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墨家的智慧
6117700000054

第54章 相信自己

命者,暴王所作,穷人所术,非仁者之言也。今之为仁义者,将不可不察而强非者,此也。(《非命下》)

命,是暴君所捏造,穷人所传播,不是仁人的话。今天行仁义之道的人,将不可不仔细辨别而努力反对它,就是这个道理啊。

墨子认为,人的一生并不是命中注定成功或者失败的,那些宣传命运存在的人,有两种,一种是懒于进取的人,用命运给自己的懒惰找接口;一种是统治者,用命运来愚昧百姓。因此,墨子提出了自己的“非命”观,强调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而改变的方法就是自己的行为。

因此,墨子主张发挥人本身的积极性,通过自身的奋斗来实现目的,而在这个过程中,自信是十分重要的,人首先要相信自己能够取得成功,才会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一步步走近自己的理想。

古今中外的很多例子都证明了自信对于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性,甚至有人说,自信和成功是孪生兄弟。

我们首先来看这样一个例子:

春秋战国时代,做了将军的父亲带着还是士兵的儿子出征打仗。

进攻的号角吹响,战鼓雷鸣,父亲郑重地托起一个箭囊,里面插着一只箭,他对儿子说:“这是我们的家传神箭,打仗时配带身边,会给你增添力量,但你要记住,千万不能抽出来。”

这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用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而露出来的箭尾一看就知道是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推想着箭杆、箭头的模样,甚至幻想着自己用这只神箭射中敌方的主帅时的情形。

果然,配带了神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而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被得胜的豪气所驱使,忘记了临行前父亲不让他追赶敌兵的叮嘱,而且,他在追逐敌兵时突然想起了神箭,在强烈的好奇欲望的驱使下,他拔出了神箭,然而,骤然间他惊呆了。这竟然是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的是一只折断的箭。

“原来我一直带着一只断箭打仗!”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顷刻间失去了勇气,意志好像失去支柱的房子一样坍塌了。

结果不言而喻,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面对儿子的尸体,父亲拣起断箭,沉重地说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只神箭,凭借着对它的信赖,我们在生活中走着自己的奋斗之路,然而当我们发现自己的神箭原来是一只断箭时,支撑自己信仰的东西在一瞬间就崩溃了。就像战争中的儿子一样,在没有拔出箭之前,英勇无敌,而一旦发现自己带的箭是一只短剑,自信心立刻就崩溃了,最终落得悲惨结局。其实他本身的所有条件都没有改变,当失去自信的时候,在战场上就意味着死亡。而当故事中的儿子把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神箭的护佑上而不是自己的能力上时,也就预示着他的悲剧结局。

真正的箭其实在我们自己的心里,这就是自信。我们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想要它坚韧、锋利、百步穿杨,就需要对它进行磨砺,因为在很多时候,拯救我们的都只能是自己。

自信需要有乐观的心态和豁达的态度,需要我们对自己有一个理智的认识,还需要有耐心,当自信满足了这些条件之后,成功就会随之而来。

我国古代有个典故叫“卖薪行歌,朱妇乃耻贫而弃买臣”,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西汉时期有个叫朱买臣的人,是江苏会稽人,他虽然饱读诗书、满腹才华,但一直不得志,在政治上没有加官晋爵的机会,才经济上也没有飞黄腾达,直到四十多岁了仍在砍柴卖柴。但朱买臣为人豁达,深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所以在砍柴的途中还大声歌唱,和他同行的妻子感到很自卑就劝阻他,朱买臣反而唱得声音更大。朱买臣的妻子觉得这样和丢人,于是要求离婚。朱买臣耐心劝说她,说自己总有一天会被人发现重用,那时就让患难之妻过上好日子。而朱买臣的妻子却鄙视的说到:“你都快五十岁的人了,还说做官,不饿死喂狗就不错了。”于是弃朱买臣而去。

然而没过多长时间,朱买臣得到了求贤若渴的汉武帝的重用,被任命为会稽太守。而就在朱买臣上任之时,他的妻子羞愧难当自杀了。

很多时候我们也有这样的处境,自己的真才实学没有发挥之处,身边的亲人朋友也不能体谅,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用豁达和乐观来保护自己的自信,这样才能最终改变自己的处境,如果在暂时的困难面前,我们首先放弃,甚至破罐子破摔,那么即使有了成功的机遇,也会被我们错过。

那么,该如何培养自信呢?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锻炼。

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我能行。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信,只是在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发现不了,或者是被自卑的心理所压制而得不到发挥。

古代有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但他却很自卑,总觉得自己的画画得不好。

当他把画了三天三夜的作品拿到街上卖时。因为自卑,所以他开出的价格很低,而且说如果买主指出哪里画得不好,他就回去修改后再卖给这个人。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把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做了个记号,而且表示如果他把标出来的地方修改一下就会买下这幅画。没国多长时间,画上就布满了顾客作出的标记。看着这幅画,画家觉得自己处处都是败笔,失望极了,认为自己没有画画的天赋,甚至决定就此放弃画画。

画家的一个朋友听说了这件事,就对他说,你按照我说的再上街去卖一次你的画,肯定和上次的结果不一样。画家听从了朋友的话,于是他再次来到街上,站在路口自信的说:“这是我最得意的作品。如果哪位能说出这幅画的妙笔,我会把这幅画便宜两成卖给他。”这一招果然灵验,路人纷纷说出自己最为欣赏的地方,并要求买下这幅画。这时,画家的朋友在一旁说:“既然大家都想买这幅画,依我看,谁出的价钱高就卖给谁吧!”最后这幅画以原来的20倍的价格被买走。

从这以后,画家逐渐自信起来,甚至认为自己的确有画画的天赋。

这是一个由自卑转为自信的故事,同样的画,当画家只看到缺点的时候,他会越来越自卑;而当他换个角度,欣赏自己画的优点的时候,就变得自信起来。我们也一样,都会有自卑感,其实我们每个人也有自信,只是我们把注意力放在自卑上的时候就忽视了自信。如果我们也能像故事中的画家一样,能够把被自卑压制的自信解救出来,每个人都能成功。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经历,当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若是不断地在心里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能做到,那么我们往往比平时更具有勇气,也常常高效的完成这件事。这就是心理暗示的作用。一个人如果总对自己说,我长得不好看、自渐形秽,时间长了就会真的变丑;而一个人总是暗示自己是一个善良的人,那么他在生活中就会不断的做善事,从而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这就是心理暗示的作用。在培养自信上也是这样,当我们不断的对自己说,我能行,他就会慢慢的建立起自信心,从而为自己的成功树立一个坚不可摧的信仰。

用自信培养自信。

一个人如果缺乏自信,或者一直做些看起来没有自信的举动,就会逐渐的失去自信。因此,心理学家给出了“用自信培养自信”的方法。

用自信培养自信,就是先从那些我们能够轻易做到的小事做起,当我们能够轻松的完成一件事的时候,会觉得自己还是具有成功能力的,一次小小的成就能够为我们带来自信。而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把目标定的很大,一开始就想做伟大的惊天动地的事情,一般来说很难取得成功。而同样是失败,如果仅仅是较小的事情,可以说给我们的八级并不是太大,还在承受范围之内,而大事就不同,我们很可能因为一次较大的失误就一蹶不振。因此,要先从小事做起,通过小事的成功来培养自己的自信,进而为取得较大的成功做好铺垫。

用自信培培养自信,还需要从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做起,如果我们给自己的目标是自己的能力根本达不到的,那样非但不会有利于培养自信,反而会让我们受到更大的打击。因此,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慢慢的发展自己的能力,逐步的培养自信。

一口吃不成胖子,生活中如此,在事业让也是同样的道理,没有人能够一步登天,只有那些踏实埋头苦干的人,在小事的不断成功上,积累经验培养自信,最终才取得成功。因此,我们也需要通过微小的成功来培养自信,当我们逐步恢复自我形象,用自信代替自卑后,也就为自己打下了成功的坚实基础。

用自信培养自信的小窍门:

挑前面的位子坐

正视和自己说话的人

把自己走路的速度加快25%

练习当众发言

时刻保持微笑

在紧张时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用肯定的语气阐述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