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墨家的智慧
6117700000057

第57章 做一个“耕者”

彼以为强必贵,不强必贱;强必荣,不强必辱。故不敢怠倦。(《非命下》)

努力必能高贵,不努力就会低贱;努力必能荣耀,不努力就会屈辱,所以不敢倦怠。

墨家是一个注重实际行动的实践家,在墨家的学说里,对劳动十分推崇,认为劳动是实现天下治理的必要手段。如果不努力听狱治政,那么天下就会混乱而不安宁,而勤于政事就能获得高贵和荣耀;如果农夫不之努力从事耕种,就会面临饥饿;如果妇人不努力纺纱织布,那么就要忍受寒冷。正是所用的人对自己的工作不敢倦怠,天下才得以安宁。

墨子这种注重实际行动的思想在我们今天依然有教育意义,要知道,无论是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还是实现自己的理想,不付出艰辛的努力是不行的。墨子在自己的非命观中就提出,努力工作是改变命运唯一行之有效的方式,因而,在当今充满竞争的社会中,行动是走向成功的必有之路。

每个人都想做一个成功的人,然而成功是需要条件的,首先,我们要选择一个合适的目标,这个目标应该具有发展前途,更是我们自身条件能够做到的事情。其次还需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从来没有半途而废的成功者。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一个“耕者”,付出自己切实的行动,只有行动才能体现目标和精神的价值,空中楼阁只能是幻想。

一个人只有计划和策略、只有豪情壮志是没有用的,成功源于具体的行动,人若想得到成功和收获就必须付诸行动,惟有行动才是实实在在的,才有收获希望。农民只有在播种之后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在秋天收获硕果累累,事业上的成功也是同样道理。

有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两山之间有一条溪,这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来溪边挑水,时间长了,两个人就熟识起来。

有时候天气不好,他们下山挑水时往往要摔跟头,两个和尚在想对方抱怨挑水的辛苦之后,就决定要在山上挖一眼井,这样就不会再忍受下山挑水的辛苦了。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还是在同一时间下山到溪边挑水,一开始,还相互说一下自己挖井的进度,没过几天,西山的和尚说,又要挖井又要挑水,太累了,我决定放弃挖井了,还是挑水吃吧。东山的和尚没有说什么。

一晃三年过去了,忽然有一天,东山的和尚没有按时下山来挑水,西山的和尚也不以为意,然而接下来的几天,东山的和尚一直都没有来,于是西山的和尚想,是不是出什么事情了,他是不是生病了啊,我还是过去看看吧。于是他便去东山看望这个和尚。

等他来到东山和尚的庙里一看,却大吃一惊。因为东山的和尚正在打太极拳,精神奕奕。于是他好奇地问,你这么长时间没有下山挑水,你是怎么过的啊?东山的和尚把他带到寺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我在三年里每天挖一点,终于挖出水了,我也就不用再下山去挑水喝了。

从此只有西山的和尚自己一个人去溪边挑水。

我们的人生也像挖井,能否取得成功与否,不是看我们计划了多少,而是看我们做了多少。只有目标而不付出行动,只能像西山的那个和尚一样,只能下山挑水喝,而如果我们认准了一件的事情,然后付出坚持不懈的行动,就会像东山的和尚一样,在三年的辛苦之后,就永远的不用下山挑水。

俗话说“一次行动胜于百遍胡思乱想”,如果给成功做一个比喻,我们可以这样说:梦想是成功的起跑线,决心则是起跑的枪声,行动则是在跑道上的全力奔驰。只有坚持到最后一刻,才能撞到成功的终点线。

然而还有很多人,仅仅把成功停留在语言上,他为自己描绘的前途十分的光明美好,也有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决心,但就是不把自己的这个伟大目标付诸行动,于是就只能一事无成。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有很多抱负和想法。在当他还很小的时候,他就说,当我长大了,我要成为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员,为百姓们谋福祉,青史留名。于是他的父母说,那你从现在开始就努力的念书,考上举人才能够做官。年轻人说,我不需要看书,将来我一定能够一鸣惊人,干出一番事业的。

等他长大后,因为没有扎实的知识功底,他连一个秀才也没有考上。他有些失望的说,也许我注定不是做官的料,我还是安心的做一个农民吧,我一定会过上富足的生活。于是他的父母给了他种子要他播种,对他说,你好好的劳动,在秋天就会收获粮食。年轻人把种子种在田里,对自己说,它们会自己长出来的,不用我操心,于是就四处游荡。等到秋天时,别人的田里一片丰收的景象,而他的田里只有稀疏的几棵庄稼,上面结着干瘪的稻穗。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先人们流传下来的经验总结是我们做事情时应该遵循的总结,在我们生活的田地上,只有做一个辛勤的农夫做一个“耕者”,才能收获人生的粮食。只有在播种耕耘中付出了心血和汗水,才能在秋天有粮食满仓的丰厚收获。所谓的“春华秋实”,不仅仅是大自然的运行规则,还渗透了人类在这个过程中所付出的劳动,是“耕者”的行动使得“春华”成为“秋实”。

因此,在每个人都拥有的人生之田上,让我们做一个辛勤的“耕者”,做一个行动上的巨人,收获人生的累累硕果。

§§第七章 修身——自重的立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