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改变千万人命运的33种创业特质
6107500000010

第10章 你可有与他人分享的愿望

作为创业者,一定要懂得与他人分享。一个不懂得与他人分享的创业者,不可能将事业做大。《科学投资》中将“与他人分享的愿望”列为中国创业者十大素质之一,其中不单是现实中的哲学,也包含着不少科学的道理。

江山不可能一个人打下来。对于一起创业的主要功臣,要舍得封赏,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与胜利的果实。他们不单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是创业成功的关键。

1992年,在中关村的高粱路斜街,郭凡生用自己的7万元成立了慧聪公司,开始了创业之旅。如今,曾经出现在这条街上的许多创业者多已销声匿迹,存活下来的寥寥无几,这其中就有慧聪。而且,慧聪不但存活下来了,还在全国各地有数十家分公司,2003年12月在香港成功上市之后,郭凡生身价更是高达数亿。这其中奥秘何在呢?再查看一下不久前的新闻:“慧聪上市,打造126位百万富翁。”你会恍然大悟。原来,郭凡生成功的同时,还带动了一大批成功的将士。反过来还可以这样说,正是这一大批渴求成功的将士,将郭凡生推上了成功的高峰。也就是说,郭凡生和有些创业者的区别,就在于懂得与众人分享。让我们来看看大学毕业后写了7本经济研究的书的郭凡生,是如何解释他在慧聪的章程所拟定的知识股份制:

“我们规定,慧聪公司的任何人分红不得超过企业总额的10%,董事分红不得超过企业总额的30%。当时我在公司占有50%的股份,整个董事会占有的股份在70%以上,有20%是准备股,但是连续8年,慧聪是把70%以上的现金分红分给了公司那些不持股的职工,而我们这些董事规定得很清楚,谁离开公司,本金退还,不许持股。所以我们这些董事又都是公司总裁、副总裁,参与的也是知识分红。慧聪早在1992年初创的时候,就确立了按知识分配为主的分配方式。”

这个章程为整个公司,为公司的员工们描绘了一个多么美好的明天。郭凡生也一直在为员工们勾画着百万富翁的梦想。这个梦想也牵系着慧聪多少员工的心。据说郭凡生第一次给员工分红的时候,有一位员工一下分到了3000多块钱。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3000元可是一笔大钱。这位员工以为公司搞错了,不相信世界上竟然会有“这样大方的老板”,拿到钱后连夜跑掉了。

但许诺的股份毕竟不是现金,郭凡生如此苦心地追求与员工们共同分享他日的成功,这在许多员工眼中,也不过是一个乌托邦。郭凡生十几年间极力推崇的劳动股份制一度被人指责为“骗人的把戏”。2000年春节,那一年,慧聪亏损2000万,只有一两个部门可以拿到超额奖,许多员工便纷纷离开,“那是慧聪人过的最难受、最凄惨也是最悲壮的一个春节”。离开的员工甚至抱怨说:“你在用这种方式骗人。”

但还是有一批骨干分子,忠诚的老员工选择留下来。创业者能够与员工同享富贵,员工才能与创业者患难与共,同舟共济。郭凡生“知识股份制”的制度安排,便成了慧聪的核心竞争力。为了这个美好的梦想,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也为了老板的慷慨,为了老板对自己的尊重,慧聪留下来的员工齐心协力,不但帮助郭凡生渡过了困难时期,而且奋力操控着这条大船,驶向了宽阔的海洋。

其实真的说来,与他人分享不只是慷慨,对创业者来说,分享更多的是明智。郭凡生的成功便印证了这一点。如果不是他早就在公司章程做出愿与员工共同分享的制度安排,慧聪国际不会一下子就冒出126个百万富翁,但慧聪却很可能早在2000年那个春节就已被淹没;即便那时不被淹没,慧聪也绝不会有今日的辉煌,郭凡生的身价也不会如此地攀升成亿万身家。而当初与郭凡生同在中关村,做同样行业,差不多时间或更早起步的几位创业者,多坚持低成本运作,对自己的员工很是吝啬,能少给一分,绝不多给一分,虽然当时这个行业的收入可观,他们也在很短时间内就买车买房,但如今回头看来,虽然这些创业者仍在中关村坚持,也算是有所成功,但总不成气候,依旧小打小敲,员工也走马灯般不断更换,算不上什么规模。高下一对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啊。

郭凡生对这点自是心中有数,他自己也有一番高论:“中关村企业有100万利润就分裂,有200万利润就打架,为什么做不大呢?就在于这个公司只有一个老板,老板拿走绝对的利益,而这个公司又不是靠老板的资本来推动发展的,当它的主体变为知识推动的时候,企业就要不断地分裂,所以中关村的企业做不大,中国的高技术企业做不大。”

真是一语惊醒钱眼中人。“独享”的创业者做不成大事。与员工分享才能共赢,共赢后才能保证公司利益最大化。这一点在婷美保健科技的创始人周枫那里得到最完整的演绎和阐述。

当婷美创业成功地完成“惊险的一跳”后,婷美的新老员工都在分享着周枫的成功,享受着婷美的“共同致富”政策带给自己的成功。周枫规定,凡在公司工作满3年的员工,就送给小汽车一辆,百平方米住房一套,另外还为员工配外教。如今在周枫的公司里,一百多名员工光小汽车就差不多有百来辆,就连前台接待都是有车一族,一时成为街巷美谈。有好事者戏言,“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世界商业评论》在《婷美周枫》一文中写道,周枫坚持与员工共享富贵,自有他的一套精明商人的逻辑。周枫自己认为:国内很多创业公司都是在做火了后,人才流失另立门户,继续与老东家分庭抗礼。于是乎老东家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整个行业也越来越难做。其中的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副总们一想,老板挣钱了,而自己的钱还是没有增长,那好,我宁愿不拿这几千元的月工资了,我现在自己创一个,几个人拉出去,也做这个,因为别的不会做,我就仿照你来做,那么一旦做成了,我也成百万富翁了。所以就不断地派生,不断地去发动果茶大战、保健品大战。而如果老板与员工共享富贵,如果副总们一年可以拿到三四十万元的话,那么他现在出去自己做老板,那风险还不如在这儿做。婷美为什么能够一枝独秀?你看我做的生意,基本上后面没有跟进的人跟着搅和。另外用比较经济学分析,决定了你把5年时间拴死了以后只要巩固住,甭说5年,有两年你的品牌出来了,别人再跟你做同样东西竞争,你靠品牌已经压制他了。所以创业者真心地与人分享,合作分配利益,这样做了以后,一方面你这种坦诚,你这种一个窝头大家掰着吃,这种诚恳会产生很强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其实也是保护了自己,避免了竞争出现用更大的广告量抵消。现在像我这样,每年的广告量就减下来不少,无形中还是保护了自己的利益。

除了与员工分享,周枫的分享还体现在与包销商的合作上:“你的东西你千万不要觉得太好了,包销商干到一定时间,只要一挣钱,作为厂家心态就变了,不断涨价,摩擦越来越多。包销商一撤,自己再打市场的时候,就玩不转了。合作关系,这里面双赢的合作是一个企业做成功的根本观点和心态。”

周枫利用自己多年商业系统的网络,得到了几个实力雄厚的经销商的支持,率先在市场上铺货,样板市场12天就打成了,北京的一个商场一天卖了38万元。全国各地的包销商到北京各个商场的柜台上自己数一天卖多少件,盘算一下投入产出比,3折进货,一年可以挣4倍的利润。全国的发包都非常成功,资金迅速回笼,周枫还把上海、广东两地的包销授权压了压,直到品牌运作保证金喊到了100万才脱手。

除了与自己人分享,周枫也不介意与对手分享。婷美还出人意料地与北极绒结成联盟,共同分享暖卡技术,把暖卡概念做大的意图十分明显。据估计,暖卡一旦成为新一代保暖服装的品质标志,婷美独自前期扔进去的两千万元会给周枫带来十六七亿元的纯利润。

分享不仅仅限于企业或团队内部,对创业者来说,对外部的分享有时候同样重要。创业者一定要善于与自己的合作伙伴、生意同道乃至于竞争对手分享利润,共同发展。做生意的人都会算账,只不过有些人算的是大账,有些人算的是小账。算大账的人做大事,成大业;算小账的人永远只能做小事,成不了大气候。华人首富李嘉诚决定在伦敦以私人方式出售他持有的香港电灯集团公司股份的10%。计划过程中,港灯即将宣布获得丰厚利润的消息,李嘉诚的得力助手马世民马上建议他暂缓出售,以便卖个好价钱,但是,李嘉诚却坚持按原计划出售。李嘉诚说,还是留些好处给买家好,将来再配售会顺利点,赚钱并不难,难的是保持良好的信誉。是啊,留些好处给商业伙伴,留些利润大家一起赚,你接下来要做的事业会顺利很多,人家要做什么事也首先会想到与你合作,会找到你头上来。

正如李嘉诚一贯所言,做人最难的是不做加法做减法。有钱大家赚,利润大家分享,这样一来人家就会对你有信心,才有人愿意与你合作。与人合作,“假如拿10%的股份(或利润)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或利润),就会财源滚滚而来。”正如他所说:“我做了这么多年生意,可以说其中有百分之六十的机会是人家先找我的。”

正因为善于与他人共同分享,所以2002年李嘉诚旗下的长科生物科技公司要上市融资,当时长科公司全年的营业收入才几十万港元,根本就不盈利,但是股票发行时还是获得了好几倍的认购。为什么?因为香港人相信李嘉诚的信誉,相信他会留些利润大家一起赚,跟着他投资不会吃亏。“李嘉诚”三个字就是金字招牌。李嘉诚善于与人分享,赢得了他人如此的信任,该他所得的财源不滚滚向他而来,又还愿意流到哪里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