附近百余户村民,三、四辈人里没有患恶性疾病的纪录。多年来,崇信县城相当数量的居民养成清晨步行两三华里来龙泉寺取水的习惯。

龙泉寺的秀气和神气带动了这里的灵气和人气。龙泉寺又叫殿坡山,上了年龄的人大都习惯这样叫。山上的玉皇庙、子孙宫和有十二生肖像的三霄殿较为集中,香客多,香火旺盛,每逢过年过节、初一十五,香客云集,大批善男信女云集于此,面对神灵,顶礼膜拜许愿还愿,祈求神灵保佑,求得家道平安,人寿年丰。尤其谁家遇个大的活动和重大选择,家长都要到龙泉寺焚香祈祷,借神灵实现愿景。

记得很早的时候,龙泉寺就有每年逢农历四月初二举行庙会的习俗。恰逢这个时候,孩童时期的我像过大年一样,兴高采烈的拉着母亲的大手,步行二十里到殿坡山看大戏,偶尔还能吃到母亲用捏得汗津津的两毛钱,买两只油糕,十几颗洋糖,吃了油糕的嘴总是油碌碌的,一看就是吃了好东西。洋糖则是吃一两颗,其余小心翼翼的带回去,分给哥哥姐姐和妹妹们吃。看戏不是目的,看庙看热闹,才是最最向往的,尤其是上山观赏池塘中的金鱼,池中的鱼四十年过去了据说一直没有断过。庙会一般要七八天时间,天天人山人海,这个时候的龙泉寺远比县城热闹。

游览龙泉寺,会让人好好产生一番深切的感受,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热闹与幽静相得益彰。龙泉寺虽小,环境优美,山的两翼凸得独到,腹部凹得叫绝。沿上山小路向两翼延伸,可踏过莲台晓日,迈过双桥步月,站到惠芳亭下,感受高原秋风,一览芮谷烟霞,汭河川景和县城风姿,崇信县的巨大变化尽收眼底,好一幅人间风景图。如若顺着小路进入山间腹地,感受最多的莫过于宁静和清爽,除了山涧的涓涓流水和小鸟嬉戏,林间静得几乎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可以静心的备受这份难得的清闲。

久居省城兰州,远离故土多年,再逢机会登临龙泉寺时,龙泉寺远已今非昔比。山门前已建起迎神龙欲飞的龙灈湖,十支足踏飞凤的蟠龙巨柱,镶嵌高大别致的拱桥,配上食宿一体的高档饭店和面积大过四五个足球场的广场,加上与相邻的巨大人工湖相呼应,特别是近年来崇信县委县政府选择建设生态旅游县城的精明定位和推出的一系列重大举措,龙泉寺正在揭去神秘的面纱,以特有的潜质和崭新的风姿展现在世人面前,接受天下人的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