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的目标是一切成功的创业最基本的前提,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人云亦云的人,随波逐流的人,注定也会跟着世俗的洪流飘到浅滩,梦想随之搁浅。所以,在创业的最初,将自己想要的东西,规划成一个清晰的愿景,然后,为了这个愿景变为现实逐步付出努力,这样的创业者,才是明智的创业者。扎克伯格的目标很明确,他一直想将 Facebook打造成一个软件开发平台,当平台正式启动时,迅猛的发展势头让人们不再只将这个互联网新贵看做是大学生玩票的产品。Facebook终于正式超越了MySpace,也开始朝着成为互联网领域微软的目标大步前进。
扎克伯格在很小的时候就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当他在少年时期,就通过为美国在线编写功能代码学会了编程。但是他不满足于此,他要建立一个具有社会公共价值的软件开发平台,当时他的能力还不足以做到,所以,他选择较为折中的一条路,改造现有的——通过努力将美国在线开发成一个公共资源。美国在线是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在线服务,可能并不是出于美国在线高层意愿,但是扎克伯格通过一个黑客社区慢慢施加影响,硬生生地把美国在线转变为了一个软件开发平台。
扎克伯格后来解释说:“这是一个集开放与共享于一体的社会迫切需要的一种交流平台。同时,也是一个兼容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行事态度和风格的空间。”如今,他的这些很具有前瞻性的观点,被很多同行认为给网络时代带来一场变革。扎克伯格的努力一直都是很有目标性的,对于开发一个公共平台的热情从未减弱。之前提到菲利普埃克塞特高中读三年级时,他和亚当·德安杰罗合作编成了一个听MP3(音频文件)用的软件,名叫“Synapse”。“Synapse”流行了开来的原因也和扎克伯格坚持他的初衷有关,因为他把“Synapse”做成了一个一个迷你平台,它允许其他程序爱好者设计能够提供额外功能的辅助程序,这种有着广阔包容性的设计理念一直贯穿扎克伯格作品的始终。
而当扎克伯格在Facebook早期放弃了让他痴迷和珍爱无比的文件分享功能Wirehog时,他就在把Facebook设想成一个平台。实际上,如果简单地说,Wirehog是第一个运行在Facebook上面的应用程序。在Facebook的早期,马克·扎克伯格就有一种特殊的痴情。2004年5月的一个夜晚,当扎克伯格与早年的合作伙伴肖恩·帕克在那家时尚的翠贝卡餐厅相遇时,他们进行了一次奇妙的交流。当时帕克觉得扎克伯格有些心不在焉,因为他一直在试图脱离主题,反复谈到他如何想把Facebook转变为一个开发平台。
扎克伯格其实没有心不在焉,他只是在和帕克分享他一直以来坚持的一种理念,他希望把他的Facebook转变为一个公共的软件开发平台,让编程爱好者能够在上面发布软件,甚至赚到利润。这个点子似曾相识,因为微软的视窗和苹果的MAC操作系统,都是为他人开发应用程序而搭建的平台。不过扎克伯格对于他初衷的坚持没有立刻得到支持,因为帕克争辩说当时考虑那样的问题还为时过早。
无独有偶,扎克伯格对于开发公共平台的热情不会单单对帕克一个人说起,创业邦的凯文·埃法西也有同样的回忆。2005年春末,在创业邦对Facebook进行了投资之后,扎克伯格与他有过几次交流,然后这位年轻的首席执行官请他帮一个忙,当然,一开口就事关扎克伯格最初建立公共平台的最初理想:
“凯文,我需要找到一个人帮助规划我的平台战略。”
“嗯,什么?也许将来有一天我们有可能会变为一个开发平台,” 埃法西的回答颇为踌躇,因为他对扎克伯格的平台构想不甚认同,觉得扎克伯格过于冒进。“现在我们仅仅是一个只有六个人的小公司……我的意思是,我想我可否寻找一个在BEA(一家著名的企业基础架构软件公司)干的家伙,他做过一些有趣的平台开发工作……”
扎克伯格显然不在意任何质疑和否定,果断打断了他:“BEA?我更多是在考虑像比尔·盖茨那样的。你能帮我联系到比尔·盖茨吗?”
“呃,这个……我就不清楚了。也许吉姆·布雷耶能够办到……”埃法西始终没有肯定积极的回答,但是扎克伯格毫不在意。
一个星期过后,埃法西再次来到了扎克伯格的办公室。“嗨,”扎克伯格说,“我和他谈过了。”
“和谁谈过?”
“比尔·盖茨!”
显然,扎克伯格的对于初衷的坚持和行动的魄力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当时年仅21岁的扎克伯格,发现了一个联系到盖茨的渠道:他的新朋友丹·格雷厄姆和比尔·盖茨是朋友,于是很有效率的利用他的关系安排了一次会面。关于建立一个公共平台的想法萦绕在扎克伯格心中很久了,争取到会见盖茨这个机会,他当然很果断的抓住,并且积极听取盖茨的意见将自己最初的想法付诸行动。
扎克伯格面对Facebook的迅猛发展没有迷失过自己,忘记最初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在Facebook创始之初,扎克伯格就在尝试着设想他的Facebook如何不再只是互联网上的一个终点,超越一般的社交网站,只是一个为人们互相交流提供的场所。虽然从表面上看,Facebook的新功能层出不穷,但是扎克伯格关于自己最初的坚持却从未动摇,因为他有着一颗执着追求的心,一颗坚定不移的心,一颗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更明白此刻世界想要什么的睿智的心。在确定了自己想要什么之后,扎克伯格为之付出了从未间断的努力,甚至不惜通过间接人脉找到盖茨以赢取支持。
要想创业成功,就要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再去努力,因为行动是成功的保证,有了强烈的欲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了美好的理想,还不够,必须在欲望的驱使下大胆行动,才能实现目标,有所收获,迎来胜利的结果。你是否四肢不动,终日无精打采地过日子?你是否有了一副万灵的脑子而不知使用?果真如此,那你一定要立刻行动起来,用实践把欲望变成希望,把脑袋变成钱袋。扎克伯格认为,成功者在有了念头之后就应该坚持住这个念头并马上为之努力。他们不花费时间去发愁、犹豫、彷徨,因为发愁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会不断增加忧虑、浪费时间。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和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口号一样,口号让员工知道奋斗的方向,知道自己所为之奋斗的目标。但是,要创业成功光喊口号还不行,更为重要的是付诸行动,知道心里想要什么,然后为之努力奋斗。就像扎克伯格说的:“想做的事情,立刻去做!”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行胜于言”,其实这还体现了一点:“言而有信”。只有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脚踏实地做事,才能说话掷地有声,令人信服、追随,否则大话空话再多也无济于事。
脚踏实地将心之所向付诸实际,是认真创业的表现;拥有一颗理智的心,是清醒创业的状态。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企业发展,都需要在确定目标之后做好执行,用行动创造价值。史玉柱在担任《赢在中国》的评委时,曾经恳切地建议创业者:“不要急着做中美的‘跨国市场’,找个小地方,先做起来。”这是把想法变为现实、由小到大、稳健发展的成长智慧。
这些创业成功者总是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在这些经历中,锻炼了他们非凡的品格,让他们能够在时代的浪潮中看清方向,把握好机遇。正是他们在实践中培育出的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对新技术的探索,坚定了他们奋斗的目标,明确了自己的心之所向,从而在日后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起飞跳跃,最终站在行业的顶峰。
“青年创业路标”
扎克伯格的成功告诉我们:很多时候的异想天开不是坏事,只要这种奇思妙想记得起理论的推敲和实践的检验。坚持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有时候会陷入一种狂热的状态,这种情况很可能是这个人对某件事太投入了,对其他的一切都已经不在意了。而这种专心致志,正是创业者必备的素质之一。因为在很多时候,“狂人”和成功的人才是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和在做什么的人。
“我只不过喜欢编写小项目。”马克·扎克伯格如是说,他把这种喜欢、这种小爱好坚持了下来,并发展成为一次影响世界信息传播的革命。作为高知识阶层,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具有很高创造力的群体,但是很多人都是创意有余而恒心不足,更不无法在繁杂的万象中找到自己梦想的路标,其实,只有确定了目标之后的努力,才有意义。