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风雪多瑙河
6111500000044

第44章 衬衫大战

一连数日,张曼新焦虑不安。

张曼新有个习惯,当事情紧急和需要毅然决然地做出抉择时,就要眉峰耸起,而且两腮陡地立起两条坚硬的肉棱子,豪气逼人。

这次让张曼新心焦如焚的是:一些华商为了个人及局部的眼前利益,不顾市场价值规律,同胞相残,鹬蚌相争,竞相压低衬衫价格,大肆抛售。一件在国内也要卖几十元的衬衣,在这里以相当十五元人民币的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抛售。一时间,衬衫降价之风如洪水猛兽和瘟疫肆虐,将要毁灭性地摧垮广大华商几年来用辛勤的汗水和忍辱负重开拓的中国轻工商品的市场,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使广大华商蒙受难以承受的巨大灾难。

情况十分危急!

广大华商绝望地呼喊:“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呀!”

市场上的中国衬衫兵败如山倒似的跌价态势,烈焰般炽烤着张曼新的心。

广大华商绝望的呼喊,千斤重锤一样地擂击着张曼新的心胸。

怎么办?

莫非就这么眼巴巴地看着旅匈华胞惨遭衬衫跌价的无情荼毒?!

急广大华商之所急的张曼新坐卧不宁,寝食难安。

他多次召开“华联会”理事会,并多次到市场调查了解,首先弄清衬衫价格狂跌的原因。

然而,如果说原因没有弄清楚之前就感到可怕的话,那么原因弄清楚之后则在“可怕”前面要加上一个“更”字了。

因为,造成今天中国衬衫价格狂跌的痛心局面的始作俑者,正是旅匈华商自己。

“华联会”主办的《欧洲之声》报以“社论”的名义发表了《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文章,文中对衬衫跌价的原因是这样分析的:

一、超量发货,导致供求失衡。供大于求,致使商品大量积压,为减轻资金压力而被迫降价;

二、出于不正当的竞争,企图吃掉对手,达到能垄断一种至数种商品为自己独家经营而故意降价;

三、诈骗来的国内商品在此市场销赃,无须计成本而降价。

《欧洲之声》报分析的以上三条原因,不能说不准确,但是还有更重要的一条,即一些中国人的一盘散沙和“窝里斗”及“豆萁相煎”的劣根性,这一条比起前三条来则更具有危险性、破坏性和难以制约性。

一些中国人所以难以制约,张曼新剖析道:这些人的心态是,宁肯大家都死,也不让一个活着;或者为了自己活着,不顾大家都死。这种利己主义的顽症,是很难治愈的。

根源找到了,危害清楚了,但是怎么立即富有成效地控制住这股凶猛的衬衫跌价浊流呢?

这个问题是令张曼新颇费心思和最为头痛的难题。

为了征求疗治的办法,张曼新又是召开“华联会”理事会,又是征求个别人士意见,大家想出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一个难以为之又不得不强行为之的决策,这就是发挥“华联会”的权威,采取对衬衫强行限价的办法。

这个办法能够行得通么?

张曼新在问自己,也在问“华联会”的理事们。

他们问来问去,感到把握性不大。

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去通常的市场规律外,集中到一点,即统一限价应该是一种政府行为,也就是政府可以运用法律、法规和行政手段强行实施。

而在这一点上,“华联会”恰恰不具备这个功能。

“华联会”充其量只能利用《欧洲之声》报发个“告华商书”之类的文告,可这种文告较之被利益驱动得已经飞速旋转起来的车轮又能起到多大的制动作用呢?

张曼新同时也认识到,如果采取统一限价行动,无疑是一次拿“华联会”的威望和个人的声誉做赌注的冒险。成功了,对侨胞有益;失败了,我张曼新将会首当其冲地被人嗤之以鼻。

这决不是张曼新患得患失。

张曼新认为,只有将困难和不利因素认识充分,才会力避盲目和感情用事,做到“知己知彼”,“不打无把握之仗”,充分做好应付各种繁杂局面的准备。

怎样才能做到稳扎稳打呢?

张曼新想到,首先要发挥龙头老大的作用,即发动华人企业中的“十佳”公司,首先做出表率。

这旅匈华商中的“十佳”公司,不仅实力雄厚,而且口碑也好,是广大华商的典型代表。如果“十佳”公司统一了认识,统一了口径,统一了步调,统一了价格,“龙头”摆正了,就会起到对“龙尾”的控制作用和带动作用。

张曼新以匈牙利华人商业总会会长的身份,通过与“十佳”公司老板们的交谈,很快达成了共识,并一连在《欧洲之声》报上发表了几篇很有说服力和号召力的共同署名的文章,对广大华商启发影响很大。现择其一篇,抄录如下:

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乃华商职责

十佳公司

“华商会”决定对在匈销售的中国商品进行部分限价措施,自九五年开始逐步实行。我们坚决拥护这个决定,一定严格按照决定执行,并尽全力带动一切与我们有各种关联的华商,共同执行这一决定。我们认识到,商品限价在匈牙利的中国商品市场上,已经到了非实行不可的时候了。

在自由经济的国家,限价措施往往发生于战争时期,或者于使国家生计遭到重大破坏的自然灾害之时,或其他必要的时候,是一种不得已的行政行为,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乃是一种违背经济规律的逆向行为。本来,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所决定的,但这种宏观的真理,在某一个特殊的环境往往体现其另一个侧面。纵观中国轻工产品在匈两三年来的遭遇,其现状是众所周知的。原因来自多方面,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许多中国商人为了局部的利益,不顾市场经济规律,无理压价,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试想,近两三年来,匈牙利人民生活必需品中,面包几乎上涨了两倍,牛奶、肉类、汽油等都成倍地涨价,连官方统计数字也是年通货膨胀率在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之间。且中国国内轻工商品的原材料价格也大幅度提价,而匈牙利市场的中国商品在其间却大幅度降价。回想一下,一件普通的文化衫,在匈牙利市场上,曾经以高于两个美元的价格批发过,九四年七八月份却以五十美分的价格售出,这是一种多么难以想象的失衡呀,但是,这却是事实。在匈的华商们,使尽浑身解数,在国内同厂家一分一厘地掐算,把成本降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辛辛苦苦运到匈牙利,却往往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抛售,这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几乎从根本上摧毁了华商在匈牙利生存的立足点,更谈不上发展了。

限价,固然不是高明的措施,实行起来仍会带来若干副作用,诸如会在一个时期内造成市面冷淡,使商家手中流动的资金更加紧缺,而买方市场由于传统价格的惯性也需有一个相应的适应过程等等。其中,或许会出现个别投机者趁此发点“国难财”,引起许多人心中的波动。但是“限价”总算是一个“措施”,是一个能使我们从困境中走出来的一条“泥泞、崎岖”的小道。要么,任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市场基础遭到彻底破坏,这后果大家不用细想也明白;要么,忍受一时的困难两弊相权取其轻,这千百年来的古训,在此时体现得较为分明了。人们总是向往光明的。走限价的道路虽然不那么愉快,但总有一个希望,努力了,这希望会变成现实。如果不走这条路,那么,只能靠奇迹的发生了,奇迹会出现吗?

“华商会”的限价决定,是为广大华商在匈生存发展的“最后一步棋”,这步棋要靠我们华商自己来走。海外华人素来有不团结的“恶名声”,无论这是诽谤也好,是事实也好,我们认为,以目前匈牙利华商的处境,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拯救我们自己。我们希望广大的在匈华胞,同我们一起,同心同德地为我们自己的利益,从现在做起。

我们期望,当我们终于走过这段艰苦的历程之后,当我们的市场恢复了正常的运转节律,当我们终于摆脱了“限价”,我们面对的将是一个合理的、自由的经济市场,那时我们将所有的聪明才智运用到怎样迎合与驾驭自然经济规律上,大成功、大发达、小成功,各得其所。

最后,我们再一次请大家为了大家各自的利益,与我们一同维护和执行“华商会”的限价决定。

祝大家在新的机遇中,发财兴旺!

与此同时,“华联会”广开言路,采取在《欧洲之声》报上开辟“生意百家谈”专栏和在“四虎”市场的“管委会”办公室专门设立接待人员等办法,充分听取广大华商对限价的呼声。

“华商会”又发表了《匈牙利华人商业总会告华商书》,郑重地宣布了限价的衬衫种类及最低批量底价和限价的具体时间安排。

1.自1995年1月12日起至1月31日止定为自由销售批发零售阶段。在此期间希望那些压库大的公司或个人,抓紧把手头的货按照自己的意愿抛出去,尽快回笼资金,用于周转或国内返款,价钱卖高卖低一律由本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限价前的这种做法完全是为了顾全大局,为后来的限价能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2.1995年2月1日至2月10日期间无论任何一家华人公司、华人商店以及市场,都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各种衬衫的批发和零售等交易活动。之所以采取这样一种手段,目的在于给社会上造成一种倾向:衬衫断档了,买不到了,特别是给他国客商和用户心理上造成一种错觉,中国人的衬衫马上就要涨价,从而刺激他们的购买欲,使限价后的衬衫价格能在最短时间里得以回升,达到限价的预期目的。

3.1995年2月10日起,备公司或个人对各种衬衫的价格无论一批、二批、零售,必须无条件执行拟定的限价。

匈牙利华人商业总会与“十佳”公司、各理事公司决心带头遵守这一决定,同时,本会将组成监督调查组负责此一方案的具体实施。我们提醒广大华商对首度出售的衬衫给予足够的认识,并协助本会监督实施,如遇不遵守者,请及时与本会联系。

“华联会”同“华商会”采取衬衫限价的行动一付诸实施,宛如在池塘里掷下一块巨石,在华商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拥护者有之。

骂娘者有之。

持中立态度和观望者也有之。

甚至有人宣称要与“华商会”对着干。

可谓未雨绸缪啊!

此刻,有人忧心忡忡地把这些情况告之张曼新,并抱怨中国人缺少团队精神,各人有各人的心眼儿,什么事情都很难齐心。

张曼新却坦然地说,正因为一些旅匈华胞存在着利己主义和缺乏整体观念,才需要我们共同塑造旅匈华胞的总体形象,维护华胞赖以生存的市场,保护绝大多数华胞的利益。在这场对衬衫的限价中,成功与失败并存,而每一步成功都必须在战胜风险中取得。所以,我们要敢于面对风险,面对失败,以无私无畏的气概和杜鹃泣血的精神,投入这次的衬衫限价工作中。

张曼新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祥做的。

一连十几日,他通宵达旦地忙于实施衬衫限价的准备工作之中。

为了体现衬衫限价的严肃性,“华商会”组成由华商中的积极分子参加的监督调查组,在华商所在的市场上巡逻,防止华商中的害群之马从中作祟。

二月一日这一天,乍暖还寒的气流从大西洋沿阿摩里卡丘陵,越过阿尔卑斯山脉,撞到西喀尔巴阡山脉,折转回来恼怒地突袭多瑙河中游平原,使位于西喀尔巴阡山脉脚下的布达佩斯冷风嗖嗖,寒气逼人。

早饭过后,“四虎”市场和“上海市场”的华商摊位上,往日里多种多样价廉物美的中国衬衫刹那间全部沉没般消失得无影无踪。

来自罗马尼亚、克罗地亚等周边国家的商人一个个志得意满地准备大量购买廉价得令人不可思议的中国衬衫,继续再大捞一把,可是当他们来到华商的摊位前一看,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他们瞪着惶惑的眼睛,操着不同语言,惊呼:“中国的衬衫哪里去了?!”

他们每问一个华商,得到的不是“没货”的回答,就是表示听不懂他们的话摇头回避。

这些外国佬儿心里嘀咕:中国人又犯什么神经了?昨天还血本无收地竞相降价大甩卖,今日里却一件衬衫都不见了,而且像统一执行一条铁的纪律似的。

张曼新与监督调查组的人员首先出现在“四虎”市场。

“张会长,看我这没有一件衬衫吧!”

“好,好,谢谢大家对‘华商会’工作的支持。”

张曼新与华商们寒暄着,脸上热情洋溢,激情澎湃,但心里紧绷着的弦却一刻也没有得到松弛。因为他发现,在有的华商摊位上,表面上摆的是别的服装,底下却藏着衬衫。这说明,有人随时都有可能暗地里抛售衬衫。千里之堤,溃以蚁穴呀!如果有个别华商出于个人利益带头抛售衬衫,有人就会立刻如法炮制,使本来就脆弱的限价堤坝顿时土崩瓦解啊!

所以,张曼新每到一个华商的摊位,就觉得走了一段钢丝,又如履薄冰,时刻有一种冰碎人溺的担忧。

但是,勇于迎接挑战和不怕挫折的张曼新每到一个华商摊位,带给人的却是昂扬的斗志和充满胜利的信心。

第一天、第二天,衬衫限价平安无事。

第三天、第四天,衬衫限价坚守如初。

第五天、第六天,华商们依然咬牙绷着劲儿。

可是,到第七天、第八天会是怎么样呢?

有人在担心。

有人在忧虑。

有人在叫苦不迭。

也有人在蠢蠢欲动。

张曼新觉得,许多事情,未必都要求个完满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是证实。过去被视为一盘散沙和“窝里斗”的中国人,在截止目前的衬衫限价中,不是已经显示出识大体、顾大局、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气概么?同时也无可争议地证明,“华联会”和“华商会”乃至张曼新个人,是赢得了广大旅匈华胞的信任和拥戴的。

谁都清楚,张曼新全身心地投入到衬衫的限价工作中,但他本人的公司却并没有衬衫,因此受不到降价狂潮的冲击。因此,他的所作所为,完全是一种奉献,是出于对广大华胞的爱心。

一个人如果赢得了大家相信,那是最幸福的。

张曼新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