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不会因为父母的供养而感激,他们会因为你尊重他们的选择而爱你。--佚名
"我的孩子从来不听我的话。"
"你采取了什么对策?"
"我打了他,即使我知道这并不对。他简直要把我给气疯了,我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我一定得采取其它的措施。"
根据科学的调查,大约10%的父母体罚孩子并认为这样做没什么不对的地方,大约有20%的父母从不体罚孩子,另外有70%的父母曾经体罚孩子但他们其实不愿这样做。我们本章开篇的这个例子中最后一句话是很值得研究的,许许多多家长想要找到一个比较好的惩罚方法,他们的确希望通过不生气、不体罚的方式惩罚孩子。
体罚管用吗?它有没有什么不良的后果?这些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答案,甚至是专业教育家也否认体罚的价值。有人说体罚有用,也有人说体罚毫无效果,因此很多家长对体罚认识不清也就不足为奇了。体罚实际上也是惩罚的一种形式,但它能被孩子所接受吗?这就要靠你来决定。
本章将会让你认识到体罚的价值。本章的第一部分会告诉你体罚的风险和缺陷,其余的章节将会向你介绍三种需要谨慎使用的体罚方式。
家长使用体罚的三种方式
体罚通常会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当孩子改正过来时,家长就会感到体罚起了作用。体罚能使孩子的行为变好,就象你带着孩子逛超级市场时,给孩子一块糖,他就会不吵不闹、安安静静的。利用糖果来平息哭闹只是暂时性的方案,为了让孩子安静下来。以后你将不得不给他很多糖果吃,体罚就象它一样,只是一种暂时性的方法。
一个被体罚过的孩子通常会安静下来,表现也不错,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就会再犯错误。于是家长便会又去体罚孩子,因为他觉得第一次体罚很有效果。孩子又会老实一会,接着再犯错误。家长于是再去体罚,象这样不断的循环,很多家长都陷入了这种怪圈。之所以发生这种事主要是因为体罚只会让你在表面上管住了孩子,它不能鼓励孩子做出负责任的决定,它并不会在本质上提高孩子的决策能力。相反会让孩子有逆反心理,一个经常被父母体罚的孩子永远也学不会约束自己。曾经有一个八岁的孩子告诉我他可以随心所欲的做坏事。"我妈妈只在我停下来的时候打我。"
体罚并不是一个好的惩罚方式,因为它在偶尔起一两次作用之后就再也不管用了,大部分孩子宁愿挨打也不愿失去几天他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权利。当体罚很快结束后他们又可以继续干他们想干的事了。许多孩子认为只要他们曾经被体罚过那就没什么问题了。"我们扯平了!"体罚使得不少孩子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惩罚上面而不是他们的错误决定上。
在只有一个家长体罚孩子而其他人并不这样做的家庭里。很容易出现问题,这会使孩子疏远惩罚他的家长,这种疏运会阻碍长辈与晚辈之间关系的进展。孩子会觉得那些没有体罚他的人对他无可奈何,他会因为有这样的家长仍然去犯错误。孩子从心里排斥体罚他的家长,而且他认为没有体罚他的家长很软弱,这样每个家长都失败了。
体罚只能起到间接的影响,体罚是很容易让人陷入窘境的。这是因为它会使孩子闹情绪或者产生逆反心理,它很少能教会孩子如何去做出正确的决定。体罚会影响孩子的人生观,一个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孩子总会感到没有安全愈,他无法相信自己,"如果我做错了,我又得挨打。"常被体罚的孩子往往缺乏自信心。也许体罚之后,一些孩子迫于威慑力而老实起来。而其他的一些孩子却会变得敏感、好动和具有攻击性。
比较冲动的方法
家长体罚孩子一般有三种途径:冲动的、生气的和经过计划的。较冲动的做法也就是被我们所知的"全天式"方法。一位母亲曾说:"我孩子一犯错误我就打他,打了好几次了,可他就是不听话。"她的孩子之所以不听话是因为体罚对他已经毫无意义了。
这种冲动的做法一般常对年纪比较小的孩子使用。他们的家长对体罚从来都不是很在乎,这些家长们在体罚孩子时常常是一只手一味地落下去,这样的动作通常上是家长无意识的、习惯的反应。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理发厅综合症"。
这就象你见到的家长在三十分钟里就体罚孩子五次甚至更多次的原因,年纪小的孩子喜欢每件事都去试一试,他们总想试着弄懂一件事是怎么发生的,当他们接触了不该接触的事物时就会受到惩罚。
打骂不等于教育,你应向他解释为什么那样的事物不应该尝试,并且让你的孩子离那东西远一些。你的孩子总在模仿你,当你打他时,他所学到的唯一一件东西就是去打人。
只凭一时冲动去惩罚孩子对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不会有持续性的效果,体罚进行过几次后就不再起作用了。所以有些家长认为,惩罚是要不断进行的,他们并不懂得比较和选择,他们认为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就不得不采取这种手段。"那是唯一能让他好好表现的办法",他们坚信自己在象个好家长一样做着正确的事情。
难道孩子会从你的一时冲动中学到什么吗?这根本就不能教会孩子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体罚要看你在那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如果你脾气火暴,孩子犯了一点小错误你就打他。那么这种矛盾的做法就把孩子搞糊涂了:"昨天我这么做还好好的,怎么今天就被爸爸打了呢?"结果把孩子弄得做事鬼鬼祟祟,这么做无法让孩子认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孩子也会因受此影响在以后很难做出正确的决定。
动不动被家长体罚的孩子会认为打架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当其他孩子做了他不喜欢的事情时,他们就会经常打起来。这常常在亲属之间、同学之间和同伴之间造成麻烦,当孩子互相打架,他们可能会陷入更大的麻烦,孩子会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大人打我就没事,怎么我们小孩一打架就有麻烦?
经常被父母体罚的孩子会认为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错误的。这会使孩子缺乏自信,产生自卑心理。惩罚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学会如何做出对自己负责的决定。体罚决不会做到这一点,它只能让孩子缺乏自律,其结果就是孩子因为害怕挨打而不得不去好好表现,因为如果他不这么做就得挨打。这样的孩子如果家长不从外界施加压力,孩子根本就管不好自己。
只凭一时头脑发热便去惩罚孩子不是好的方法,因为体罚不会减少以后惩罚孩子的次数,你会因为体罚孩子一次而在以后总这样做。经常体罚会让孩子去模仿使用暴力这种不好的行为,结果体罚起到了反作用。家长本身没有任何计划,反之总是体罚孩子的家长很少采用正面的、积极的方法去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生气的做法
另一种体罚的方法是家长由于一时压制不住怒火而去打骂孩子。这种方法是很常见的,它也是最有害的。当你十分生气并打了孩子之后,许许多多的麻烦就会因此而产生了。这让孩子觉得由于发火而去体罚孩子是冲动的行为,它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当你控制不住脾气打了孩子时,你会失去自制力并有可能伤害了孩子。
当你生气时,你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不理智的情绪,你会对自己、孩子甚至家里的其他人感到生气,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的。许多孩子因为这而对自己的父母产生恐惧感,他们开始不信任使自己变得缺乏自信的家长。
体罚孩子会让他们在生气时也去随意的让自己的情绪爆发出来。这种做法让孩子觉得他们在生气时没有必要去控制自己,因为在你生气的时候你也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生气的体罚不会令孩子在今后遇到事情时做出好的选择。
当你在发怒的状态下体罚孩子时,你经常是怀着一种复仇心理的,你一直在羞辱、刁难你的孩子,结果他们就觉得自己是你失败的根源。
如果你陷入了这种惩罚模式,你最好马上下定决心停下来。也许你要花费很长时间进行自我约束和考虑。但这种做法确实需要转变。
有计划的方法
一些家长采用第三种方法即有计划性的做法。此法就是指在体罚之前你要告诉孩子做坏事的结果就是挨打,"如果你再说脏话,你就会受到体罚。"假如孩子真的说了脏话,你就要在抑制住自己怒火的前提下体罚孩子。"抑制住自己的怒火"是一个关键环节。
如果你不能保持冷静,那么你的体罚就会变成愤怒的做法了。有计划的方法也就是我们所知的"伤害我的程度比伤害你的程度更深"的方法。
当你把体罚当作教育计划中的一部分的时候,这会比你动辄只凭一时冲动便去打骂孩子更有成效。但不管怎样,现在还没有证据能够表明有计划的体罚能使孩子更有责任感,它仍是比较消极的做法。你会由着自己的心情去打孩子,因为当你在体罚的时候不可能不生气。你会由于情绪或者是自觉有愧而去反复无常的惩罚孩子,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会把事情搞得更糟。
很多家长忘记了作为一个教育计划它应该包括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他们把打孩子作为惩罚,却没有采用其它正面的措施,他们没有意识到作为计划应该强调正面的鼓励而不是负面的误导。
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位教育专家赞成家长冲动的、粗暴的体罚。他们当中有一些人赞成有计划体罚孩子的做法。如果你现在要腾出时间和精力去制定教育计划的话,为什么不采纳几条积极的建议呢?你可以使用其它的惩罚方式,比如说"约束法"或者"暂停法"。
小结
优秀的父母明了自己难以强迫孩子成功,而只能鼓励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争取达到目标。--穆尼尔?纳素夫
你可以采用除了体罚之外的方法去让孩子学会自律。体罚可能会让你很好的发泄怒火和不满,但是,它却是一种对培养孩子责任感没有任何好处的暂时性做法。在这章中,我主要阐述了体罚弊大于利的主要原因。如果你非要采取体罚的话,我在此奉劝你一定要采取有计划的方法。你应马上草拟出一份具有积极作用的计划--一份能让你控制住自己的计划,一份能真正起到作用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