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的手段全集
6107200000046

第46章 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

杜威教授曾这样说过:“自重的欲望,是人们天性中最急切的要求。”尊重对方的威严,使对方显得重要,满足对方的自尊自重之心,使对方感觉愉快,如是,对方便也会乐于尊重你的威严,照顾你的意愿,尽可能地帮助、支持你,也使你感觉愉快。这是人际交往黄金定律的一条推论:敬重他人,就会赢得他人的敬重;关爱他人,就会获得他人的关爱;宽容他人,他人就会宽容自己。一句话,敬人爱人,就是敬己爱己。

我们要充分利用第一印象的积极作用,在跟他人第一次接触之前,从仪表、举止、说话艺术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尽可能利用第一次见面的机会,给人留下最好的印象,以增强自身的人际吸引力。第一印象在时间有限的条件下,获得的资料往往不全,容易形成先入为主的首因效应,而这些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不管是良好的印象还是大不佳的印象,都是如此。

“第一印象”也叫“首因效应”,是指当人与人第一次接触进行认知的时候,首先被反应的信息,对于形成人的印象起着强烈的作用。一个人与他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将会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就是我们常提及的要注意“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的原因。

在人们的婚恋生活中,第一印象所带来的良好感觉特别巨大。这一点,只消读一读中外古今吟咏爱情的篇章,便能深有感受,而在一些抒情诗人的爱情诗篇中就更是如此。许多有情人,不管是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还是缘于种种机运的差错,最终无奈的分手,但多年之后,在他们心灵留下了不多的深刻印象的,往往就有着初次见面的回忆。

小瑛曾是一个姿色中等的女孩,但是,由于过早失去了父母,和哥哥相依为命长大,性格中不免带了些男孩的性格,优点是豪爽而大方,缺点是有时不注重外表,有点大大咧咧,缺少女孩子的温婉清爽。或许是因为常常与哥哥在一起的缘故,她结识了许多男性的朋友,让人不解的是,这些朋友们,一个个都把她当“哥们儿”,老说什么“一看就像个野小子,易于接近,却没有女孩的魅力!”之类的话。

转眼小瑛就快成一个老姑娘了。有一天,表妹买了一套特别淑女化的衣裙,有点大了,就送给小瑛穿。小瑛刚刚洗完头,乌黑的秀发披散在肩上,而没有像平常那样乱七八糟扎成一团。她,试穿了这身淑女装,初看之下不太协调,感觉很是有些别扭,但还是在镜子前顾影自盼,尝试着做出一副电影中淑女应有的样子。就在这时候,一个陌生的男孩来找小瑛的她哥哥,没想到看到的不是一个大男孩,而是一个美丽的大姑娘:一个美丽的女孩,似水柔情地站在穿衣镜前,梳理自己的长发,猛然发现了陌生的男孩站在门口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竟一下子羞红了脸。常听人说他有一个妹妹,却没听说过竟然这么温柔美丽,男孩吃惊之余,再看着姑娘俏脸上倏起的红晕,更是心动动的,这就是他梦中的百分百女孩,温柔而腼腆。

对视之下,两人内心竟然都萌生了情愫。一番假装的询问与客套之后,小瑛得知他就是哥哥曾经提过几次的萧风。原来双方都是久闻其名,不见其面而已。果然是百闻不如一见。

自此之后,萧风借着和小瑛哥哥交往的机会,向小瑛发动了热烈的追求。在时快时慢的追求过程中,萧风总是不忘告诉小瑛:“你是我遇到的最温柔、最可爱的女孩!”小瑛真是大为诧异,长这么大,还没有人说过她温柔呢。小瑛、就告诉他自己从小就是野孩子性格,绝不是温柔而可爱。可是,他固执己见,并向小瑛讲了第一次所见的情景,坚持那才是小瑛的本性,而小瑛、平日的不拘一格、像男孩子一般性情都是假象。

小瑛在他的固执下,慢慢地竟真的变得温柔了,并陷入了深深的情网。几十年过去了,两人的儿女也都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了,萧风,仍深深地爱着小瑛,并时时回忆起那决定了他们一生幸福的一幕:“我一眼就爱上了你的温柔和美丽!”小瑛也深深地感激那个下午,使她,无意中留给他,一个温柔而美丽的少女形象。

一个美好的第一印象,改变了一个多有着男孩般性情,而少了些女性魅力的姑娘,成就了一对百年好合的夫妇,其力量之强大,可见一斑。

不只是青年男女之间的恋爱约会,在其它任何社交场合中,在个人或者大众面前,一个人留给他人的良好的第一印象都极为重要。如此,我们不妨利用这种首因效应,展示给人一种极好的形象,为日后更进一步的交往,为工作、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位先生登报招聘一名办公室勤杂工。

约有五十多人前来应聘,但这位先生只挑中了一个男孩。

“我想知道,”他的一位朋友说:“你为何喜欢那个男孩?他既没带一封介绍信,也没有任何人推荐。”

“你错了,”这位先生说。

“他带来许多介绍信。他在门口蹭掉了脚下带来的土,进门后随手关上了门,说明他做事小心仔细;当他看到那位残疾老人时,就立即起身让座,表明他心地善良,体贴他人;进了办公室他先脱去帽子,回答我的提问时干脆果断,证明他既懂礼貌又有教养;其他所有人都从我故意放在地板上的那本书上迈过去,而这个男孩却俯身拾起它并放回桌子上;他衣着整洁,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指甲修得干干净净。难道你不认为这些就是最好的介绍信吗?”

那位男孩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打动了主考官,成功地用“第一印象”推销了自己。日常生活中,一个人的第一印象对其以后给人的总体形象具有很大影响。如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总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当与某人第一次接触后,对他印象好,你就很希望与他接触并对他评价也高。而没给好的第一印象的人,你对他感到不快,甚至在朋友们谈及他时,你也会表现出对他的不满意。在职场上,如果领导对某下属的第一印象好的话,就十分有利于这位下属,甚至会影响到今后是否会被重用;如果领导对某下属的第一印象极差的话,那这位下属很难纠正他的印象,那样是很难受这个领导的欢迎的。

印象好,影响力就大。跟他人见面所造成的第一印象:你的衣着、表情、态度,就决定了对方会不会受你影响。第一印象的形成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外表的吸引力。亚里士多德说:“美丽比一封介绍信更具有推荐力。”因此,让自己看起来舒心顺眼是吸引人的基本功夫。愉悦的人格特质,言谈间的基本礼貌和尊重是最重要的,这些能让人觉得你也和我一样也是平常人,从而产生亲近感。

对于第一印象的人际吸引力,享有日本“推销之神”的原一平有深刻理解。

原一平在保险公司的第一年曾经去拜会了一家寺庙的住持。他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由于对方毫无拒人之意,我就在内心浮起会心一笑。一进入寺庙,刚刚坐定,我就冲着主持先生滔滔不绝地说出投保对和尚所有的种种好处。当时的气氛之佳,使我不期然地在心中告诉自己:‘这一趟路没白跑,缔约必成。’做梦也没想到,从头到尾一声不吭地倾听的和尚,劈口说出的一句话,犹如给我当头一棒,害我愣了半天。”

那位住持究竟说的是一句什么话呢?他说:“人呀!还是要在初次晤面时有一种强烈吸引人的东西。做不到这一点的话,你的将来就没有什么发展可言。”

遭到如此当头一棒,原一平大为惊醒。之后,他学会了用他“婴儿般纯真无邪的笑”给顾客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使他在保险业上日益精进,很快就超过那些外在条件比他强的同行。

原一平受到和尚的指点后大彻大悟,深深地领悟到了第一印象的影响力是多么的巨大,这给他日后的事业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推进作用。由此可见,我们要充分利用第一印象的积极作用,在跟他人第一次接触之前,从仪表、举止、说话艺术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尽可能利用第一次见面的机会,给人留下最好的印象,以增强自身的人际吸引力。第一印象在时间有限的条件下,获得的资料往往不全,容易形成先入为主的首因效应,而这些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不管是良好的印象还是大不佳的印象,都是如此。所以在首次见面中如何来增强交往间的吸引力,要靠适合我们自己的印象修饰。如何迈出漂亮的一步呢?

首先,留心身体外表的修饰。

你愿意微笑着跟人进行目光接触呢?还是犹犹豫豫地伸出手去握手,或者眼睛看着别的地方?当然要选择前者。你怎么对他人,他人就怎么对你。和他人第一次见面时最忌讳的事情莫过于两件:眼睛看着别处和不停地打呵欠。你大概正聚精会神地关注着什么,或者真的特别困。但是,你这样做却给他人留下了很乏味的印象。一个人若想增进人际吸引,就要从自己的服饰、举止、面部表情、精神状态等做出适合于自身的角色和当时情境需要的行为,产生令人愿意“接近”、“接收”的吸引力。

其次,增加与他人的熟悉度。

心理实验告诉我们,不论人或动物,彼此之间当接触的次数增加,熟悉度逐步增高时,便会具有吸引力。因此,如果你想增强人际吸引,则要留心提高自己在他人面前的熟悉程度。例如有个姑娘,他人给她介绍了个对象,第一次见面,姑娘就对小伙子颇有好感。原因是在此之前,小伙子的妹妹就常向姑娘提起自己的哥哥,讲他小时有多么机灵多么淘气,现在入伍后又多么英武多么在一身硬本事。所以,在未见面之前,但已早闻大名,心生好感,虽说是第一次见面,姑娘却对小伙子一点也不陌生,亲近感自然就产生了。

第三,扩大彼此的相似性。

我们往往喜欢那些和我们拥有共同理念、态度和兴趣的人,同样的,我们也比较容易忘记甚至排斥那些和我们在条件上、背景上、人格特征上难以协调的人,这就是“相似性”在人际间的吸引力。因此,要明晰自己所期望的与他人与社会的相似性,才能使自己的吸引力得以实现。如果谁对高尔夫球一丁点儿兴趣都没有,却又被迫参加一个关于高尔夫球的讨论,这让人多么无法忍受!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应该巧妙抓住机会,将话题引向一个新的内容。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的关键之一,是了解对方的性格特点和谈话偏好。当对方不喜欢太有来头的人时,你最好不要表现得太强势,或者说话时抢风头、露锋芒。你最好表现得低调一点,让对方认为你比较沉闷而不失为一种策略。

“这并不是说你要改变你自己,或者要引起每个人的注意,因为人与人之间只要相互尊重就可以了。”心理学家丹尼斯说,“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展现真实的自己。当然,有一部分人让我们看到的是假象。”如果你在初次见面时便得罪了对方该怎么办?

事实上,初次见面就贬低他人是非常不合适的。但在初次交往中,往往因为环境不熟悉,心里有些紧张等原因,而有意无意地冒犯了对方。这种情况下,就要及时想办法弥补。只要好好想想,你和这个人的交往并不是最后一次,比如因为工作的原因以后还要接触,就应该尽量想办法改善关系。或许这里面存在误解的因素。譬如,你的新伙伴是一个女孩,你待她的态度是冷静而正式的,但她却感觉到你对她不太友好。怎么会这样呢?你如果去看看,她工作时是多么地随意,你就会明白她为什么这样想——你对她的方式恰恰与她习惯的方式相反。所以,遇到这种情况,你应该调整自己,逐渐适应她的工作方式,不要袖手旁观或者讥讽嘲笑。用不了多久她就会发现,她最初错看了你,你们之间的差异只是方式问题,并非态度问题。

当然,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并非意味着你长得很漂亮,打扮得很时髦,或者看起来很聪明。归根结底,在人际交往中,他人怎么看你对你来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而让对方感到心情愉悦那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