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狄更斯
6103900000016

第16章 《雾都孤儿》赢得了读者

1837年,狄更斯夫妇在柯林斯农场“静养”两周之后,回到了道蒂大街。狄更斯立即投入了繁忙的工作,只有忙于眼前的事务,他才没有工夫来沉思那痛苦的回忆。

这时,一举成名的狄更斯又为《本特利杂志》做编辑。老板诚恳地鼓励他:“狄更斯先生,希望你能写出优秀的文章。”

而在当时,更多的出版商把目标对准了狄更斯,向他约稿的信件也接连不断地寄来。

狄更斯肯定地回答出版商们:“我不会停下我的笔。生命如此短暂,我想象中有很多人物要求我把他们再现出来。”

于是狄更斯开始创作另一部连载小说:《雾都孤儿》。

小说描述了一个孤儿的悲苦身世:

小说的主人公奥利弗·退斯特是一个有钱女人的私生子,出生不久,母亲就死去了。他在济贫院过了4年地狱般的生活,又被一个棺材店老板领去当学徒,受着残酷的虐待。由于不堪棺材店老板娘、教区执事邦布儿夫等人的虐待而独自逃往伦敦,不幸刚一到达就受骗误入贼窟。窃贼团伙的首领费尽千方百计,企图把奥利弗训练为扒手供他驱使。

奥利弗跟随窃贼伙伴“机灵鬼”和贝茨上街时,被误认为他偷了一位叫布朗洛的绅士——恰巧是他父亲生前的好友——的手绢而被警察逮捕。后因书摊老板证明了他的无辜,说明小偷另有其人,他才被释放。

由于奥利弗当时病重昏迷,并且容貌酷似友人生前留下的一幅少妇画像,布朗洛收留他在家中治病,因此得到布朗洛及其女管家比德温太太无微不至的关怀,第一次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窃贼团伙害怕奥利弗会泄露团伙的秘密,在费金指示下,塞克斯和南希费尽心机,趁奥利弗外出替布朗洛归还书摊老板的图书的时候用计使他重新陷入了贼窟。但当费金试图惩罚毒打奥利弗的时候,南希挺身而出保护了奥利弗。

费金用威胁、利诱、灌输等手段企图迫使奥利弗成为一名窃贼,成为费金的摇钱树。一天黑夜,奥利弗在塞克斯的胁迫下参加对一座大宅院的行窃。

正当奥利弗准备趁爬进窗户的机会向主人报告时,被管家发现后开枪打伤。窃贼仓皇逃跑,把奥利弗丢弃在路旁水沟之中。奥利弗在雨雪之中带伤爬行,无意中又回到那家宅院,晕倒在门口。好心的主人梅丽夫人及其养女罗斯小姐收留并庇护了他。

无巧不成书,这位罗斯小姐正是奥利弗的姨妈,但双方都不知道。在梅丽夫人家,奥利弗真正享受到了人生的温馨和美好。但费金团伙却不想放过奥利弗。

有一天,一个名叫蒙克斯的人来找费金,这人是奥利弗的同父异母兄长,由于他的不孝,他父亲在遗嘱中将全部遗产给了奥利弗,除非奥利弗和蒙克斯是一样的不孝儿女,遗产才可由蒙克斯继承。

为此,蒙克斯出高价买通费金,要他使奥利弗变成不可救药的罪犯,以便霸占奥利弗名下的全部遗产,并发泄自己对已去世的父亲的怨恨。正当蒙克斯得意扬扬地谈到他如何帮布尔夫妇狼狈为奸,毁灭了能证明奥利弗身份的唯一证据的时候,被南希听见。南希见义勇为,同情奥利弗的遭遇,冒着生命危险,偷偷找到罗斯小姐,向她报告了这一切。

正当罗斯小姐考虑如何行动时,奥利弗告诉她,他找到了布朗洛先生。罗斯小姐就和布朗洛商议了处理方法。

罗斯小姐在布朗洛陪同下再次和南希会面,布朗洛获知蒙克斯,即他的已故好友埃得温·利弗得的不孝儿子的所作所为,决定亲自找蒙克斯交涉,但他们的谈话被费金派出的密探听见。塞克斯就凶残地杀害了南希。

南希之死使费金团伙遭到了灭顶之灾。费金被捕后上了绞刑架,塞克斯在逃窜中失足被自己的绳子勒死。与此同时,蒙克斯被布朗洛挟持到家中,逼他供出了一切,事情真相大白,奥利弗被布朗洛收为养子,从此结束了他的苦难的童年。

为了给蒙克斯自新的机会,奥利弗把本应全归自己的遗产分一半给他。但蒙克斯劣性不改,把家产挥霍殆尽,继续作恶,终于锒铛入狱,死在狱中。邦布尔夫恶有恶报,被革去一切职务,一贫如洗,在他们曾经作威作福的济贫院度过余生。

《雾都孤儿》顺利连载后,赢得了大批新的读者,使狄更斯成为一名公众喜爱的作家。

《雾都孤儿》以强烈的对比手法,在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幅穷与富相对照、黑暗与光明相斗争的画面,谴责了济贫院虐待儿童的罪恶,揭示了社会底层的黑暗生活。

一个朋友读后对狄更斯说:“这部作品跟你以前的作品区别很大,看起来不像你一个人写的。”

狄更斯说:“你也许不了解,我为什么对儿童生活的阴暗面了如指掌。因为我也是在那样的苦难中度过童年的,这种不幸的经历和遭遇是我艺术创作的源泉。很多时候,磨难也是一笔财富。”

随后,狄更斯又创作了一部儿童世界的悲惨故事:《尼古拉斯·尼克尔贝》。

故事中,一位志向远大的青年,因为其父亲去世而一贫如洗。他的放高利贷的叔叔不但不肯伸手援助,反而乘人之危让他到外地帮工,并利用他妹妹的美貌为自己牟利。他秉性正直,品格善良,为了帮助受虐待的学童又逃回伦敦。他几经磨难,与坏人斗争,戳穿他叔叔的阴谋,终于获得了成功,并与心爱的姑娘结婚。

《尼古拉斯·尼克尔贝》仍然是揭露少年儿童所遭受的苦难的,而批判的矛头则主要指向当时的英国资产阶级教育制度,控诉了私立学校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现象,并告诉读者,在那个金钱万能的社会里,教育青少年的学校也成了富人们的牟利场。

《雾都孤儿》和《尼古拉斯·尼克尔贝》都引起了不小的社会效应,许多残暴的校长被撤职,一些罪恶的学校被查封。

从作品的成功中,狄更斯看到了文学创作的力量。

凯特却对此深表忧虑:“这些作品虽然引起了政府上层的重视,但你并没有从中获得更多利益,而且,那些被惩罚的人会想办法与你作对。”

狄更斯豪迈地放声大笑道:“我才不怕他们,我也并没奢望从这种创作中获得报酬,只要看到他们受到应有的制裁,只要能够帮助受苦儿童脱离灾难,我就心满意足了。我很高兴能为孩子们做点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